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清宮十三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九十九回  喪心病狂大辮兒復辟 衣香鬢影小皇帝完婚(1)


  卻說那革命黨幾次鬧事,幾乎把清政府鬧翻,終算有的覺察得早,乘他們勢焰未成的時候興兵撲滅。但內中的潛勢力依然不住地膨脹開來,不多幾年,已漸漸成熟了。到了宣統的三年上,攝政王載澧要想把鐵路收歸國有;在這個上頭,很引起了人民的反對。革命党首領孫文、黃興等,趁舉國沸騰之時,便在武昌起義。

  協統黎元洪聽得軍心已變,槍炮不絕於耳,嚇得鑽在床下,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外面兵丁將衙署圍住,逼著黎元洪承認都督,黎越發恐慌了。這時黎元洪的二夫人危氏倒很有見識,她見大勢已在急迫,若不承認,即刻有性命之危,當下代傳命令出去道:「都督已承認哩,你們快去分頭進行。」

  這令一出,眾人齊呼萬歲,就去攻打鄂撫的衙門去了。那鄂州革命成功的消息紛傳開去,各省都響應起來。這一下子把個清政府慌了手腳,平時本勉強支持殘局,一旦有事,簡直無法措置了。其時清廷的大臣,如世續、瞿鴻機、盛杏蓀輩,都是奉命謹兢而不能做事的人。清廷萬分不得已,把去職的袁世凱重行起用,著他帶兵去拒民軍。

  講到袁世凱的為人,足智多謀,胸負大志,他原是項城人,是個監生出身,仗他老師李鴻章的引挈,也做過朝鮮委員。當袁世凱幼年的時候,他的老子袁甲三本在李鴻章的幕府。袁世凱謁見鴻章,還在髫齡時期。李鴻章見他一舉一動,便歎謂幕友們道:「此子功名富貴,將來遠在老夫之上,你們不要輕視他。」

  所以袁世凱在李鴻章的幕下足足守了十二個年頭。

  一天,有一個僕人和廚役吃醋爭風,二人便私鬥起來。廚役持刀追殺僕人,那僕人無處躲避,跑到李鴻章的書房裡來,廚役也緊緊地追趕著。李鴻章正在看書,袁世凱侍立在一旁。

  這僕人逃進來時,李鴻章只做不曾看見一般;廚役追到了書房,竟把僕人拖了出去,用刀將他砍死。事後,有人問袁世凱道:「李老師的不管閒事是他平素的脾氣,你在旁邊為什麼也見死不救呢?」

  袁世凱笑答道:「你們見廚役持刀殺人麼?那麼,僕人一樣有兩隻手的,何不拿刀對抗的呢?他卻聽人砍死,連手也不回一下,顯見那僕人是個極無膽量和毅力的人。這種沒用東西,留在世上做贅疣,不如任他去死了的好。李老師不去喝止救援他,也是這個意思,我何必去保護這無用人呢。」

  袁世凱這段話,有人傳與李鴻章聽了,李鴻章拈髯笑道:「孺子真知我心也!」

  因此把袁世凱漸漸地重用起來,不上幾年,做了駐朝鮮的委員了。

  原來李鴻章的遇人好獎勇摒弱,對於部下的私鬥,誰人膽小吃虧來訴苦時,反受責斥,說他沒用咧;而勝了的人轉得蒙賞。因此李氏部屬每逢到戰鬥,無不勇往直前,沒有退後的,就是這個道理。至於袁世凱呢,也是清代歷史上的重要人物,故此不得不細述一遍啦。

  袁氏自朝鮮卸職回來,便受知于榮祿,令他為小站練兵督辦。袁世凱在這時,乘間培植他自己的勢力,收了些有本領的將領,那陸軍四傑,如馮國璋、段祺瑞、王世珍、張惠芝等,一時是很有名的。戊戌政變,拳民起事,袁世凱已做了山東巡撫;辛醜回鑾,薦任直隸總督;光緒末年,兩宮賓天,溥儀入繼,醇王載澧攝政,把袁世凱免職閒居。但袁世凱雖然在家閒散著,他常常對家人說:「清廷不識人,現將我去職,我知他們不久就要起用我的哩。」

  及至革命在武昌起義,時在宣統的辛亥年,袁世凱在家聽得這個消息,便跳了起來道:「我的出山時期到了,你們快把我應用的衣物一齊收拾好了罷。」

  家人還都笑他是空想咧。不料到了第三天上,清廷果然下旨,召袁世凱進見,訓勉了幾句,加上他的官爵,把全國的兵權都歸袁世凱指揮。袁世凱是何等角色,一見時機已至,故意搭起架子,遲遲不肯進兵;又經清廷下了特命,將袁世凱當作洪楊時的曾左看待,滿望他支住殘局,把失地恢復過來。

  袁世凱一得大權,一面暗中佈置局面;一頭派馮國璋出兵,和軍民開戰。馮氏在當時,他手下的鎮兵也很有善戰之名,他和民軍交鋒,民軍究屬未經訓練的多,因是給馮國璋殺得大敗。

  可是,這時的民軍勢力已成,各地紛紛響應,只仗馮氏一族之師也休想成功,不過令民兵多流些血而已;況且,孫文已在金陵被選為臨時大總統了。天下民意均歸向共和,單靠袁世凱一人也是獨木難支。袁世凱察風觀色,也知自己用強是不行的了,於是就按兵不動,等待時機。民党一方面呢,以袁氏擁有重兵,也不能不有所顧忌。這樣的兩下一併,你礙著我,我畏著你,不是成了僵局嗎?結果,終至於雙方講和了。

  這時,清廷的攝政王載澧當夜進宮去見隆裕太后。即由宮中召集瑾太妃和滿族親王大臣載振、載洵、世續、陸潤庠、大傅等,開了一個御前大會議。以為袁世凱擁兵不進,各省皆舉白旗;端午橋輩且以身殉,張彪夜遁徐州,張勳退出南京,清朝的大勢已去,就是強做,也得不到什麼便宜。各地旗人又遭民兵殺戮,報復進關的仇恨。一朝兵敗將亡,滿族很是危險。

  所以,決定和民軍講和,由清廷下詔遜位。當下就規定了清室優待條件,一例不加殺戮,並由民國政府正式成立,每年賜給清室優待費三百萬元。這樣一來,清代役使漢民至此告終。自吳三桂迎清兵入關,多爾袞定都燕京,以攝政王開基,入主中國;到現在,也以攝政王終,共傳十三主,所以稱滿清十三朝,就是這個緣故。這且按下。

  再說清朝既已遜位,孫文見大事成功,便引身而退,把個總統的大位讓給了袁世凱做了。講到袁世凱,他在第二任國會選舉中連任了總統,黎元洪任了副總統。民國開始到如今,直亂到現在,正副總統齊齊產生。政府裡一點也不皆殘缺,真是整整齊齊。民國在這時很有些太平的氣概。袁氏之後,並大總統也幾次非法產的,休說是副產的了,至今依然是不曾有哩。

  當袁世凱掌權的辰光,於清代的舊將也都引用,如張惠芝、張勳、倪嗣沖輩,一般授著要職。張勳坐督徐州,野心勃勃,時時轉著復辟的念頭,只是懼怕袁世凱,不敢發動罷了。所以人家說袁世凱倒有用人之量,能壓制部下,不敢遽明異志,這就是他的才能咧。可惜他一時也鬼迷心竅,也想恢復帝制,做起皇帝來了。於是仗著他的威權,便籌備起帝制來,致民國為洪憲元年,自己備了冕冠龍服,以便祭天。

  其時,蔡鍔和唐繼堯口上贊成帝制,暗中劇力反對。蔡鍔被袁世凱監視著,就改裝出京,到了雲南立時宣佈獨立。各省的督軍見民氣傾向共和,也紛紛獨立起來了。袁世凱得到這個消息,這一氣非同小可,幾乎昏了過去;又兼他老病再發,如何吃得住呢?因之,不多幾天便一命嗚呼了!一個人到袁世凱那種地步,也非容易的;誰知弄到身敗名裂,一念之差,失足已成千古恨了!

  袁世凱既死,自然由副總統黎元洪扶正,做了民國的大總統,推翻了袁氏的帝制,再建起共和旗幟來。但黎氏的為人是樸誠少謀、臨危無斷的人。那些野心家張勳等輩如何把他放在眼裡呢?袁世凱死後,這班人去了一個壓制的人,登時如釋重負,就在徐州密議,實行他們復辟的陰謀。

  這時,那自號保皇派的康有為、梁啟超輩也開始活動,暗裡和張勳結合,準備推倒共和,請溥儀出臺,重複清朝的舊制。一時贊成這個議論的督軍以及在野名流,如徐世昌、金梁、世續、耆善、李梅庵、瞿鴻機等,倒也很不乏人。清室在此時受著民國的優待,猶心不知足,欲萌違天之行,可算是自不量力。然一半也被群小包圍,不由自主;一半是民國人民當初談和之際大覺疏忽,不曾將帝號廢去,把帝孽趕走出宮,仍讓他們關門做小皇帝,才弄出這種活把戲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