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講史小說 > 東漢演義傳 | 上頁 下頁 |
第五十六回 賢臣避世勸耕織 烈女承恩繼史書(4) |
|
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惡,顯在漢史。坦如日月,是誠為直說《書》、《傳》實事,非虛謗之。夫帝者為善,則天下之善鹹歸焉;其不善,則天下之惡亦萃焉。斯皆有以致之,故不可以誅於人也。 且陛下即位以來,政教來過,而德澤有加,天下所見也。 臣等獨何譏刺哉!假使所非實是,則固應悛改。儻其不當,亦宜含容,又何罪焉!陛下不惟原人數深自為計,徒肆私忿,以快其意。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顧天下之人,必回視易慮,以此事窺陛下心。自今已後,苟見不可之事,終莫複官者矣。 臣之所以不愛其死,猶敢與言者,誡為陛下深惜此大業。 陛下若不自惜,則臣何賴焉。齊桓公親揚其先君之惡,以唱管仲,然後群臣得盡其心。今陛下乃欲以十世之武帝,遠諱實事,豈不與桓公異哉!臣恐有司卒然見構,銜恨蒙枉,不得自敘,使後世論者擅以陛下有以方比,寧可複使子孫追掩之乎。 臣孔僖謹詣闕廷,伏待重誅。 *** 帝覽書,遂赦其罪,乃封僖為蘭台令吏。僖叩首謝恩而出。 卻說中郎將竇憲,妹為皇后。憲恃宮闈之勢,以賤直侵奪沁水公主園田。公主畏憲寵勢大,不敢計較。後帝駕出,從其園過,帝指以問憲。憲隱意而對。發覺帝大怒,召憲切責曰:「深思前過,奪主園田時,何用忿!趙高指鹿為馬,久念使人驚怖。昔永平中常令,陰党、陰博、鄧疊三人,相糾糾,諸豪戚莫敢犯法者。而詔書切切,尤以舅氏田宅為言。今貴主尚見枉奪,何況小人哉!國家棄竇如孤雛腐鼠耳。」 憲大震懼。皇后為毀服深謝,良久乃得解,使以田還公主。雖不繩其罪,然亦不授以重任。 二月,帝東巡狩,還魯幸闕裡,以太牢告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樂。大會孔氏男子二十以上者六十三人,命儒者講《論語》。時孔僖因帝大會,乃自陳拜謝。帝曰:「今日之會,甯于卿宗有光榮乎?」 值曰:「臣聞明王聖主,莫不遵師貴道。今陛下親屈萬乘,辱臨敝裡,此乃崇禮先師,增輝聖道。至於光榮,非敢所承。」 帝大笑,曰:「非聖者子孫,焉有斯言乎?」 遂升僖為郎中,賜褒成侯。再賜孔氏男女錢帛,令僖還京師,東觀校書。僖叩首謝恩,即隨車駕還宮。 卻說劉粱嘗作《破群論》,時之覽者,以為仲尼作《春秋》,亂臣知懼。今此論之,俗士豈不愧心。其文不存,乃作《辨和同之論》一篇,以著於世。論曰: 天事有違而得道,有順而失義,有動而為害,有惡而為美。 其故何乎?蓋明智之所得,暗偽之所失也。是以君子之于事也,無適無莫,必考之以義焉。得由和興,失由同起。以可濟否謂之和,好惡不殊謂之同。 《春秋傳》曰:「和如羹焉,酸苦以劑其味。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同如水焉,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琴瑟之專一,誰能聽之?是以君子之行,周而不比,和而不同,以救過為正,以匡惡為忠。」 《經》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則上下和睦能相親也。」 昔楚恭王有疾,召其大夫曰:「不穀不德,少主社稷。」 失先君之緒,覆楚國之師,不穀之罪也。若以宗廟之靈,得保首領以歿,惟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從先君于祖廟者,請為靈若厲。大夫許諸,及其卒也,子囊曰:「不然。夫事君者從其善,不從其過。赫赫楚國而君臨之,撫有南海,訓及諸夏,其寵大矣。有是寵也,而知其過,可不謂恭乎?」 大夫從之,此違而得道者也。及靈王驕淫,暴虐無度。羊尹田亥從王之欲,以殯於乾溪,殉二女。此順而失義者也。 郡陵之役,晉、楚對戰。陽穀獻酒,子反以斃。此愛而喜之者也。臧武仲曰:「孟孫之惡我藥石也,季孫之愛我美疢也。」 疢毒滋厚,石猶生我。此惡而為美者也。孔於曰:「智之難也,有臧武仲之智,而不容于魯國。」 亦有由也,作而不順,施而不恕矣。蓋善其知義,譏其違道也。 夫知而違之偽也,不知而失之暗也。暗與偽,其患一也。 患之所在,非徒在智之不及,又在及而違之者矣!故曰「智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也。《夏書》曰:念茲在茲,庶事恕施,忠智之謂矣。」 故君子之言,動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誠。進退周旋,惟道是務。苟失其道,則兄弟不阿。苟失其義,雖仇讎不廢。故解狐蒙祁奚之薦,二叔被周公之害,勃鞮以逆文為成,付瑕以順厲為敗,管蘇以憎忤取進,申侯以愛從見退。考之以義也,故曰:「不在逆順,以義為斷。不在憎愛,以遭為貴。」 《禮記》曰:「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考義之謂也。」 昔文翁老蜀道,著巴漢唐桑瑣隸,風移喂礌。 吾雖小宰,猶有社稷。苟赴期會理文墨,豈本志乎! *** 論罷,乃作大講書舍,延聚生徒數百餘人,朝夕親往勸究講辨。而義明試殿策,儒化大行。由是,此邑至後尤稱其教。 帝聞梁名,下詔拜為尚書郎,使與僖共校書史。梁謝恩出。是日,帝傳敕旨,令大司徒袁逢將黃榜張掛,受納天下賢士能上計者。袁逢領旨出朝,即將黃榜掛訖。 卻說洛陽西縣一人,姓趙名壹,字元叔。體貌魁梧,身長九尺,美須良眉,望之正偉。而恃才倨傲,得罪於鄉黨,擬之以死。友人謝承力救得免。壹乃遺書謝友之恩,書曰: 昔原大夫贖桑下絕氣,傳稱其仁。秦越人還虢太子結脈,世著其神。設曩之二人,不遭仁神,則絕結之氣竭矣。然而精脯出乎車軨,針石運乎手爪。今所賴者,非直車鈴之糒脯,手爪之針石也。乃收之玉鬥,極還之于司命。使幹肉複含血,枯骨複被肉,允所謂遭仁運神,直所宜傳而著之。余畏禁不敢班班顯言。竊為《窮鳥賦》一篇,其辭曰: 「有一窮鳥,戢翼原野。罩網加上,機阱在下。前見蒼集,後見驅者。徼彈張石,昪子彀左。飛丸激矢,交集於我。思飛不得,欲鳴不可。舉所畏觸,搖足恐墮。內獨怖急,乍水乍火。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鳥也雖頑,猶識密恩。內以書心,外用告天,天乎祚賢,歸賢永年。且公且侯,子子孫孫。」 又作《刺世疾邪賦》,以舒其怨。憤曰: 伊五帝之不同禮,三王又不同樂。數極自然,變化非是,故相反駁。德政不能救世溷亂,賞罰豈足懲時清濁。春秋時禍敗之始,戰國愈複增其荼毒。秦漢無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甯計生民之命,惟利已而自足。 於茲迄今,情偽萬方。佞詔日熾,則克消亡。舐痔結駟,正色徒行。嫗(女禹)名勢,撫拍豪強。偃蹇反俗,立至咎殃。捷懾逐物,日富月昌。渾然同惑,孰溫孰涼。邪夫顯進,直士幽藏。原斯瘼之攸興,實執政之匪賢。女謁掩其視聽,近習乘其威權。所好則鑽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絕嶮而靡緣。九重既不可啟,又群吠之狺狺。安危亡於旦夕,肆嗜欲於目前。奚異涉海之失,拖積薪而待燃。營納由於閃榆,孰知辨其蚩妍。政法屈撓於勢族,恩澤不逮于單門。甯饑寒於堯舜之荒歲,不飽暖于當今之豐年。乘理雖死而非亡,違義雖生而非存。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