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吳三桂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二十四回 高大節智破安親王 夏國相敗走醴陵縣(3) |
|
原來簡王及軍將希爾根,自聽得岳樂敗于高大節之手,即棄城而遁,故夏國相到時殊不費力,已複得南昌。正欲知照高大節,使直出九江,自己直出鄱陽湖,以斷清朝水師接應,並躡岳樂之後,一面又催閩王耿精忠,將人馬折回,直出浙江,分三路而進,忽報高大節已被撤回,今以韓大任代領全軍,已望九江去了也。夏國相跌足歎道:「大任雖勇有餘而謀不足,可以任偏裨,必不足以當重任也。今偏師輕進,即為失算矣,其敗可立待也。不知誰人主意,撤回高大節,一誤至此!」 說猶未已,已報高大節使人齎函來到。夏國相就在案上拆開一閱,書道: 大節以一介武夫荷相國委任,又蒙大周皇帝恩寵,雖肝腦塗地,方稱本心。奈以不善將將,雖勝猶辱也。大節與韓大任同受節鉞,自昔同心戮力,所向有功。自螺子山一戰,大節以吳用華當敵軍來路之沖,獨能斬將搴旗,故錄功首,方欲借此鼓勵偏裨,不意因是而大任積成怨府,謂大節陰與岳樂往來,故擁兵袁州,觀望不出。胡駙馬不察,立撤大節軍權。大節若不交代,恐斧鉞隨之矣。大節奉職無狀,夫複何言? 今聞大任已督兵前進,欲從九江渡過左岸。以清將楊捷老於戎行,大任非其敵手。且岳樂雖敗,猶有勁旅數萬,配以吉林馬隊,未可輕視。今岳樂退駐鄱陽湖,與水師相合,聲勢複張,是江西內患依然未清也。相國兵力若未到南昌,岳樂不難躡大任之後,楊捷亦可角其前,是大任即不敗楊捷,亦當敗于岳樂矣。相國老謀深算,為國家大局計,將何法以善其後乎? 謹此布達。區區伏惟荃察。 罪將高大節頓首 *** 夏國相看罷,歎道:「高大節真將才也,吾不敢以武夫視之。今日局面,吾不能複出鄱陽湖矣,須望袁州進發,以援應大任也。」 便下令三軍,直趨袁州。 且說岳樂自敗走後,退至鄱陽湖。不多時簡王及將軍希爾根亦奔到。二人見了岳樂,已有慚色。岳樂道:「兩位忽然至此,得毋南昌已失守乎?」 簡王不能答。岳樂道:「吾與君於朝廷位為至親,觀天下大局如此,正當同心協力,以圖肅清。今前事可不必多說,惟圖此後奏功,更不宜以前事芥蒂也。」 簡王至此,頓首伏罪。正說話間,已報駐長江水師提督楊捷已有書到來,謂韓大任已代高大節為帥,將直行渡江,吾知所以破之矣,惟夏國相若知韓大任輕進,必觀兵袁州、九江一帶,以為聲援,可以擇伏要而破之,等語。岳樂看罷來信,深以為然。時清朝方以董衛國為江西總督,帶兵五萬前赴南昌。岳樂即與董衛國商議,令董衛國先領軍直趨南昌,以截夏國相之後。 岳樂複與簡王及希爾根,率人馬直入袁州,以截國相。時國相不知董衛國已到,只留兵二千駐守南昌省城。行至中途,聽得岳樂與簡王及希爾根同出袁州索戰,夏國相驚道:「簡王乃驚弓之鳥,岳樂亦敗軍之將,今一旦盡出,袁州得毋救兵已至乎?」 時部將郭壯謀,乃郭壯圖之弟,方從國相軍中,乃進道:「吾雖至此,甚憂。南昌設有敵警,恐區區二千人必守南昌不住也。」 國相道:「公言亦是。今不如折出鄱陽湖,以圖進取。」 郭壯謀道:「相國所言亦是一著,但設有差失,是與韓大任兩軍俱敗矣。」 夏國相道:「此大任誤了我也。苟知大任輕出,吾斷不令耿王回軍。」 正議論間,忽報清朝已令董衛國為江西總督,已帶兵五萬直赴南昌去矣。國相歎道:「董衛國如此神速,必非簡王可比。彼必爭萍鄉以斷吾後路。萍鄉若失,彼將直出湖南,是大局亦震動矣。不如退兵。」 遂令三軍齊退。 且說安王岳樂與簡王同出袁州,知道夏國相中道折回,便令諸將追之,並謂諸將道:「夏國相在三桂軍中號為能將,當乘其失算之時,並力追之。」 乃留希爾根駐袁州,以要韓大任之後,自與簡王並力追來。時夏國相亦虞岳樂以屢敗之餘,必奮勇求雪前恥,又恐為董衛國所截,乃令急趨萍鄉。原來董衛國亦欲急爭萍鄉,一路惟以先複南昌為根本,以為南昌唾手可複。不料到南昌時,直延數日南昌方下。 因吳元祚為夏國相部將,方領二千人扼守南昌,亦懼國相為董衛國所截,故死力堅持數日。及聽得國相將到萍鄉,方棄南昌而遁。及奔到萍鄉時,國相亦全軍俱到。吳元祚具述前因,夏國相道:「非公死守數日,則吾軍俱危矣。今董衛國必領兵來爭,吾軍不能獨當兩面,須扼醴陵,阻湖南要道方可。然吾若盡棄萍鄉,則岳樂與董衛國必長驅大進矣。不知誰人敢暫守萍鄉,吾自有計可以拒董衛國也。」 郭壯謀道:「某願以死當之。」 夏國相大喜,乃令郭壯謀與吳元祚共駐萍鄉,夏國相仍望醴陵而退。正是:方見吳軍能破敵,莫言清將總無人。 要知夏國相後計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