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上古神話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一五三回 方回憑弔舜墳 二女化作湘神(2)


  可巧這時,那些蠻苗慕帝舜的德,仰帝舜的升仙,大家都到墳上來朝拜。看見那種鳥兒,都覺得詫異,議論紛紛不一。方回就告訴他們道:「這鳥名叫憑霄雀,是一種神鳥。」

  那些蠻苗看見方回野服黃冠,不知道他是什麼人,都似應非應,似信非信的,不甚去理他。方回亦不再言。後來看見風起塵飛,他深知道這是寶物,隨即掏了許多,大嚼一飽,並且作了兩句七言的贊,叫作:珠上圓潔輕且明,有道服者得長生。

  贊罷之後,徜徉而去。那些人看他如此舉動,嚼沙啗塵,瘋瘋癲癲,以為他是有神經病的人,亦不去理他。哪知方回後來競成仙人了,可是仍舊遊戲人間,不到天上去。直到夏後啟的時候,他又出來做宦士。大家知道他是個神仙,有一日,誘他到一間空屋中閉他起來,又用泥四面封塞,沒得給他向外走,要想要求他傳授仙道。哪知轉眼之間,方回已不知去向,那門上之泥中卻留有一顆方回的印子,無論如何,弄它不開。所以當時人有兩句話,叫作「方回一丸泥,門戶不可開。」

  但是方回從此竟不知去向了。這是後話,不提。

  且說帝妃、帝女等在那監造墳工之時,眼見憑霄雀這等靈異,益信帝舜升仙之事是不假。但是照古人制字的意思看起來,人在山上曰仙,那麼雖則上升,或者仍舊在這山上,亦未可知,不過肉眼看不見吧。

  看到這座大山有九個峰頭,峰峰相似,究竟在哪一個峰頭呢?姊妹互相猜度,疑心不已。後人因此給此山取名叫九疑山。等到墳工造完,姊妹兩個秉著虔誠,向墳前祝告一番,一定要請帝舜下凡相會,或者示以夢兆。祝畢之後,又要求登北氏許她們遍歷九個峰頭,尋訪父親蹤跡,登北氏也答應了。

  哪知曆逾九個峰頭,並無影響,夜間也無夢兆,二女不覺又悲哀欲絕。登北氏恐怕她們哭壞身體,只好自己止住悲傷,勸她們不要再癡心妄想了,趕快回去吧。二女無法,只得遙向九疑山及帝舜墳墓痛哭一場,就和眾人起身。

  一日,到得瀟水與湘水相會之處,從人已預備船隻,大家舍車登舟。二女上船之後,那思親之念,仍不能已。這時適值九月望後,秋高氣爽,一輪明月蕩漾中天,與水中的月影相輝映。二女晚餐之後,不能安寢,正在與登北氏閒談,忽聽得空中一片音樂之聲。宵明疑心道:「不要是父親下凡來與我們相會嗎?」

  燭光道:「是呀!我們到船頭上去望望吧。」

  說著,姊妹兩個就起身攜手,徑向船頭,登北氏和侍女等亦隨後跟來。哪知二女到得船頭,不知如何立足不穩,向水中雙雙跌了下去,只聽得「撲通」

  一聲,浪花四濺。登北氏大吃一驚,狂呼救命。那時夜色深了,船中人都已熟睡,聽見登北氏狂叫,大家從夢中驚醒轉來,問明原故,才紛紛各找器械,前來撈救。

  正在擾壤之際,登北氏忽然看見二女自江中冉冉而出,裝束與前大不相同,一齊向登北氏襝衽,說道:「女兒等本來是此水之神,偶然滴墮塵世,現在蒙父親救度,已經複歸原位了。父親現為天上上仙,上理紫微,下鎮南嶽,凡所經遊,必有天樂導從。剛才所聽見的音樂,就是父親的鈞天韶樂(原注:後世稱為「湘靈鼓瑟」)。父親在天上甚安樂,女兒等此後或在天上,或在湘水中,亦必甚為安樂,請母親萬萬勿念。女兒等不孝,中途睽離,不能侍奉母親,尚請原諒!此刻父親在上面等著呢,女兒等不能久留,今去矣!」

  說罷,再一襝衽,倏忽不見。

  登北氏這時如夢如醉,耳有所聞,目有所見,但是口不能言,手不能動。直到二女上升之後,方才醒悟轉來,不禁大哭道:「汝等都去了,叫我一人怎樣!何妨就同了我同去呢!」

  說著,就要向船外撲去。左右之人慌忙攔住,一齊勸道:「帝妃請勿著急,小人們一定用心的打撈,特恐時候過久,撈著之後,能不能救治,那就難說了。」

  登北氏道:「還要打撈她做什麼?剛才兩位帝女,不是已經上天去了嗎?你們難道沒有看見!」

  大家聽了登北氏的話,莫名其妙,互相請問,都說沒有這回事,反疑心登北氏悲驚過度,神經錯亂了。登北氏知道又是神仙變幻的作用,也不再說,走到艙內,自去悲傷。

  這裡眾人仍舊打撈,直到天明,絕無蹤跡。有幾個識水性的,沒到水內去探察一轉,亦一無所見,大家都詫異之極。登北氏方才將夜間帝女現形情事說了一遍,眾人都說道:「原來和先帝一樣的成仙去了,叫我們從哪裡去尋視屍首呢。」

  於是各自休息一會,整棹歸去。這一場往返,可算是專苦了登北氏一個,既然尋不見帝舜,又失去二女,那種愁苦,自不消說,然而亦無可如何。

  後來伯禹即位之後,將帝舜的少子封在此處,做一個諸侯。登北氏就隨她少子來此就國,與她女兒成神之處相離不遠,時常可以去流連憑弔。那荊州南部的人民景仰二女的孝行,又在湘水旁邊給她立了一個廟,叫作黃陵廟,春秋祭掃。後來又給宵明上一個尊號,叫作湘君;給燭光上一個尊號,叫作湘夫人。從前夏禹治水到洞庭之山,曾經遇見兩個女神,常游于江、淵、沅、澧之間,交瀟湘之淵,出入必以飄風暴雨,宵明、燭光是否就是她們轉生,不得而知。

  後來的人都以為湘君、湘夫人就是堯的女兒娥皇、女英,那竟是大錯而特錯了!莫說帝舜三十年,葬後育於渭,娥皇早經去世,就使不死,這個時候,年紀已在百歲以上。白髮老嫗,哭其夫婿,血淚斑竹,至以身殉,於人情上亦不大說得過去。

  考湘君、湘夫人就是堯二女的這句話出於秦始皇的博士口中。秦始皇渡洞庭湖,大風,舟幾覆,便問群臣:「湘水之神是什麼?」

  博士以為就是堯的二女、舜的二妃。後世之人根據他的話,都信以為真。豈不知秦始皇是燒《詩》、《書》,愚黔首的人,那種博士胸中所讀之書有限,隨口捏造,哪裡可算數呢?

  有人又疑心帝舜並非南巡而死,是死在鳴條的。所以《孟子》上說:「生於諸馮,遷于負夏,卒於鳴條。」

  他的原理,以為舜已傳政于禹,不應再親自南巡。這句話,從表面上看來亦不錯,但是《禮記》上有舜「勤眾事而野死」的一句,果然卒於鳴條,那麼並不是野死了。況且天子出行,統叫作巡守。不必一定是正式朝會、省方問俗之事才算巡守。那時禹雖攝政,一切大典固然應由禹恭代,帝舜不必躬親。但是象的封國,實在有庳,帝舜是友愛之人,記念其弟,到有庳去探望,是情理中所有之事。史上尊重帝舜,所以仍舊說他是南巡耳。

  現在海州雖有蒼梧山,但是舜的墳墓,書所不載,可見不是那個蒼梧山了。獨有九疑蒼梧,則歷代多保護尊祀之。每到祭祀的時候,如果太守誠敬,往往聽到空中有弦管之聲。漢章帝時候,有一個零陵的文學者,姓奚,名景,又在那個地方得到白玉琯,考訂起來,就是西王母給舜的,那麼舜的墳墓在南方,更可知了。

  後來道州舜的祠下,凡遇正月初吉,山中的狙類千百成群,聚於祠旁,五日而後去。去後又有猿類千百成群,聚於祠旁,三日而後去。那地方的人給它取個名字,叫作狙猿朝廟。可見衡山地方,舜的靈爽千古特著,亦可作舜死南方、墳墓確在南方的證據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