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吳三桂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二十五回 韓大任敗死揚子江 高提台大戰大覺寺(2)


  以為敵軍聽得自己渡江,必然震動,馬寶可以乘勢進撲武漢地方,心中自以為得計。不料各軍渡江,甫至中流,各船家卻翻撲水中。大任實無防備,故船家俱得泅沒入水。韓大任此時已知中計,急令軍士駕船,欲馳回右岸。突見各船漸漸下墜。原來船底先已鑿開,只用板輕輕蓋回,自船戶沒入水中之後,已開了船底機關,自然沉下。這都是楊捷預先佈置,卻擇善水的船家冒充民船船戶,韓大任全無計較,即自行渡江,故恰好中計。

  當下韓大任軍中見船已漸沉,一時嘩噪起來。不多時,已見楊捷的水師船紛紛出現,滿收江中,矢石交飛,槍炮齊響,皆望韓軍打來。韓軍此時如何能敵?有躍入水中鳧水而逃的,有呼天叫地的。大任所領軍士,皆滇黔舊部陸軍,向不知水性。

  自各船大半沉沒後,軍士只飄泊水中,時大任的坐船雖未沉溺,惟楊捷軍中槍箭齊發,韓大任已中數傷,惟匿不動。楊捷卻督率各軍,追向大任的坐船圍攻。忽然船上正中一炮,船身已破。韓大任自知不能幸生,即拔劍自刎。

  軍士見主將已死,其未沉的船隻只有投降。楊捷見大任全軍已無還拒之力,亦令軍中不再發槍,准令周兵投降,所有鳧過右岸的,亦不再追趕。余外泅在水中及溺斃的,屍首佈滿江中。輜重器械,亦隨江飄蕩。楊捷令軍士一一打撈,所獲無算。統計韓大任所領人馬不下二萬餘人,逃生的不及十之二,其餘或溺斃,或被擒,或投降,已全軍傾覆。楊捷不費多時,並無損傷,已大獲全勝。

  自此一戰之後,周軍意氣為之一沮。楊捷由驛報入京。是時,清朝康熙帝正議親征,聽得楊捷在長江一捷,始罷親征之議。即加楊捷少保官銜,並不究簡王及希爾根棄城逃遁之罪。複獎賞岳樂及董衛國二人,即降諭催令各軍乘勝南下。

  安王岳樂得諭之後,即會商簡王及衛國,合兵分路前進。以簡王及希爾根從江西東路而下,以防耿王福建之兵。董衛國就近先行,而自行督兵為後路。正部署軍事之際,忽探馬飛報導:「胡國柱複用高大節為帥,領軍二萬人,號稱四萬,已複向江西來了。」

  岳樂聽得,謂左右道:「由今觀之,楊捷之勝實出天幸。胡國柱殆亦知大任必敗,故複以高大節代韓大任也。若大任渡江稍遲數天,高大節一到,兵權即不在大任手上,斷不由大任作主,高某亦斷不肯遽行渡江也。大節為人驍勇善戰,既有謀又謹慎,敵將夏國相倚為長城。今彼複入江西,局面又當一變矣。我若全軍南下,得毋高大節反要我後乎?不如駐兵以待之。」

  都統明阿進道:「周軍分道四出,忽來忽去。苟一聞周兵複出江西,我便不敢南下,是我永無南下之日也。設周兵忽進江西,忽回湖南,我若視其進退以為行止,勢將疲於奔命矣。兵法有雲:甯致人而不致於人。若只為人牽制,此兵家所大忌也。今若駐兵以待,是高大節一日不到江西,我即一日屯兵不能進退。勞師糜餉,實非良策。願大王思之。」

  岳樂道:「吾所懼者,中夏國相、胡國柱等奸計耳。如君所言,亦有至理,君主見若何,不妨明說。」

  明阿道:「今日之策,惟有直走萍鄉耳。我若得萍鄉,將長驅直入湖南。蔡軍可由上游而下,吾軍卻由下游會進長沙,直搗敵人巢穴。那時高大節縱能縱橫江西,又將何用?王爺若仍有疑心,亦只合分軍留駐袁州,以為後援。若以全軍駐紮,遷延不進,非某所敢言也。」

  岳樂聽罷,仍猶豫不決。明阿又道:「此外亦有一策。吾軍奉命而來,志在征伐,不如先令董衛國直走萍鄉,我卻探實高大節來路,督兵往迎,以求一戰。終勝屯兵此地也。」

  岳樂道:「倘耿王複進江西,又將如何?」

  明阿道:「尚有簡王及希爾根,兩軍尚駐江西,以為遊擊。即放心遠進,無憂矣。願王爺勿再思疑。」

  岳樂道:「我全軍且懼不能獨當敵人,若又複分軍,實非良策。不如以全軍候高大節一戰,以雪全敗之恥可也。」

  時岳樂全軍正駐紮袁州上游,遂回軍望西北而行。

  且說高大節領軍二萬人,卻令分軍為二隊,以一路由平江過義寧,自統一路由瀏陽過新昌,共趨奉新縣,以撼南昌省會。時部下諸將以區區萬人軍力本不為厚,故多不贊成分軍之議。原來高大節善能以少擊眾,故不從諸將之意,並以平江一路由副將胡國梁統之,並囑道:「吾到新昌時,若不遇清兵,吾將繞兵北向。將軍到義甯,若遇敵人,休與急戰,若不遇敵人,可直趨奉新,以窺南昌。吾自可以為援應也。」

  胡國梁領命後,即提兵東行。那時高大節一軍既過瀏陽,探得岳樂正駐軍袁州上游,遂令軍士疾進。部將譚進宇道:「袁州下鄰萍鄉,不如改道萍鄉而進,與夏丞相一軍合,較為穩著。」

  高大節道:「吾昔破岳樂,未嘗親抵嶽軍之前,今日奈何反下萍鄉?今惟有直走新昌耳。且岳樂若聞吾至,必自回軍求與我一戰,斷不敢深入也。諸君休再多言,待破敵後,與諸君同唱凱歌。」

  便督軍直望新昌而去。

  那日正行近新昌,已近日暮,那地名喚做大覺寺,即令軍士紮營。忽探馬報稱,安親王岳樂已回軍,正望西北而來,惟行程甚緩,計明日可以到此間矣。高大節道:「果不出吾所料也。彼行程獨緩者,蓋懼軍力疲憊,為我所乘耳。吾先到一天,正好教軍士休息,明日卻好教他中計。」

  便一面飛報胡國梁一路,改令暫住義甯,以免簡王及希爾根兩軍攔下,一面將本部人馬一萬人分為兩停,待岳樂一軍到時,乘其喘息未定,即以兩停人馬輪流攻戰。

  又於每停之中,各分為十隊,每隊五百人,使岳樂應接不暇。分佈既定,並令偃旗息鼓,專候來軍。

  原來安親王岳樂亦沿途打聽高大節行程,並謂左右道:「高大節由瀏陽進兵,必爭新昌一路,志在牽制南昌,使董衛國不能急進,以助彼夏國相進兵也。吾當先爭新昌,以斷高大節之望。」

  說罷催軍疾行。部將明阿問道:「王爺此次回軍,初時行程甚緩,至此又令疾進,何前後互異耶?」

  岳樂道:「緩時欲養兵力,急時欲爭要地故也。」

  明阿聽罷,即不復言。軍行將抵新昌,尚未得高大節駐軍何處的實耗。岳樂即喜道:「新昌必未失也。」

  即傳令到新昌駐紮。徐見居民紛紛逃走,卻言周兵已過大覺寺,已望北而行,並言此處已離周兵不遠。岳樂即傳令直走。時已近夜,岳樂見於前次螺子山之敗,不敢夜行,即令軍士下寨。夜裡令軍中輪流值宿,以備不虞。果然自夜至曉,全無敵軍動靜。不提防天甫黎明,軍中起來,只見各處一帶山林,皆是高大節的旗幟。岳樂軍中見了,已如魂飛天外,魄散九霄。正是:終夜未曾聞敵耗,侵晨竟已碎軍心。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