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講史演義 > 歷代興衰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四回 堯讓舜舜讓禹總為斯民(1)


  詩曰:
  百歲光陰似水流,道高德重把名留。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遠憂。

  卻說帝堯陶唐氏,乃高辛氏之子,摯之弟也。生於丹陵,育于母家伊侯之國。後徙祁,故曰伊祁氏,以祁為姓。年十三,佐摯封植,封于陶。年十五,改封唐,故又號陶唐氏。年十八,代摯為天子,以火德王,色尚白,都于平陽之安邑,今山西平陽縣是也。甲辰元載,時以年為載。帝智如神,而仁如天,就之如日,望之如雲,茅茨不剪,太羹不和,飯於上簋,飲於土鉶。命羲氏、和氏置閏法,定四時成歲,以授民時。時有蓂莢生於庭,十五日以前,日生一葉,十五日以後,日落一葉。月小盡,則一葉厭而不落,觀之可知旬朔。

  帝巡狩方岳,觀于華。華封人祝曰:「嘻!請祝聖人,願聖人多福多壽多男子。」帝曰:「辭,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封人曰:「天生萬民,必授之職,多男子而授之職,何懼之有?富而使人分之,何事之有?天下有道,與物皆昌;天下無道,修德就閑,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何辱之有?」帝置敢諫之鼓,使天下得盡其言;立誹謗之木,使天下得攻其過。作樂曰《大章》。帝治天下五十載,不知天下治與不治,百姓願戴己與不願戴己。問左右,左右不如;問外朝,外朝不知。問在野,在野不知。乃微服游于康衢。

  聞童謠曰:「立我烝民,莫非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有老人含哺鼓腹,擊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

  卻說黃帝之後瞽瞍,娶妻握登,見大虹,意有所感,而生舜于姚墟。故瞽瞍姓媯,舜以姚為姓。舜母早喪,瞽瞍更娶後妻壬婦而生象。象為人極傲,瞽瞍愛後妻之子,常欲殺舜,舜巧避之,而又不失為子之道。年二十,以孝聞。耕於曆山,曆山之人皆讓畔;漁于雷澤,雷澤之人皆讓居;陶於河濱,河濱之人器不苦窳缺壤。作什器于壽丘,就時于負夏。所居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堯得舜於服澤之陽,問曰:「我欲致天下,奈之何?」對曰:「執一無失,行微無怠,忠信無倦,而天下自來。」曰:「奚事?」對曰:「事天。」日:「奚任?」對曰:「任地。」曰:「奚務?」對曰:「務人。」曰:「人之情奈何?」對曰:「妻子具而孝衰於親,嗜欲得而信衰于友。夫人道則吉,反道則凶,猶影響也。」

  初,帝娶散宜氏之女曰女皇,生九男二女。長子丹朱不肖,好聚男子,朋淫於家。其八子雖無失德,亦無恁好處,俱不足以承天下。帝求賢自代,群臣舉舜,帝亦素知舜賢,乃以二女娥皇、女英妻舜。舜以德化,二女皆執婦道,帝賢之。曆試以諸艱難之事,舜皆能勝任,遂與舜以相位。時高陽氏有才子八人,天下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謂之八元。此十六族,世濟其美。堯未及舉,舜於是舉之。帝鴻氏有不才子,號曰渾沌,即歡兜。少昊氏有不才子,號曰窮奇,即共工,顓頊氏有不才子,號曰檮杌,即鯀。縉雲氏有不才子,號曰饕餮,即三苗。天下謂之凶,堯未能去,舜皆投之四裔,乙卯七十二載,舜攝位,乃命鯀之子禹治水。

  自洪荒以來。原自水多地少,漫山遍野,甚是厲害。初,堯使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四方之極邊,看驗日影與星宿,以驗四時。乃知四方海水極低,可以泄水。因求能治水者,四嶽舉鯀。帝曰:「鯀方命圮族,不可用。」四嶽力舉之,帝不得已,乃命鯀治水。鯀承命,乃作城以禦水,聚民居之,水至而民盡淹死。又以荊州有息壤,息壤者乃是一塊大石,徑六尺八寸,上有城池山川人物,甚是生得奇巧可觀。原系眾水之母,鯀遍尋,掘出之。只道掘出水之根原,則水患自可息滅,豈知自掘出之後,水來救母,霪雨不止,水愈大了,浩浩蕩蕩,高出於眾山之上,將略小山頭盡行沒了,各處經過,勞而無功。 至於九年,徒然勞民傷財,竟不能治一水。

  舜相堯,知其凶頑虐民,乃命祝融殛鯀於羽山。鯀死三年不腐,剖之以吳刀,化為黃熊,尋化為黃龍,入於羽淵,反將息壤竊去。不知己之不是,反怨堯舜將他殛也。乃糾集党類巫支祁、天吳、相柳氏等,一同鼓起水來,於是水勢愈覺大了。堯與舜日夜憂心,各處諸侯告急。舜思鯀既靈異,盜去息壤,助水為害,必得鯀之後裔治之,則彼自悅服,息壤可得,水患可除矣。又見禹克勤克儉,日懋乃德,知慮如神,乃命禹為司空,付以治水之任。

  禹傷父鯀功不成而受誅,乃勞身焦思,虔誠禱於上下神祇,仰空諮嗟。俄見上帝授以太上呼召萬靈之書,且命之曰:「凡有鬼怪蛇龍護惜巢穴者,可先攻之以火,繼之以兵箭。若再不可治,可攻之以神力。」遂令其臣狂章、虞余、黃魔、大費、庚辰、童律為之助。由是能呼吸風雨,役使神物,又命應龍為之輔。應龍者,乃有翼之龍也,以尾畫地,則不論岩石坭砂,地開而水通。

  禹謹凜上帝之命,乃奏請益為掌火之官,領步兵五百前行,多持乾柴火把,凡遇山林叢木,盡行燒著,燒得煙焰閉天,響聲震地,滿山通紅。於是惡禽怪獸,見之俱倉惶失措,四散奔逃。複奏請羿為繼陣,引弓弩手一千,凡有惡禽惡獸逃匿者,盡數射死,以絕禍根。時有猰貐,狀類虎,大如屋,猛不可當,食人無算。此時走出,被羿先射瞎其雙目,眾兵亂箭射死。又桑林之野,有桑高十九丈,內有封豨,大如小山,身有毛如箭,逢人遠, 一則放毛如箭射之,射過之後,又能收毛入身;近則不論人畜,盡皆食之。此時走出,亦被羿射死。

  禹乃陸行乘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輦。又南潯國獻五色毛龍於堯,雌雄各一。因置豢龍氏,至是賜禹乘之以治水。

  禹率人役五千,從帝都治起,冀在北,其北條水患之大者莫如何。時河淮有水神,名巫支祁者,狀如青猿,身長五丈余,鼓水則水湧,觸岸則岸崩。又有水神名天吳者,虎身人面,八首、八足、八尾,青黃色,是為水伯。以八口噴水,八足鼓水,八尾扇水,則水浪滔天而至。禹自冀州壺口山起事,治至呂梁山,只見水中波浪,忽然湧起,陵山駕埠而來,將治水人役氽去一半。大禹正在山上督工,見之大驚,又恍惚見水中二怪物,鼓起浪來。禹即請狂章等天將,命之擒捉妖魔。那巫支祁與天吳雖然神通廣大,如何敵得天將?大戰良久,抵敵不過,以兗州水大,逃奔兗州去了。

  初,諸怪因帝都在冀,恐帝治水,故群聚于冀以為難也。

  禹乃將呂梁之山及岐山鑿開,河水順流而下。又為龍門山所塞,其山懸崖峭壁,人力難施,禹乃請應龍以尾穿之,使河水懸流直下,竟如大門一般,即今魚鱉不能上,是為龍門,今在山西平陽府河津縣。龍門既下,又有底柱山,在黃河中流,仍將河水阻住。禹鑿底柱以通河,三川既決,謂之三門。又治汾水、漆水、淇水,清、濁二漳水,俱導之入河,而冀州之水治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