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秦漢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五回 焚詩書李斯建議 築阿房盧生進謀(1)


  話說始皇三十四年,天下無事。一日,始皇在咸陽宮中排下筵宴,大會群臣。博士七十人,亦在其列,隨例向前舉杯獻酒。始皇正在開懷暢飲,旁有僕射周青臣上前奏道:「往時各國並立,秦地不過千里。托賴陛下神聖,統一天下,設立郡縣,驅逐蠻夷,人民得以安生樂業,永無戰鬥之患。國祚久遠,傳于萬世,陛下功德巍巍,自古帝王皆不能及。」

  始皇聽此一片諛詞,語語正合其意,不覺大悅。誰知卻惱了一位博士。

  其人複姓淳於,名越,系齊國人。因見平日所讀古書,皆言封建如何好處。今始皇一日將他廢去,設立郡縣,心中已大不以為然。卻又湊著周青臣極口奉承,愈覺忍耐不住,便發言道:「臣聞殷周兩朝所以能傳國久遠者,皆由大封子弟功臣,得其輔助之故。今陛下富有四海,而子弟無盡寸之地,假使將來或有奸臣專政,並無親藩保衛皇室,其勢甚危!大凡作事,不學古人,斷難長久。青臣又當面獻諛,非忠臣也!」

  始皇聞淳於越之言,心中自然不快,但面上仍不發作,卻問群臣意見如何?此時李斯已由廷尉升為丞相,聽了淳於越之言,心想:「郡縣制度行了數年,是個已成之局。如今他又欲建議推翻,大抵此等儒生,拘泥古法,不達時務,最喜拾著古人一二言語,發為議化,真是討厭!不如設法從根本上剗除淨絕,使他沒了把柄,便可盡塞反對之口。」

  李斯想定主意,出席奏道:「博士所言,猶是戰國習氣。只因戰國時代諸侯厚待遊學之士,所以百家並起,各誇學問,譏刺時政。今天下雖定,積習未除。

  朝廷每有命令,一班儒生最喜發出反對議論,譭謗君上,煽惑人民,實屬目無法紀。此種惡習,若不嚴行革除,必至號令不行,是非倒置,為害甚大!惟是種種議論,都由迂儒平日但知讀書講學,不識世務所致。臣之愚見,請將一切史書非記秦事者,並皆燒卻。除宮中藏書仍歸博士掌管保存外,凡民間平日所藏詩書及諸子百家書籍,通令盡數交與該管地方官,一律燒毀。

  此後人民有敢偶然談起詩書者,即行正法。如敢引證古典,譏笑時政者,誅及三簇。官吏聞有此種情事,不即舉發者,與之同罪。自此令發佈之後,三十日以內尚未將書燒毀者,將違犯之人面上刺字,發往邊地。白晝偵探匈奴,夜間築造長城,四年滿罪,名曰『城旦』。只余醫藥、蔔筮、栽種之書不必燒毀。人民如有欲學法令者,可拜官吏為師。似此辦法,方可尊重朝廷,屏除浮議。」

  始皇聞李斯所說,暗想:「此法甚好,不但可絕許多謗言,且與自己所主張之愚民政策相合。」

  遂下詔依議辦理。於是,民間所有古書盡付一炬。「五經」中只有《易經》視為蔔筮之書,未遭此厄。但當時所燒,不過民間之書。至官中藏書,仍然存在。直至後來項羽入咸陽,放火焚燒宮室,始將書籍燒個淨絕。至今世人但知歸罪始皇,卻不知項羽也有關係。

  且說始皇下令焚書之後,過了一年,心想巡遊北方,便下詔令蒙恬開築直道一條,自雲陽至九原,共長一千八百里。沿途開鑿山陵,填平溪谷,費卻許多人工。經營數年,竟未成就。

  始皇已命蒙恬去後,卻又想大興土木,建築宮殿。說起當時現在宮殿,不為不多。除咸陽正宮外,所以離宮,在關內者三百所;在關外者四百餘所。

  先是削平六國之時,每破一國,始皇即命畫工將其宮室繪成圖樣,就咸陽北阪上照樣建築。南臨渭水,西自雍門,東至徑、渭二水合流之處,一路樓閣連綿,複道貫通。又將所擄各國妃嬪、子女、寶器、珍玩安置其中。後來複在渭南建築一宮,初中「信宮」,後改「極廟」,取天文中宮名曰「天極」之意。

  由極廟開道通至驪山,複建甘泉前殿,築甬道直達咸陽宮。此外尚有章臺上林,都在渭水之南。始皇有此許多離宮別苑,已是遊玩不盡。今又想起:「咸陽正宮乃是先代建築,當時不過是一國諸侯,規模自然狹隘。今我既為天子,所有文武官吏以及隨從人等,增加甚多。每遇正式朝會宴享,覺得宮庭過小,人眾擁擠不開,必須另建一極大宮殿,方足以壯觀瞻。」

  始皇欲建新宮,自然應先擇地。咸陽人煙稠密,空地無多。

  只有渭南上林苑中空地不少,距離咸陽又近。且聞周文王建都于豐,武王建都於鎬,上林地在豐、鎬之間,正是帝王都會。

  始皇計算已定,命工畫成樣本,先行建築前殿。此殿之高大,古來無比。計東西廣五百步,南北長五十丈。每值大朝會,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豎立五丈大旗。一遇宴享,用車巡行斟酒,用馬傳遞肴饌。殿之四圍,架木為柵,上可行車。由殿下築路,直至南山。就山頂上安設華表,算是門闕。又按天文星象,天極紫宮之後有十七星,渡過天河,直至營室,名為「閣道」。

  始皇便將渭水當作天河,就水上建築一橋。橋闊六丈,長二百八十步。渡過渭水,以像天文之閣道。統計此宮所占地盤,北至甘泉、九嵕;南至鄠、杜;東至黃河;西至汧、渭之交。東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似此工程浩大,需用材料甚多。始皇分遣人役前往楚、蜀各地採辦材木,運至關中。一面兼修治驪山墳墓,發宮尚未完工。始皇本意欲俟富成,別立美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