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前漢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一五一回 定車師鄭吉立功 襲罕幵武賢獻計


  話說匈奴自從本始二年被烏孫及漢兵夾攻之後,人畜死傷無數,由此心怨烏孫。到了本始三年冬,單于自領數萬騎攻擊烏孫,頗有斬獲,正欲班師,忽遇大雪,一日深至丈餘,人民牲畜凍死無數。及至回國,所存人馬之數不及來時十分之一,一個個垂頭喪氣,回到國中,坐未安席,忽報東西北三面皆有敵兵來攻。原來匈奴屬國,北有丁零,東有烏桓,因見匈奴新敗,遂起兵反叛。更有烏孫趁著匈奴退兵,盡起大軍隨後追殺過來。

  匈奴出其不意,忽被三國夾攻,人民逃走不及,被殺者數萬人,擄去馬數萬匹,牛羊等不計其數。綜計兩次戰爭,匈奴大受損失,人民死者十分之三,牲畜去其一半。不久壺衍鞮單于身死,其弟代立,是為虛閭權渠單于,此時匈奴國勢衰弱,不能犯邊。宣帝亦將塞外各城戍卒罷歸,使百姓得以休息。

  宣帝見匈奴勢弱,便想取回車師之地。地節二年,乃遣侍郎鄭吉帶領免刑罪人,前往西域渠犁地方屯田,預備積貯米穀,趁便往攻車師。說起車師自從武帝征和三年被貳師將軍李廣利遣兵征服之後,一向稱臣。至昭帝時車師又與匈奴交通,如今車師王烏貴竟與匈奴結婚,引導匈奴,攔截漢使,故宣帝欲征之。

  鄭吉奉命到了渠犁,等到秋日收成,得了許多米穀,計算足敷軍食,遂發西域各國之兵萬餘人,並自己所領耕田兵卒一千五百人,共擊車師,連戰皆勝。車師王求救於匈奴,此時匈奴內亂,無暇來救;車師王降漢,又恐匈奴來討,乃輕騎投奔烏孫。鄭吉遂將車師王妻子送往長安,留吏卒三百人在車師耕田,鄭吉自回渠犁。

  匈奴聞說漢兵佔領車師,於是虛閭權渠單于召集諸大臣會議。諸大臣皆言車師土地肥美,接近匈奴,若使漢人得之,墾田積穀,必與我國有害,不可不爭,於是議決遣兵來奪車師。

  鄭吉聞信,盡起渠犁屯田之兵一千五百人前往救護,匈奴複遣左大將率領萬余騎前來接應。鄭吉見胡兵甚盛,自己僅有千餘人,眾寡不敵,只得退入車師城中固守。胡兵將城圍住,攻打數日不能破,只得退去。左大將臨去之時,就城下對鄭吉道:「此地為單于所必爭,萬不容漢兵在此耕種。」

  鄭吉聞言,仍舊堅守不動。

  匈奴攻打車師不下,遂常遣胡騎數千在車師左近往來梭巡,不許漢兵耕種。鄭吉上書宣帝,請添加田卒。宣帝得書,遂與後將車趙充國商議,擬出兵征討匈奴右地,以絕後患。事下公卿會議,魏相上書諫阻,說是道遠費多,不如罷去。宣帝依言,乃命長羅侯常惠率領張掖、酒泉二處馬隊,往迎鄭吉。

  常惠領兵直出張掖之北千餘裡,一路揚威耀武,虛張聲勢,胡騎聞風退去。常惠方入車師,接取鄭吉回到渠犁,並將車師國人民盡數移往渠犁,立其太子軍宿為王,遂將車師故地棄與匈奴。

  匈奴既得車師故地,元康二年,虛閭權渠單于率領十余萬騎近塞射獵,意欲入寇。適有胡人題除渠堂來降,具報消息。

  宣帝乃命後將軍營平侯趙充國統率馬兵四萬,分屯緣邊九郡,防其來侵。充國奉命,領兵到了邊地,指揮諸將各領人馬,駐劄險要地方,佈置甚是周密。單于聞說漢兵到來,即時退去。

  充國見邊境無事,過了一時,也就班師回朝覆命。此時適值光祿大夫義渠安國奉使巡視諸羌,行過先零羌部落。先零羌酋長便向安國懇求,說是所部地方狹小,不敷遊牧,乞朝廷准其不時渡過湟水以北,揀那人民未耕荒地,牧養牲畜。義渠安國見說,也不細察情形,便一口應允,替他奏聞。宣帝得奏,發交廷臣會議。

  趙充國一見奏章,便知道羌人不懷好意,遂上書劾奏安國奉使不敬。宣帝依言,遂不准羌人之請。原來羌人自從武帝元鼎六年,與匈奴聯合圍攻令居、桴罕。武帝發兵征服,盡將羌人驅到湟水以南,置護羌校尉以管之。羌人遂與匈奴離隔,不得交通。至是匈奴又遣人繞道到了羌中,引誘先零羌令其叛漢,先零酋長被其誘惑,故托詞欲渡湟水以便與匈奴結合,雖經宣帝駁斥不准,羌人卻藉口安國允許,從此犯禁,常遣大隊渡過湟水,地方官不能阻止。

  到了元康三年,先零酋長預備叛漢,遂與諸羌酋長二百余人,解仇和好,同結盟約。宣帝聞知,便召趙充國問之。充國對道:「從前西羌反時,亦先和好結約。當征和時,臣聞匈奴曾遣人通告。」

  諸羌道:「羌人事漢,何等勞苦,若肯叛漢,我當相助。又張掖、酒泉二郡,本是我地,今被漢人佔領,不如合兵夾擊,取還其地,可以居住。」

  由此觀之,匈奴久欲與羌聯合,若不早備,羌人為變,恐不止此。宣帝正在躊躇。不過月餘,果又報說羌侯狼何遣使往匈奴借兵,欲擊鄯善、敦煌,以絕漢與西域通使之道。宣帝又問充國,充國道:「羌人到了秋高馬肥之時,必然為變,今應先遣使者巡視邊兵,嚴行警戒,並曉諭諸羌,破其密謀。」

  宣帝依言命丞相禦史擇人前往,充國保舉酒泉太守辛武賢,丞相魏相卻仍用義渠安國,令其前往,察看諸羌,分別善惡。安國奉命到得羌中,便召集先零酋長三十余人,說他們狡詐兇惡,一律推出斬首,又縱兵殺戮先零種人,斬首千餘級。於是一眾羌人及歸義羌侯楊玉見此情形,又驚又怒。心想漢官無故肆行殺戮,我等何所倚賴,於是迫脅他種羌人,一同起兵背叛。

  當日義渠安國奉命帶領人馬三千防備羌人,一聞警報,便即引兵前進,行至浩亹,恰與羌兵相遇。羌兵見了安國,正遇仇人,大眾怒從心起,拼命向前廝殺。安國抵敵不住,撥轉馬回頭便走,眾兵見主將逃走,無心戀戰,一齊投戈棄甲,撇下輜重,各自逃生。羌人大勝一場,並得了許多車輛兵器衣糧。

  安國一路招集殘兵,退至令居,遣使入朝告急,時神爵元年春也。

  宣帝聞報,意欲命將出師,遍顧朝中諸將,只有趙充國老謀深算,善於用兵,但充國此時年已七十余歲,宣帝恐其老邁,不能親臨戰陣,乃遣御史大夫丙吉往問充國:「何人可以為將,出征羌戎?」

  充國對道:「再無有勝過老臣者矣!」

  丙吉回報宣帝。宣帝又遣人問道:「將軍預料虜勢如何,當用幾多兵馬?」

  充國對道:「兵事不能遙計,臣願馳至金城,繪其地圖,並籌定用兵方略,再行奏聞。但羌戎小丑,逆天背叛,滅亡不久,願陛下以此事交與老臣,勿以為憂。」

  宣帝聞言,含笑應允。

  充國克日起行,直到金城,調集各路兵馬約有萬人,安排渡河。

  早有探馬報說隔河時見羌騎出沒。充國恐被敵人侵襲,待至黑夜,先遣三營人馬,人皆銜枚,馬皆摘鈴,卷旗息鼓,悄悄渡過河去。一到隔岸,便先立下營寨,排下陣勢,遙為聲援。充國方率大軍繼進,直到天明,全數皆已渡河。遠遠望見羌人,數十騎為一隊,就近旁往來,諸將請出兵擊之。充國道:「吾兵士一夜渡河,未免疲倦。此等皆是敵之驍騎,不易取勝,又恐或是誘敵之兵。大凡攻敵,意在全數殄滅,若此等小利,切不可貪。」

  遂下令堅守勿出。

  充國既得渡河,便欲引兵再進,披閱地圖,見前面有一山峽,名為四望峽,兩邊皆是峭壁,中央一道江水,是個險要去處。充國乃先遣精細探卒前往該處,探看有無敵兵。探卒奉命,到了峽中,四處探視一周,並無一人,急來回報充國。充國大喜,等到夜靜,傳令拔營盡起,向四望峽前進。一路安然無阻,直到落都地方,安營歇息,充國對諸將道:「吾知羌虜不識行兵,使他發出數千人馬守住四望峽,吾軍豈能入此。」

  於是充國又率隊西行,到了西部都尉府,休軍養馬,每日宴饗將士。

  羌人聞知漢兵到來,出隊挑戰,將士皆請迎敵,充國但命堅守勿出。一日部下捕得羌人數名,報請充國發落。充國吩咐將他召進,先用好言安慰一番,問以羌中情形,羌人供稱羌中各酋長,聞知朝廷大出兵馬來討,心中畏懼,便自相埋怨道:「我前曾勸汝勿反,如今天子遣趙將軍領兵來討,聞說趙將軍是個老將,年已八九十,善於用兵,我輩如何抵敵,眼看得只有束手就縛,便想一戰而死,也不可得了!」

  充國聞言,心知羌人內部人心不一,但須設法離散其党,不必全用武力便可平定,因此定下一計,只是按兵不動。

  原來羌戎之中,種類雖多,算是先零、罕幵二種最強,歷來彼此自相攻伐,如同仇敵,此次先零為匈奴所誘,意欲叛漢,便先與罕幵和好。罕幵酋長靡當兒知先零之謀,便遣其弟雕庫來告西部都尉道:「先零將反。」

  都尉先尚未信。過了數日,果得先零反信,但又聞說罕幵種人也有在先零中一同造反者,都尉便將雕庫留住,作為抵押。如今充國既到,意欲招撫罕幵,使不與先零同叛,因說道:「雕庫此來無罪,不應將他拘留。」

  遂命人放出雕庫,善言安慰道:「汝今回去告知酋長,可說大兵此來,誅討有罪之人,汝等當與叛人隔絕,勿得自取滅亡。現在天子有詔,佈告諸羌:凡羌人被脅者,能自相捕斬,免除其罪,並有獎賞;凡能斬叛酋之首,大者賞錢四十萬,中者十五萬,小者二萬,斬取叛羌壯男者賞三千,女子及老弱每人千錢,所捕獲之妻子財物盡數給予,汝可將此詔傳佈諸羌,使其知悉。」

  雕庫諾諾領命而去。

  宣帝自充國起行後,即下詔發三輔、太常罪人。並三河、潁川、沛郡、淮陽、汝南材官。金城、隴西、天水、定北、地上郡騎士,並近羌之武威、張掖、酒泉三郡太守所率領防寇之兵,合計已有六萬人。於是酒泉太守辛武賢奏言:「北地嚴寒,漢馬不耐過冬,請趁七月時,自領人馬一萬,分兩道由酒泉、張掖出兵,合攻罕幵于鮮水。羌人以畜產為命,我兵此去,雖不能盡滅羌戎。但奪其畜產,擄其妻子,引兵而回,至冬再出攻之,虜必敗壞。」

  宣帝見奏,發交充國,令與諸將詳議可否。

  充國與諸將議道:「武賢欲引萬騎,遠行千里之路,每人須用一馬馱三十日之糧,約共米二斛四鬥、麥八斛,又有衣裝兵器,行走疲緩。羌人聞知,先期逃入山林,據險而伏,我兵進退兩難,徒取敗亡,安能擄獲?且武威、張掖一帶,皆有山路,可以通行。竊料匈奴與羌有謀,必將起兵來攻,二郡之兵更當防守要塞,不可輕動。又此次叛逆,先零為首,罕幵雖暗與通和,並未助之為逆,宜先討先零為是。」

  宣帝見奏,又命公卿會議。

  公卿多言先零兵盛,倚借罕幵為助。若不先破罕幵,先零未易取勝。宣帝拜許延壽為強弩將軍,辛武賢為破羌將軍,令其準備出兵,一面降敕詰責充國道:「近者興師動眾,百物昂貴,人民疲弊,將軍不念國家勞費,欲延擱歲月,安坐勝敵,為將誰不欲如此,其如國事何?今特命破羌將軍辛武賢領兵於七月往征罕羌于鮮水,將軍即引兵西進,相隔雖遠,遙為聲援,使羌虜聞東方北方皆有大兵,自然眾心離散,縱不能全滅,也當瓦解。已令中郎將趙卬,帶領胡越佽飛射士步兵二營,往助將軍,將軍急行,勿再有疑。」

  充國見了敕書,雖然被責,心中自有把握,依然不動。遂又上書陳說利害,未知充國如何上書,且看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