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三國志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二百四十回 王濬計取石頭城


  卻說中常侍岑昏,奏吳主孫皓曰:「江南多鐵,可打連環索百餘條,長數百丈,每環重二三十斤,於沿江緊要處橫截之。再造鐵錐數萬,長丈余,置於水中。若晉船乘風而來,逢錐則破。」

  皓大喜,即發工匠,于江邊連夜造成鐵索鐵錐,設立停當。

  卻說晉都督杜預兵出江陵,喚牙將周旨受計策曰:「汝引水手八百人,乘小船暗渡過江,夜襲樂鄉,多帶旌旗于山林之處立起,日則放炮擂鼓,夜則各處舉火。」

  旨領命去了,夜渡大江,伏于巴山〔地名〕

  次日,杜預領大軍,水陸並進。前哨報道:「吳主遣伍延出陸路,陸景出水路,孫歆為先鋒:三路迎來。」

  言未了,孫歆船到。兩兵初交,杜預便退。歆引兵上岸,迤邐追時,不到二十裡,一聲炮響,四面晉兵大至。吳兵急回,杜預乘勢掩殺,吳兵死者不計其數。孫歆奔到城邊,周旨八百軍混雜於中,就城上舉火。歆大驚曰:「北來諸軍乃飛渡江也!」

  急欲退時,被周旨大喝一聲,斬于馬下。陸景在船上,望見江南岸上一片火起,巴山上風飄出一面大旗,上書:「晉鎮南大將軍杜預」。陸景大驚,欲上岸逃命時,被晉將張尚馬到斬之。伍延見各軍皆敗,乃棄城奔走,被伏兵捉住,來見杜預。預叱令武士斬之。遂得江陵。於是沅、湘一帶,直抵廣州,守令諸郡皆望風齎印而降。預令人持節安撫,秋毫無犯。遂攻武昌,武昌亦降,杜預軍威大振,遂大會諸將,共議取建業之策。胡奮曰:「百年之寇,未可盡服。方今春水泛漲,難以久住。可侯來冬,更為大舉。」

  預曰:「昔樂毅濟西一戰而並強齊;今兵威既振,如破竹之勢,皆迎刃而解,無有著手處也,可乘勢而取建業。」〔金陵是也。〕遂遣人來會諸將,一齊進兵。

  此時龍驤將軍王濬,率水兵順流而下,不可當其銳。人報濬曰:「吳人造鐵索,沿江橫截;又以鐵錐置於水中,如此準備。」

  濬大笑,遂造大筏數十方,上縛草木為人,披甲執杖,立于周圍,順水放下。吳兵見之,以為活人,望風先走。暗錐著筏,盡提而去。又差慣熟水手,于筏上先作大炬,長十餘丈,大十餘圍,以麻油灌之,在船前行,但遇鐵索,燃炬燒之,須臾皆斷。兩路從大江而來。所到之處,無不克勝。後胡曾先生有詩曰:

  王濬戈鋋發上流,武昌洪業土崩秋。
  思量鐵索真兒戲,誰與吳王畫此籌?

  卻說東吳丞相張悌,令左將軍沈瑩、右將軍諸葛靚,來迎晉兵。二人見晉兵順流而下,勢不可當,慌忙回報悌曰:「東吳危矣,何不去之?」

  悌曰:「國家將亡,賢愚共之!今若君臣皆降,無一人死於國難,不亦辱乎!」

  靚曰:「存亡自有天數,非公一人可支吾也。何故自取其死?」

  悌曰:「吾自幼食吳祿,今位至丞相,得其死矣。吾若合死,安可求生,以遺不義之名耶?」

  諸葛靚大哭而去。張悌與沈瑩卻欲揮兵抵敵,晉兵一齊圍之。周旨、羅尚首先殺入吳營。張悌自奮力搏戰,死於亂軍之中。沈瑩被周旨一力斬之。

  吳兵四散敗走。飛報吳主孫皓,皓大驚失語。殿中數百人叩頭奏曰:「今日之禍,皆岑昏之罪,請陛下殺之!臣等出城決一死戰。」

  皓曰:「量一中貴,何能病國?」

  內一人大叫曰:「陛下豈不見蜀之黃皓乎?」

  孫皓曰:「且將此人為奴可也。」

  眾皆入宮中,碎割岑昏,生啖其肉。於是陶濬率禦林諸軍,沿江迎敵,前將軍張象,率水兵下江迎敵。不想西北風大作,吳兵旗幟皆不能立,盡倒豎於舟中;兵又不肯下船,四面奔走,只落張象一人。

  卻說晉將王濬,揚帆而行,過三山,舟師曰:「風波甚急,船不能行;且待風勢少息行之。」

  濬大怒,拔劍叱之曰:「吾目下欲取石頭城,何言住耶!」

  遂擂鼓大進。吳將張象引從人請降。濬曰:「若是真降,便為前部立功。」

  象回到本船,直至石頭城下,叫開城門,接入晉兵。人報孫皓,皓欲自刎。中書今胡沖、光祿勳薛瑩奏曰:「陛下何不效安樂公劉禪乎?」

  皓從之,亦備輿櫬,自縛,率諸王文武,詣王濬軍前歸降。濬自扶起,釋其縛,焚燒其櫬,諸將大喜。濬請皓入軍中,以王禮待之。皓將璽綬並圖籍皆納下。於是東吳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縣,戶口五十二萬三千,官吏三萬二千,兵二十三萬,男女老幼二百三十萬,米穀二百八十萬斛,舟船五千餘隻,後官五千餘人,皆歸大晉。大事已定,出榜安民,盡封府庫倉稟。次日,陶濬兵不戰自潰。琅琊王司馬伷並王戎大兵皆至,見王濬成了大功,心中忻喜。次日,杜預亦至,大犒三軍已畢,開倉庫賑濟人民。

  於是吳人安堵,遂遷吳主孫皓赴洛陽面君。行至洛陽,時太康元年夏五月,皓登殿稽首以見晉帝。帝賜坐,曰:「朕設此座,待卿久矣。」

  皓曰:「臣於南方,亦設此座以待陛下。」

  帝大笑。賈充問皓曰:「聞君在南方,鑿人目,剝人面皮,此何等刑耶?」

  皓曰:「人臣弑君及奸回不忠者,則加此刑。」

  充默然,甚愧。帝命設筵,勞賞吳之君臣,封皓為歸命侯,子孫封中郎,隨降宰輔皆封列侯。丞相張悌陣亡,封其子孫。天下大定。封王濬為輔國大將軍。其餘各詣封賞。後史官有詩歎東吳曰:

  憶昔孫堅創業時,東南王氣覆江湄。
  龍盤虎踞才安穩,地裂天崩又改移。
  洋子江中沉鐵索,石頭城上豎降旗。
  可憐錦片東吳地,一旦翻成晉地基。

  後主劉禪亡于惡太康七四年,魏主曹奐亡于太康元年,吳主孫皓亡于太康四年:三主皆善終。自此三國歸於晉帝司馬炎,為一統之基矣。後人有古風一篇,歎曰:

  高祖提劍入咸陽,炎炎紅日升扶桑;光武龍興成大統,金烏飛上天中央;
  哀哉獻帝紹海宇,紅輪西墜咸池傍!何進無謀中貴亂,涼州董卓居朝堂;
  王允定計誅逆党,李催郭汜興刀槍;四方盜賊如蟻聚,六合奸雄皆鷹揚;
  孫堅孫策起江左,袁紹袁術興河梁;劉焉父子據巴蜀,劉表軍旅屯荊襄;
  張燕張魯霸南鄭,馬騰韓遂守西涼;陶謙張繡公孫瓚,各逞雄才占一方。
  曹操專權居相府,牢籠英俊用文武;威挾天子令諸侯,總領貔貅鎮中土。
  樓桑玄德本皇孫,義結關張願扶主;東西奔走恨無家,將寡兵微作羈旅;
  南陽三顧情何深,臥龍一見分寰宇;先取荊州後取川,霸業圖王在天府;
  嗚呼三載逝升遐,白帝托孤堪痛楚!孔明六出祁山前,願以只手將天補;
  何期歷數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勞;
  鐘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丕睿芳髦才及奐,司馬又將天下交;
  受禪台前雲霧起,石頭城下無波濤;陳留歸命與安樂,王侯公爵從根苗。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一統乾坤歸晉朝。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