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明宮十六朝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六十四回 翠翠紅紅江南留韻事 花花絮絮蕭寺開經壇(1)


  卻說正德帝到了金陵行宮,方要下騎進去。這時城中的百姓扶老攜幼地前來瞻仰聖容,只遠遠地遙看著不敢近前。驀聽得人叢中一聲大喝,一個漢子疾趨直出,便有一道寒光向著正德帝飛來,將軍楊少華眼快,連忙叫聲「不好」,急拔腰刀去隔禦,一霎間哪裡來得及。正德帝也覺目前寒光一閃,慌忙躍下坐騎。」疙瘩」的一響,鮮血噴射,一人中刃落馬。

  護駕李龍也抽刀在手,早把那刺客截住。楊少華、王蔚雲、鄭亙、愛育黎、江飛曼等五人並上,那刺客招架不住,一刀被李龍搠著,大吼倒地。楊少華忙上前按住,護駕禁卒已七手八腳地把那刺客捆了起來,再看正德帝已避入行宮。眾人將受創墮馬的人扶起瞧時,卻是蔚王厚煒,面如金煉,氣息奄奄,由楊少華等把他攙進行宮大門。還不曾到得殿上,只見蔚王兩腳一伸,眼往上翻,嗚呼哀哉了。

  正德帝聞蔚王死了,不禁垂淚道:「朕才得到江南,便喪了一個兄弟,叫朕怎樣地回京去見得太后!」

  王蔚雲奏道:「刺客刀中蔚王,這是皇上的福大,也是蔚王命該如此,于陛下何涉?」

  說道江彬護了劉貴人到了。聽說有刺客,便問:「可曾捉獲?」

  正德帝道:「朕倒幾乎忘了。」

  喝令把刺客推上來。

  李龍應著,擁刺客到了正德帝面前。

  那人直立不跪,李龍在他的足彎只一掃,那人站不住腳,噗地坐在地上。正德帝怒道:「朕與你無怨,膽敢在白日行刺朕躬,你系受何人指使?據直供來!」

  那刺客瞪著眼道:「老爺要刺便刺,有誰指使?今日被獲,算老爺鳥晦氣。快把咱的頭砍了,不必多講,否則咱要罵人了!」

  正德帝待要再說,江彬插言道:「這種渾人,交給地方官去勘讞就是,何必陛下親鞫?」

  正德帝點頭,當下由李龍把刺客帶下去,交給南京都僉劉建山,著訊明回奏。

  次日劉建山將刺客施嚴刑拷問,訊得該刺客名李萬春,系受甯王宸濠的指使。前在京師,假借鬥鵪鶉為名曾行刺過一回事見五十九回,因匆迫沒有得手,這番是第二次行刺,因力盡被獲。建山錄了口供,據實上聞。正德帝聽了大怒道:「宸濠是朕叔父行,朕未嘗虧待他,為什麼一再使人暗算?」

  說罷傳諭李萬春磔屍,並頒知江西巡撫張欽,令監視宸濠行動,待御駕還京再行發落不提。

  那時正德帝在金陵翱游各處名勝,怕招搖耳目,便改裝做商人模樣,只帶了劉貴人及李龍、楊少華、江彬等三人。余如愛育黎、鄭亙、江飛曼、王蔚雲等一概留在行宮。一路上正德帝自稱朱壽,劉貴人改劉夫人,每到一處寺觀,施捨很多。凡寺裡的佛像繡袍,神龕繡幔等一例更易。正德帝和劉夫人各署名在上面,有朱壽、劉夫人同助字樣今猶存鐘鼓于天寧寺,鐘鼓皆銅制,上鐫正德帝與劉貴人名。

  一天,正德帝遊覽雨花臺,台在江寧縣的南面,據岡埠最高處,遙眺大江,好似長蛇盤繞一般,下瞰石頭城,小若盤匜。

  正德帝臨高四矚,不覺胸襟俱曠。細辨民間廬舍,類滄海之粟,所謂登泰嶽而小天下。正德帝見景生情,便口占兩詩道:

  遙從山北望江南,秋色西來天蔚藍。
  城市餐霞雲夢樓,回首遠瞰洞庭柑。
  澎湃騰濬走江聲,二道長垣雁齒橫。
  古寺至今風雨夜,鐵沙依舊照波明。

  ——朱壽題正德帝吟罷,令楊少華逐字用劍頭鐫在一個石[山暴]上,算是登臨的紀念。於是率著劉貴人等下了雨花臺,再上聚寶山。

  那聚寶山就在雨花臺的側面,山上的細碎小石有光潔和寶石似的,澄黃和瑪瑙一樣,顏色鮮豔燦爛,所以稱它為聚寶山的。這座山勢,遙望高出雲表,山形很是巍峨巉峻,但走上去遊覽時卻不和茅山似的難行。到了山顛,俯瞰金陵城中,真是了如指掌,猶之三國黃忠的奪定軍山必先爭天蕩山一樣。江甯的聚寶山原為行軍必爭之地,元朝時上築炮臺,駐有營兵。軍事時代,聚寶山是極重要的。這座聚寶山如有失,金陵就在囊中了。正德帝眺望了一會,徘徊讚歎,又遊覽了山麓的梅岡。

  岡上正值黃花遍地,香鬱襲人。

  這梅岡本是江寧勝地,到了冬天,梅花數十株芳馥之氣四溢山麓,雅人高士踏雪尋梅的絡繹不絕。正德帝因戲折了幾枝黃菊替劉貴人簪在頭上。大家流連半晌,才循路下了梅岡。又在山村裡玩了一轉。見農民男耕女織,孜孜不輟。正德帝歎口氣道:「今日得目睹鄉景,方知黎民勞苦以生財,供國家征取賦稅,安然不以為怨,這才算得是良民。若化外胡兒,橫蠻不知禮儀,甚至集眾抗拒王師。一樣的民族,其相去真是天淵。」

  說到這裡,不覺中心有感,又詠山韻即景詩道:鄉村峽道路回環,滿地茱萸碧水灣。

  蹊徑踏來遊未倦,回瞰又見小金山。

  正德帝一路遊覽,隨處題詠,都由江彬記了下來。回京之後,經翰林學士毛嗇刪整,刊行禦制南遊詩集,這是後話。

  當下正德帝和劉貴人、江彬、楊少華、李龍君臣四人觀山玩水,好不快樂。其時正德帝游了梅岡,又經幾區鄉鎮,遙望綠蔭叢中紅牆一角,好似什麼宮殿。正德帝指著紅牆回顧江彬道:「那是什麼地方?」

  江彬怔了怔,弄得對答不出來。因他是宣府人,於關外路徑和風俗人情自然是很熟悉的。正德帝巡幸宣府時,都是江彬做的嚮導。如今來到江南地方怎會有頭緒呢?正德帝忘了江彬為關外人,平日間問慣的了,這時向他問起江南的路徑來,把這個江彬掙得面頭紅漲,一時不好捏造出來回話。

  幸得楊少華是江都人,對於江寧的名勝古跡略為有些兒頭腦。他看那江彬的窘狀好笑,忍不住代應道:「那裡大約是天寧寺了,俺們且進寺去休息一下吧!」

  正德帝見日色已近晌午,便點點頭,令少華在前引路。

  轉眼到了一所大寺院面前,匾額上大書首「敕建天寧寺」五個鬥來大的字,上款是「唐天鳳元年建,元皇慶元仁宗年號年間重修,大明洪武十二年臣朱鈞太祖從侄再修」。正德帝笑道:「這寺建自唐武后年間,也好稱得古刹了。」

  江彬道:「倘使是近代建起來,那佛像斷斷及不到從前了。只瞧它們前的四大金剛,塑得多麼威嚴雄壯!」

  楊少華笑道:「這四金剛豈是泥塑木雕的?」

  江彬說道:「不是木雕或是泥塑的是怎麼?」

  少華道:「俺聽得老輩裡講,江甯的天寧寺中,四金剛是白石鑿成的。」

  江彬驚駭道:「石頭能鑿得這樣細緻,真是鬼斧神工了。」

  正德帝見那金剛長有四丈余,少華謂是石鑿的,也覺有些不信,便與大家走進頭山門去實驗,果然是石頭所鑿就的江甯天寧寺,嘗見毀于洪楊,後雖重建,石像多半毀裂,所制乃遠不如前矣。君臣互相歎詫,驚為奇工。於是同入大雄寶殿,殿宇也異常的宏敞。

  這時後殿走出一個知客僧來,見正德帝等進去,忙上前打了問訊,即邀入方丈。小沙彌烹上香茗,正德帝執杯呷了一口,覺茶味清芬甘芳,和御前常飲的迥然有別。因笑著問道:「和尚的茶味兒甚好,不識這葉兒是出在哪一處的?」

  知客僧笑道:「出家人有甚好東西,有的也都是檀越們所佈施下來。這茶葉也是一個施主饋與老和尚的。那施主是姑蘇洞庭山人,葉兒就是那裡的土產,喚做洞庭碧螺春。老和尚嫌它太好了,怕沒福消受,所以把來藏著,專備給游寺的檀越們解渴。」

  正德帝聽了,不住地點著頭。

  忽聽得咳嗽聲響亮,知客僧說道:「老和尚來了。」

  話猶未了,只見西院的月洞門中走出個形容古怪的老僧:鬚髮如銀,眉長垂睫,年紀當有八九十歲,步兒卻極輕健。那老和尚走到正德帝等面前一一行禮,名通姓畢,自述法號叫做禪明,本四川人,避明玉珍之亂才來江南,今年二百四十五歲,當初來江南時已九十多歲了。

  正德帝見說,不禁吃了一驚。原來明玉珍據蜀西,太祖高皇帝猶未定鼎,就年分算來,老和尚至少也有一百三四十歲了。江彬立在一旁撅嘴兒,似乎不相信老和尚的話。那老和尚的耳目甚是敏銳,江彬的舉動似已覺察。正德帝怕老和尚沒趣,忙搭訕著說道:「和尚藏著的茶葉真不差,俺們應當道謝。」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