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吳三桂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十八回 北京城使臣告變 衡州府三桂稱尊(2)


  三軍聽罷,皆以為然,便一聲呼喝,約有千數百人,直擁至撫臣行衙,把府衙重重圍住。直進衙裡,先尋撫臣王之信,一見即罵道:「負心賊,助桀為虐,淩辱大王以及我輩,我當教汝先死也。」

  撫臣王之信聽了大驚,正欲逃往,已是不及,被馬寶軍士趕上,一刀兩段,先結果了性命,即割了首級,呼嘯而出。回營後,大呼道:「撫臣欲謀殺大王,並及我輩,我們已誅之矣。朝廷負心,不念勳勞,反謀殺戮,今日之事唯有作反,能從我們者,可即來。」

  是時使臣淩辱及撫臣威逼,皆已傳遍各營,又自三桂哭陵之後,軍心已變,各軍一聞此語,都踴躍願從。即由為首的持撫臣首級往見三桂,三桂見了,偽為大驚,頓足大哭,以頭搶地,幾至失聲。即謂諸人道:「撫臣乃朝廷命官也,爾輩如此,是殺我也。朝廷必然加罪,孤豈能免乎?孤固不能幸生,即一家三百口,亦同時不保,恐爾輩亦不旋踵而俱盡也。昔日無事,猶欲殺孤,況今更殺撫臣乎?」

  說罷,更放聲大哭。諸將齊道:「大王不必介心,唯有反耳!吾等決無悔心也。」

  三桂聽罷,即霍然起坐,謂諸將道:「事勢至此,已無可如何。諸君不欲舉事則已,既欲舉事,立即便行,不宜因事以取禍也。」

  諸將聞言,皆應聲動地。三桂便部署諸將,先令囚執兩使,並令以撫臣王之信的首級祭旗。其妻聞變大驚,急馳至軍前,抱三桂之足大哭道:「大王此行,殺吾兒矣。」

  言時以頭搶地。因三桂之長子在京,方為額駙。那時三桂聽得,亦動起父子之情,隨之下淚。隨謂其妻道:「孤亦不得已耳。欲存吾兒,必殺吾身。且為諸將同情相逼,以孤若見殺,諸將亦不能苟存,故不能以吾兒一人,而誤諸將性命也。」

  諸將聞言,亦為感泣,交相勸慰,其妻始含淚而退。當下傳令,囚執兩使。

  獨新使王新命早知三桂必反,乃預先逃遁,不得被獲。時已逃至衡陽,聽得三桂舉兵之耗,大驚道:「吾早知之矣。彼若安心遵命移鎮,何至擁大兵而行?然不料其反之速也,吾幸不及於難。今吾若不入京報告,更待何人?」

  便馳赴入京,加緊郵驛,日行七百里,計程五晝夜,已抵京城,直赴兵部衙門告變。當到兵部衙門時,已神昏氣厥,撲到大堂之上。部吏見他裝束,知是使臣,又看他郵驛到來,如此情景,知必有事故,乃即報知兵部大臣。那時兵部大臣聽得,立即出堂,令扶起王新使,進以湯藥,問其原故。

  王新使氣喘言道:「三桂反了!撫臣被殺了,使臣被囚了。」

  只說得這數句話,已不能再說下去。徐徐又說道:「今三桂已傳檄四方。吳軍已將到湖南也。」

  兵部大臣聽得,立即奏知朝廷。那知朝廷得知此事,真是異常震動,立召諸軍機大臣商議。以吳三桂久經戰陣,部下能員極多,且他的羽翼又遍佈各省,固不難望風響應,故得了此耗無不惶駭。有獻議以吳三桂的羽翼遍佈各省,須先行除去的;有獻議以京中大員多三桂舊交,恐其互通消息,宜先謀除絕根株的。唯康熙帝以為不然。因如此辦法,反致人心激變,事更難定,便立意一面發兵調將握守險要,所在戒嚴,以待三桂;又拜川湖總督蔡毓榮為大將軍,防守四川、湖、廣;再以賴培為大將軍,防守長江一帶,並降諭各省督撫提鎮,以固疆土。這諭一下,各省都如風聲鶴唳一般。

  康熙帝並謂諸臣道:「往者前明福王、桂王、唐王,各割一方,朕猶不以為意。若三桂尚有大勳,人心所系,部下雄兵百萬,皆是能戰之士,實不可不防。」

  因此便有親征之意。奈廷臣皆交章諫阻,故暫作罷論,唯仍須看三桂動靜,然後定奪。

  且說三桂自舉兵之後,即傳告四處,欲鼓動人心降附。唯自覺難於措詞,左思右想,乃委曲其說。凡各省大員平日與他有往來的,都佈告自己起兵原由,那布啟寫道:

  平西王吳三桂為佈告事:

  昔先朝不幸,闖、獻為殃,以至宗社淪喪。本藩方待罪邊陲,未遑援救,負罪良多。

  自念滿洲僻處東遼,久荷先朝之覆庇,應重友邦之誼,念切同仇。故本藩欲除逆安邦,聊效秦庭之哭,冀稍盡報國之忱,用是借兵入關,俾清妖孽。乃前方拒虎,後即進狼;既去元兇,又來大敵。蓋本藩在秦晉報捷之日,即滿人在燕雲踐位之時矣。乃以羈縻之術,封本藩為平西親王,本藩此時徘徊歧路,仰天徒哭,欲受命則此心有愧,欲反動則軍力已疲,不得已乃隱忍須臾,冀圖後舉。乃大難甫平,彼即為斬草除根之計,隱謀所在,殺機已露。

  伏唯本藩昔負前明,上無以報國家,下無以對黎庶,一死亦複何惜?顧老夫雖耄,猶冀贖以前愆,忍以此大好河山,棄付他人之手?爰糾集舊部,羅致英雄,共起雄師,俾伸大義。凡爾臣貳,爰及軍民,皆皇漢之同胞,盡前明之赤子,自當共表同情,並伸義憤。

  檄到之日,祈各來歸,共膺懋賞。

  ***

  自此布啟發表之後,閩省耿王,粵省尚王,皆從令反正。那貴州提督李本深,本為孫可望勁將,自降清之後所向有功,乃得保為貴州提督,平日已與吳三桂互相往來,至是聽得吳三桂布啟,先已歸附,舉兵同反,其餘各省響應的尚多。那時三桂已行抵衡州,見四方響應,心中竊喜。唯諸將以既舉大兵,不可一日無主,紛請三桂即位稱尊。在三桂本欲先立明裔,以飾人心,唯於緬甸一役,頗難解說,因此乃有稱尊之意。正是:方奉北廷移別鎮,又思南面作真皇。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