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前漢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六十五回 武帝即位封外家 仲舒對策尊儒術 |
|
話說景帝既崩,武帝即位,尊竇太后為太皇太后,王皇后為皇太后,立妃陳氏為皇后,此陳後即館陶長公主之女阿嬌是也。武帝又尊外祖母臧兒為平原君,封太后同母之弟田蚡為武安侯,田勝為周陽候,封同母之姊金俗為修成君。 此修成君即王太后前嫁金王孫所生之女,王太后既嫁金氏,複被其母臧兒奪回,送入宮中,得幸景帝,立為皇后。其家深諱此事,不敢洩漏,外間亦吞傳說。及武帝即位,金王孫已死,其女早嫁為民妻,武帝全然不知此事。王太后雖心念此女,自己不便明言,即金氏亦不敢自認是太后之女,卻被侍臣韓嫣得知,遂向武帝備述始末,並言金氏家在長陵。武帝聽了驚喜道:「既有此事,何不早言?」 乃先遣近侍前往長陵,探明金氏有無在家,速來回報。 次早近侍回來覆命,說金氏現在家中,武帝心中高興,吩咐備齊車駕,自往迎接。武帝乘坐禦車,一班從官衛士,扈駕起行,千乘萬騎簇擁著出了橫門直向長陵而去。說起長陵即高祖葬地,離長安城三十五裡,漢時天於所葬之處,皆立縣邑,遷移人民居住以奉山陵,所以其地也甚熱鬧。 武帝車駕行到長陵,人民聞信,以為天子出來致祭陵寢,誰知車駕卻由通衢轉入小市,大眾見了,不知何故,人人心中驚恐,所過之處,一律閉戶關門,肅靜無聲。武帝車駕到了小市西邊,將入金氏所居之巷,巷門早被人民關閉。先驅官吏呼喚不開,便用強力將門打破,車駕入得巷中,直至金氏門前停住。武帝因恐金氏不知來由,驚得逃走,自己枉來一遭,先命武士將其居屋前後圍住,及至到了門前,自己不便入內,遂使近侍傳呼金氏出見。 當日金氏坐在家中,忽見來了無數武士,將前後門團團圍住,一家驚慌失措,不知犯何大罪,以致其府派兵來拿。也有疑是強盜前來搶劫,嚇得人人發抖,一時各自躲避。近詩入得門來,見靜悄悄的,似乎並無一人,於是到處搜尋,直入內房,留心觀看,似乎床下有人藏匿,遂上前一手將她拖出,卻是一個婦人,問知即是金氏。 此時金氏面無人色,身體軟做一團,蹲在地上。近侍見了,甚是好笑,也無暇與她明言,一邊一個,將她挾住,一直走出門外,到了武帝車前,告知情形,方將金氏放下,令其拜謁。武帝一見金氏,便下車立住,說道:「大姊何故躲避如此之密?」 遂命載入副車,一同回去。金氏聽說,又驚又喜,上了副車,定一定神,回想适才情形,恍如做夢一般。家中人等見此情形,方知天子特來迎接其姊,料定金氏此去定有好處,人人心中轉憂為喜,自不消說。 武帝接得金氏,下令回車,徑向長樂宮而來,于路又遣人先將金氏姓名,列入長樂宮門籍。武帝到得長樂宮,帶同金氏入內。金氏一路留心觀看,那皇宮富麗,真是夢想不到,不消片刻,進了內廷。武帝命金氏站立一旁,自己先上前朝見太后。 太后一見武帝,便說道:「帝甚疲倦,頃由何處到來?」 原來武帝往返行了七十裡路,坐在車中大半日,此時回宮,不免露出倦容。見太后動問,即答道:「今日特往長陵,接得大姊到來。」 遂回顧金氏道:「可上前謁見太后。」 太后與金氏隔別二十餘年,雖是親生女兒,卻不認得,聞言方始記起,遂向金氏問道:「汝即俗女耶?」 金氏答應道:「是。」 太后念起前事,不禁流淚,金氏亦伏地悲泣,母女二人,各敘別後情形。 武帝命左右置酒,親自捧觴向太后上壽,又下詔以錢千萬,奴婢三百人,公田百頃,甲第一區,賜與金氏,並給湯沐邑,號為修成君。太后心中歡喜,卻替金氏謝道:「有累皇帝破費。」 於是太后命召三女,平陽公主,南宮公主,隆慮公主,俱來宮中,與姊相見,各敘親情。太后因見修成君並非劉氏,又兼其夫早死,只生一子一女,心中倍加憐惜,便想提拔她子女。 後來其子長成,因母封號,稱為修成子仲,倚著太后之勢,在外驕恣橫行,一時官吏人民,畏其勢力,甚以為苦,此是後話。 武帝即位,照例下詔改元,於是始立年號,稱為建元。原來從前帝王,並五年號,至武帝始創此制,後世遂一律沿用,考其原因,乃由改元而來。大凡人君嗣位,本只改元一次,惟文帝改元兩次,故稱為前元、後元;景帝改元三次,故有前元、中元、後元之別。武帝仿照文景,大約每數年即改元一次,其始不過稱為一元、二元、三元等名目,後因有司奏言,改元宜依天瑞,不宜用一二三數字。武帝依議,改一元為建元,二元為元光,三元為元朔,四元為元狩,五元為元鼎。年號之設,實起於元鼎三年,後來史家依此迫稱,所以武帝即位之初,便有年號。 武帝自少喜讀詩書,性好文學,自從即位,便下詔丞相、禦史、列侯、郡守、諸侯相等,各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 其時廣川國舉董仲舒,淄川國舉公孫弘,會稽郡舉嚴助等,人數眾多,齊集闕下。丞相衛綰知武帝意重儒術,遂奏稱各地所舉賢良,或有習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之學者,未免淆亂國政,請皆罷歸,武帝准奏。於是被舉之人,盡屬儒生。建元元年冬十月,武帝親自發策,問以帝王為治之道,儒生對策者百余人,武帝逐一披覽,覺董仲舒所對之策,與眾不同,因複加策問兩次。仲舒備陳國家治亂之由,天人感應之理,請武帝尊崇孔子,罷黜百家,設立學校,洋洋數千言,後世因稱為「天人三策。」 董仲舒乃廣川溫城人,少習《春秋》《公羊傳》,景帝時官為博士,一意勤學,下帷講讀,不問外事,三年目不窺園,以此學問精博,從學弟子,日多一日。仲舒不能一概親教,乃命弟子依次自相傳授,有在門下受業多年,竟不得一見其面者。 仲舒為人方正,進退舉止,皆有禮節,一時學者咸尊敬之,稱為大儒。至是被舉為賢良,對策稱旨,武帝命為江都相。此外嚴助亦得用為中大夫,公孫弘為博士。 武帝心感仲舒之言,意欲大興儒學,勵精圖治,因見丞相衛綰為人平常,並無學問,不能稱職,是年六月,遂借事將衛綰免官。武帝欲就朝臣之中選擇一人,代衛綰為丞相,看來看去,卻屬意到田蚡身上。 說起田蚡,乃王太后同母之弟。王太后兄弟三人,長兄王信,景帝時已封為蓋侯,生性嗜酒,平日又多過失;幼弟田勝,景帝時官至九卿,曾因犯罪下獄;獨有田蚡,為人奸巧,口才便捷,也曾學習書史,為王太盾所愛。自從受封武安侯,便廣招賓客,推薦名士,意在博取名譽,養成勢力,圖得大用。 武帝因田蚡是他母舅,遇事多與商議。田蚡自己何曾有甚見解,便暗地請教一班賓客,替他籌畫計策,回復武帝。武帝每多依從,於是朝廷所有設施,多出田蚡賓客之計,武帝不知,以為田蚡富有才幹,甚加信任。如今意欲拜為丞相,忽又想起一人,此人資望勝過田蚡,即勢力亦不在其下,武帝以此遲疑不決。 欲知此人為誰,且聽下回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