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上古神話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一五八回 作城郭大會諸侯 鑄九鼎海神來朝(2)


  其餘甲胄之土,紅絹帕首之卒,亦一隊的簇擁著各人的主人紛紛而去。霎時間風聲也止了,雷聲也寂了,依舊是萬帳深沉,月華如瀉。四方萬國諸侯仿佛如做了一場大夢一般,才知道夏禹有這般尊嚴。雖神祇對於他也如此十分的尊重,因此才傾心歸附。就使有不滿意者,亦不敢再萌異志。有人疑心世間君主朝會諸侯,與海神無涉,無來朝之必要,或者亦是那九尾白狐去代為運動出來,以震懾諸侯的。但是事無確證,不敢妄斷。閒話不提。

  且說夏禹大享諸侯,宴飲完畢,諸侯各歸帳次。到了次日,夏禹對於各諸侯又重加賞賜,並申明貢法,以後務須按照規則繳納,毋得延誤。眾諸侯皆唯唯聽命,分道而去。夏禹亦率領群臣國都。剛到中途,忽然都中有急報遞來,說道:「皋陶薨逝了。」

  夏禹聽了,不勝傷悼,急急趲行。到都之後,親往皋陶家中臨奠,並慰唁伯益弟兄。過了三日之後,舉伯益為相,繼皋陶之任。又將皋陶庶子二人各封之以地,一個地方在英(原注:現在安徽省英山縣),一個地方在六(原注:現在安徽省六安縣),以奉皋陶之祀。皋陶還有一個兒子,名叫仲甄,才幹優越,夏禹亦加重用。後來封地在何處,因歷史失傳,已無可考了。到得這年冬天郊祭之時,夏禹又改薦伯益于天,希望將來可以傳位。這亦可見夏禹不私天下之一端,從前諸侯疑心他薦皋陶是虛人情,的確錯的。

  且說夏禹自塗山大會歸來之後,於政治一切絕少革新。而對於臣庶愈覺虛心而謙恭。每月的朔日,多士前來朝見,夏禹必問他們道:「諸大夫以寡人為汰嗎?知道寡人有汰侈的行為,而不肯面語寡人者,是教寡人之殘道也,滅天下之教也!故寡人之所怨於人者,莫大於此也!」

  這兩句話是塗山大會時對諸侯演說之詞。然而後來每月必說,亦足見夏禹行己虛心,知過必改。

  有時夏禹出行,看見耕田之人,相並而立,必定對著他憑軾而致敬,說道:「這是國家根本之人呀。」

  走過一個十室的小邑,亦必定為它下車致敬,說道:「十步之內,必有芳草,何況十室,豈無忠信之士!寡人安敢不致敬嗎?」

  因此之故,各處士人仰慕夏禹的謙德,紛紛前來求見。有的陳說事務,有的指摘過失,絡繹不絕。但是夏禹對於這種人,無論何時,隨到隨見,決不肯使他們有留滯在門口之苦。假使他的話語說得善,很有理由,必對他深深拜謝。因此來見之人越多,夏禹亦越忙。

  夏禹的從人代他計算:有一年夏天,夏禹正在櫛沐,忽然有士來求見了。他即忙輟沐,握髮而出見。見過轉來,剛要再沐,又有士來。再握髮而出,如是者有三次。又有一天,正在午餐,忽有士來,即忙將口中之飯吐了,就去見他。客去再食,客來又吐飯而出,如是者有七次。有一天見客,跑進跑出,吐哺握髮足有七十次,這個亦可見夏禹之勤勞好善,不自滿假了。

  夏禹在政治閒暇的時候,亦常練習神仙之術。自塗山歸來之後,更抽空著了兩部書,一部名叫《真靈玄要集》,一部名叫《天官寶書》。這兩部書都是講究神仙之法的。原來夏禹自遇到雲華夫人以後,號召百神,所交際的真仙不少,耳濡目染,於仙術早有研究。後來又得到靈寶長生法,時常服習,因而更有沖舉之志。這兩部書著成之後,適值三載考績,政治又忙,猝猝未暇。

  等到考績辦了,施黯來請示道:「現在九州所貢之金年年積多,作何用處呢?」

  夏禹想起從前黃帝軒轅氏功成鑄鼎,鼎成仙去,現在何妨將這許多金來鑄鼎呢?後來一想:「不好,果然如此,又要引起諸侯之責備了。」

  後來又一想:「我可以變通辦法,何在一定要學前人呢?」

  於是決定主意,遂說道:「朕的意思,拿來鑄九個鼎吧。哪一州所貢之金,就拿來鑄哪一州的鼎,將哪一州內的山川形勢都鑄在上面。還有寡人從前治水時所遇到的各種奇怪禽獸神怪等等。寡人和伯益都有圖像畫出,現在一併鑄他在鼎上。將來鼎成之後,設法將圖像拓出,昭示九州之百姓,使他們知道哪一種是神,那一種是奸。庶幾他們跑到山林川澤裡面去,不會得遇到不順的東西,如同魑魅魍魎之類亦決不會得見到,豈非亦是與百姓有益之事嗎?」

  施黯道:「那麼這九個鼎重大非凡了。」

  夏禹道:「是要它重大,愈重大則愈不可遷移,庶幾可垂久遠。」

  施黯道:「這樣大工程,在何處鼓鑄,在都城之內呢?還是在都城之外呢?」

  夏禹道:「不必限定,由汝自擇適宜之地罷了。」

  施黯領命,向伯益處取了《山海經圖》,自去擇地經營,悉心摹鑄不提。

  又過了幾月,已是夏禹在位的第五歲。夏禹承帝舜之制,亦定五歲一巡守。這歲是巡守之期,正月下旬動身。湊巧去年一年天氣亢旱,四方紛紛告災。這年立春以後,仍是紅日杲杲,一無雨意。夏禹從安邑一路向東行去,看見那田畝龜坼、人民暵幹之象,不禁非常憂慮。一日,行到析城山東麓,但見一片桑林,有許多百姓正在那裡斬伐。夏禹見了大驚,忙問道:「桑林是很有益的,何以去砍它?」

  百姓道:「去年無雨,直至今日,樹已枯了,橫豎無用,所以斬伐。」

  夏禹聽了,大為歎息。忽然一轉念,仍叫百姓:「不要斬伐,寡人自有道理。」

  百姓聽了,只好停止。

  夏禹吩咐從人就在此處住下,齋戒沐浴起來,一面吩咐預備祭品。三日之後,夏禹就在桑林之旁向空設祭,秉著虔誠,禱求甘雨、哪知誠可格天,不到一時,風起雲湧,大雨旋來,足下了三日三夜,四境沾足,方才住點。夏禹此時阻雨不能上道,亦只得留住。三日之後,那些枯桑居然都有了生意,百姓的歌頌仰戴自不消說。後來隔了四百年,商朝之初,天又大旱至七年之久。商湯禱雨,亦在此地。一個桑林,竟有兩個聖主禱雨的故事,亦可謂先後輝映了。閒話不提。

  且說夏禹在桑林禱雨之後,即便動身,二月中旬到了泰山。覲過東方諸侯,都是循例之事,無甚可紀。從泰山下來,徑向南行,到了雲夢大澤之旁、大江之濱(原注:現在湖北省武昌縣相近),舍車登舟,揚帆前進。忽然船身顛簸欹側,舟人不解,叫水手入水一看,原來有兩條黃龍夾住了船,正背著走呢。舟中人聽見這個消息,都嚇得魂不附體,頓時五神無主。只有夏禹是經慣的,神色不變,笑笑說道:「吾受命於天,竭力以勞萬民,生是我的性,死是我的命。龍有什麼力量?它來做什麼呢?我看到這兩龍,老實說,不過如兩條蝘蜒罷了。」

  說完之後,但覺船身平穩如常,想來那兩條龍已俯首低尾而逝了。眾人益佩夏禹的盛德能夠勝過妖物。

  五月,到了南嶽。朝覲禮畢,遂到蒼梧之野去省視帝舜的陵墓,低回俯仰,不勝感慨。剛才回車,忽見市上簇擁著一大堆人,夏禹不知何事,忙飭左右前去探問。左右回來報告道:「那邊正在殺一個有罪之人呢。」

  夏禹聽了,心中老大不忍,即忙下車,步行過去,直入人從之中,撫著那罪人之背,問道:「你為什麼要犯到這種死罪呢?」

  那罪人知道是夏禹,以為天子憐恤他,親來撫問,一定有赦免之希望了,便仰面求赦。夏禹又問道:「你究竟犯的什麼罪?」

  那人遲疑一會,說道:「是打死人了。」

  這時典刑之官亦立在旁邊,夏禹便問證據確鑿嗎,那典刑官道:「確鑿之至,一無疑義。」

  夏禹道:「那麼無可有免!」

  即立著看犯人斬首。

  斬首之後,夏禹看著那屍首不禁紛紛淚下。左右之人問道:「這罪人證據確鑿,罪應該死,我王又可惜他做什麼?」

  夏禹道:「民之犯法,不是由於失養,就是由於失教。教養兩項的權柄操之于君主,犯法是犯人的罪;失教失養、而使他們至於犯法是那個之罪呢?古人所謂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就是指此而言。寡人聽見古人說,天下有道,民不離幸;天下無道,罪及善人。堯舜之民,人人能以堯舜之心為心,所以犯法者絕少。現在寡人為君,百姓各自以其心為心,所以犯法的人多。今朝這個人的斬首雖則咎由自取,然而推原其始,未必不是寡人害他的,所以不能不傷感他、矜恤他了!」

  這時四面百姓聽了,無不感誦夏禹仁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