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吳三桂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十九回 建帝號吳三桂封官 受軍符蔡毓榮調將(1) |
|
話說吳三桂既有稱尊之意,即與各心腹大將夏國相、馬寶、胡國柱等計議。三桂先說道:「孤此次首倡大義,志在反正。誠如諸君所言,國不可一日無君,今為大局計,諸卿有何高論,不妨直說。」 胡國柱道:「大王此舉,名正言順,故檄文一發,人心響應。獨惜明社既墟,至今二十年,縱朱家或有遺裔,均已匿跡銷聲。況且亦無從得其真確,又何由得明裔而輔之?大王若必欲訪尋,恐假姓冒名者紛至遝來,此時更難處置。為今之計,不如大王權攝國事,以號令四方,較為上著。」 夏國相道:「胡公所言亦是。但目下人心思明,故我兵一舉,各自歸命。若一旦反其道而行之,人心向背固未可知也。然事在創始,非有英明強幹之主不可以有為,故即能訪得明裔,亦斷難及大王之英武。故大王權宜行事,亦是上策。」 馬寶道:「二公之言雖有至理,唯亦有見不到處。蓋今日人心,非盡思明也,思中國耳。且我等必求明裔而輔之,於緬甸一役,亦難解說。今大王英明神武,名正言順,以舉義師,擁雄兵百萬,上將千員,若北向以爭天下,誰敢抗者?故依某愚見,宜自即帝位。然後勵精圖治,選賢任能,大事固不難定矣。成敗在此一舉,大王宜立定大計,毋再遊移。」 吳三桂聽罷,心中大喜,卻又故說道:「孤此舉本無利天下之心;奈不得已耳。既是明裔難於查訪,願諸君更舉賢者,孤當力效前驅,決無退志。」 言罷,夏國相、馬寶、胡國柱齊說道:「英明神武,智勇足備,聲澤及人,方今誰有如大王者?願大王勿再多讓,以誤事機。待大王即定之後,國家有神聖文武之君,士卒有敵愾同仇之氣,彼縱有強弓勁弩,精騎善射,焉能抗我耶?」 三桂此時已心滿意足,仍謙讓道:「既諸君如此推戴,孤亦不敢固辭。今孤權攝大位,若他日得有賢能者,抑或得朱家英明真裔,然後再議,可也。」 說罷,即令夏國相選擇良辰吉日,以郊天即位。時在康熙十二年也。 吳三桂已年逾六旬,唯精力未衰,其一種豪氣,亦無異少年。又念向來所向無敵,此次實視中國如在掌中,以為人心既歸,一舉可定天下。懷了這個念頭,今見為諸將推戴,自然歡喜。即令改常德治為行宮,暫備湖南為建都之所,待天下既定,然後重返北京。又令在衡州府衡山縣築壇,祭告天地。 以宮殿本用黃瓦,今只改一府衙為宮殿,自須變易舊觀,唯時候倉促,急不能辦,即由黃漆塗之,草草將事。至於皇帝冠服,仍學明朝裝束,亦趕緊備辦。由夏國相、馬寶、胡國柱三人會議,建國大周,改元利用。即以康熙十二年為大周利用元年。 那日清晨,吳三桂即令王屏藩與王輔臣共圖甘肅。去後,又拜夏國相、馬寶為丞相,總理軍國機務。夏國相進道:「清朝定鼎已近三十年,各省佈置漸歸完善。今我興師,須分擾各省,使各路並進,方易得手。」 吳三桂道:「卿言是也,朕之遣將先入四川,即是此意。」 夏國相道:「即拔一四川,恐亦未能制彼之死命。方今蘇、浙、閩、粵為精華所萃,宜一併遣將入閩、粵,若耿、尚二王與我會合,各起兵北上,則大事定矣。」 吳三桂聽罷大喜,即封其侄吳世賓為官定國大將軍,以其婿胡國柱為金吾衛大將軍、武英殿大學士,並令胡國柱遣李本深收取西川。胡國柱進言道:「李本深昔為孫可望勁將,轉戰各省,於四川地勢形圖尤為熟悉,用之可謂最得其人。但四川一省地理阻隔,且中國雄兵猛將多聚其間,恐只靠一李本深尚難得力,不如擇良將以為之輔,方保萬全。」 吳三桂深以其說為然,遂並封其侄吳之茂為西蜀大將軍,使與李本深共圖四川,若既得四川之後,即進窺秦、隴,自西而北,以會控京師,與各軍相應。計議已定,即擇日即位。 是日冠冕旒,衣龍袍,登皇帝位。各將皆以次朝賀,山呼既畢。三桂自念此次得為皇帝,實出諸將擁戴之功,且將來用兵,皆賴諸將之力,自宜厚其封賞,以結其心。 時凡三桂的心腹黨羽,皆聞風相應。三桂遂封王輔臣為鎮西大將軍,封王屏藩為征西大將軍。以李本深為首先響應,乃封本深親軍金吾衛大將軍,使領本部兵五萬人先行入川。複封其侄吳世賓亦為親軍金吾衛大將軍,以本部人馬沿湖南下廣東。複遣部將馬承蔭會兵廣東,與吳世賓會合進取。自平南王尚可喜歿後,清朝即以其子尚之信承嗣平南王爵,仍駐廣州,掌理藩事。三桂並為手啟諭尚之信道: 孤昔與令先君賢王待罪東陲,嗣以國家多難,闖、獻構亂,宗社既危,始相與借兵入關,冀圖恢復。乃我方告捷,敵已入京。孤與令先君方徘徊歧路,痛哭流涕,以無功國家而負罪明室也。當此之時,勢頹力竭,既不能倒戈反正以報先朝,遂赧顏並汙先命,受爵為藩王。 令先君曾與孤言,謂苟有機會,勿忘明室,乃口血未乾,令先君遽殞。孤彷徨滇蜀,孤掌難鳴,近十餘年矣。維思北朝分茅胙土、賜爵封藩、世襲罔替之語,載在明府。乃孤則殘喘苟延,令先君則墓門未拱,而北朝已為德不終,遽興撤藩之議。夫撤藩雲者,即殺機所伏也。孤等何罪?因功見忌,因忌見誅。烹走狗而藏良弓,於斯為甚,乃令先君九泉之下亦將不瞑。 孤自念有生數十年,既負明室,又負國民,意欲圖抵罪,死裡求生,乃履霜堅冰,首倡大義。幸天尚愛明,人方思漢,義師一起,四方向附,指日大好山河複歸故主。伏望貴王仰承先君之悃忱,感念明朝之德澤,舉兵來會,以寧社稷。則新朝論功行賞,貴王將世世子孫永開藩府,此國家之福,亦大王之幸也。 方今北朝猜忌既生,殺機遍伏,孤念切同仇,感懷先誼,用告大王。以大王精思慎慮,必有以自處也。唯大王圖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