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宋宮十八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六十七回 貪生怕死皇帝作俘虜 應天順人蕃王繼大統(2)


  康王方在途中,行路困乏,憩于崔府君廟,倚階砌假寐;忽聞有人喝道:「速起上馬,追兵將至。」

  康王從夢中驚醒,答道:「無馬奈何?」

  其人道:「馬已備好,幸大王疾遠加鞭。」

  康主豁然四顧,方知為夢,果有一馬立於其側。將身躍上馬背,一晝夜馳七百餘裡,所騎之馬渡過河去,即僵立不動,亟視之,乃是崔府君廟中的泥馬。康王遂徒步而行,至一村莊,覺得腹中饑餓,入莊略求漿飲。有老嫗出迎,延入莊中,老嫗讓坐甫畢,複行出門,久之方回,遂問姓名何方來此?康王乃假造姓名,只說經商於磁相間,因為金兵劫掠,所以至此。老嫗道:『官人休要瞞我,你的行動舉止,豈是經商之人,必是宮中親王。前日有數騎追趕過去,適間又有四騎前來,追問康王可曾由此過去。我已對他道:『康王過去已有兩日,你們追不著了。』來騎舉鞭擊鞍道:「可惜!可惜!』相偕而去,官人且安心,容進酒飯。」

  康王問老嫗姓名,老嫗答道:「妾之子李若水,官居侍郎,前日有信來家,言『虜勢猖獗,倘有疏虞,惟以一死報答朝廷』。吾兒得為忠臣,妾亦無恨了。」

  說罷,即進酒飯。康王飯畢,辭謝欲行。老嫗道:「天下事尚可為,幸官人努力!」

  因出金數兩,贈于康王,作為川資。康王受金,相向泣別而行,因得脫歸,其中殆有天意,非人力所能為。

  至是即位南京,以黃潛善為中書侍郎,王伯彥同知樞密院事。授張邦昌太保,封同安郡王,五日一赴都堂,參決大事,未幾,複加太傅。罷尚書左丞耿南仲,右丞馮澥,用呂妤問為尚書右丞,召李綱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置禦營司,總齊軍政,命黃潛善為禦營使,汪伯彥為副使,王淵為都統制,劉光世為提舉:韓世忠為左軍統制,張俊為前軍統制,楊維忠主管殿前公事,竄誤國罪臣李邦彥至濤州,吳敏至柳州,蔡懋至英州,李棁、宇文虛中、鄭望之、李鄴等,皆安置廣南諸州。

  又以宣仁太后高氏,從前保護哲宗功在社稷,令國史館改正誣謗,播告天下。追貶蔡卞、蔡確、刑恕諸人。禦史中丞張澂,疏論耿南仲主和之罪,將南仲竄死南雄州。宗澤入見,力陳興複大計。李綱亦奉詔到來,兩人涕泣而言。高宗倒也很為感動。

  那黃潛善、汪伯彥卻暗忌宗澤,推說江防要隘,無過於襄陽,奏請宗澤鎮守。高宗遂命宗澤知襄陽府。李綱聞得黃、汪二人交相讒謗,力辭相位。高宗道:「卿之忠義,朕所深知,幸無固辭?」

  李綱頓首泣謝道:「今日欲還二聖,撫四方,安內攘外,責在陛下與宰相。愚陋如臣,如何能負此重任。必欲臣暫執朝廷,臣願首陳十事。如蒙陛下採擇施行,臣方敢擔任。」

  高宗道:「卿有何意見?盡可直言。凡是可行的,朕無有不依之理。」

  李綱遂逐條陳說,是哪十條呢?

  一議國是;二議巡幸;三議赦令;四議僭逆;五議偽命;六議戰;七議守;八議本政;九議久任;十議修德。

  高宗聞得這十議,不加可否,但言明日當頒議施行。

  李綱退出,到了次日,頒出八議,惟僭逆、偽命二事留中。

  李綱又剴切上言,大略說:「張邦昌在政府十年。欽宗即位,首擢為相,宜如何以死守節,乃敢乘國勢危急,受金人冊立,晏然處於宮禁;若不加罪,何以示四方;所有邦昌時偽命臣僚,亦置而不問,何以曆天下士大夫之節。乞申睿斷,毋失民望!」

  高宗見了李綱這一道奏章,還不肯加罪張邦昌,召黃潛善、汪伯彥入內計議。

  黃潛善素與邦昌交好,極力替他辯白。高宗又召呂妤問問道:「卿在圍城,當知邦昌情形究竟如何?」

  呂妤問道:「邦昌僭位,人所共知,但已自歸,請陛下眷斷。」

  高宗越覺疑惑不決。李綱入諫道:「張邦昌僭逆至此,仍令在朝,百姓將目為二天子。臣不願與賊臣同列。陛下欲用邦昌,請免臣職。」

  高宗頗為動容。汪伯彥接口道:「李綱之直,為臣等所不及。」

  高宗始出李綱奏議,榜張邦昌罪於朝堂,貶為彰化軍節度副使,潭州安置。

  先是張邦昌入居宮中,有華國靖恭夫人李氏,嘗以禦園果實持贈。邦昌亦以厚禮答之。一夕,李氏請邦昌夜宴,故意將自己的養女陳氏,裝束得如天仙一般,令她出外侍酒。那陳氏本來生得體態苗條,骨骼輕盈,再加了一身九裝,在燈光底下瞧著,真如蓬萊仙子,漢皋神女一般。邦昌見了,不覺身體酥麻,好似深化了一樣,再加她殷勤勸酒,目挑眉語,邦昌愈加迷惑,竟假作酒醉欲睡的光景。李氏見邦昌已醉,便同陳氏扶他進來,與她說道:「事已至此,還有什麼顧忌。」

  言畢,遂將褚色半臂,替邦昌披在身上,擁入福寧殿,扶他小睡;且令陳氏在床前侍候,便退了出來。

  邦昌本來心愛的是陳氏,見李氏已出,便從床上跳起,抱住陳氏。陳氏也半推半就的成了好事。從此陳氏輪流陪伴邦昌。

  邦昌竟將陳氏封為偽妃。及邦昌還居東府,李氏還私下相送,並出怨恨高宗之語。古語說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邦昌既已貶謫,威勢盡失,便有人將這事密白高宗。高宗不禁大怒!立命拘李氏入獄,下禦使台審訊。李氏如何能夠抵賴,只得實供了出來。高宗命馬伸持詔赴潭,歷數邦昌罪狀,勒令自盡,並誅王雍時。李氏杖脊三百,發配軍營。呂妤問曾受邦昌偽命,禦使王賓,上疏彈劾,自請免職,出知宣州。宋濟愈阿附金人,首書張邦昌姓名,坐罪下獄,就戮東市。追贈李若水、劉鞈、霍安國等官階。高宗方響用李綱,又下詔書命綱兼禦營使。

  李綱更加盡力圖報,又規劃九條建國方略,上疏陳奏,是哪九條呢?

  一、請建河北招撫使,河東經署使,特薦張所傅亮允任。
  二、高宗登極,赦詔未及兩河,適潘賢妃生子臬,例應大赦,請便及兩河,以廣德意。
  三、請調宗澤為東京留守,規複兩河。
  四、請立沿河江淮師府。
  五、修明軍法。
  六、令諸路募兵軍馬,勸民出財,並製造戰車。
  七、議車駕巡幸,首關中,次襄鄧,不當株守應天。
  八、遣宣議郎傅霧使金軍,通問二聖,不言祈請。
  九、請還元祐黨籍,及元祐上書人官爵。

  這條陳上去,高宗件件允行,真可謂言聽計從,人民也忻忻望治了。

  獨自黃潛善、汪伯彥兩人深忌李綱,複昌和議。恰值婁室率兵進攻河中,權知府事郝仲連合門死難,河中遂陷。婁室又連陷解、絳、慈、隉諸州。汪黃二人,便密請高宗,巡幸河南。

  未知高宗允從所請否?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