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唐書志傳 | 上頁 下頁 |
第十一回 李世民大破薛舉 屈突通勢盡歸唐(2) |
|
薛舉默然。衛尉卿郝瑗趨進曰:「陛下失問,褚亮之言又何悖也!昔高祖屢經奔敗後,九裡山一戰成功;蜀先主厄于當陽,亟亡妻子,卒就大業。夫戰固有勝負,陛下奈何以一戰不利,遽為亡國之計乎?」 舉亦悔之曰:「聊以此試君等耳。」 乃厚賞瑗,引為謀士。瑗請連師梁師都,遣人厚賂突厥,合從東向,舉從之,即遣使命,以厚禮往突厥。突厥得其貨物,遂許出兵一萬,寇京師之三輔;梁師都亦部兵來救天水之圍。三輔告急,文書報入京師,唐王聽得,與裴寂議曰:「突厥兵出三輔,世民征薛舉未回,誰可引兵禦三輔?」 寂曰:「薛舉深寇,公子圍之徒費糧料。不若下敕,令撤兵會潼關劉文靜軍,以扼突厥之後,三輔圍不救自解矣。」 唐王依其計,即遣使人齎敕,至天水郡,會知世民。使者領敕,徑到天水,來見世民。世民得敕,與將佐商議。殷開山曰:「天水城堅,一時攻打未下。近聽得梁師都兵來救應。我軍糧食不夠支半月,正宜乘此機退入潼關,養威積銳,以待時勢。」 世民從之,即將大小三軍分作前後隊,緩緩退師。眾軍拔寨,離了天水,直趨潼關。城中聽得世民大軍撤圍而去,報知薛舉。薛舉知得突厥兵出長安之故,世民方且回軍,即下令縱兵襲擊唐軍。郝瑗曰:「世民善能用兵,彼今啟行,必分前後而退,使大軍作後。若追之,正中其計矣。」 薛舉即止其兵不追。 且說世民軍退天水,迤邐望河東進發,離蒲阪五十裡屯紮。差人持書往潼關,約會劉文靜軍。候騎報入潼關來,文靜與段志賢等曰:「今久禦潼關,屈突通未下。主公手敕出兵,會世民。河東堯君素善撫其下,吏民為之死守,倘軍一離,首尾受敵,可不兩失其利也?」 志賢曰:「桑顯和窮促,屈突通勢怯。可以堅兵壓之,彼不戰自亂矣。」 文靜然之,即自選精健,與志賢分前後隊,馳趨屈突通寨壁。顯和軍士屢困,皆棄壁而逃。文靜、志賢夾攻而入,顯和大敗,退保潼關。文靜縱兵圍之。通勢益蹙,部下軍士無鬥志者,或說通降。通泣曰:「吾曆事兩主,恩顧甚厚。食人之祿而違其難,吾不為也!」 每自摩其頸曰:「要當為國家受一刀。」 勞勉將士,未嘗不流涕。人亦以此懷之。忽候騎報雲:「長安失守,而突厥兵寇三輔,唐王恐將軍尾出河東,結納突厥,將君之妻子盡監下。」 通聞知大驚曰:「君上遭虜,妻子被囚,負職極矣!更何面目再見天子乎!」 言罷,捶胸而哭。次日,乃留顯和鎮潼關,自引兵東出,將趨洛陽,以會勤王之兵。突通已離潼關,顯和勢不利,與通子壽即以城降文靜。文靜大喜,重用之。顯和曰:「主將去不遠,某當追及,勸彼來降。」 文靜即遣竇珍等與顯和追之。二人引精騎五百,趕至稠桑,將及突通。突通見後面追兵來近,即結陣自固。竇琮遣通之子屈突壽前往諭之。壽一馬近前曰:「潼關士卒離心,顯和率眾歸降。今長安破殘,大人孤軍更將何往?不如順唐,可保善後之計。」 通罵曰:「此賊背違大義,負失潼關,罪弗容誅!今日反來誘我。昔與汝為父子,今與汝為仇讎!」 言罷,命左右放箭射之,壽勒馬望後而退。顯和謂突通眾曰:「京城破陷,汝輩皆關中人,家屬盡在長安。唐王寬洪,待之如舊。若等即降,父母妻子猶且可保。突通今已勢促,更複隨之,亡無日矣。」 眾人聽說,面面相覷,皆倒戈釋仗而降。通知其不免,下馬望東南再拜,號哭曰:「臣力屈至此,不能為主固守封疆,非敢負國。」 唐軍一齊並上,捉了屈突通,回見劉文靜。文靜令甲士將屈突通收固檻車,遣人解赴長安,來見唐王。 卻說唐王每日只是調遣各部,分徇州郡、河池。太守蕭瑀以郡降唐。唐王以瑀為禮部尚書,封宋國公。時榆林、靈武、平涼、安定、漢陽諸郡,相繼來降。李孝恭、張道源招撫山南、山東諸州,皆下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