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文學 > 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 | 上頁 下頁 | |
第八十五回 劉先主遺詔托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3) | |
|
|
建興元年秋八月,忽有邊報說:「魏調五路大兵,來取西川;第一路,曹真為大都督,起兵十萬,取陽平關;〔魏兵此為第五路,蜀卻以此為第一路。〕第二路,乃反將孟達,起上庸兵十萬,犯漢中;〔魏以此為第四路,蜀卻以此為第二路。〕第三路乃東吳孫權,起精兵十萬,取峽口入川;〔只有第三路彼此相同。〕第四路乃蠻王孟獲,起蠻兵十萬,犯益州四郡;〔魏以此為第二路,蜀卻以此為第四路。〕第五路乃番王軻比能,起羌兵十萬,犯西平關。〔魏以此為第一路,蜀卻以此為第五路。○魏意以客兵為助,重在客兵。蜀報以魏兵為主,重在魏兵。故前後次序各各不同。別處敘事,或一邊實寫,一邊虛寫,此處獨兩邊皆詳敘一番,又換一樣筆法。〕此五路軍馬,甚是利害。已先報知丞相,〔報後主用實寫,報孔明用虛寫。就詳敘中又一虛一實。〕丞相不知為何,數日不出視事。」〔奇絕,令人猜測不出。〕 後主聽罷大驚,〔不但後主驚,讀者至此亦驚。〕 即差近侍齎旨,宣召孔明入朝。〔第一日差近待宣召。〕 使命去了半日,回報:「丞相府下人言,丞相染病不出。」〔奇絕,令人猜測不出。〕 後主轉慌;〔不但後主慌,讀者至此亦慌。〕次日,又命黃門侍郎董允、諫議大夫杜瓊去丞相臥榻前告此大事。〔第二日差大臣往告。〕 董、杜二人到丞相府前,皆不得入。〔奇絕,令人猜測不出。〕 杜瓊曰:「先帝托孤于丞相,今主上初登寶位,被曹丕五路兵犯境,軍情至急,丞相何故推病不出?」〔不說真病,竟說他推病,只在不肯放入上猜出。〕 良久,門吏傳丞相令,言:「病體稍可,明早出都堂議事。」 董、杜二人歎息而回。次日,多官又來丞相府前伺候。〔第三日多官往候。〕 從早至晚,又不見出。〔奇絕,令人猜測不出。〕 多官惶惶,只得散去。杜瓊入奏後主曰:「請陛下聖駕親往丞相府問計。」 後主即引多官入宮,啟奏皇太后。太后大驚曰:「丞相何故如此?有負先帝委託之意也!我當自往。」〔故作驚人之筆,以顯下文孔明之奇。〕 董允奏曰:「娘娘未可輕往。臣料丞相必有高明之見。〔董允頗有見識。〕且待主上先往。如果怠慢,請娘娘于太廟中召丞相問之未遲。」〔請入太廟問之,是重之以先帝之靈也。皆故作驚人之筆,以顯下文孔明之奇。〕 太后依奏。次日,後主車駕親至相府。〔第四日御駕親臨。〕 門吏見駕到,慌忙拜伏於地而迎。後主問曰:「丞相在何處?」 門吏曰:「不知在何處。只有丞相鈞旨,教擋住百官,勿得輒入。」 後主乃下車步行,〔與先主親造草廬相似。〕獨進第三重門,〔過了第三日,又過三重門,與先主三顧草廬相似。〕見孔明獨倚竹杖,在小池邊觀魚。〔與草廬中高臥相似。〕 後主在後立久,乃徐徐而言曰:「丞相安樂否?」〔與先主階前立候相似。〕 孔明回顧,見是後主,慌忙棄杖,拜伏於地曰:「臣該萬死!」 後主扶起問曰:「今曹丕分兵五路犯境甚急,相父緣何不肯出府視事?」 孔明大笑,扶後主入內室坐定,奏曰:「五路兵至,臣安得不知,臣非觀魚,有所思也。」〔觀魚者,觀吳也。〕 後主曰:「如之奈何?」 孔明曰:「羌王軻比能,蠻王孟獲,反將孟達,魏將曹真此四路兵,臣已皆退去了也。〔奇絕妙絕,真是出人意表。〕止有孫權這一路兵,臣已有退之之計,但須一能言之人為使。因未得其人,故熟思之。陛下何必憂乎?」〔孔明之意,只致意在第三路。〕 後主聽罷,又驚又喜曰:「相父果有鬼神不測之機也!願聞退兵之策。」 孔明曰:「先帝以陛下付託與臣,臣安敢旦夕怠慢?成都眾官,皆不曉兵法之妙,貴在使人不測,豈可洩漏於人?〔先言自己託病不出、不與眾官議事之故。〕老臣先知西番國王軻比能引兵犯西平關;臣料馬超積祖西川人氏,素得羌人之心,羌人以超為神威天將軍,〔「神威天將軍」名色甚奇。覺「宇宙大將軍」之稱,不足為怪矣。○忙中帶補馬超一邊事,妙甚。〕臣已先遣一人,星夜馳檄,令馬超緊守西平關,伏四路奇兵,每日交換,以兵拒之:此一路不必憂矣。〔一向單寫子龍、漢升等戰功,馬超頗覺冷落,於此處用之,功卻不小。〕 「又南蠻孟獲,兵犯四郡,臣亦飛檄遣魏延領一軍左出右入,右出左入,為疑兵之計:蠻兵惟憑勇力,其心多疑,若見疑兵,必不敢進:此一路又不足憂矣。〔此處用著魏延,魏延亦不冷落。〕又知孟達引兵出漢中;達與李嚴曾結生死之交,臣回成都時,留李嚴守永安宮,〔托孤時事,卻與此處補出。〕臣已作一書,只做李嚴親筆,令人送與孟達,達必然推病不出,以慢軍心,此一路又不足憂矣。〔此處用著李嚴,方知托孤時同受遺命不為無謂。〕又知曹真引兵犯陽平關;此地險峻,可以保守。臣已調趙雲引一軍守把關隘,並不出戰。曹真若見我軍不出,不久自退矣。〔此處又用子龍,卻不用戰而用守,又是一樣用法。〕 「此四路兵俱不足憂,臣尚恐不能全保,又密調關興、張苞二將,各引兵三萬,屯於緊要之處,為各路救應。〔又總用興、苞二將,佈置周密。〕此數處調遣之事,皆不曾經由成都,故無人知覺。〔又說明眾人不知之故。〕只有東吳這一路兵,未必便動。如見四路兵勝,川中危急,必來相攻;若四路不濟,安肯動乎? 「臣料孫權想曹丕三路侵吳之怨,必不肯從其言。〔孔明意中卻以孫權一路為第五路,似以此一路為輕。〕雖然如此,須用一舌辯之士,徑往東吳,以利害說之。則先退東吳,其四路之兵,何足憂乎!〔孔明意中,又以孫權一路為第一路,卻又以此一路為重。〕但未得說吳之人,臣故躊躇。何勞陛下聖駕來臨?」 後主曰:「太后亦欲來見相父。今朕聞相父之言,如夢初覺。複何憂哉!」 孔明與後主共飲數杯,連日受恐,〔此數杯酒只算壓驚。〕送後主出府。眾官皆環立於門外,見後主面有喜色。後主別了孔明,上禦車回朝。眾皆疑惑不定。〔不知葫蘆裡賣甚藥。〕 孔明見眾官中,一人仰天而笑,面亦有喜色。〔不曾吃酒亦有春色,如此人者不可不與飲酒,然惟如此人者可不與飲酒。〕 孔明視之,乃義陽新野人,姓鄧,名芝,字伯苗,現為戶部尚書,漢司馬鄧禹之後。孔明暗令人留住鄧芝。多官皆散,孔明請芝到書院中,問芝曰:「今蜀、魏、吳鼎分三國,欲討二國,一統中興,當先伐何國?」〔不用鄧芝問孔明,先用孔明問鄧芝以試之,妙甚。〕 芝曰:「以愚意論之:魏雖漢賊,其勢甚大,急難搖動,當徐徐緩圖。今主上初登寶位,民心未安,當與東吳連合結為唇齒,一洗先帝舊怨,此乃長久之計也。〔正合著「東和孫權」一語。〕未審丞相鈞意若何?」 孔明大笑曰:「吾思之久矣,奈未得其人。今日方得也。」 芝曰:「丞相欲其人何為?」 孔明曰:「吾欲使人往結東吳。公既能明此意,必能不辱君命。使吳之任,非公不可!」〔妙在待他自說出來,然後教他去。〕 芝曰:「愚才疏智淺,恐不堪當此任。」 孔明曰:「吾來日奏知天子,便請伯苗一行,切勿推辭。」 芝應允而退。至次日,孔明奏准後主,差鄧芝往說東吳。芝拜辭望東吳而來。正是: 吳人方見干戈息,蜀使還將玉帛通。 未知鄧芝此去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