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吳三桂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十二回 平西王兵進雲南城 永曆皇夜走永昌府(3)


  那時永曆帝君臣聞之,自無不歡喜。永曆帝道:「朕若從瞿式耜所諫,此時若在桂林,則回端州較易矣。」

  時閣臣嚴起恒道:「成棟如此舉動,自是可喜。但恐他反復,終信不過耳。今宜先慰諭成棟移廣州之眾,出師江西。待觀其動靜,然後回端州也不遲。」

  永曆帝深以為然。唯閣臣式耜聽得,由桂林飛諫道:「成棟雖或不足道,然當此用人之際,不宜示之以疑,自當返駕端州,以維繫人心。」

  永曆帝便一面令人往修肇慶行宮,一面使人持節至廣州,築壇拜李成棟為大將,即日起程再往肇慶回來。

  且說成棟自奉築壇拜將之諭,即道:「事在人之做不做,不在壇之登不登也。刎頸愛妾刻不忘懷,必欲得之,以瞑九泉之目耳。」

  使者還報,永曆帝即封珠圓為忠烈夫人。時成棟奉命出征江西,即上表永曆帝,說道:「南雄以下事,諸臣共任之。庾關以外事,臣獨肩之。」

  即率部下健卒二十萬名,望南雄進發。那時江西金聲桓正在起事,稱為光復軍,已踞南昌,並交通成棟,聯為一氣,故當時朱明軍勢大振。怎奈自成棟在時,諸臣多為畏憚,及成棟去後,朝局已是大變,共分數黨。有是李成棟親愛的,如李綺、潘曾緯之類,自恃聲勢;有自南寧隨駕的,如嚴起恒、王化澄之類,自恃功勞;有為大明舊臣由各路來依故主的,如吳璟、丁時魁之類,自無忠節,各為黨羽,互相爭權,即互相傾陷。皆以為成棟反正,國家可複,即預先爭權。誰料李成棟兵馬直至江西贛州城下,方勢如破竹。

  唯那一夜李成棟方已睡著,忽聞人連呼董大哥。成棟卻從夢中驚覺,詫異道:「董大成是吾中軍,彼呼之,得毋吾軍已為彼有乎?」

  忽披短衣,騎駿馬,望梅關而遁。計兩晝,皆冒大風雨,已抵梅關。計大兵二十萬,分為十大營,李成棟卻棄軍而走。部下十總戌不知其故,亦相隨逃走。乃至南安城門,成棟方如夢初覺,卻歎道:「我誤矣。」

  隨見各總戌奔到,乃並責道:「我去後,你們亦遁耶?」

  諸人道:「元帥既去,我們不得不遁。」

  成棟大怒,立拔劍殺了愛將楊國光,便把二十萬士卒器械,委棄贛州城下。此時成棟自覺無面入端州面君,唯再返廣州,冀圖再舉。

  那時清國已知李成棟反正了,深恐各省為之聲應,便令南主孔有德、平南王尚可喜速下廣州,以拒成棟。又防永曆帝必走雲南,急令吳三桂領兵由四川入雲南,並令降將洪承疇引兵由貴州而出,與吳三桂一軍相會於雲南省。

  這諭既下,各路清兵紛進。那永曆帝聽得李成棟自贛州奔回,心中大為驚怯。

  是時李元允、袁彭年互相爭權,聽得成棟兇信,亦不留意,反向永曆皇慰道:「方今金聲桓起事,孫可望來歸,成棟雖敗,亦可再舉,眼見大明江山不久光復,又何必多慮?」

  永曆帝聽得,默然不答。唯當時臣工以成棟無故奔回,亦不免稍怯,於各爭升官、各爭執政之舉,頗為少息。但恐肇慶仍守不住,紛紛促永曆帝西遷。皆謂車駕甫到南寧,即得金聲桓光復南昌及成棟歸命之信,今甫返肇慶,而成棟即無故敗奔,可見肇慶行宮不利,立宜西遷,這等語。時永曆帝只如守府,各事皆決於群臣。因一面令成棟再複舉兵,一面議遷都雲南。各大臣恐成棟阻止遷都,唯秘密不令成棟知道。待成棟起兵後,卻令李成棟密友杜永和留守兩廣,為成棟後援,即擇日奉永曆帝車駕起程。

  因雲南舊有世臣沐天波,有行台在永昌府,此處近隔緬甸,那緬甸國又向為大明藩屬,那時聽得清國已分發幾路大兵,洪承疇、吳三桂既赴雲南,清國禮、肅二王又下廣州,已先得有尚、孫二王赴粵之信,故行在各大臣皆恐不能抵抗清兵,欲就近借助緬甸兵力,故決意遷都雲南。又恐李綺、潘曾緯皆成棟黨羽,恐他報知成棟,必然阻止西遷,那日權臣袁彭年便以軍詔矯命,使潘、李二人前赴廣州,即瞞著潘、李二人奉車駕起程,望雲南而去。正是:未識遷都為下策,甫行息駕又西行。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