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觀應:盛世危言 > |
卷一 通論(2) |
|
現我國無公舉之法,有保舉人才一途。惟保舉人才之大員必先度自己之器識如何,才猷如何,而後能知他人之器識是否宏通,才猷是否卓越。如其但有保舉之權,而於時務一無所知,學識一無所長,則何能知屬員之賢否而保薦之?況知人則德,帷帝其難,「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可知以言貌取人者,不失之偽,則失之誣。 世之有才者,未必有德,有德者,未必有才。才德兼優之士必不肯輕易近人,不願干謁當道,終身伏處草茅,富貴人罕識其面,則又何從而知之? 即或知之,亦得諸耳聞,而非目睹。 若夫奇才異能、專精于天文地理算學格致製造諸學者,皆屬藝事,可以考試而定其優劣,此誠顯而易見者矣,然亦非督撫所能定。蓋督撫未必于以上諸學皆能窺其門徑,則又何從辨人之學問深淺哉?況各部堂官,各省督撫,皆由科甲出身,其所識皆門生故吏、世好姻親,無非名利兩途庸俗之人,平日又未暇吐、握髮、延攬人材,故昔日所舉亦無非奉行故事,苟且塞責而已,從未聞薦一山林隱逸、市井遺賢。豈今無傳說孔明侯生景略其人者乎?亦求才者未能虛心,則人才不免裹足,徒為躁進鑽營者之資耳。故曰:欲祛官吏弄權躁進鑽營夤緣之習,當必自廣開學校、教育人材、複行鄉舉裡選之法始。 原君 《淮南子》曰:「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養其欲,非以逸樂其身。神農憔悴,堯瘦臞,舜黧黑,禹胼胝。」由此觀之,聖人之君人也,勤民至矣。 自傳賢之局變為世及,後世沿襲,因有攘奪篡弑之害,乃以舉國為私產,兆庶為奴隸。推其原故,良由名分太尊,堂廉太遠,習慣自然,忘乎天之立君者何為,民之仰望于君者何事也。或藉公而濟私,或挾私而廢公。為主者既各私其公,為臣者亦各私其私。君若臣皆得各擅其私利,而熙熙攘攘之民遂交受其害而不得複沾其利。然蘊利生孽,不利於民者,終亦不利於君。 昔泰西君主之國亦恐民之有權而不能壓制,於是議院不准立,新法不准行。 乃愈壓而民愈亂,乃變群民平權之政,而國始敉安。中國權操於上,冠履之辨最嚴。降及嬴秦,焚書坑儒,以愚黔首,直欲錮天下之耳目,縛天下之手足,惟所欲為。嗚呼,酷矣!然再傳而覆,所私之利,拱手讓人,子孫且無噍類。 征諸西史,羅馬之提挈群豪,拿破崙之鞭笞宇宙,固已囊括歐洲,幾成大一統之雄圖。惟以兵力壓人,不行仁政,或數傳覆襲,或及身俘虜。使起數雄于九原而向之,應自悔其用心之大謬也。善夫,太公之言!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孔子曰:「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又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又曰:「先之勞之。」夫子值東周之衰,世變未極,故為此渾容之語。洎乎孟子,世變將極,上下之情愈離,故其言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又曰:「君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其悲天憫人,冀世主之一悟,不啻大聲疾呼。卒之,舉世聾瞶,竟無用者,終成暴秦之禍。傷已! 漢唐以降,雖代有令辟,而要皆創業之始,挾其假仁小惠,籠絡天下,以求遂其大欲。守成之主,並此而去之,百計防,維全其權,固其私,為子孫謀,去古人利天下之心愈遠而愈失。此所以治亂相尋,無百年而不變。 宋儒誤引《春秋》之義,謂:「君雖至不仁,臣民必須受無貳。」嗚呼! 信如斯也,則是天下之立君專為魚肉斯民,而天下兆民胥供一人之用,有是理乎?為君者樂其言便於一己之私,亦從而嘉許之,以佈告四海。執持愈堅,縛束愈甚。於是,天下之民氣愈遏抑而不能伸,天下之民心愈困窮而無所告。 鬱久猝發,若決江河,不橫潰四出,盡潰堤防而不止。嗟呼!孰使然哉? 雖然,嬴秦之暴,羅馬之強,拿破崙之悍鷙,其殘民求逞,倏忽敗亡,亦固其所。歷代以來,亦有君非甚為昏暴,臣非盡屬奸貪,善政亦複屢頒,而天下莫蒙其澤。自奉未聞極侈,而四海已極其財。如人之身外似無病,而臟腑敗壞於無形。求其故而不得,則上下不相愛,不相愛而相欺之害也。 何則?君之有民,猶人骨之有肉,體之有肢,動息痛癢,一氣相通。若君則晏然於上,漠然於中,其視民之困厄,不啻秦人視越人之肥瘠,謂我萬民之主,食租衣稅而已。百姓之資愚,其父兄教之;閭閻之生聚,其土地養之;作奸犯科,有司執法懲之。如以天子之尊,日為百姓劬苦,吾何樂為君乎?如是積久而水旱之災不聞減膳,奇冤之屈鮮照覆盆。皆由此晏然之一念,而成此漠然之全體。此其病在君之不愛民。而民亦於束身免死之外不顧其他。以為兵戎興敗司之者有武員,國社存亡主之者有天意。其由民入仕,莫不曰:官有定價,吾多金則捐之;試有專科,吾能文則取之。必惓惓焉瘁心力以談經濟,奮忠義以濟艱難,則九閽既遠,莫鑒愚衷,四海殊寬,何難苟免?縱擲吾一人之身命,不足挽氣運於將衰。積久而困獸鋌險,顯聚萑符。外患紛乘,坐資奸利,亦由此冥然之一念而成此恝然之全體。此其病在民之不愛君。二者交弊,轉而為交害。此必至之勢,無倖免之理也。 難者曰:如子言,苛刻既不可為,清靜又不可尚,且為奈何?則曰:無難也。 有道以禦之,則病不生;有德以濡之,則習可變。是非君民交泰不可。 欲期交泰,非上下一心不可。欲求一心,非君民公利不可。語雲:「風行則草偃,霜落而鐘鳴。」感應之機,捷於影響。此其故意毋遽責之民也,責之君而已。使為君者毋日竭天下萬民之利以養一人也,而日溥天下之利以養萬民。予一人分而給之,總而理之,斯可矣。勤勤懇懇焉,日不及餐,夜不及寐,視天下萬民之事皆己之事,視天下萬民之身如己之身。盡地利、薄賦稅以養之,設學校、擇師傅以教之。天下有病民者吾斥之,天下有虐民者吾誅之;天下有愛民者吾親之,天下有利民者吾顯之。必使天下無一饑民,無一寒民,無一愚民,無一莠民。 否,則勤勤懇懇,日忘餐、夜廢寢者如故。自能上合天心,下合民心,天下之人惟恐其不克為千秋萬世之共主。 故知君人者,欿然視已為天下之人役,適所以永為天下之人主;侈然自為天下之人主,終且求為天下之人役焉而不可得矣。噫!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