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神魔小說 > 女仙外史 | 上頁 下頁
第八十回 吳侍講十年撫孤子 呂師相一疏苊名臣(1)


  這個姓吳的名學誠,為建文皇帝經筵日講官司,素有品望。

  帝出宮時扈從不及,慟哭數日,即欲自殺,又轉一念道:「子在回何敢死?今間乘輿無恙,自當追求行在以圖興複。徒然一死,焉足塞責?」有傳說者,言帝自吳入楚,將之滇中。吳侍講遂棄其妻孥,止帶一健僕,買個小漁舟,載了書籍,扮作漁翁,備了根釣竿,泛于長江之上。從九江入漢口,上三峽至於夔州。適又字帝在兩粵,新華社記者折向洞庭,曆瀟湘,溯沅澧。又有說行在已在蜀中,複轉而入沔陽,上夷陵,由涪江直抵冊發源所在。往來轉輾,終不得帝之蹤跡。計欲舍舟就陸,求之道塗,又恐為人偵獲,連性命都委之豺虎了。真是心上有個故君,夢寐中常在金階玉殿之間。到得醒來,片葉孤舟,茫茫煙霧,能源奄酸?慟哭了幾場,沈想了幾次,忽自謂道:「有了。我聽見說東就向東,說西就向西。不要說傳聞不真,縱是真的,安知不君來臣去,臣來而君又去乎。我如今只在長江上下來往,天可憐見,少不得有見我帝主日子。」於是下及蕪湖,上至灌口,往來遊衍,逢人物色。取出所帶書籍,看一本,隨向江心擲一本,仰天痛哭一番。一日,在巴陵取《離騷》來讀,是未經裝訂的,讀一頁,丟一頁,又哭一番。適為賈舟附載文人聽見,因此流傳於世,野史上便說讀的總是《離騷》,自比屈原不忘故主之意,這就是沒見識的了。難道吳侍講舟中所載盡是《離騷經》麼?況且懷王是無道的,豈有將聖君比之之理?總是侍進憤懣已極,若始終求不著故主,也就要葬于江魚之腹,留這書本何用,所以先付之江流。

  一日泊舟在成都之皂江邊,見有四五個童子釣魚頑耍,內一個約十歲,嶷然坐著,雖形容憔悴,而眉目秀爽,又若有悲戚的光景。眾童子都笑話他,他並不揪睬。侍講心以為異,也就攬著自己的釣竿,移舟近前。一個童子拍手道:「那漁翁也是不會釣魚的。」侍講道:「還有誰不會釣魚呢?」童子指著那嶷然坐的道:「是他。」侍講便緩言問道:「童子今年幾歲了?」旁一童答道:「他是野種,那裡知道歲數。」侍講又道:「他既不會釣,你們該教導他。」那坐著的童子答道:「我不要學釣魚。」又一童子道:「他不要學釣魚,要學的是討飯。」侍講見坐的童子含著悲酸,只不則聲,就起了個惻隱之心,隨問眾童子:「他有父母麼?」適有個老人走來,眾童子共指道:「是他家裡養著,不知那方流來的。」侍講隨步上涯,迎去施禮道:「多謝老丈厚德。」那老翁摸不著,便問漁翁:「你像個外方口氣,從未相認,怎的謝我?」侍講指著坐的童子道:「這是舍倒,失散已久,天幸今日遇見。聞知老丈收留,感激不淺。」就向腰間取出一包碎銀,約有二兩遞與老翁道:「聊表微意,日後尚容補報。」老翁正為這童子一些生活不會做,倒要閑飯養他,雖然當日收留了,今卻沒擺佈處,聽了這話,笑逐顏開,便道:「既是令侄,竟領去罷,怎好要你的銀子?」口中說著,手中接過去了。老翁隨向童子道:「你們如今骨肉相逢,也不枉我養這兩年。」童子不知所答。侍講便道:「你今得隨我回家,總是老翁收養之力。且到我船裡去細說罷。」

  看書者要知道這流落童子,若是住著安穩,怎肯隨個漁翁?只因每日忍饑受凍,淩賤不過,一眼看著漁翁船裡,堆著多少書籍,料不是個拐子,且離了這火坑再處,便立起身來,撇卻釣竿,扯著漁翁的衣袂。侍講隨攜了他的手,同向老翁作揖致謝,即別了下船而行。童子偷眼相一相漁翁的臉兒,又睃睃艙內的書籍,微微的歎了口氣。吳侍講問童子:「你為恁歎氣?有話說與我。」童子道:「我從幼沒了父母,不曾上學讀書。如今見了這多少書本,因此歎氣。」就嗚嗚咽嚦的哭將起來。

  侍講見童子說話,大有志向,道:「你且勿哭,我正要問話。你父親叫什麼姓名?幾時沒有的?怎樣流落在這邊?」童子氣噎不能答,捶胸大慟。侍講已猜個八分,乃撫背而勸,方應道:「我父親叫做鬍子義,做的兵備道,還有個伯父,是朝中的大官。不知怎樣京裡亂將起來。伯父一家都被殺了,我父親聞知,就丟了一家人口,只帶著我弟兄,連夜逃出衙門,到這裡一個王府內住了幾時。聽說要來追拿,又逃到一個山內。我父親向著天說道:『吾兄無子,天若不絕吾姓,自有好人收留。』黑夜裡竟自去了。那時哥哥七歲,我只六歲,遇著這個老翁,收了我去,也不知哥哥怎麼樣了,也不知我母親怎麼樣死了。」說罷又放聲痛哭。侍講觸著心事,也自捶胸大慟連僕人也揮淚不已。

  童子見漁翁哭得甚苦,道是因他起見,倒住了聲。侍講道:「噫,正是流淚眼相看流淚眼,斷腸人說與斷腸人。童子,适才我見你在難中,動了惻隱之心,提拔你的,也不知是忠臣的孤子。我對你說,我不是漁翁,我是建文皇帝朝中侍講官。你的伯父鬍子昭,做刑部侍郎,與我是意氣之交。你的父親做湖廣荊門道,我亦曾會過。」說未畢,童子遽然拜道:「是我的父輩。這個大恩如何可報?願認為父親,教訓孩兒罷。」侍講道:「論理是年家子侄,也還不錯。但宗祧為重,汝但呼我為父,我認汝為兒,姓是改不得的。」童子又拜過,才立起來問道:「孩兒這幾年上,略聞得燕王奪了建文皇帝的天下,說殺了多少忠臣。我揣伯父、父親,也為這個緣故,其實尚未詳悉,求父親大人示與孩兒。」侍講就把燕王起兵,至建文遜國,殺戮忠臣義士情由,略說一遍。又道:「你伯父是方孝孺的至交,全家受戮的。臨刑有詩曰:『兩間正氣歸泉壤,一點丹心在帝鄉。』我至今記著。後聞得汝父親避在蜀主府中。到棄汝弟兄逃去,我就不知道了。」童子又悲泣道:「若如此,我母親一家子,都是被害的了。所以父親也顧不得我弟兄二人。咳!這樣大仇,怎生得報?」侍講道:「這些話,不愧為子昭、子義的後人。我今為汝取個名字,叫胡複,是《易經》上的卦名。複字的解說,是六陰盡而一陽來複,在地正氣初複之候,以寓建文聖主將來複國之意。在汝本身上講,複君仇,複父仇,複祖宗舊德,複鄉國故業,總含蓄在裡面。」童子道:「孩兒不識個字,怎能如得父親命名之意?還求父親做主。」侍講喟然歎道:「你還不知,我為要求建文皇帝,所以借此形藏。若求得著時,君臣生死一處;若求不著時,這大江中便是我葬身之所。到那時候,也顧不得你了。」童子道:「我隨著父親生死一處,也還得個好名目,強如死在別處。」侍講道:「這不是我看之意。譬如我也棄了兒子來的,只為祖宗之香火,不可泯滅,豈有教汝同死之理,以絕胡姓之宗祧。且到其間,自然生出機會。你如今正是讀書時候,幸虧得五經四書尚未投諸江流,我當一教汝。」便檢出本《魯論》來。胡複接在手中,頗識得幾個字。侍講道:「汝未上學,怎又識字?」胡複道:「孩兒三四歲上,母親曾教我識字,至今還記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