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講史演義 > 歷代興衰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四回 堯讓舜舜讓禹總為斯民(2) |
|
冀州既治,禹以兗州居河下流,遂從兗州治起。那巫支祁與天吳自以為遁跡既遠,水勢浩大,甚覺喜歡。不期坐尚未暖,山中仍然火起,禽獸仍然逃匿被殺,仍是冀州一般光景。二怪大驚,遂糾集水怪,龍子龍孫,蝦兵蟹將,專候大禹兵到,出其不意,鼓起大浪,夏禹幾為所溺。禹急請天將擒治,二怪與天將大戰了七日七夜,二怪大敗,巫支祁遁回揚州,天吳遁入豫州去了。禹乃疏河為九,使分其勢,以入於海,而河水安流矣。 又治濟水、灉水、沮水,俱使之安流,而兗州之患息。兗州既畢,乃至青州。時青州有風伯,鼓大風以起波浪,又將百姓房屋廬舍盡行吹壞。恍惚中見一物在山頭鼓風,禹命羿伏地至山後,繳矢射之,應弦而倒,風患遂息。 時禹有船,破不能載,乃棄之石室中,今山東濟南大湖山上石室中,有敗漆船一隻,乃禹所棄者。又治濰水、淄水,使之安流。青州之大患已除,遂至徐州,治淮水、沂水、濟水,諸流事畢,竟至揚州治水。揚州為江水之下流,水患之大者,在北條莫如河,在南條莫如江。禹正欲治江之下流,只見眾百姓前來稟曰:「此處洞庭山中,有修蛇,身長千尺,不論人畜,遇之無不被吞。吾主必須仔細。」禹聞言,乃命伯益、後羿一同戒嚴。益使人放火燒山,至洞庭,長蛇果出,逢人即吞,羿射傷其雙目,蛇無目亂滾,乃射殺之。 彼時巫支祁自兗州敗後,遁回揚州,潛居彭蠡。彭蠡即今之鄱陽湖,水廣且深,自為得計,料禹王斷不到此。豈知坐尚未暖,見山頭火起,猶然與前日之火一同無異。乃大驚駭,用盡平生之力,鼓起滔天之浪。禹見勢頭不好,即召狂章、虞余、英魔、大費、庚辰、童律等,八面擒拿。又遣應龍入水,協力擒捕。巫支祁力屈,乃遁入渦水中藏身。被應龍于渦水中拿獲,獻于禹,禹命斬之。誰知刀斧鑿鋸俱不能入。狂章等稟曰:「此怪亦有神通,利於水而不利於火。若以火烹燒,用醋沃之即死。然黨羽甚眾,恐水族為之報仇,水患未必寧靜,不如用火燒針通紅,鑽其鼻孔,鎖之深淵,則水忠永息矣。」禹乃為大鐵索,鎖其怪於龜山下。今鳳陽府盱眙縣東北三十裡龜山西南,上有絕壁,下有重淵,即其處。唐永泰中,李湯以牛五十,引索出之,索末鎖一青猿,高五丈許,水浪大作,複拽牛入水。明洪武以千人拽出看之,大吼水湧而入。 又有共工氏之臣相柳氏,因共工氏敗,投於河,變為水神,九首,人面蛇身而青色,能作大浪,與巫支祁一同為害。禹遣天將治之,相柳氏遁入荊州去了。彭蠡既定,禹又鑿峽石山以通淮水,峽石山今在壽州。又於今淮安府贑榆縣羽淵中,見黃龍鼓浪甚猛,禹遣天將治之。天將曰:「此系伯鯀,不可治,可禱之,則患自息。」禹知是父,乃泣下,因具表啟奏于其父。鯀見表大悅,遂置息壤於岸而去。 禹得息壤,仍埋之于江陵城南門外,後世若遇大旱,掘出之,必有大水,埋之則止。禹又鑿宛委山,得赤圭如日,碧圭如月。又藏書于石匱山。宛委、石匱二山,今在紹興府。禹乃注水於越東,勢猛,積沙成岩,是為海門,今在紹興府新昌縣南岩山。山下岩洞中有佛寺,禹遂鑿丫溪,引水入海。丫溪、今在嵊縣。禹棄餘糧於丫溪山上,今化為禹餘糧石,因以名山。 事畢,乃至荊州,濟大江。相柳氏知禹濟江,急遣黃龍覆其舟。黃龍如命負舟,舟中人大懼。禹仰天歎曰:「吾受命於天,竭力以勞萬民,生寄也,死歸也,視龍如蝘蜓耳!」顏色不變。急命天將擁護。龍乃俯首低尾而去 。 相柳氏乃據九江之中,遣罔象鼓起九江之水,作起風沙大霧,雷電晦暝,白晝如夜,迷失道路,對面不見人,浪大如山,將一切山頭盡行沉沒。百姓半入波臣。又遣巴蛇,身長三千尺,腰大五十圍,不論人馬駝象,盡行吞入。 禹大怒,知是相柳氏所為,乃使羿聚兵,先射瞎巴蛇雙眼,亂劍斬之。蛇死積骨成丘,今湖廣岳州府巴丘山是也。又急遣天將擒捕相柳氏黨羽。罔象大懼,急循入海中去了。相柳氏遁入梁州地界。禹乃平定九江之水,又治沱、潛諸水。荊州水患既平,禹於峋嶁山上,勒碑以記其事,凡七十二字,皆 蝌蚪,不可曉,今在衡州府。 事畢,乃至豫州。大河原從豫州經過,天吳自從兗州一直從黃河直上,遁入豫州,潛居河底,並不敢鼓水作浪,自以為禹未必到此。誰知一日,益縱火焚山,後羿畋獵殺獸,複與昔日光景一般。天吳大駭,無計可施。禹率三軍掘塹疏河,天吳乃作起浪來。三軍四散奔逃,見天吳踏行水面,往來如飛。禹急請天將擒治,天將曰:「是不可殺。須得鐵門四扇,各長八尺,厚十尺。鐵柱十六根,各長一丈,各重八百斤。鑄成,用索貫之。又用鎖一開。沉之水底。令千兵吶喊助威,可鎖此怪於河底。」禹如言,令軍人如法鑄成鐵門、鐵柱、鐵索、鐵鎖,沉之水中,金鼓吶喊之聲,聞百餘裡。只見陰雲四布,怪風異浪拍擊不絕。須臾雲開浪息,禹令止金鼓,分撥疏河,旬日告成。禹乃於峽州城外,鑄鐵牛一個,頭在河南,尾在河北,以鎮河患。又鑿闕塞山以導伊水入河。乃導洛水,有神龜負文出於洛,是為「洛書」。禹敘之為《洪範九疇》,而天下之義理,盡具於「河圖洛書」內矣。 禹又導瀍水、澗水、滎水、波水,俱入於河。豫州治畢,乃從豫至梁州。導漢水、沱水、潛水,俱入于江,再往北,疏通渭水。 相柳氏見禹又至,大驚無措。複鼓浪來爭,大阻一陣,知不能敵,竟遁至雍州昆侖山北,黃河之源,藏身去了。 禹知其惡不可縱,竟至雍州,急遣天將追捕,搜擒之於昆侖山北,遂斬之。其血腥臭,不可以治五穀,乃以其地為眾帝之台。又從昆侖西至岷山,見長人,授禹以黑玉圭,上有字,禹拜受之,乃疏鑿江河,至白帝城。見其懸崖削壁,水門狹隘,令軍人用火燔之,不開。工人曰:「此不可為也。」禹曰:「岷山周圍千里,惟此一道,若不安流,其害更有甚于淮河之水者。」乃命應龍為助,次日興工,崖崩如雷,上起西陵峽,中巫峽,下至歸峽止。三峽共七百餘裡,頃刻疏通。至今西陵峽壁岸猶有影不滅,故人皆稱神禹焉。禹導弱水西流,複導涇水、渭水、漆水、沮水、澧水,俱入於河。雍州原系諸水上流,治之最後。 雍州之水治,而九州之水盡治矣。 初,禹承命治水時,娶于塗山氏,才得四日,遂出外治水,凡三過家門而不入。塗山氏自夫離後,生子四歲,名曰啟,聞夫治水過家,抱啟出視,啟呱呱而泣,禹不之顧。在外十三年,所在歡聲載道。水患始息,民可耕種粒食。禹乃任土作貢,以在岷山長人所授之元圭為贄,告成功於帝。帝大悅,心服禹之功,後來禪位之命基此矣。 時冀州有一仙狐,原系洪荒時物,神通廣大。因狐屬眾多,散居宇內,伯益放火,後羿和獵,狐狸之屬,殺死過半。老狐不憤,心生一計,以為大禹能治水者,未必能治火。乃以烏鴉精九隻,各銜大玻璃一塊,借日之光,映照於地,與日略同。 並真日儼然如十日之並出,遍地若火,禾稼幹槁,草木焦枯,百姓驚惶,竟有為日所曬死者,屋宇竟有無故自焚者。帝大以為憂,問群臣以弭災之術。後羿進曰:「臣觀此九日,附日而行,雖光焰如火,而不甚高。日邊有飛鳥之形,待臣登高射之,看是如何?」帝曰:「或得射之而中,此生民之福也。姑試為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