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洪秀全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十九回 封王位洪秀全拒諫 火漢陽曾天養鏖兵(1)


  話說錢江引石達開等十餘人,入見洪秀全,皆俯伏同呼萬歲。洪秀全便對錢江道:「諸君以大義責孤,孤不敢不從。只今宜先定國號,佈告中外,然後整飭制度才是。」

  錢江道:「主公以宗教起義,崇尚天父天兄。今主公既為天子,可稱天王。國名就喚天國的便是。」

  眾人聽了,皆鼓掌稱善。秀全道:「年號又將若何?」

  錢江道:「長沙城外,已有玉璽出現,早露出太平二字,此皆大王上應天命所致。就依作國號,何必多疑。」

  洪秀全一一從之。便改為天國太平元年,頒行天下。時滿清咸豐元年也。隨後即商議改正制度。李秀成道:「滿清入關時,下薙發之令,屠殺漢人,不計其數,實漢人之大恥也,今我國本宜返本還原,一律蓄髮易服,以複我皇漢威儀,則華夷之界辨矣。」

  秀全點頭稱善。即令錢江改定制度、服色。隨奉洪天王冠天冠,服黃龍袍,祭告天父天兄。各事停妥,便議封賞各有功的兄弟。錢江進道:「光復漢家,戰功不可不封,名爵亦不可太濫;宜仿漢朝制度,定為侯爵三等,以辨等差。其餘就依著指揮使名目,下的就是都尉、檢點、都監等名目;文官設總丞相府,掌樞密事。餘外六部,皆作丞相,各有專司。今大事草定,實難完備。待天下一統光復時,因時制宜,逐漸修改可也。」

  秀全道:「孤自與眾兄弟起義以來,奔走患難,皆如手足,各以兄弟相稱,原是平等道理。若以孤一人徒居大位,使各兄弟不能共享榮名,孤不忍也。孤意欲擇尤加封王位,以壯國家聲勢。事成之後,各使就上歸藩,仿姬周封建之法:俾兄弟功臣,累世擁護王位。先生以為何如?」

  錢江諫道:「大王差矣!天賦雖是平等,各位原有高下,且所以能令眾者,以號令所出耳。大王若親賢愛士,則君臣如師友,何必使名位相同,而始謂之親愛耶?上觀往古,旁觀各國,未聞有君臣同尊者。即周室稱王,而諸侯封建,上者亦不過稱公,縱大王不忍專權,在百官亦宜分次序。若是不然,恐難令眾。願大王思之。」

  李秀成道:「錢先生之言是也。方今軍事方殷,必有主持軍政者,而後諸將可以奉行。若各自為主,恐名位相當,即權勢等,亦誰肯奉令而遵調遣者?初則互爭權柄,繼則抗違軍令,皆所不免。如此則國家未定,而水火內興,禍將不遠。昔漢封七國,晉封八王,亂隨相屬。行諸承平之日,猶且不可,況在今日乎?大王高明,何以見不及此!」

  秀全聽罷,終不釋然,便問石達開意見如何?達開道:「料事深達,臣不如錢江;多謀能事,臣不如秀成,何必多問?臣等非不欲居高位,享榮名,想亦時勢不可耳。大王當自審也!」

  當下各人議論紛紛。

  且說楊秀清聽得各人推戴洪秀全,有勸進之事,便和蕭三娘商議。三娘道:「此乃大事,亦是公事,君侯何以不與聞?宜速趨進朝,贊成此舉,當不失開國元勳;當人心歸一之時,君若稍懷異志,不特國家難救,抑且禍患難知。不可不察。」

  秀清以為然,便趨上謁見洪秀全,並呼萬歲。隨說道:「臣弟秀清,適有微恙,是以未能與各兄弟同來。今病稍愈,特來進謁。」

  天王道:「勞賢弟多矣!」

  說罷,即把擬封諸兄弟王位之事,問秀清意見若何?秀清道:「大王自廣東起義以來,即與眾兄弟同赴廣西。臣弟等毀家赴義,正是生死與共,禍福相同;且雲山已死,朝貴又亡,臣弟每一念及,常為傷感。今大王已有今日,若不使各兄弟得享同等榮華,竊為大王不取也。」

  洪秀全意愈決。錢江又道:「誠如李秀成之言,恐諸王相爭,各不用命,大事即去矣。臣何忍見此。」

  說時不覺泣下。黃文金、洪仁達便挾錢江出去。少頃,石達開、李秀成亦辭出。錢江于路與李秀成道:「某等追隨患難以來,言聽計從,誠不料有今日也。」

  石達開道:「國家隱患,即伏於此;不特吾等的不幸,亦漢統的不幸,吾等何不以去就爭之。」

  錢江道:「大王畏懼楊秀清,乃欲以王位買結其心。若秀清未到,或猶可切諫及止。今秀清一力主張,是大王意決矣!爭亦無益。」

  說罷,複歎道:「雲山若在,斷不使大王行此事也。」

  石、李二人均為歎息。不說三人回去。

  且說秀全自錢江等出後,心內原有些悔意。只秀清在前既已主張,自己又早已說出來,自然不得不行。便即封楊秀清為東王,追封馮陸逵為南王,蕭朝貴為西王,韋昌輝為北王。四王封後,秀清、昌輝一齊謝恩。又封洪仁發為安王,洪仁達為福王,石達開為翼王,錢江封靖國王,領丞相事。以秦日昌為天官丞相,胡以晃為地官丞相,李開芳為春官丞相,林鳳翔為夏官丞相,黃文全為秋官丞相,羅大綱為冬官丞相,皆封公爵。又以李秀成、陳玉成、曾天養、李世賢、譚紹洸、賴漢英皆為副丞相,俱位侯爵兼指揮使。其餘李昭壽、陳坤書、楊輔清、蘇招生、吳定彩、陸順德、洪容海、羅亞旺、范連德、萬大洪、林彩新、郜雲官、林啟榮皆任元帥,兼都檢使,以上各員,俱以天將名之。餘外進秩有差。定議後,即令製造官服,分頒各兄弟功臣。楊秀清又奏道:「大王既正位天王,繼承漢統,兄弟皆受殊恩,只是六宮內政,主持不可無人。臣弟有一女,年已十八,甚有賢德。欲進侍大王,助理內政,未審大王意下如何?」

  洪天王聽得,見秀清一旦如此恭順,心甚歡喜,便准奏而行。自此楊秀清既與天王稱兄稱弟,又為國丈,位東王,掌軍機,且李開芳、林鳳翔、楊輔清一門羽翼,皆任丞相,貴盛無比。

  那錢江聽得天王封自己為靖國王,竟欲上表力辭,即往商諸李秀成。秀成道:「天王既定主意,各官受封,料不能更改。且先生若退居下位,恐更不能令眾矣。」

  錢江覺得有理,便罷力辭之意。李秀成便示意石達開,使言于洪天王,更以錢江為軍師兼軍中大司馬之職。天王一一允從。又令各王妻室,皆稱王娘;丞相以下妻室,皆稱夫人。各事停妥之後,休兵數天,然後大集眾臣,共議起兵,為窺取湖北之計。

  楊秀清、石達開、韋昌輝等,及丞相以下數十人,皆在一堂會議。只有錢江稱病不至。洪天王心知因昨日諫止封王之事,不聽其言,心中有此不遂,故此不到。因此洪天王心裡到不自在。且當時既定了爵位,李秀成已反居下僚,亦不敢遽行進策。只有東王楊秀清,自忖進兵湘省以來,未有寸功,即欲領軍獨取漢陽,為立功固權之計,便擬八路攻城之策。石達開道:「漢陽為數省通衢,四至八達,皆咽喉之地。看來是個重鎮。今滿清湖北巡撫是常大淳,乃是無謀之輩,並未增兵助守。臣弟願得精兵千人,會合水師各軍,親取漢陽,雙手奉獻。」

  天王聽罷,猶未答言,各將已紛紛進計:有言明攻的,有言暗襲的,天王以錢江未到,未敢決行,終不能定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