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前漢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四十八回 孝文遺詔定服制 景帝嗣位任寵臣


  話說文帝到了後七年夏日,忽然抱病,漸漸沉重,醫藥無效,自知不起,喚太子啟到得榻前,囑咐後事已畢,又說道:「將來天下如有變故,周亞夫真是將才,可使掌兵。」

  太子啟涕泣受命。六月己亥,文帝駕崩于未央宮,發下遺詔,頒佈天下。其詔書道:

  朕聞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當今之時,世鹹嘉生而惡死,厚葬以破業,重服以傷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無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臨,以罹寒暑之數,哀人之父子,傷長幼之志,損其飲食,絕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謂天下何?朕獲保宗廟,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餘年矣。賴天之靈,社稷之福,方內安寧,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過行,以羞先帝之道德。

  維年之久長,懼於不終,今乃幸以天年,得複供養于高廟,朕之不明與嘉之,其奚哀悲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臨三日,皆釋服。毋禁娶婦、嫁女、祠祀、飲酒、食肉者,自當給喪事服臨者,皆無踐,絰帶毋過三寸,毋布車及兵器,毋發民男女哭臨宮殿。宮殿中當臨者,皆以旦夕各十五舉聲,禮畢罷。非旦夕臨時,禁毋得擅哭。以下,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纖七日,釋服。他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類從事,佈告天下,使明知朕意。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歸夫人以下至少使。

  ***

  文帝自八歲立為代王,二十五歲即皇帝位,在位二十三年,享年四十七歲。及崩,葬於霸陵,群臣上廟號為孝文皇帝。太子啟嗣位,是為景帝。丞相申屠嘉等,議以為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請將高皇廟為太祖之廟,文帝廟為太宗之廟,令郡國諸侯皆立太宗之廟,世世享祭,景帝依議。

  綜計文帝一生,以恭儉為治。即位以來,所有宮室苑囿,車騎服禦,並無增加,有不便於民者,即行革除。嘗欲就驪山之上,築一露臺,喚到工匠,計算工料用費,約需百金。文帝歎道:「百金乃是中人十家之產,吾奉先帝宮室,常恐德薄,不堪享受,何必更築此台。」

  遂命罷議。文帝自身常服弋綈,足履革舄,以韋帶劍,莞蒲為席,集上書之囊以為殿幔所愛慎夫人衣不曳地,宮中帷帳,皆甚樸素,並無文繡之飾。每遇水旱,即減損服禦之物,除山澤之禁,又命官吏發倉廩以濟貧民。即位之初,首除收孥相坐之律,定賑窮養老之令,其後複除誹謗妖言法及肉刑以省刑罰;親自耕桑,除去田租,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以勸農業。屢詔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之人,親自策之。賈誼、賈山、袁盎、馮唐等陳說切直,並加納用。所以當日海內安寧,家給人足,每歲斷獄,犯罪之人,不過數百,幾致刑措不用,有成康之風,後世帝王少有及之者。

  及文帝臨崩,記起張釋之言語,遺命殉葬皆用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誰知景帝未遵守遺命,暗地仍將許多寶物殉葬,不過其事秘密,無人知得。到了西漢之末,赤眉為亂,西人長安。漢帝諸陵,皆被發掘,搜取金玉寶器,屍骸盡遭拋棄,獨有霸陵與附近之宣帝杜陵,眾賊以為其中毫無所有,不往發掘,竟得保全。直到晉湣帝時,霸、杜二陵,方被盜發,掘出金玉采帛甚多。湣帝聞知,下敕收取其餘以歸內府,因問索琳道:「漢陵中物,何以如此之多?」

  索琳對道:「漢天子即位一年,便治山陵,每年劃取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以充其中。武帝享國日長,及崩茂陵不復容物,赤眉所取陵中之物,不能減半。霸、杜二陵,不過比較稍儉而已。」

  可見文帝並非真正薄葬,但因當時將文帝遺命傳說於外,人民信以為真,故可免赤眉發掘耳。清謝啟昆有詩詠文帝道:

  大橫占得兆庚庚,三讓風高尚樸誠。
  產惜中人宮室儉,馬無千里屬車輕。
  玉杯闕下奸難售,金鼎汾陰祀未成。
  二十餘年致刑措,休將孝景比升平。

  後人因讀文帝遺詔,所言服制,有大功十五日,小功十四日,纖七日釋服之語,遂謂文帝始制短喪,僅有三十六日,期滿即行除服,比起從前三年喪制算是以日易月。不知文帝遺詔,本系佈告天下,蓋因當日臣民對於天子,喪服頗重,文帝因恐重服傷生,特定此令。使天下吏民,三日釋服,又使應在殿中哭臨者,既葬之後,三十六日釋服。是文帝所定服制,乃臣民對於君主之服制,非人子對於父母之服制,後世君主服其父母之喪,藉口文帝遺制,以日易月,而對於臣民,反勒令持服多日,並禁止其嫁娶宴會,其意無非欲顯君主德澤之深,人民哀慕之切。史臣書之《國史》,不曰如喪考妣,便曰遏密八音,累得人民婚嫁不能,宴會不可,真是可笑。

  文帝遺詔只定三日之服,一切不禁,可謂體貼民意,屏絕虛文,稱為三代以後之賢君,誠無愧色。

  當日景帝既嗣帝位,張釋之仍為廷尉,記起從前景帝為太子乘車入司馬門被其劾奏之事,心中大恐,欲待稱病辭職,終慮景帝懷恨,尋事殺他;待要面見謝罪,又不知如何措辭,急得輾轉無策,便往王生處求計。

  王生乃是一個老處士,善為黃老之學,隱居不仕,名重一時,素與張釋之交好。文帝聞其賢,嘗召到朝廷,問以治道。

  一日,正在朝會之際,三公九卿,盈廷序立,王生故意對著張釋之說道:「吾襪帶解散,煩張廷尉替我結襪。」

  百官聞言盡皆錯愕,卻見張釋之恭恭敬敬,行至王生面前,跪在地上,替他結好,然後仍回原處,面不改色。眾人愈覺詫異。及朝會散後,有人責備王生道:「君何為當著大庭廣眾,將張廷尉如此折辱?」

  王生見說答道:「吾自念年老貧賤,對於張廷尉毫無裨益,張廷尉為方今名臣,吾故聊使當廷結襪,正欲以表見其賢,並非將他折辱。」

  眾人聞得此語,盡皆讚美王生,敬重釋之。

  如今釋之遭此困難,故往王生處求計。王生想了片刻,便教釋之面見景帝,直提前事,向之謝罪,可保無事。釋之依言,入見景帝,照著王生所教之言,說了一遍。景帝見釋之既已引過,也就不加罪責,但心中終覺不喜其人。過了年餘,便將釋之調為淮南相,別用所愛張歐為廷尉,又用晁錯為左內史。從此晁錯得寵用事,言聽計從,建議削弱諸侯,以致演成七國之亂。欲知當日起亂情形,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