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秦漢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四回 游蘭池始皇遇盜 築長城蒙恬防胡(2)


  說起匈奴人種,相傳為夏後氏苗裔,常居中國西北一帶地方。種類甚多,有山戎、玁狁、獯鬻、畎戎等名目。三代以來,常為中國之患。其人以牧畜為生,常逐水草遷移,無一定住處。

  其部落亦有君長,自君長以下皆食畜肉、飲獸乳、衣用皮毛。

  所居之處,張設氈帳,並無城郭房屋,也無文字。其人自少學習射獵,無事時牧養獸畜,有事時皆出當兵。戰勝則奮勇輕進,戰敗便四散逃走,各不相顧。其俗重少輕老,精美飲食皆盡少年人享用;若有餘剩,方給老者。凡父死,則子娶其後母為妻。

  兄弟死,亦各娶其妻,其野蠻如此。當戰國時代,燕、趙、秦三國並與匈奴接近,皆遣兵擊破之,將匈奴逐往塞外。各築長城拒守,匈奴也就勢窮力蹙,不敢犯邊。

  此次蒙恬奉始皇命令,帶領三十萬人馬,浩浩蕩蕩,殺將北去。匈奴出其不意,未及防備,望風逃循。蒙恬遂收河南地,分為四十四縣。將內地犯人移往居住。再就從前燕、趙、秦三國所築長城,首尾聯絡起來。西自臨洮,東至遼東,共長萬餘裡。那築城士卒真是困苦異常。只因北地天氣甚寒,每值大雪彌漫,朔風凜冽,往往凍得手指墜落,肌膚破裂。又被軍吏驅迫作工,手不停杵,也有凍死者,也有不勝勞苦而死者。計用人數十萬,歷時十餘年,方得成功。

  蒙恬一面築城,一面又率兵北渡黃河,取陰山地。自己常駐上郡指揮調度。當時中國兵威遠振,至今西人稱我國為支那,說者謂即秦字之轉音也。此長城到了北魏及唐代,重行建築。

  因當時邊境縮小,所以位置變更,非複秦時之舊。現在長城西起甘肅布隆吉爾城,東至直隸山海關,即唐以後改定之形勢,僅長五千四百四十裡,此是後話。始皇已遣蒙恬北逐匈奴,又想起:「嶺南一帶,蠻人尚多,不易降服,須用兵佔領其地,定為郡縣,方可一勞永逸。」

  正在籌劃南征,誰知,嶺南地方去也不易。基地向系蠻人居住,文化未開。加以氣候酷熱,地勢卑濕,山嶺叢雜,瘴霧極重,蛇蟲又多。中國人一到其地,不服水土。或為瘟疫瘴氣所侵,或為猛獸毒蟲所害,往往死亡。所以當時人民將北地、嶺南兩處視為畏途,無人敢往。一班士卒聞說南征北成,爹、娘、妻、子哭聲相送,其苦如此,縱使秦法甚嚴,但欲強迫無辜人民到死地去,也就不行。

  始皇見軍民人等不願到嶺南去,卻想得一法,下令將從前犯罪逃亡被獲之人並贅婿、商人,一律勒令當兵,出征嶺南。

  原來,秦自商鞅為相,變法以圖富強,最注重是增加戶口,振興農業。定下法令,凡民家養子長成,有財產者,為子娶婦,即行分居。其實在貧窮,無力娶婦者,使之入贅妻家,名曰「贅婿」。此等身為贅婿之人,大都赤貧不能自立,鄉里都輕賤他,連國家也不與平民一律看待。至於商賈,本是一種正業,但因商鞅政策務在辟盡地利,設肆貿易之商人,視為末業,另立名簿,謂之市籍。凡有市籍之人,不得與農民平等。此一班贅婿、商人平時受國家苛待,已是抱屈。

  不料此次始皇竟將他視同犯人,迫之前赴死地,直與身犯大罪發往極邊煙瘴充軍無異。大眾聞此命令,相聚號哭,真是彌天冤枉!但迫於權力壓制,無可如何,各各離鄉背井,上道而去。

  且說嶺南蠻人,生性強梁。其野蠻程度也與匈奴相似,茲不細述。秦兵既到嶺南,不服水土,沿路死亡不少。其餘幸得生存無病之人,惟有冒死前進。遇見蠻人,戰了數次,蠻人抵敵不住,陸續歸降,嶺南由此平定。始皇將其地分為桂林、南海、象郡三郡,設官治理。又在險要地方分兵駐守,以防蠻人背叛。仍命原來之逃亡人、贅婿、商人充為戍卒,尚屬不敷分佈。複將從前曾經為商,名列市籍之人並其祖父母、父母名列市籍之人,一概發往充數,統名曰「謫戍」,共計五十萬人,分紮五嶺地方戍守。

  始皇佈置既定,心想:「現在武功大振,外患已除」,不勝歡喜,便時在宮中飲酒作樂,但是杯酒中間,竟興起焚書大獄。欲知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