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文學 > 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 | 上頁 下頁
讀三國志法(2)


  《三國》一書,乃文章之最妙者。敘三國不自三國始也,三國必有所自始,則始之以漢帝。敘三國不自三國終也,三國必有所言終,則終之以晉國。而不但此也,劉備以帝胄而纘統,則有宗室如劉表、劉璋、劉繇、劉辟等以陪之。曹操以強臣而專制,則有廢立如董卓,亂國如李傕、郭汜以陪之。孫權以方侯而分鼎,則有僭號如袁術,稱雄如袁紹,割據如呂布、公孫瓚、張揚、張邈、張魯、張繡等以陪之。劉備、曹操於第一回出名,而孫權則于第七回方出名。曹氏之定許都在第十一回,孫氏之定江東在第十二回,而劉氏之取西川則在第六十回後。假令今人作稗官,欲平空擬一三國之事,勢必劈頭便敘三人,三人便各據一國,有能如是之繞乎其前,出乎其後,多方以盤旋乎其左右者哉?古事所傳,天然有此等波瀾,天然有此等層折,以成絕世妙文,然則讀《三國》一書,誠勝讀稗官萬萬耳。

  若論三國開基之主,人盡知為劉備、孫權、曹操也,而不知其間各有不同。備與操皆自我身而創業,而孫權則藉父兄之力,其不同者一。備與權皆及身而為帝,而操則不自為而待之其子孫,其不同者二。三國之稱帝也,惟魏獨早,而蜀則稱帝於曹操已死、曹丕已立之余,吳則稱帝于劉備已死、劉禪已立之後,其不同者三。三國之相持也,吳為蜀之鄰,魏為蜀之仇,蜀與吳有和有戰,而蜀與魏則有戰無和,吳與蜀則和多於戰,吳與魏則戰多於和,其不同者四。三國之傳也,蜀止二世,魏則自丕及奐凡五主,吳則自權及皓凡四主,其不同者五。三國之亡也,吳居其後,而蜀先之,魏次之。魏則見奪於其臣,吳、蜀則見並於其敵,其不同者六。不寧惟是,策之與權,則兄終而弟及;丕之與植,則舍弟而立兄;備之與禪,則父為帝而子為虜,操之與丕,則父為臣而子為君,可謂參差錯落,變化無方者矣。今之不善畫者,雖使繪兩人,亦必彼此同貌。今之不善歌者,即使唱兩調,亦必前後同聲。文之合掌,往往類是。古人本無雷同之事,而今人好為雷同之文,則何不取餘所批《三國志》。

  《三國》一書,總起總結之中,又有六起六結。其敘獻帝,則以董卓廢立為一起,以曹丕篡奪為一結;其敘西蜀,則以成都稱帝為一起,而以綿竹出降為一結;其敘劉、關、張三人,則以桃園結義為一起,而以白帝托孤為一結;其敘諸葛亮,則以三顧草廬為一起,而以六出祁山為一結;其敘魏國,則以黃初改元為一起,而以司馬受禪為一結;其敘東吳,則以孫堅匿璽為一起,而以孫皓銜璧為一結。凡此數段文字,聯絡交互於其間,或此方起而彼已結,或此未結而彼又起,讀之不見其斷續之跡,而按之則自有章法之可知也。

  《三國》一書,有追本窮源之妙。三國之分,由於諸鎮之角立;諸鎮角立,由於董卓之亂國;董卓亂國,由於何進之召外兵;何進召外兵,由於十常侍之專政。故敘三國必以十常侍為之端也。然而劉備之初起,不即在諸鎮之內,而尚在草澤之間。夫草澤之所以有英雄聚義,而諸鎮之所以繕修兵革者,由於黃巾之作亂。故敘三國又必以黃巾為主端也。乃黃巾未作,則有上天垂災異以警戒之,更有忠謀智計之士,直言極諫以預料之。使當時為之君者體天心之仁愛,納良臣之讜論,斷然舉十常侍而迸斥焉,則黃巾可以不作,草澤英雄可以不起,諸鎮之兵革可以不修,而三國可以不分矣。故敘三國而追本於桓靈,猶河源之有星宿海雲。

  《三國》一書,有巧收幻結之妙。設令魏而為蜀所並,此人心之所甚願也。設令蜀亡而魏得一統,此人心之所大不平也。乃彼蒼之意不從人心所甚願,而亦不出於人心之所大不平,特假手于晉以一之,此造物者之幻也。然天既不祚漢,又不予魏,則何不假手于吳而必假手于晉乎?曰:魏固漢賊也,吳嘗害關公、奪荊州、助魏以攻蜀,則亦漢賊也。若晉之奪魏,有似乎為漢報仇也者,則與其一之以吳,無寧一之以晉也。且吳為魏敵,而晉為魏臣,魏以臣弑君,而晉即如其事以報之,可以為戒於天下後世,則使魏而見並於其敵,不若使之見並於其臣之為快也,是造物者之巧也。幻既出入意外,巧複在人意中,造物者可謂善於作文矣。今人下筆必不能如此之幻,如此之巧,然則讀造物自然之文,而又何必讀今人臆造之文乎哉!

  《三國》一書,有以賓襯主之妙。如將敘桃園兄弟三人,先敘黃巾兄弟三人:桃園其主也,黃巾其賓也。將敘中山靖王之後,先敘魯恭王之後:中山靖王其主也,魯恭王其賓也。將敘何進,先敘陳蕃、竇武:何進其主也,陳蕃、竇武其賓也。敘劉、關、張及曹操、孫堅之出色,並敘各鎮諸侯之無用:劉備、曹操、孫堅其主也,各鎮諸侯其賓也。劉備將遇諸葛亮,而先遇司馬徽、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等諸人:諸葛亮其主也,司馬徽諸人其賓也。諸葛亮曆事兩朝,乃又有先來即去之徐庶、晚來先死之龐統:諸葛亮其主也,而徐庶、龐統又其賓也。趙雲先事公孫瓚,黃忠先事韓玄,馬超先事張魯,法正、嚴顏先事劉璋,而後皆歸劉備:備其主也,公孫瓚、韓玄、張魯、劉璋其賓也。太史慈先事劉繇,後歸孫策;甘甯先事黃祖,後歸孫權;張遼先事呂布,徐晃先事楊奉,張郃先事袁紹,賈詡先事李傕、張繡,而後皆歸曹操:孫、曹其主也,劉繇、黃祖、呂布、楊奉等諸人其賓也。代漢當塗之讖,本應在魏,而袁公路謬以自許:魏其主也,袁公路其賓也。三馬同槽之夢,本應在司馬氏,而曹操誤以為馬騰父子:司馬氏其主也,馬騰父子其賓也。受禪台之說,李肅以賺董卓,而曹丕即真焉,司馬炎又即真焉:曹丕,司馬炎其主也,董卓其賓也。

  且不獨人有賓主也,地亦有之。獻帝自洛陽遷長安,又自長安遷洛陽,而終乃遷於許昌:許昌其主也,長安、洛陽皆賓也。劉備失徐州而得荊州:荊州其主也,徐州其賓也。及得兩川而複失荊州:兩川其主也,而荊州又其賓也。孔明將北伐中原而先南定蠻方,意不在蠻方而在中原:中原其主也,蠻方其賓也。抑不獨地有賓主也,物亦有之。李儒持鴆酒、短刀、白練以貽帝辯:鴆酒其主也,短刀,白練其賓也。許田打圍,將敘曹操射鹿,先敘玄德射兔:鹿其主也,兔其賓也。赤壁麈兵,將敘孔明借風,先敘孔明借箭:風其主也,箭其賓也。董承受玉帶,陪之以錦袍:帶其主也,袍其賓也。關公拜受赤兔馬而陪之以金印、紅袍諸賜:馬其主也,金印等其賓也。曹操掘地得銅雀而陪之以玉龍、金鳳:雀其主也,龍、鳳其賓也。諸如此類,不可悉數,善讀是書者,可于此悟文章賓主之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