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上古神話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一四七回 善捲逃舜入深山 無擇被迫跳澗淵(1) |
|
且說帝舜別了彭武、彭夷兄弟,隨即下山,只見那山岩石罅之中時有粗劣陶器之類散佈著。又見有獨木舟橫塞在斷涯之上,滄桑為陸的證據,已的確明白。於是徑向西行,越過幾重山,到彭蠡大澤南岸,只見有許多百姓扶老攜幼,向西北而來。帝舜忙問他們何事。百姓道:「此去西北一座山上來了一位神仙,極其靈驗,我們剛才去朝拜而來。」 帝舜道:「這神仙叫什麼名字?從何處來的?」 百姓道:「他的道號叫元秀真人,從何處來卻不知道。」 帝舜道:「那麼朕亦便道去訪訪他看。」 說罷,便叫從人依著百姓所指之路而去。 過了一日,到得一座山,風景非常幽秀。問山下的居民,他們都說道:「元秀真人正在山上呢。」 (原注:現在江西省高安縣西北之華林山) 帝舜要上山,只聽得山上一派音樂之聲,遠遠見許多羽士,衣冠整齊,向山下而來。帝舜吩咐從人將車避往一旁,且不前進,看他們下來做什麼。不一時,那些羽士漸漸行近,有些執樂器,有些提香爐,中間簇擁著一個少年,星冠霓裳,眉目秀美,神氣不凡。看看相近,那些羽士即站立兩旁,少年翔步而前,向帝舜拱手道:「聖天子駕到,迎候來遲,有罪有罪。」 帝舜聽了,深為詫異,慌忙下車還禮,問道:「上仙可是元秀真人?何以知某來此?」 那元秀真人道:「此處立談不便,請山上坐吧。」 於是眾人一齊上山,仍舊由音樂擁護著。到了半山,只見一片平坦地上造著一間廣廈,門外一個壇,竹木花草佈置得極其幽雅,而房屋仿佛已是老舊。 元秀真人邀帝舜、伯夷、愛等到後面一間精室中坐下。帝舜便問道:「上仙住在此地已長久了嗎?」 元秀真人道:「某浪跡萍蹤,絕無定處。去歲偶然過此,愛其幽靜,且此屋系浮邱公隱居的故宅,所以暫住的。」 帝舜道:「那麼上仙棲鶴寶山,究在何處?」 元秀真人道:「向在昆侖山,俗所稱為西王母的就是家母。」 帝舜聽了,非常起敬,便道:「原來上仙就是西王母之子,真失敬了。雲華夫人是令姊嗎?」 元秀真人道:「是舍妹。某等兄弟姊妹各自排行,舍妹瑤姬在姊妹中第二十二,某于兄弟中行第九。」 帝舜道:「令慈大人和令妹這次替世間治平水土,功在萬世,真可感激。」 元秀真人道:「這亦是天意。家母和舍妹不過代行天意,何功之有?所慚愧的,某忝為男子,如此大事,當時竟不能前來稍效微勞,殊覺歉然。」 帝舜道:「想系另有公務。」 元秀真人道:「並非另有公務,不過厭惡塵囂耳。此次果然與聖天子相遇,亦是前緣。」 帝舜又問起西王母,元秀真人道:「家母極想來拜謁聖天子,只是不得機會。大約三年之後,一定來拜謁了。」 帝舜連聲道:「不敢不敢。」 後來大家又閒談了一陣。元秀真人勸帝舜最好不要到北嶽去;就便要去,亦不宜久留。帝舜忙問何故,元秀真人道:「北方幽陰之地,今年天氣又未必佳,所以能不去最佳。」 帝舜聽了,不禁躊躇起來,暗想天氣不佳,何至於不可前往?莫非什麼危險嗎?」 待要細問,料想他未必肯明說,且到那時再看吧。當下帝舜又請教元秀真人服食導引及脫胎換骨之法,元秀真人詳細說了一番,帝舜得益又不少。時已不早,遂與伯夷、夔起身告辭,元秀真人仍用音樂,親送至山下,方才回轉。 帝舜徑向南嶽而來。這時已是五月初旬,諸侯到者已有多國。柴望既畢,朝覲之時,帝舜問起三苗遺民的情形,才知道他們沾染惡習已深,一時未能改變,不勝太息,就叫各諸侯須用心的化導他們。一面又問起從前玄都氏的遺民現在如何,眾諸侯道:「玄都氏遺民受三苗民眾之壓迫,頗覺可憐,現在散居各處,人數尚很多。」 帝舜道:「玄都氏亦是古時的大國,頗有歷史上的位置,只為他是末代的君主,有謀臣而不用,惟龜筮之是從,忠臣無祿,神巫用事,遂致亡國,現在已經數百年了。既然他的遺民受苗民之壓迫,可憐如此,朕擬再封他一個國土,興滅繼絕。本來是聖王的德政,汝等朝覲既畢,歸國之後,可分頭細查。假使他們遺民之中有才德可取、眾望所歸之人,會同奏聞,朕將加以封號,令其複建國號。」 眾諸侯聽了,唯唯答應。 禮節既完,照例由西伯貢樂。夏伯所貢之樂,其舞叫「漫彧」,其歌聲比中謠,名叫《初慮》。義伯所貢之樂,其舞叫「將陽」,其樂聲比大謠,名叫《朱幹》。貢樂既畢,樂正夔細細考正過了。一日,帝舜又大會諸侯奏《韶》樂給他們聽。(原注:現在湖南省湘潭縣西八十裡有韶山,相傳即舜南巡奏韶樂之地)眾諸侯聽了無不佩服,歡欣而去。 帝舜又向南行,先到有庳,考察一回政治。象那時不在國中,帝舜亦不多勾留。再越過蒼梧山,看見那盤瓠之子孫攘往熙來,不計其數。帝舜見他們獷悍野蠻,想用音樂去感化他。時值五月之末,天氣酷暑,就在此暫住。有時與夔討論音樂,彈彈琴,有時令樂工奏一回《韶》樂,給人民觀看。那盤瓠的子孫亦在其中,聽了《韶》樂之後,果然似乎有點感動。帝舜大喜。(原注:現在廣東省曲江縣東北八十裡,有韶石,相傳舜南巡奏樂於此。上有雙闕、球門、鳳閣等名,故舊稱韶州府,一名虞城。又有鳴弦峰,在英德縣南山之背。又有皇岡嶺、皇潭,皆以舜南巡時遊跡所至得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