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隋唐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八十八回 安祿山范陽造反 封常清東京募兵(1) |
|
詞曰: 野心狼子終難養,大負君王,不顧娘行,吵起干戈太逞狂。 權奸還自誇先見,激反強梁,勢已披猖,縱募新兵那可當。 ——調寄《醜奴兒》 自古以來,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所賴為君者,能覺察於先,急為翦除,庶不致滋蔓難圖。更須朝中大臣,實心為國,燭奸去惡,防奸于未然,弭患于將來,方保無虞。若天子既誤認奸惡為忠良,亂賊在肘腋之間而不知,始則養癰,繼則縱虎。朝中大臣,又詢私背公,其初則朋比作奸,其後複又彼此猜忌。那亂賊尚未至於作亂,卻以私怨,先說,他必作亂,反弄出許多方法,去激起變端,以實己之言,以快己之意。但能致亂,不能定亂,徒為大言,欺君誤國,以致玩敵輕進之人,不審事勢,遽議用兵。於是舊兵不足,思得新兵,召募之事,紛紛而起,豈不可歎可恨! 且說玄宗因內監馮神威,奏言安祿山不迎接詔書,據傲無禮,心中甚怒。神威又奏道:「據他恁般情狀,奴婢那時如入虎口,幾幾乎不能複見皇爺天顏矣!」 說罷嗚咽流涕,玄宗愈加惱怒。自此日夕在宮中,說安祿山負恩喪心,恨罵一回,又沉吟凝想一回。楊妃沒奈何,只得從容解勸道:「安祿山原系番人,不知禮數;又因平日過蒙陛下恩愛寵極,待之如家人父子一般,未免習成驕傲惰慢之故態,不覺一時狂肆,何足惱亂聖懷。他前日表請獻馬,或者原無反意。現今他有兒子在京師,結婚宗室,他若在外謀為不軌,難道不自顧其子麼?」 原來祿山的長子名慶宗,次子名慶緒。那慶宗聘玄宗宗室之女榮義郡主為配,因此祿山出鎮范陽時,留他在京師就婚。既成婚之後,未到范陽,尚在京師,故楊妃以此為解。當下玄宗聽說,沉吟半晌道:「前日安慶宗與榮義郡主完婚之時,朕曾傳諭禮官,召祿山到京來觀禮,他以邊務倥傯為辭,竟不曾來。如今可即著安慶宗上書于其父,要他入朝謝罪,看他來與不來,便可知其心矣。」 隨命高力士諭意于安慶宗,作速寫書,遣使送往范陽去;又道朕近于清華宮新置一湯泉,專待祿山來洗浴,彼豈不憶昔年洗兒之事乎,書中可並及此意。 慶宗領旨,隨寫下一書呈上御覽,即日遣使齎去,只道祿山自然見書便來。誰知楊國忠心裡,卻恐怕祿山看了兒子的書,真個來京時,朝廷必要留他在京。他有宮中線索,將來必然重用,奪寵奪權,與我不便。不如早早激他反了,既可以實我之言,又可永絕了與我爭權之人,豈不甚妙。時有祿山的門客李超在京中,國忠誣害他,打通關節,遣人捕送禦史台獄,按治處死,使祿山危不能自安。又密奏玄宗說:「慶宗雖奉旨寫書,一定自另有私書致其父,臣料祿山必不肯來,且不日必有舉動。」 又一面密差心腹,星夜潛往范陽一路,散佈流言,說道:「天子以安節度輕褻詔書,侮慢天使,又察出他的交通宮中私事,十分大怒,已將其子安慶宗拘國在宮,勒令寫書,誘他父親入朝謝罪,便把他們父子來殺了。」 祿山聞此流言,甚是驚怕可懼。不一日,果然慶宗有書信來到,祿山忙拆書觀看,其書略雲: 前者大人表請獻馬,天子深嘉忠悃,止因部送人多,恐有騷擾。故諭令暫緩,初無他意。乃詔使回奏,深以大人簡忽天言,可為怪。幸天子寬仁,不即督過,大人宜便星馳入朝謝罪,則上下猜疑盡釋,讒口無可置喙,身名俱泰,爵位永保,豈不善哉!昨又奉聖諭雲: 華清宮新設泉湯,專待爾父來就浴,彷佛往時耍戲洗兒之寵,此尤極荷天恩之隆渥也。況男婚事已畢,而定省久虛,渴思仰睹慈顏,少中子婦之誠心。不孝男慶宗,書啟到日,即希命駕。 祿山看了書信,詢來使道:「吾兒無恙否?」 使者回說道:「奴輩出京時,我家大爺安然無事;但于路途之間,聞說門客李超,犯罪下獄。又聞人傳說,近日宮裡邊,有什麼事情發覺了,大爺已被朝廷拘禁在那裡,未知此言何來?」 祿山道:「我這裡也是恁般傳說,此言必有來由。」 因又密問道:「你來時,貴妃娘娘可有甚密旨著你傳來麼?」 使者道:「奴輩奉了大爺之命,齎著書未停就走,並不聞貴妃娘娘有甚旨意。」 安祿山聞言,愈加驚疑。 看官,你道楊妃是有心照顧他安祿山的,時常有私信往來,如何這番卻沒有?蓋因安慶宗遵奉上命,立逼著他寫書遣使,楊妃不便夾帶私信,心中雖甚欲祿山入京相敘,只恐他身入樊籠,被人暗算。若竟不來,又恐天子發怒,因欲密遣心腹內侍,寄書與祿山,教他且勿親自來京,只急急上表謝罪便了。書已寫就,怎奈楊國忠已先密地移檄范陽一路,關津驛遞所在,說邊防宜慎,須嚴察往來行人,稽查奸細。楊妃有密信不敢發,探問如此,深怕嫌疑,是非之際,倘有洩露,非同小可,因此遲疑未即遣使。這邊安祿山不見楊貴妃有密信來,只道宮中私事發覺之說是真,想道:「若果覺察出來,我的私情之事,卻是無可解救處。今日之勢,且不得不反了!」 遂與部下心腹孔目官太僕丞嚴莊、掌書記屯田員外郎高尚、右將軍阿史那承慶等三人,密謀作亂。 嚴莊、高尚極力攛掇道:「明公擁精兵,據要地,此時不舉大事,更待何時?」 祿山道:「我久有此意,只因聖上待我極厚,侯其晏駕,然後舉動耳。」 嚴莊道:「天子今已年老,荒于酒色,權奸用事,朝政時錯,民心離散,正好乘此時舉事,正可得計。若待其晏駕之後,新君即位,苟能用賢去佞,勵精圖治,則我不但無釁可乘,且恐有禍患之及。」 阿史那承慶道:「若說禍患,何待新君,只目下已大可虞。但今不難於舉事,而難於成事,須要計出萬全,庶幾一舉而大勳可以集。」 高尚道:「今國家兵制日壞,武備廢馳,諸將帥雖多,然權奸在內,使不得其道,必不樂為之用,徒足以僨事衛。我等只須同心協力,鼓勇而行,自當所向無敵,不日成功,此至萬全之策耳!」 祿山大喜,反志遂決。 次日,即號召部下大小將士,畢集於府中。祿山戎服帶劍,出坐堂上,卻先詐為天子敕書一道,出之袖中,傳示諸將說道:「昨者吾兒安慶宗處有人到來,傳奉皇帝密敕,著我安祿山統兵入朝,誅討奸相楊國忠,公等務當努力同心,助我一臂之力,前去掃清君側之惡;功成之後,爵賞非輕,各宜努力。」 諸將聞言,愕然失色,面面相覷,不敢則聲。嚴莊、高尚、阿史那承慶三人,按劍而起,對著眾人厲聲說道:「天子既有密敕,自應奉敕行事,誰敢不遵!」 祿山亦按劍厲聲道:「有不遵者,即治以軍法。」 諸將平日素畏祿山凶威,又見嚴莊等肯出力相助,便都不敢有異言。祿山即刻遂發所部十五萬眾兵卒,反自范陽,號稱二十萬。即日大饗軍將,使范陽節度副使賈循守范陽,平盧副使呂知誨守平盧,又令別將高秀岩守大同。其餘諸將,俱引兵南下,聲勢浩大。此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事也。後人有詩歎雲: 番奴反相人曾說,天子偏雲是赤心。 沒道豬龍難致而,也能驟使水淋淋。 原來當初宰相張九齡在朝之時,曾說過安祿山有反相,若不除之,必為後日心腹之患,玄宗不以為然。又嘗于勤政樓前,陳設百戲,召祿山觀之。玄宗坐在一張大榻上,即命祿山坐於榻旁,一樣的朝外坐著,皇太子倒坐在下面。少頃,玄宗起身更衣,太子隨至更衣之處,密奏說道:「曆觀古今,從未有君與臣南面井坐而間戲者,父皇寵待祿山,毋乃太過乎?眾人屬目之地,恐失觀瞻。」 玄宗微笑道:「傳聞祿山,外人都說他有異相,吾故此讓之耳!」 祿山侍宴嘗在於宮中,醉而假寐,宮人們竊而窺之,只見其身變為龍,而其首卻似豬,因大奇異,密奏于玄宗知道。玄宗略無疑忌,以為此豬龍耳,非興雲致雨之物,不足懼也,命以金雞帳張之。 那知他到今日,卻是大為國家禍患。所以後人作詩,言及此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