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講史小說 > 東周列國志 | 上頁 下頁
第七十八回 會夾谷孔子卻齊 墮三都聞人伏法(3)


  既至夾谷,齊景公先在,設立壇位,為土階三層,制度簡略。齊侯幕①於壇之右,魯侯幕于壇之左。孔子聞齊國兵衛甚盛,亦命申句須、樂頎緊緊相隨。時齊大夫黎彌以善謀稱,自梁邱據死後,景公特寵信之。是夜,黎彌叩幕請見。景公召人,問:「卿有何事,昏夜來此?」

  黎彌奏曰:「齊、魯為仇,非一日矣。止為孔某賢聖,用事于魯,恐其他日害齊,故為今日之會耳。臣觀孔某為人,知禮而無勇,不習戰伐之事。明日主公會禮畢後,請奏四方之樂,以娛魯君,乃使萊夷三百人假做樂工,鼓噪而前,覷便拿住魯侯,並執孔某。臣約會車乘,從壇下殺散魯眾。那時魯國君臣之命,懸於吾手,憑主公如何處分,豈不勝於用兵侵伐耶?」

  景公曰:「此事可否,當與相國謀之。」

  黎彌曰:「相國素與孔某有交,若通彼得知,其事必不行矣。臣請獨任!」

  景公曰:「寡人聽卿,卿須仔細!」

  黎彌自去暗約萊兵行事去了。

  次早,兩君集於壇下,揖讓而登。齊是晏嬰為相②,魯是孔子為相。兩相一揖之後,各從其主,登壇交拜。敘太公、周公之好,交致玉帛酬獻之禮。既畢,景公曰:「寡人有四方之樂,願與君共觀之。」

  遂傳令先使萊人上前,奏其本土之樂。於是壇下鼓聲大振,萊夷三百人,雜執旍旄、羽袚、矛戟、劍楯,蜂擁而至,口中呼哨之聲,相和不絕,曆階之半,定公色變。孔子全無懼意,趨立于景公之前,舉袂而言曰:「吾兩君為好會,本行中國之禮,安用夷狄之樂?請命有司去之。」

  晏子不知黎彌之計,亦奏景公曰:「孔某所言,乃正禮也。」

  景公大漸,急麾萊夷使退。黎彌伏於壇下,只等萊夷動手,一齊發作;見齊侯打發下來,心中甚慍,乃召本國優人,吩咐:「筵席中間召汝奏樂,要歌《敝笱》之詩,任情戲謔。若得魯君臣或笑或怒,我這裡有重賞。」

  原來那詩乃文薑淫亂故事,欲以羞辱魯國。黎彌升階奏于齊侯曰:「請奏宮中之樂,為兩君壽。」

  景公曰:「宮中之樂,非夷樂也,可速奏之。」

  黎彌傳齊侯之命,倡優侏儒二十餘人,異服塗面,裝女扮男,分為二隊,擁至魯侯面前。跳的跳,舞的舞,口中齊歌的都是淫詞,且歌且笑。

  孔子按劍張目,覷定景公奏曰:「匹夫戲諸侯者,罪當死!請齊司馬行法!」

  景公不應。優人戲笑如故。孔子曰:「兩國既已通好,如兄弟然,魯國之司馬,即齊之司馬也。」

  乃舉袖向下麾之,大呼:「申句須、樂頎何在?」

  二將飛馳上壇,於男女二隊中,各執領班一人,當下斬首,餘人驚走不迭。景公心中駭然。魯定公隨即起身。黎彌初意還想於壇下邀截魯侯,一來見孔子有此手段,二來見申、樂二將英雄,三來打探得十裡之外,即有魯軍屯劄,遂縮頸而退。

  會散,景公歸幕,召黎彌責之曰:「孔某相其君,所行者皆是古人之道,汝偏使寡人入夷狄之俗。寡人本欲修好,今反成仇矣。」

  黎彌惶恐謝罪,不敢對一語。晏子進曰:「臣聞『小人知其過,謝①之以文;君子知其過,謝之以質。』今魯有汶陽之田三處,其一曰歡,乃陽虎所獻不義之物;其二曰鄆,乃昔年所取以寓魯昭公者;其三曰龜陰,乃先君頃公時仗晉力索之于魯者。那三處皆魯故物,當先君桓公之日,曹沫登壇劫盟,單取此田。田不歸魯,魯志不甘。主公乘此機以三田謝過,魯君臣必喜,而齊魯之交固矣。」

  景公大悅,即遣晏子致三田于魯。此周敬王二十四年事也。史臣有詩雲:

  紛然鼓噪起萊戈,無奈壇前片語何?
  知禮之人偏有勇,三田買得兩君和。

  又詩單贊齊景公能虛心謝過②,所以為賢君,幾於複霸。詩雲:

  盟壇失計聽黎彌,臣諫君從兩得之。
  不惜三田稱謝過,顯名千古播華夷。

  這汶陽田原是昔時魯信公賜與季友者,今日名雖歸魯,實歸季氏。以此季斯心感孔子,特築城于龜陰,名曰謝城,以旌孔子之功;言於定公,升孔子為大司寇之職。

  明齊之南境,忽來一大鳥。約長三尺,黑身白頸,長喙獨足,鼓雙翼舞於田間。野人逐之不得,飛騰望北而去。季斯聞有此怪,以問孔子。孔子曰:「此鳥名曰『商羊』,生於北海之濱。天降大雨,商羊起舞,所見之地,必有淫雨為災。齊、魯接壤,不可不預為之備。」

  季斯預戒汶上百姓,修堤蓋屋。不三日,果然天降大雨,汶水泛溢,魯民有備無患。其事傳佈齊邦,景公益以孔子為神。自是孔子博學之名,傳播天下,人皆呼為「聖人」
矣。有詩為證:

  五典三墳漫究詳,誰知萍實辨商羊?
  多能將聖由天縱,嬴得芳名四海揚。

  〔①幕:帳蓬。
  ②相:陪臣。
  ①謝:認錯。謝之以文:認錯文過飾非。謝之以質。認錯誠實。
  ②謝過:承認並改正錯誤。〕


  季斯訪人才於孔子之門,孔子薦仲由冉求可使從政,季氏俱用為家臣。忽一日,季斯問於孔子曰:「陽虎雖去,不犯復興,何以制之?」

  孔子曰:「欲制之,先明禮制。古者臣無藏甲,大夫無百雉之城,故邑宰無所憑以為亂。子何不墮其城,撤其武備?上下相安,可以永久。」

  季斯以為然,轉告于孟、叔二氏。孟孫無忌曰:「苟利家國,吾豈恤其私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