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上古神話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一五八回 作城郭大會諸侯 鑄九鼎海神來朝(1) |
|
且說夏禹郊祭之後,看見諸侯之不服而去者有三十三國之多,心中不免納悶。正要想和群臣商量如何修德以懷柔諸侯,哪知四方接二連三的來報告,說道:「某某國宣告不服了,某某國諸侯又宣告不服了。」 總計起來,又有五十三國之多,為什麼原故呢?原來那起初不服的三十三國諸侯歸去,沿途傳說夏禹如何如何的奢侈,以致不服的愈多了。夏禹聽了,格外憂慮,當下與群臣商議。 既將主張用武力征服。伯益道:「這個恐怕不可。從前三苗不服,曾經試過武力的,那時還在先帝全盛之時,尚且無效。如今不服之國又如此之多,萬一武力失敗,那麼豈不是更損威嚴嗎?臣意總宜以修德為是。」 季寧道:「依臣看起來,先王鯀創造城郭,以保衛百姓,這是有功千古的善法。現在各地雖有仿造者,但尚是少數。臣的意思,最好飭令效忠朝廷的國家,於所有要害地方一律都造起城郭來,以免受那背叛國的侵迫。王畿之內亦擇地建築,示天下以形勢,庶幾進可以戰,退可以守,待時而動,較之空談修德而一無預備的究竟好些。」 杜業道:「臣的意思,這次諸侯背叛,其中總有幾個心懷不軌的人在那裡煽惑。名雖有八十六國,實際上恐怕不過四五國。天下之事,隔閡則誤會易生,親近則嫌隙自泯,推誠則怨者亦親,猜疑則親者亦疏。現在諸侯之變叛尚是極少之少數,假使朝廷先築起城郭,修起武備一來,那麼諸侯將互相猜度,人人自疑,豈不是抱薪救火的政策嗎? 「臣的愚見,我王遍歷九州,平治水土,救民塗炭,這種神武與恩德是大多數的諸侯所佩服與感戴的。現在既然生有隔閡,應該召集各方諸侯在某處地方開一個大會,開誠佈公,和他們徹底的說一說明白。那麼本來沒有嫌隙的諸侯可以因此益親,決不會再受他人之煽惑。有些誤會的諸侯亦可因此解釋,不致愈弄愈深。這個方法,未知我王以為何如?」 夏禹聽了,點頭稱善。季寧道:「那些背叛的諸侯,到那時未必肯來。來的必是忠順之國,于事何補呢?」 杜業道:「依我想起來,未見得不來。一則鸞車所到,不免震驚,豈敢再露崛強之態!二則背叛之國,未必皆出本心。三則鄰近諸侯,可陰飭他們代為疏通,那麼不會不來了。來的既多,不來者勢成孤立。到那時,就是真心背叛的諸侯恐怕亦不敢不勉強不來。兵法所謂伐交就是此種政策呢。」 夏禹聽了,又連聲稱是。這時計算起來,不服之國以東南兩方為多。於是酌定一個適中的地點,是在塗山。又選定日期,分遣使臣,如飛而去,令各方諸侯克期到會。 過了多日,夏禹留伯益、真窺、橫革等諸老臣在京留守。自己帶了杜業、季寧、既將、施黯、輕玉、然湛等新進的六人徑向塗山而來。這時塗山後的父親老塗山侯早經去世,現在的塗山侯已是塗山後的侄孫。聽見夏禹駕到,竭誠歡迎,自不消說。一面又引導夏禹,看他所預先選定的開會地方。夏禹一看,依山臨水,一片大廣場,果然好一個所在。(原注:現在安徽省懷遠縣塗山之南,有地名禹會村,亦叫王會村,即此)廣場之中,朝會之所、宴享之所;廣場之外,休息之所、居住之所都已佈置得整整齊齊。 夏禹大為詫異,問道:「朕發令通知,計算沒有幾日,汝能佈置得如此,真神妙了!」 塗山侯道:「臣佈置此會場,差不多已有半年多了。」 夏禹聽了,益發詫異,便問道:「半年之前,汝尚未奉到令文,並且朕亦還沒有在此大會諸侯之意,汝何以能預知呢?」 塗山侯道:「這是臣老祖宗所教的。」 夏禹一聽,恍然大悟,忙問:「現在老祖宗供在何處?朕欲前去一拜。」 塗山侯固辭不敢。夏禹道:「朕另有道理,汝不必謙辭。」 塗山侯不得已,只能領夏禹到那間供老祖宗的屋裡。 夏禹一看,屋中並無別物,只供著那九尾白狐的化像,白髮飄拂,瀟灑欲仙。夏禹連忙下拜,秉著虔誠,輕輕禱祝。塗山侯在旁回叩,但覺得夏禹口中念念有詞,卻聽不出他所禱祝的是什麼話。哪知到了夜間,那九尾白狐果然仍化一老翁來與夏禹晤談。杜業等在外室竊聽,但覺喁喁細語,一字也不能清楚,最後仿佛有兩句,叫作「功成屍解,還歸九天。」 大家聽了,亦莫名其妙。 過了幾日,各路諸侯陸續到齊。果然不出杜業所料,忠順者回來,就是那從前宣佈不服者亦來,真是不可思議之事。計算起來,足足有一萬國,真可謂空前之盛會了。而會場所設席次、住處恰恰足數,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那些諸侯看了,都詫為奇異,而不知全是九尾白狐弄的神通。 到了正式大會的這一日,夏禹穿了法服,手執玄圭,站在當中臺上,四方諸侯按著他國土的方向,兩面分別,齊向夏禹稽首為禮,夏禹在臺上亦稽首答禮。 禮畢之後,夏禹竭力大聲向諸侯說道:「寡人這次召集汝等到此地來開這個大會,為的是汝等諸侯中有許多宣佈不服寡人的原故。寡人德薄能鮮,原不足以使汝等諸侯佩服。但是汝等諸侯前此已推戴寡人為天子了,既然推戴寡人,即使寡人有不是之處,亦應該明白懇切的責備、規戒、勸喻,使寡人知過,使寡人改過,方為不錯。決不可默爾不言,遞加反對,是古人所謂狐埋之而狐搰之也。 「寡人八年於外,胼手胝足,平治水土,略有微勞,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個驕字。即先帝亦常以此戒寡人,說道:『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古來盛名之下,有功之下,其實是最難處的。現在眾諸侯之不服寡人者,是否以寡人為驕嗎?人苦不自知耳,如果寡人有驕傲矜伐之處,汝等諸侯應當面語寡人。其有聞寡人之驕,而不肯當面語寡人者,是教寡人之殘道也,是滅天下之教也。所以寡人之所怨恨於人者,莫大於此。請汝等諸侯以後萬萬不可再如此,寡人不勝盼企之至。」 演說既畢,這時眾諸侯聽了,紛紛各有陳說。夏禹聽到那言之善者,無不再拜領受答謝。過了多時,大會禮節告終,諸侯各退席休息。 到了晚間,夏禹盛設筵席,大享眾諸侯。廣場之上,列炬幾萬,照耀如同白晝。再加以時當望後,一輪明月高掛天空,尤覺得上下通明,興趣百倍。正在觥籌交錯之際,忽然大風驟起,四面列炬一齊吹滅。大眾頓時喧亂起來,幸喜得明月在天,尚不至於黑暗。耳邊又覺得雷聲隱隱,而細看天際,又並無纖雲,不勝奇異。 陡然之間,只見東方一大隊人馬從空而來,陸續跟在後面的還是不少。轉眼間已到會場,紛紛降下。眾人一看,有騎馬的,有步行的,有披金甲的,有被鐵甲的,有不披甲而用紅綃帕抹其首額的。估計起來,足足有千餘人之多。最後又有無數甲胄大將,乘著龍蛇車子等紛紛下來。又有幾個女子,亦都下來了。這時萬國諸侯在月光之下都看得呆了,又驚又奇,又駭又怪。正不知他們是什麼東西,是神呢?是妖呢?為禍呢?為福呢?看看那些人的面貌雖不甚清晰,然而似乎醜惡的多。大眾至此,默默無聲,都用眼來看夏禹。 只見那時夏禹早已站了起來,大聲問道:「寡人在此大享諸侯,汝等何神?來此何事?」 只見最後從空中下降的甲胄大將有四個,先上前向夏禹行禮,並自己報名道:「東海神阿明,西海神祝良,南海神巨乘,北海神禺強,聽見說夏王在此朝會諸侯,特來朝見。」 夏禹聽了,慌忙答禮,說道:「從前治水海外,深承諸位幫忙,未曾報答,今日何敢再當此大禮?請回轉吧!」 四海之神即鞠躬轉身,各駕龍蛇,沖霄而去。 轉眼又是四個大將上前向夏禹行禮,並自己報名道:「東海君馮修,西海君勾太丘,南海君祝赤,北海君張裡。聞說夏王在此地朝會諸侯,特來朝見。」 夏禹又慌忙答禮,說道:「從前治水海外,深荷諸位援助,未曾報答,今日何敢當此大禮?請回轉吧!」 四個海君即鞠躬轉身,各上車乘,騰空而去。 轉眼又是四個女子上前向夏禹行禮,並自己報名道:「東海君夫人朱隱娥,西海君夫人靈素簡,南海君夫人翳逸廖,北海君夫人結連翹。聞說夏王在此地大會諸侯,特來朝見。」 夏禹亦答禮,說道:「從前治水海外,深蒙諸位夫人扶助,未曾報答,今日何敢再當此大禮?請轉身吧!」 四海君夫人聽了,亦各點首行禮,轉身各上雲車,昂霄而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