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吳三桂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二十四回 高大節智破安親王 夏國相敗走醴陵縣(2)


  岳樂聽罷,深以為然。以事已到此,已無可如何,只令軍士舉火乘夜急行。忽到初更時分,突聞山上炮聲響亮。此炮便是號炮。時岳樂軍已且行且驚,到此時聞炮聲震地,更魂飛魄散,不知所措,一時嘩噪起來。岳樂正欲制止之,忽然槍聲亂鳴,箭亦齊發,如飛蝗一般。岳樂欲令軍士還擊,又不知敵軍在何處,惟山上矢石齊望火光射來。岳樂急欲回軍,伊坦佈道:「今即回軍,安知後路不更有埋伏?由今思之,前之伏兵只誘敵耳。今進前與退後,其路程皆一也。不如冒險前進,較為上策。」

  岳樂無奈,只令一面進前,一面向山還擊。怎奈由下攻上,絕不中要害。周將韓大任更令軍士一齊發擊,嶽軍死傷甚眾。岳樂只督軍士冒險前行,踐踏屍首而過。有逃亡的,皆落河邊鳧水,欲逃過對岸。惟韓大任軍中矢彈已及於河面,故岳樂逃亡的軍士,雖鳧水之際,亦難防避彈子,遂亦多死于水中。

  岳樂雖見軍士逃亡,亦不能制止,惟有與諸軍死命奔逃。伊坦布已先死於軍中,岳樂亦被傷數處。及甫過了螺子山,那死不盡的殘兵心魂甫定,忽然炮聲響亮,已有周將吳用華截出。岳軍見了吳周旗號,已心膽俱裂。諸將面面相覷,皆相謂道:「軍士固皆驚魂未定,戰馬亦多被傷難行。人雖不畏,馬亦難戰矣。似此,如之奈何?」

  岳樂道:「吾一時不細,誤中奸計,至今惟決一死戰耳。吾位為至親,三軍亦八旗人物,斷不能屈膝以降也。」

  諸將道:「三軍逃命時,器械輜重已委棄不全。即新購的西洋大炮,亦付之中道矣。空拳搏戰,焉有勝理?」

  岳樂道:「此處溪河較狹,且水勢不深,吾軍雖敗,尚存萬餘人,不如以軍中物具雜泥石投諸河中,填河而避之。過此之後,即繞道先奔鄱陽湖。以鄱陽湖尚有水師屯駐,可往依之,尚可徐圖恢復元氣也。且袁州既為賊將高大節所據,吾亦不能通九江之路矣,居此亦無他法。」

  諸將聽罷,皆以為然,即令軍士各就地挖土泥一包,一齊投諸溪中,雜以軍中笨重器具。

  幸河水不深,煞時河中已如平地。那時吳世華見岳樂不進,正前來發擊,韓大任、李雄飛亦從後趕來。岳樂即令軍士齊遁,也不敢還戰。諸軍如喪家狗,恨不得爺娘多生兩條腿,各自沒命的跑。時周將韓大任、吳用華、李雄飛,皆令軍中向岳樂軍人叢處發射。岳樂軍死傷甚眾,惟死命奔逃,遺下器械輜重無算。韓大任亦不追趕,只令收軍。計是役殺得岳樂軍中人人喪膽,個個驚心。總兵及副都統死傷數名,其餘將校死傷數十名,軍士則三停折了兩停。

  凡降的、逃的,韓大任皆收置軍中。其餘死者,屍骸層迭,只令軍士掘土掩之。其得西洋大炮數尊,餘外器械糧食不計其數,即班師回袁州報捷。高大節喜道:「此一戰足令敵人膽落矣。」

  於是論功請賞,以吳用華奪得大旗兩面,且擊斃岳樂部將總兵兩名、都統一名,遂錄為頭功,請賞以金吾衛大將軍之銜,以提督請補。韓大任不悅,謂左右道:「黑夜之戰,矢石亂髮,槍炮交加,安知敵將死於誰人之手?吾在山中指揮各路,敵將多受夷傷。戰後計點場中,以死於螺子山中為最眾,安見我韓某不應得頭功耶?若無我一軍挫之,敵人以全力爭趨,恐吳用華亦不能抵敵也。」

  自此日有怨言。或有告知高大節者,高大節道:「吾與大任實執軍權,當藉此以鼓勵部將,何必爭功?且大任據螺子山為營,又在黑夜之中,是只有彼軍攻敵,斷無敵軍攻彼也。吳用華實當敵軍來路之沖,既能斬將搴旗,錄為頭功,安得不宜?」

  因此高大節對於韓大任之怨望,惟詐不知,諸事仍與韓大任商酌。惟大任意未釋然,思傾陷大節。

  會三桂駙馬胡國柱回鎮長沙,因夏國相出征,三桂以長沙為四沖之地,兼因應嶽州、荊州及江西各軍,非有重員駐鎮長沙不可,故以胡國柱當此任。

  大任本國柱之甥行,國柱以其驍勇,深愛之。故韓大任一聞國柱回長沙,即喜道:「吾知所以泄吾憤矣。高大節一任,惟吾足以代之也。」

  乃為書獻讒于胡國柱,謂螺子山一戰本足以擒岳樂,乃各路遊擊之師高大節既中道撤回,且高大節又擁兵不發,故岳樂得逍遙遁去,聞岳樂陰與高大節相通,許大節封侯之位,今高大節擁兵袁州,遲疑觀望,即原於此,等語。胡國柱聽得,以韓大任之說為然。一面催夏國相再進江西,一面撤高大節回長沙,往嶽州助戰,反令高大節以兵權交于大任。大節聽得,吃了一驚。即回復國柱,謂軍事得手,方將直進江南,岳州有馬寶主持,兵力已足,無用再助,等語。

  國柱大怒,乃益信大節擁兵抗命,韓大任之言更覺可信,立發令由驛馳大節軍中,立令即行交代。高大節猶以為坐失機會,嗟怨不已。來使道:「將軍尚在夢中耶?韓將軍乃胡駙馬之姻党也。胡駙馬才略優長,而偏聽任性的是其最短。韓將軍既言于先,已如先入為主,將軍雖有百口,焉能分辯也?」

  高大節至此時方知為韓大任所賣,乃歎道:「今後國家大事,將斷送此輩之手矣。」

  乃請韓大任入帳,謂之道:「胡駙馬有令,以軍權付于將軍。吾與將軍本無意見,方期同心協力,共成大功。今某以得勝獲咎,誠非所料。吾之遲遲未進者,殆欲夏丞相既進南昌,後勁既堅,方好長驅大進耳。九江為數省咽喉,乃四戰之地,戰守皆非易事,將軍勉之可也。」

  韓大任時有慚色,一言不發。高大節交代既訖,即隨帶親兵再回長沙。

  韓大任自代高大節領了全軍之後,即提兵直入九江,欲長驅大進,更不待夏國相兵到,以為後援。夏國相退到醴陵,甫接得高大節軍報,知道清將簡王及將軍希爾根,因圖爭功已先進兵南昌,又在螺子山一戰已大敗岳樂,得了全功。夏國相喜道:「今番江西一省才安穩為我所有也。」

  是時夏國相仍未知胡國柱有撤回高大節一事,即督兵複由醴陵直出萍鄉,複向南昌進發。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