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吳三桂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二十五回 韓大任敗死揚子江 高提台大戰大覺寺(1) |
|
話說夏國相留郭壯謀吳元祚共守萍鄉,自行退兵,回醴陵而去。戰將譚洪向國相問道:「相國既回醴陵,複留二將扼守萍鄉,此何故也?」 夏國相道:「我若全軍俱退,彼將乘勢直搗湖南。用軍之道,全在一鼓作氣而已,因失算而中道折回,軍心即餒,焉能再戰?我若全軍俱敗,必湖南震動,大勢將為瓦解。吾之必留二將以扼守萍鄉,即為此故。」 譚洪又道:「如相國所言,是相國以全軍在江西且不能一戰,獨留郭、吳二將,又焉能拒敵?得毋陷郭、吳二將于危地乎?然則相國謂將有計以破董衛國,又何故也?」 夏國相又道:「吾之失算者,在不知撤回高大節耳。吾以為大節能軍,且在戰勝之後,軍聲既振,當可前進。且大節持重歷練,必待吾軍到時再商行止。俟吾先撤耿王之兵,使改道沿浙江而進,吾卻直趨鄱陽湖,而以大節直出九江,共分三路,渡長江以窺金陵、准陽。彼敵將楊捷雖扼守長江一帶,必然顧此失彼。岳樂如驚弓之鳥,亦斷不能濟事,吾故為此計耳。今韓大任輕出,楊捷固不難邀而破之,而岳樂又得董衛國一軍以為之助,誠非我所及料。今則非再用高大節不可也。岳樂輕進而無複遠圖,若郭、吳二將能死守萍鄉,使敵將不能輕入湖南,吾調高大節入江西以斷岳樂之後,則敵軍必退矣。」 言已,又道:「高大節一戰,敵人膽落。若再入江西,彼仍以我為誘敵。且大節乘勝,軍心必奮,故可用也。」 譚洪聽罷,無語。夏國相即將高大節被誣及韓大任輕敵妄進各情,諮報長沙胡國柱,又請任用高大節再帶兵入江西。 又語胡國柱道:「馬寶既擁重兵,應急圖進取,只被清將蔡毓榮扼阻,不能大進,宜益兵助之,以圖大舉。若曠日持久,非我國福也。」 胡國柱至是乃知為韓大任所誤。 原來胡國柱本有才略,惟是三桂招為駙馬,執掌大權,意頗自滿。雖回鎮長沙,只有調兵檄將,與清衝鋒陷陣,出生入死,大不相同。故雖聞夏國相之言,只催動馬寶進兵,並不肯自往嶽州前敵。時馬寶與蔡毓榮勢均力敵,大小數十戰,只有勝負,終未能再取寸土。 馬寶亦屢催胡國柱前來助戰,奈胡國柱終不肯自出,只派員帶兵相助而已。但胡國柱雖因貴而驕,惟素崇拜馬寶、夏國相二人,故聞夏國相之言,自愧無以對高大節,乃欲再令高大節往代韓大任,即撤韓大任回湘,以治其罔上爭權、貽誤軍情之罪。乃即請高大節至帳中,直說道:「今接夏丞相來書,具知將軍冤抑。大任豎子誤國非輕,某悔之晚矣,他日當治其罪,為將軍洩憤也。今欲再勞將軍往代大任,代統其眾,以圖進取,願將軍毋以前事為念。」 高大節道:「弟受國厚恩,方圖死報。得駙馬明白,于願已足,今以駙馬所委任,何敢多辭?但聞韓大任已出九江,將渡江北向,恐弟到時,已全軍皆潰矣。以大任勇雖有餘,實非將才足為楊捷之敵手。則某此時,又焉能代統其眾乎?」 胡國柱道:「然則將軍之意,如何乃可?」 高大節道:「夏丞相之意,欲某帶兵重入江西,以壯聲援,此處相離不遠,或猶可及。以韓大任之勝負雖非可知,惟未嘗不能稍資臂助也。」 胡國柱又道:「將軍之言誠是。吾今擬撥精兵二萬,令將軍疾行,將軍當相機行事,力顧大局,慎毋以前嫌介意也。」 高大節笑道:「駙馬得毋尚疑大節乎?某蒙委任,斷不敢有負大德。」 遂領了精兵二萬人,星馳電卷,疾進江西而去。 且說董衛國自進了南昌,即派兵入萍鄉,欲向湖南而進。探得萍鄉尚有周兵駐紮,欲候岳樂到時方敢進戰。乃與部下計議,幕府來則安道:「夏國相老於戎行,今未見敵形,先自急退,其中恐有詐也。」 董衛國道:「某亦慮此。彼全軍在江西,何至畏敵?且雖然退兵,又不盡退,尚留大兵扼萍鄉要道,亦屬可疑。國相有謀,斷不留兵故立險地。吾之不敢遽進,正為此耳。況吾軍初到南昌,自離京以後晝夜奔弛,三軍尚在喘息之間,稍有差池,恐不免勝而後敗。今惟有分守要道,以防周軍竄進,然後待安王到時,再商行止耳。」 來則安聽罷,大為贊成。這點消息報到郭壯謀軍中,乃與吳元祚計議道:「董衛國忽然不進,殆懼我有謀也,今更當用計以疑之。」 乃將各營故為移動。郭壯謀又使人遍佈謠言,謂福建耿王已得夏國相之令,因董衛國已到南昌,將複行領兵入江西等語。董衛國聽得,更滋疑慮,日惟盼岳樂兵到,故目前惟各守要道,權且罷兵。原來岳樂與簡王領兵到袁州後,本欲留簡王駐兵要九江之下,即自行帶兵南來。惟得楊捷文報,請以全力截韓大任,待破了大任之後,然後以全軍入湘。故岳樂只令董衛國暫勿輕進,反領兵望北而行。 且說韓大任自代高大節將兵,即統兵北上,一路並無攔阻。又聽得長江左岸清朝兵力尚空,便欲急渡。探得楊捷水師多半屯于長江上游九江一帶,原不大防備,乃謂左右道:「前者大將軍馬寶,曾派員分出九江,惜以岳州戰事方急,中道折回。今吾至此,方知九江易取也。高大節無謀,遷延不進,大失機會。古人有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吾渡江以後,當望北而進,即足以分敵人駐武漢兵力,則馬寶亦易進兵也。」 部將吳用華道:「九江為數省咽喉,敵人焉有不爭?今乃不設守備,讓吾獨進長江,要又無守護,恐有奸計,不可不防。」 韓大任道:「楊捷急援武昌,不暇南顧,岳樂等亦爭功南下,此處空虛,無怪其然。汝如此多疑,何以用兵?」 便不聽諸將之言,出資募集民船,速渡對岸。不提防清國長江水師提督楊捷,已派員沿途偵探韓大任行動,卻將所領水師各船,或扮作魚船,或扮作商船,埋伏兵馬。另諮調陸軍埋伏左岸,卻另擇能戰各水軍船隻,擇蘆葦深處埋伏,日不揚旗,夜不舉火,待韓大任渡江時擊之。又故購船隻應韓大任所募,大任不知是計,及見已募得民船,即促令過江。 韓大任既不知楊捷定計,見募得民船,不勝之喜。又不聽諸將之言,倉猝前進,即率領各軍分頭下船。又飛函稟知馬寶,告以渡江將先據鎮江而進。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