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上古神話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一五四回 啟結天下賢 禹即天子位(2)


  大家問他為什麼原故,輕王道:「現在天子退閑,夏伯攝政。照從前的往事以及夏伯的功績看起來,這個天下當然是夏伯的,帝子義鈞一定爭他不過。但是夏伯攝政之後,統一天下的志向太大,手段太辣,恐怕到那時,四方諸侯未必一定的肯歸附他。就使歸附他,亦不過一時脅於大勢,未見得能夠持久。所以我想,我們徹底的為夏伯設法,為公子啟幫忙,還是慢點去輔佐他好。且在下面為他們努力宣傳,做一番下層工作,與他們較為有點利益。如若一徑在他手下任職,到那時反有些拘束顧忌,且限於一隅,不能到處普遍了。」

  大家聽了,都以為然。這就是他們不肯立刻就受薦舉的原因。後來這些人果然到處演講伯禹的功績如何偉大,德行如何之美茂,並且亦代啟宣傳,說啟如何如何的才德。那杜業的才學口辯都是很好的。本來夏禹治水,拯濟人民,人民早已心服,再加以杜業請人這樣到處一說,那九州人民自然格外傾心,不但傾心于禹,並且連帶的傾心於啟,這種暗中運動,禹和啟都是不知道的,後來杜業等又結交了一個施黯、一個伯封叔、一個扶登氏,都是非常之才,一代興王卿相之選,差不多他們都已預備好了,專等帝舜一死,夏禹就好即真。但是這種運動都在民間,民間雖已傳遍,而朝廷之上則殊無所知。

  後來帝舜南巡,採訪民間風俗,亦漸漸有點知道。但是帝舜以天下為心,禪讓伯禹,出於至誠,亦絕不介意。到了蒼梧的時候,偶然與其它侍從之人談及,後來展轉傳訛,遂說道禹有篡竊之心,舜有疑禹之心,因而作九悲之歌,九疑之山名且因此而得,這種話之不可信,前人早已說過。帝舜既有讓禹之決心,聽說禹要篡位,何必疑?更何必悲?禹在那個時候,攝政已十七年之久,天下大權盡在掌握,即真不過早晚間之事,何必再有叛舜的痕跡!所以民間有這種傳說,就是因為杜業等有這下層工作的原故。不過他們所以要做這個下層工作,並不是反對舜,是伯舜死了之後,天下人心不盡歸禹,所以有這番舉動。經在下徹底的說明,讀者諸君想來總可以明白了。閒話不提。

  且說伯禹那日帶了兒子啟出門,商量避讓的地方,啟主張到轘轅去,祭那塊化石。伯禹很以為然,於是就很秘密的向轘轅而來。一日,住在一個逆旅之中,只聽見隔著牆壁,有好許多人在那裡談天。一個說道:「現在伯禹棄掉了我們百姓,不知避到什麼地方去了?我們以後推戴哪個做天子呢?」

  另一個說道:「先帝的世子商均,聽說亦避開去了。現在找伯禹的人甚多,如同商均這種人,他雖說避開,恐怕沒有哪個去找他呢。」

  又有一個說道:「先帝待我們百姓並非不好,不過那個商均聽說大無人君之德,我們哪裡敢推戴他?弄到將來,自討苦吃嗎?」

  又有一個說道:「現在我們總以趕快尋著伯禹為是,尋著了擁戴起來,那麼大事就定了。」

  又有一個說道:「我從前聽見杜先生說,伯禹如其避位,一定避到此地來的,叫我暗中留意。現在不知究竟來不來?」

  說到此句,聲音忽然低了,聽不清楚。伯禹忙和啟說道:「我看在此地不妙,不如走吧。」

  啟亦點首稱是。

  到了次日黎明,父子兩個帶了從人,立刻動身,到了陽城地方住下(原注:現在河南省登封縣),亦不敢去看那塊啟母石。父子兩個杜門不出。並告戒從人不許聲張,只說是做貿易之人來此暫住的。哪知從人們到外邊去聽見的消息,百姓紛紛擾擾,無非是搜尋伯禹的事情。有的晝歌,有的夜吟,有的竟登高而呼,都說道:「伯禹果真棄掉我們,我們何所仰戴呢?」

  照這樣情形看來,大家竟是中了風魔一般。這幾個從人就來告訴伯禹,伯禹慨然說道:「果然百姓一定推戴我,那以我亦只好直受了。」

  過了兩日,從人又來告訴伯禹道:「這幾日外邊甚為熱鬧,聽說各州的人都有得趕到這裡,不知道是什麼原故。」

  伯禹聽了,亦不言語。又過了兩日,伯禹父子正在午餐,忽聽得外邊一陣喊聲,震天動地,仿佛人有幾萬的樣於。那從人倉黃跑進來說道:「外邊人已擠滿了,當頭有十幾個人,手中各執著一面小旗,旗上寫著荊州代表、雍州代表、青州代表、豫州代表等等,硬說要見夏伯。小人們回復他,這裡是做貿易的商人,偶然在此暫住,並沒有什麼夏伯。哪知這班人一定不答應,發起喊來了,請夏怕定奪。」

  伯禹道:「那麼請他們進來吧。」

  從人領命出去。須臾,即領了十八個手執小旗的人進來,其餘的人都在外面,絕不闖入,仿佛極有訓練,極有組織的樣子。此次伯禹所住的房屋本不甚大,十八個代表進來竟無坐處,只得都在階下站著。見了伯禹,行過禮之後,便有一個代表中之代表說道:「如今先帝上賓,四海無主,百姓惶惑,務懇夏伯即日遄都,早登大位,俾某等九州人民克享升平之福,不勝盼切之至。」

  說罷,一齊再拜稽首。伯禹亦答辭,說道:「先帝雖上賓,先帝的元子尚在,理應該元子嗣位,請諸位去請商均吧。」

  代表道:「商均雖是先帝家子,但素無才德,某等百姓未能信服。就是先帝在日,亦知道他的不肖,所以遠徙他在商地,而請夏伯攝政。如其尊他做天子,不但非某等百姓之願,且亦非先帝之志。還是請夏伯早登大位,以從民望,不要再推讓了。」

  怕禹還要謙讓,忽然空中呼呼風響,其黑如墨,陡然見黑風之中,一條大動物長約數十丈,蜿蜒夭矯,直升上去,拿空而立。眾人細看,原來是一條黑龍,轉瞬之間,忽然不見,風亦停止,依舊是紅日杲杲。大家都看得詫異,眾代表又向伯禹說道:「這個就可見是夏伯龍興之兆,龍者君德,黑色者是夏伯之色。夏伯治水,其色尚玄。如今上飛於天,正是天與人歸的現象,何可再推辭呢?」

  伯禹不得已,就答應了。眾代表出來告訴大眾,這時一陣歡呼之聲,又是震天動地。過了一會,伯禹出來,向大眾致謝,大家簇擁上車,一齊向蒲阪而行。後人記載上有兩句,形容當時百姓歸附伯禹的情形,叫作「驚鳥揚天,駭魚入淵」,亦可謂惟妙惟肖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