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上古神話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五十七回 大司農歸平陽 三苗驩兜降服(2)


  帝堯聽了,遂開軍事會議,商量應付。議了一會,決定以第一師、第三師合玄元之兵,以當驩兜之正兵。以第二師、第四師直趨丹水,以當他的奇兵。尚余第五師,居中往來策應。於是各師分頭預備臨敵,暫且不提。

  且說驩兜父子為什麼要弄兵呢?原來他們兩個真個蓄志已久了。從前所忌憚的只有一個羿,所以帝堯南巡的時候,百計千方,陰謀毒害。當老將羿受毒最甚之時,三苗等非常歡喜,以為必定死了。哪知後來三人之病竟漸漸全愈,狐功等非常疑惑,不解其故,疑心赤將子輿不食五穀,或是有道術的,因此救了他們。

  三苗主張趁他們病未全愈之時,舉兵去攻打,狐功道:「不可,我們這番設計,是謀暗殺,不謀明攻。況且他手下尚有三千兵士,萬一攻他不下,或從他方逃去,豈不是弄巧反成拙嗎?就使殺死了這三個人,但是弑君之名我們已加在身上了。他朝中還有棄、契兩兄弟,都是有才智得民心的。又有逄蒙,他的本領不下於羿。到那時起了傾國之兵來攻我們,臣報君仇,兄報弟仇,弟報師仇,名正言順,我們恐怕擋不住呢!」

  三苗聽了,狐疑未決。後來叫了巫先來,請他作法,問之於神,果然不吉,三苗聽了,方才罷休。後來遇到十日並出之災,他國內設備本不完全,元氣損傷了不少,一時不能恢復,那併吞天下的陰謀,只能暫時停頓。又聽得九個太陽是羿射下的,大家都嚇得咋舌,說道:「這老不死的,竟有這樣大本領,幸虧得當時沒有去惹他。」

  自此以後,亦常常進貢於帝堯,不敢有異志了。

  一日,有人來報,說道:「老將被人殺死,逄蒙亦不知去向,大司農又到西方去了。」

  狐功拍案大喜,急向三苗賀喜,說道:「時機到了,不可失去,請小主人作速預備出兵吧。」

  三苗問他:「為什麼原故?」

  狐功道:「現在平陽有才智的人,只剩了一個契了。其餘都是白面書生,不足怕懼,豈不是千載一時之機會嗎?」

  說著,便催三苗寫信給驩兜,叫他說動玄元,起兵作前驅,事成之後,封他一個大國。一面自己去搜集軍馬,簡練兵士,期以三個月完畢,即便起兵。三苗問他:「為什麼如此性急?」

  狐功道:「小主人有所不知,這個就是兵法所謂『守如處女,動如脫兔』,趁他不備,愈速愈妙。從亳邑到平陽,至多不過半月路程,帝堯可擒矣!」

  三苗聽了,就依言去做。誰知玄元雖則自幼由驩兜等輔導,但是他長大之後,知道從前父親為三凶所誤的歷史,深不滿意於驩兜等。後來又經帝堯的訓勉,頗能向學,人又聰明,覺得驩兜、三苗鬼鬼祟祟的時常通信,頗可疑心,恐怕他們不利於己,所以一方面竭力敷衍優容,一方面亦暗暗防備。

  這日箍兜接到三苗的信,暗想:「玄元是我自幼輔導起來的,平日待我亦很恭敬,想來容易說動。」

  於是就來和玄元閒談,要想用言語打動他。誰知被玄元覺察子,卻不露聲色,順水推舟,滿口答應。到得驩兜退出,玄元立刻帶了數百個自己親信之人,直入驩兜家中,搜出了三苗種種逆信,就將驩兜拘押起來,擬即監送平陽,請帝堯治罪。

  哪知驩兜在亳年久,權勢既重,死黨遂多。這日晚間,就將驩兜劫奪而去,又來攻玄元宮殿。幸而玄元平日甚得民心,群起相助,驩兜等見勢不敵,才率領黨羽竄回三苗國而去。如此一來,狐功的計劃遂打破了。

  事情既已敗露,只得立刻變計,分兩路急急進兵,要想趁帝堯兵未發動之前,一直攻到平陽。不料一支兵剛過方山,一支兵剛到丹水,卻好與帝堯之師相遇,於是就開仗了。三苗之兵非常勇猛,而且箭頭上都敷以毒藥,中人即死。所以他自出兵以來,所到之處,無堅不摧,竟有迅如破竹之勢。

  哪知帝堯之兵,個個都佩有避箭藥在身上,一到陣上,三苗之兵箭如蝗的射來,才到帝堯兵面前,都已紛紛落地,三苗兵都看得呆了。帝堯之兵膽氣愈壯,萬矢齊發,回射過去。這種箭法都是羿和逄蒙教授的,又遠又准。那三苗兵中傷身死者不計其數,一時無敢抵禦,大喊一聲,向後便逃,這裡帝堯兵乘勝追逐過去。這是起初兩路兵接仗,大略相同的情形。

  到了後來,外方山一路的三苗兵盡數退去,只有丹水一路的三苗兵兀自頑固抵抗。他們先將水中所有船隻一齊毀去,扼水而守。帝堯五師兵到此都已會合,但竟不能過去,只得就近安營。一面斬伐山林,製造木排船隻,以期應用。哪知一到夜間,就有無數苗兵渡過水來攻打,雖則不為大患,然而不免有所損失,且徹夜不安。一到天明,他們已不知去向了。大司馬等甚為疑心,看看那丹水,闊而且深,別無船隻,不知道他們從何處而來,只得下令嚴防。然而每到深夜,總來騷擾,足足相持了十多日。

  那時木排有好許多造成了,下水試試,哪知水底忽有百十支矛戟向木排底戳上來,兵上等不留意,受傷者不少,有幾個站腳不穩,紛紛溺水而死。有些忙逃上岸,那木排亦隨水衝動,向下流而去。大司馬等看了,更為詫異,說道:「那苗兵莫非住在水底嗎?」

  正自不解,忽見對岸有大隊苗兵,一手持盾,一手持刀,都從水面上飛奔而來。帝堯兵看得非常奇怪,以為是神兵,忘記了射箭抵禦。那苗兵走到岸上,東沖西突,捨死忘生。帝堯兵驚疑之餘,不覺擾亂,遂至大敗,死傷無數。幸得第二師、第五師之兵從旁斜出救援,苗兵不敢深入,方才漸退,仍從水面上步行回去。

  當下帝堯收拾敗潰之兵,再開軍事會議,說:「苗兵竟有如此魔術,非常可怪。」

  篯鏗道:「臣聞龍巢山下丹水之中,有一種魚,名叫丹魚。每年在夏至前十日夜間,它總要浮到水面上來的,浮起的時候,赤光如火,倘若在此時網而取之,割它的血塗在人腳上,就可以步行水面,或長居淵中。臣想苗民到丹水的時候,正在夏至之前,恐怕他們亦知道這個方法,所以能如此,並不是魔術呢?」

  帝堯道:「那麼如之奈何?」

  篯鏗道:「臣思得二物,或者可用,不過很難得。一種是履水珠,其色純黑如墨,大如雞卵,其上鱗皺,其中有竅,人拿來掛在身上,可以履水如平地,但是恐無處去尋,且二三粒亦不濟事。還有一種是沙棠,出在昆侖山上,服之可以治水,使人不溺。」

  帝堯、大司馬等不待他說完,齊聲說道:「是了,是了,原來是這個用處。」

  於是一面趕快叫人到平陽去取那十大簍沙棠,一面又將西王母贈給的話告訴篯鏗。篯鏗道:「既有此物,破敵必矣。」

  過了多日,沙棠取到,打開一看,足足有四、五千枚。大司馬頒給軍士,每人兩枚,總共二千餘人。吃了之後,先教他們到水裡試試,果然在水中能行動自如,不沉不溺。帝堯大喜。

  大司馬遂發命令,將前日所造船只悉數陳列在岸邊,裝出一種欲渡過去的形狀,將那潛伏水底的苗兵統統誘到他這面。然後再叫那吃過沙棠的兵士,每人備二十支箭,從上流十幾裡遠的地方浮水渡過去。果然苗兵中計,只向有船的地方視察,而不防到後面,二千多帝堯之兵,早已渡水了。

  那苗兵一則持久而惰,二則乘勝而驕,以為帝堯兵決不能渡水的,霎時之間,不及防禦,大敗而去。那潛伏水底的苗兵,沒有了食物的接濟,逃上岸來,都被生擒。於是大兵就坐了船,安穩的渡過丹水去,先將育唐國的兵盡數解決了,然後一路窮追到漢水地方,又大打一仗,苗兵又大敗。這時驩兜等知道不能抵抗了,只得遣人來求降。帝堯又開會議,應否允許。大家一致說:「非滅去他不可。驩兜父子蓄叛志已久,此次竟敢稱兵犯順,若不誅之,何以威四方而警其餘。況且他國內所行的政治,又都是愚民害民虐民的政治,帝此次出師,為救民起見,尤宜徹底解決,庶幾百姓可以出水火而登衽席,望帝切勿受他的投降。」

  帝堯歎道:「汝等之議,確系不錯。但是,朕終覺戰爭是不祥之事。自兵興以來,已曆半年。但看那百姓之逃避遷徙,恐慌已極,這種形狀,已覺可憐;還有些人家產因之而蕩盡;有些人性命因之而不保。百姓橫罹鋒鏑,其罪安在?朕的主張固然是救民,但是未曾救民先擾民,這又何苦來!況且三苗之地,險阻深遠,三苗之兵,勁悍能戰。前日大戰,朕的將士死傷亦不少,朕甚憫之。假使不受他的降,萬一他負固頑抗起來,勞師久頓,擾民更甚,豈不是反失救民的本意嗎!古人說:『叛而伐之,服而赦之,德刑成矣。』朕的意思,還是赦了他吧。」

  眾臣道:「伐叛赦服,固然是帝寬大之恩,但是臣等觀察驩兜、三苗之為人,恐怕不是能改過的。萬一將來他休養生息,又乘機蠢動起來,豈不是又要勞師動眾,煩擾百姓嗎?與其將來第二次煩擾,還不如趁此解決,一勞永逸之為愈呢?」

  帝堯道:「汝等的話亦不錯,但是朕的意思,總主張以德服人,不主張以力服人。古人說:『信孚豚魚,化及禽獸。』禽獸豚魚,尚且可以感格,何況苗民等究竟是人。他們雖有不軌之心,想來亦總因朕德薄之故,朕總罪己罷了。」

  眾臣見帝堯說到如此,不能再說,於是決定受降。當下開了幾個條件,交來使帶去。第一條,須將種種虐政除去。第二條,不得效法玄都九黎氏,以神道愚民。第三條,須尊崇古聖禮教。第四條,從前所兼併各國的土地,一概歸還。第五條,此刻驩兜親來謝罪,以後三年一貢,五年一朝。

  驩兜、三苗接到五項條件之後,大家商量,頗有為難。狐功道:「不如依他吧,且待將來再說。橫豎我們的內政他未必能來干涉的,如果能來干涉,現在亦不受降了。」

  驩兜道:「我現在去見他,沒有危險嗎?」

  狐功道:「決無危險。唐堯素以仁義自命,這點信用他一定顧到的。」

  於是,驩兜就來帝堯行營,朝見謝罪。

  帝堯切實責備了他一番。他將一切行政設施及毒害帝堯之事,並此次作亂之事,統統歸咎于其子苗民,願以後改過。帝堯亦不深究,不過訓勉了他一番。驩兜歸去之後,帝堯亦班師振旅。走到半路,因為玄元首發奸謀,不避危險,這次又率師從征,其功甚大,遂封玄元為路中侯(原注:一作中路侯),仍令居亳,以守帝摯宗廟。其餘將士,待回京後再論功行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