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文學 > 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一百一回 出隴上諸葛妝神 奔劍閣張郃中計(2)


  卻說孔明引軍在鹵城打曬小麥,忽喚諸將聽令曰:「今夜敵人必來攻城。吾料鹵城東西麥田之內,足可伏兵,〔割了麥去止剩光地,正好屯兵。〕誰敢為我一往?」

  姜維、魏延、馬忠、馬岱四將出曰:「某等願往。」

  孔明大喜,乃命:「姜維、魏延各引二千兵,伏于東南西北兩處;馬岱、馬忠各引二千兵,伏在西南東北兩處,〔前是四個孔明,今亦是四面埋伏。〕只聽炮響,四角一齊殺來。」

  四將引兵,受計去了。孔明自引百餘人,各帶火炮出城,伏在麥田之內等候。

  卻說司馬懿引兵徑到鹵城下,日已昏黑,乃謂諸將曰:「若白日進兵,城中必有準備;今可乘夜晚攻之。〔只怕夜裡有鬼。〕此處城低壕淺,可便打破。」

  遂屯兵城外。一更時分,郭淮亦引兵來。兩下合兵,一聲鼓響,把鹵城四面圍得鐵桶相似。城上萬弩齊發,矢石如雨,魏兵不敢前進。忽然魏軍中信炮連聲,三軍大驚,又不知何處兵來。〔先聞炮聲,又恐是驅使雷神。〕

  淮令人去麥田搜時,四角上火光沖天,喊聲大震,四路蜀兵一齊殺至。鹵城四門大開,城內兵殺出,裡應外合,大殺了一陣,魏兵死者無數。〔是被天蓬元帥擊死了。〕

  司馬懿引敗兵奮死突出重圍,占住了山頭。郭淮亦引敗兵奔到山後紮住。孔明入城,令四將于四角上安營。〔犄角之勢。〕

  郭淮告司馬懿曰:「今與蜀兵相持許久,無策可退。目下又被殺了一陣,折傷三千餘人,〔折兵之數,在郭淮口中補出。〕若不早圖,日後難退矣。」

  懿曰:「當複如何?」

  淮曰:「可發檄文調雍、涼人馬,並力剿殺。吾願引軍襲劍閣,截其歸路,使彼糧草不通,〔武侯割隴上之麥,所重在糧;郭淮欲截劍閣之路:亦所重在糧。〕三軍慌亂,那時乘勢擊之,敵可滅矣。」

  懿從之,及發檄文星夜往雍、涼調撥人馬。不一日,大將孫禮引雍、涼諸郡人馬到。懿即令孫禮約會郭淮去襲劍閣。〔與前之襲街亭一樣算計。〕

  卻說孔明在鹵城相拒日久,不見魏兵出戰,乃喚馬岱、薑維入城聽令曰:「今魏兵守住山險,不與吾戰,一者料吾麥盡無糧,二者令兵去襲劍閣,斷吾糧道也。汝二人各引一萬軍,先去守住險要,魏兵見有準備,自然退去。」〔與前之使馬謖、王平守街亭一樣算計。〕

  二人引兵去了。長史楊儀入帳告曰:「向者丞相令大兵一百日一換,今已限足,漢中兵已出川口,前路公文已到,只待會兵交換,見存八萬軍,內四萬該與換班。」

  孔明曰:「既有令,便教速行。」

  眾軍聞知,各各收拾起程。〔軍士思家,歸心如箭。〕

  忽報孫禮引雍、涼人馬二十萬來助戰,去襲取劍閣,司馬懿自引兵來攻鹵城了。蜀兵無不驚駭。〔欲歸不得,驚駭可知。〕

  楊儀入告孔明曰:「魏兵來得甚急,丞相可將換班軍且留下退敵,待新來兵到,然後換之。」〔楊儀是老實算計。〕

  孔明曰:「不可。吾用兵命將,以信為本。既有令在先,豈可失信?且蜀兵應去者,皆準備歸計,其父母妻子依扉而望。吾今便有大難,決不留他。」即傳令教應去之兵,當日便行。〔武侯是巧妙機權,著實要他去,正是著實不要他去也。〕

  眾軍聞之,皆大呼曰:「丞相如此施恩,我等願且不回,各舍一命,大殺魏兵,以報丞相!」〔方知武侯幾句撫慰言語,賽過一紙催督公文。〕

  孔明曰:「爾等應該還家,豈可複留於此?」〔妙在只是打發他去,卻是不留之留。〕

  眾軍皆欲出戰,不願回家。〔越打發他,越不肯去。〕

  孔明曰:「汝等既要與我出戰,可出城安營,待魏兵到,莫待他息喘,便急攻之:此以逸待勞之法也。」〔要去時便再三遣歸,不去時便立刻要戰,足見機權之妙。〕

  眾兵領命,各執兵器,歡喜出城,列陣而待。

  卻說西涼人馬倍道而來,走的人馬困乏;方欲下營歇息,被蜀兵一擁而進,人人奮勇,將銳兵驍,雍、涼兵抵敵不住,望後便退。蜀兵奮力追殺,殺得那雍、涼兵屍橫遍野,血流成渠。〔以少勝眾,全虧以逸待勞。〕

  孔明出城,收聚得勝之兵,入城賞勞,忽報永安李嚴有書告急。孔明大驚,拆封視之。書雲:

  近聞東吳令人入洛陽,與魏連和;令吳取蜀,幸吳尚未起兵。今嚴探知消息,伏望丞相,早作良圖。

  孔明覽畢,甚是驚疑,乃聚眾將曰:「若東吳興兵寇蜀,吾須索速回也。」〔試令讀《三國》者掩卷猜之,謂書中之言真乎?假乎?若曰真也,則洛陽有此消息,何不知會司馬懿?而今司馬懿一邊曾不聞也?〕

  即傳令,教:「祁山大寨人馬且退回西川。司馬懿知吾屯軍在此,必不敢追趕。」

  於是王平、張嶷、吳班、吳懿,分兵兩路,徐徐退入西川去了。張郃見蜀兵退去,恐有計策,不敢來追,乃引兵來見司馬懿曰:「今蜀兵退去,不知何意?」

  懿曰:「孔明詭計極多,不可輕動。〔驚弓之鳥。〕不如堅守,待他糧盡,自然退去。」

  大將魏平出曰:「蜀兵拔祁山之營而退,正可乘勝追之。都督按兵不動,畏蜀如虎,〔臥龍亦是臥虎。〕奈天下笑何?」

  懿堅執不從。

  卻說孔明知祁山兵已回,遂喚馬忠、楊儀入帳,授以密計,先引一萬弓弩手,去劍閣、木門道,兩下埋伏;若魏兵追到,聽吾炮響,急滾下木石,先截其去路,兩頭一齊射之。二人引兵去了。〔此處授計,明白敘出,與前回文法不同。〕

  又喚魏延、關興引兵斷後,城上四面遍插旌旗,城內亂堆柴草,虛放煙火。大兵盡望木門道而去。〔去得井井有條。〕

  魏營巡哨兵來報司馬懿曰:「蜀兵大隊已退,但不知城中還有多少兵。」

  懿自往視之,見城上插旗,城中煙起,笑曰:「此乃空城也。」

  令人探之,果是空城。懿大喜曰:「孔明已退,誰敢追之?」〔方知旌旗煙火非拒其追,正誘其追也。〕

  先鋒張郃曰:「吾願往。」

  懿阻曰:「公性急躁,不可去。」

  郃曰:「都督出關之時,命吾為先鋒;今日正是立功之際,〔正是效死之日。〕卻不用吾,何也?」

  懿曰:「蜀兵退去,險阻處必有埋伏,須十分仔細,方可追之。」

  郃曰:「吾已知得,不必掛慮。」

  懿曰:「公自欲去,莫要追悔。」

  郃曰:「大丈夫捨身報國,雖萬死無恨。」〔說一「死」字在他口內,明明道破下文。〕

  懿曰:「公既堅執要去,可引五千兵先行;卻教魏平引二萬馬步兵後行,以防埋伏。吾自引三千兵隨後策應。」〔寫仲達仔細之極。〕

  張郃領命,引兵火速追趕。行到三十餘裡,忽然背後喊聲大震,樹林內閃出一彪軍,為首大將橫刀勒馬大叫曰:「賊將引兵那裡去!」

  郃回頭視之,乃魏延也。〔不以無伏兵誘之,正以有伏兵誘之。〕

  郃大怒,回馬交鋒。不十合,延詐敗而走。〔使知伏兵之無用,則伏兵不足畏矣。〕

  郃又追趕三十餘裡,勒馬回顧,全無伏兵,〔忽間一段無伏兵處,使知伏兵之迢遞,則伏兵不足畏矣。〕又策馬前追。方轉過山坡,忽又喊聲大起,一彪軍擁出,為首大將乃關興也。〔不止以一路伏兵誘之,又再以一路伏兵誘之。〕

  橫刀勒馬大叫曰:「張郃休走!有吾在此!」

  郃就拍馬交鋒。不十合,興撥馬便走。〔使知伏兵之皆無用,則伏兵又不足畏矣。〕

  郃隨後追之。趕到一密林內,郃心疑,令人四下哨探,並無伏兵,〔再間一段無伏兵處,使知伏兵又如此之迢遞,則伏兵愈不足畏矣。〕於是放心又趕。不想魏延又抄在前面;郃又與戰十餘合。延又敗走。郃憤怒趕來,又被關興抄在前面,截住去路。〔後所見之伏兵,即前所見之伏兵,便知伏兵之更無添換,則伏兵愈不足畏矣。〕

  郃大怒,拍馬交鋒,戰有十合,蜀兵盡棄衣甲什物等件,塞滿道路。魏兵皆下馬爭取。〔以利誘之。〕

  延、興二人,輪流交戰。〔省筆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