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唐書志傳 | 上頁 下頁
第十一回 李世民大破薛舉 屈突通勢盡歸唐(1)


  卷二
  起隋恭帝義寧二年,止隋恭帝皇泰元年。首尾二年事實。按《唐書》實史節目。

  第十一回 李世民大破薛舉 屈突通勢盡歸唐

  卻說李淵集諸僚佐於中殿,立代王侑為皇帝,尊帝為太上皇,淵自為大丞相,封唐王。以建成為唐王世子,封世民為秦公,元吉為齊公。追諡其大父為景王,考為元王,夫人竇氏為穆妃。改武德殿為丞相府,令置丞相府官屬。以裴寂為長史。遣使齎敕至潼關,以劉文靜為司馬。

  時潘仁使李綱朝見,淵愛其文學,即留之以為丞相府司錄,專掌選任之事。又以竇威為司錄參軍,使定禮儀。其餘將佐,各隨才授任,皆得允當。淵得長安之後,以甲士勞疲,悉傾府庫之藏,分賜有功者。不一日,藏庫支盡,國用不足。光祿大夫劉世龍獻策曰:「今集聚義兵不下數十萬,並在京師。柴蘇貴而布帛賤,請伐苑中及六街樹木為柴,以換布帛,可預備資國用,補繼其乏。」

  淵從之。果是一月間,府庫所藏得數萬匹。

  唐王淵自仗其眾情協從,遂有一匡天下之志。使臣報:「李密奉表自陳,欲引兵會京師,以尋舊盟。阻于王世充之兵,故不能進達。」

  唐王怒曰:「李密野子狼心,屢失盟約,今日知我已入長安,無辭抵諱,故以尺牘來邀我耶?」

  即遣世民引大軍二萬攻洛口,責其寇東都罪咎而討之。裴寂諫曰:「李密鎮守洛口,兵精糧足,壁壘深固。近聞新誅翟讓,奪其權柄,號令眾人,悉皆懼伏。部下王伯當、徐世績等,足智多謀,非一日之兵而能拔也。目下薛舉遣其子仁杲寇扶風,襲破守臣唐弼,悉並其軍,炎勢益張,眾號三十萬,欲窺謀京師之意。主公正宜遣使往旌之,使安其位,我得西向與群雄放對,庶無後憂。不然,舍門庭之寇而征不得利之國,未有能濟者矣。」

  唐王深然其諫,即遣使命,徑來洛口,旌贈李密,重加賞勞。密得唐王優賜,自以為無敵於天下,更不圖入長安之盟。

  卻說邊廷報入京師:「見得薛仁杲引精兵三十萬寇取長安。」

  使臣呈上唐王。唐王淵遣世民領兵十萬,前來征討,以殷開山、史大奈副之。世民辭了唐王,引兵於教場中操演。次日,與諸將拔寨離京師地方。軍馬槍刀整備,盔甲鮮明,迤邐望扶風進發。時值秋末冬初,朔風兢起,北雁南飛,動征人遠塞之悲,感閨婦重門之恨。後人錄《征婦怨》一首,單闡征夫之情。其詞雲:

  九月匈奴殺邊將,漢軍全沒遼水上。
  萬里無人受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婦人依倚子與夫,同居貧賤心亦舒。
  夫死戰場子在腹,妾身雖存如畫燭!

  世民兵屯紮雁坡,離扶風不遠。

  且說薛舉正與東道行軍元帥羅睺部將丘志榮、王欽等在軍中商議入京師之計,忽聽得哨軍報:「唐王遣世民領大軍十萬來到。」

  薛舉聽得,問于部下:「何以迎敵唐軍?」

  其子仁杲曰:「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世民大軍遠來,眾必疲乏。若縱兵而擊之,全勝之道也。」

  王欽曰:「唐王初入長安,號令嚴肅,聽得我有窺京師之舉,彼今挾天子令而來征討,且世民兵馬精盛,其鋒不可當。只深溝高壘,以挫其銳。攻守異勢,必獲兩全。」

  羅睺亦請從王欽所議,薛舉從之,即下令軍中繕守城壘,整備器具,遂按兵不出。人報知世民:「薛舉增築城壕,堅壁固守。」

  世民聽得,沉思半晌,下令將佐,整師直趨天水。殷開山進曰:「今公子大軍至此,離扶風止曾二十裡。又不促軍進攻,而下令趨天水,非所以示眾。」

  世民曰:「這賊堅營高壘,欲以老吾軍也。攻之正墜其計。薛舉大眾在此,其巢穴虛失。我軍直指天水,人懷內懼,必出兵救戰。我將軍馬埋伏前後,舉炮為號,破之必矣。」

  開山等深服其議。扶風薛舉第(等)二日間不見唐兵進圍,令人去打探唐軍消息,人回報:「世民大兵直趨天水郡,止留下個空營。」

  薛舉大驚曰:「天水有失,我等皆被虜耳!」

  即縱兵出扶風,倍道追襲世民。薛舉軍未離數裡,忽山坡後金鼓齊鳴,旌旗展出,一將橫槍躍馬,乃殷開山也,大叫:「薛舉!今日中吾之計,尚不下馬納降!」

  薛舉背後一將湧出,乃其子仁杲也,大罵:「唐將休走!」

  撚手中槍,直取殷開山。二人鬥上二十合,不分勝負。忽薛舉陣後軍士先散,史大奈引一支軍從背擊之。仁杲不敢戀敵,殺開中陣,望天水而走。王欽、羅睺等各混戰殺出。兩下喊聲連天,唐兵四路夾攻。世民自整後隊掩殺,大破之,直追至隴坻而還,襲了扶風郡,殺死其眾,屍首堆積,得其輜重二十車。世民曰:「薛舉走入天水,若緩其攻,彼得整集而拒我兵。諸君可乘銳氣而取之,不可失也!」

  眾人得令,各奮力進兵,圍了天水郡,水泄不通。城下裝起雲梯,火炮之具悉備。

  薛舉城中大懼,問其群臣曰:「今唐軍攻城,急切欲戰不可,欲降無辭。自古天子有降事乎?」

  黃門侍郎褚亮曰:「昔者趙佗以南粵歸漢;劉禪亦仕晉;近世蕭琮,其家得存。轉禍為福,自古有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