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文學 > 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 | 上頁 下頁 | |
讀三國志法(1) | |
|
|
讀《三國志》①者,當知有正統、閏運、僭國之別。正統者何?蜀漢是也。僭國者何?吳、魏是也。閏運者何?晉是也。魏之不得為正統者,何也?論地則以中原為主,論理則以劉氏為主,論地不若論理。故以正統予魏者,司馬光《通鑒》之誤也。以正統予蜀者,紫陽《綱目》②之所以為正也。《綱目》於獻帝建安之末,大書後漢昭烈皇帝章武元年,而以吳、魏分注其下,蓋以蜀為帝室之胄,在所當予:魏為篡國之賊,在所當奪。是以前則書劉備起兵徐州討曹操,後則書漢丞相諸葛亮出師伐魏,而大義昭然揭於千古矣。 ①此《三國志》即指本書,是《三國志通俗演義》省稱, 原書題《第一才子書》,也題《三國志》。 ②《資治通鑒綱目》,南宋朱熹修訂了司馬光《資治通鑒》的正統觀,注重嚴分正閏之際、明辨倫理綱常,加入了濃厚的道德信念和解釋,例如:不承認王莽政權,於三國尊蜀為正統。全書以「綱目」為體,綱仿《春秋》,目仿《左傳》,朱熹完成綱的部份,他的弟子趙師淵續成目的部份。 夫劉氏未亡,魏未混一,魏固不得為正統。迨乎劉氏已亡,晉已混一,而晉亦不得為正統者。何也?曰:晉以臣弑君,與魏無異,而一傳之後,厥祚不長,但可謂之閏運,而不可謂之正統也。至於東晉偏安,以牛易馬,愈不得以正統歸之。故三國之併吞于晉,猶六國之混一于秦,五代之混一于隋耳。秦不過為漢驅除,隋不過為唐驅除,前之正統以漢為主,而秦與魏、晉不得與焉,亦猶後之正統以唐、宋為主,而宋、齊、梁、陳、隋、梁、唐、晉、漢、周俱不得與焉耳。 且不特魏、晉不如漢之為正,即唐、宋亦不如漢之為正。煬帝無道而唐代之,是已,惜其不能顯然如周之代商,而稱唐公,加九錫,以蹈魏、晉之陋轍,則得天下之正,不如漢也。若夫宋以忠厚立國,又多名臣大儒出乎其間,故尚論者以正統予宋。然終宋之世,燕雲十六州未入版圖,其規模已遜于唐,而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取天下于孤兒寡婦之手,則得天下之正,亦不如漢也。 唐、宋且不如漢,而何論魏、晉哉?高帝以除暴秦、擊楚之殺義帝者而興;光武以誅王莽而克復舊物;昭烈以討曹操而存漢祀於西川。祖宗之創之者正,而子孫之繼之者亦正,不得但以光武之混一為正統,而謂昭烈之偏安非正統也。昭烈為正統,而劉裕、劉智遠亦皆劉氏子孫,其不得為正統者何也?曰:裕與智遠之為漢苗裔遠而無徵,不若中山靖王之後近而可考,又二劉皆以篡弑得國,故不得與昭烈並也。 後唐李存勖之不得為正統者,何也?曰:存勖本非李而賜姓李,其與呂秦、牛晉不甚相遠,故亦不得與昭烈並也。南唐李昇之亦不得繼唐而為。正統者,何也?曰:世遠代遐,亦裕與智遠者比,故亦不得與昭烈並也。 南唐李昇不得繼唐而為正統,南宋高宗獨得繼宋而為正統者,何也?高宗立太祖之後為後,以延宋祚於不絕,故正統歸焉。夫以高宗之殺嶽飛、用秦檜,全不以二聖為念,作史者尚以其延宋祚而歸之以正統,況昭烈之君臣同心誓討漢賊者乎!則昭烈之為正統愈無疑也。陳壽之志,未及辨此,余故折衷于紫陽《綱目》,而特於演義中附正之。 古史甚多,而人獨貪看《三國志》者,以古今人才之眾未有盛於三國者也。觀才與不才敵,不奇;觀才與才敵,則奇。觀才與才敵,而一才又遇眾才之匹,不奇,觀才與才敵,而眾才尤讓一才之勝,則更奇。吾以為三國有三奇,可稱三絕:諸葛孔明一絕也,關雲長一絕也,曹操亦一絕也。曆稽載籍,賢相林立,而名高萬古者莫如孔明。其處而彈琴抱膝,居然隱士風流,出而羽扇綸巾,不改雅人深致。在草廬之中,而識三分天下,則達乎天時;承顧命之重,而至六出祁山,則盡乎人事。七擒八陣,木牛流馬,既已疑鬼疑神之不測,鞠躬盡瘁,志決身殲,仍是為臣為子之用心。比管、樂則過之,比伊,呂則兼之,是古今來賢相中第一奇人。 曆稽載籍,名將如雲,而絕倫超群者莫如雲長。青史對青燈,則極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則極其英靈。秉燭達旦,傳其大節,單刀赴會,世服其神威。獨行千里,報主之志堅,義釋華容,酬恩之誼重。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霽月光風。心則趙忭焚香告帝之心,而磊落過之;意則阮籍白眼傲物之意,而嚴正過之:是古今來名將中第一奇人。 曆稽載籍,奸雄接踵,而智足以攬人才而欺天下者,莫如曹操。聽荀彧勤王之說而自比周文,則有似乎忠;黜袁術僭號之非而願為曹侯,則有似乎順;不殺陳琳而愛其才,則有似乎寬;不追關公以全其志,則有似乎義。王敦不能用郭璞,而操之得士過之;桓溫不能識王猛,而操之知人過之。李林甫雖能制祿山,不如操之擊烏桓於塞外;韓侂胄雖能貶秦檜,不若操之討董卓於生前。竊國家之柄而姑存其號,異于王莽之顯然弑君;留改革之事以俟其兒,勝於劉裕之急欲篡晉:是古今來奸雄中第一奇人。 ——有此三奇,乃前後史之所絕無者,故讀遍諸史而愈不得不喜讀《三國志》也。 三國之有三絕固已,然吾自三絕而外,更遍觀乎三國之前、三國之後,問有運籌帷幄如徐庶、龐統者乎?問有行軍用兵如周瑜、陸遜、司馬懿者乎?問有料人料事如郭嘉、程昱、荀彧、賈詡、步騭、虞翻、顧雍、張昭者乎?問有武功將略,邁等越倫如張飛、趙雲、黃忠、嚴顏、張遼、徐晃、徐盛、朱桓者乎?問有衝鋒陷陣驍銳莫當如馬超、馬岱、關興、張苞、許褚、典韋、張郃、夏侯淳、黃蓋,周泰、甘甯、太史慈、丁奉者乎?問有兩才相當兩賢相遇,如姜維鄧艾之智勇悉敵、羊祜陸抗之從容互鎮者乎? 至於道學則馬融、鄭玄,文藻則蔡邕、王粲,穎捷則曹植、楊修,早慧則諸葛恪、鐘會,應對則秦宓、張松,舌辯則李恢、闞澤,不辱君命則趙諮、鄧芝,飛書馳檄則陳琳、阮瑀,治煩理劇則蔣琬、董允,揚譽蜚聲則馬良、荀奭,好古則杜預,博物則張華,求之別籍,俱未易一一見也。 乃若知賢則有司馬徽之哲,勵操則有管甯之高,隱居則有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之逸,忤奸則有孔融之正,觸邪則有趙彥之直,斥惡則有禰衡之豪,罵賊則有吉平之壯,殉國則有董承、伏完之賢,捐生則有耿紀、韋晃之節。子死于父,則有劉諶、關平之孝;臣死於君,則有諸葛瞻、諸葛尚之忠;部曲死于主帥,則有趙累、周倉之義。 其他早計如田豐,苦口如王累,矢貞如沮授,不屈如張任,輕財篤友如魯肅,事主不二心如諸葛瑾,不畏強禦如陳泰,視死如歸如王經,獨存介性如司馬孚。炳炳磷磷,照耀史冊。殆舉前之豐沛三傑、商山四皓、雲台諸將、富春客星,後之瀛洲學士、麟閣功臣、杯酒節度、砦市宰相,分見於各朝之千百年者,奔合輜湊于三國之一時,豈非人才一大都會哉!入鄧林而選名材、游玄圃而見積玉,收不勝收,接不暇接,吾於三國有觀止之歎矣。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