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古典文學 > 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3)


  卻說劉表聞玄德語,口雖不言,心懷不足,別了玄德,退入內宅。蔡夫人曰:「適間我於屏後聽得玄德之言,甚輕覷人,足見其有吞併荊州之意。今若不除,必為後患。」〔屏後所聞,著怒只在前語;今激劉表,卻只說他後語。婦人狡猾。〕

  表不答,但搖頭而已。〔活畫劉表。〕

  蔡氏乃密召蔡瑁入,商議此事。瑁曰:「請先就館舍殺之,然後告知主公。」〔讀至此,為玄德捏一把汗。〕

  蔡氏然其言。瑁出,便連夜點軍。〔蔡瑁不奉劉表之命,便欲點軍殺玄德,想見蔡瑁之橫,蔡夫人之專,而劉表之弱。〕

  卻說玄德在館舍中秉燭而坐,三更之後,方欲就寢,忽一人叩門而入,視之乃伊籍也。〔來得閃忽。〕

  原來伊籍探知蔡瑁欲害玄德,特夤夜來報。〔此伊籍第一番救玄德。〕

  當下伊籍將蔡瑁之謀,報知玄德,催促玄德速速起身。玄德曰:「未辭景升,如何便去?」

  籍曰:「公若辭,必遭蔡瑁之害矣。」

  玄德乃謝別伊籍,急喚從者,一齊上馬,不待天明,星夜奔回新野。比及蔡瑁領軍到館舍時,玄德已去遠矣。瑁悔恨無及,乃寫詩一首於壁間,〔幻想。〕徑入見表曰:「劉備有反叛之意,題反詩於壁上,不辭而去矣。」〔玄德諫劉表是幾句真話,蔡瑁陷玄德是一首假詩。〕

  表不信,親詣館舍觀之,果有詩四句。詩曰:

  數年徒守困,空對舊山川。
  龍豈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龍躍池中,正應馬躍溪中。假詩之句,已預為之讖矣。〕

  劉表見詩大怒,拔劍言曰:「誓殺此無義之徒!」

  行數步,猛省曰:「吾與玄德相處許多時,不曾見他作詩。此必外人離間之計也。」

  遂回步入館舍,用劍尖削去此詩,棄劍上馬。〔忽而大怒,忽而猛省,忽而拔劍,忽而棄劍,如潮起潮落,是劉表好處,是文字曲處。〕

  蔡瑁請曰:「軍士已點齊,可就往新野擒劉備。」

  表曰:「未可造次,容徐圖之。」〔既識破假詩,不即說明,乃作此葫蘆提語,是劉表緩處,是文字曲處。〕

  蔡瑁見表持疑不決,乃暗與蔡夫人商議,即日大會眾官於襄陽,就彼處謀之。次日,瑁稟表曰:「近年豐熟,合聚眾官於襄陽,以示撫勸之意。請主公一行。」

  表曰:「吾近日氣疾作,實不能行。可令二子為主待客。」

  瑁曰:「公子年幼,恐失於禮節。」

  表曰:「可往新野請玄德待客。」〔請玄德赴會,不用蔡瑁說,卻用劉表說。妙甚。〕

  瑁暗喜正中其計,便差人請玄德赴襄陽。

  卻說玄德奔回新野,自知失言取禍,未對眾人言之。忽使者至,請赴襄陽。孫乾曰:「昨見主公匆匆而回,意甚不樂,愚意度之,在荊州必有事故。今忽請赴會,不可輕往。」〔一個說不該去。〕

  玄德方將前項事訴與諸人。〔歸時不說,至此方說,曲甚。〕

  雲長曰:「兄自疑心語失。劉荊州並無嗔責之意。外人之言,未可輕信。襄陽離此不遠,若不去,則荊州反生疑矣。」〔一個說不該不去。〕

  玄德曰:「雲長之言是也。」

  張飛曰:「筵無好筵,會無好會,不如不去。」〔又一個說不該去。〕

  趙雲曰:「某將馬步軍三百人同往,可保主公無事矣。」〔一個願領兵隨去。〕

  玄德曰:「如此甚好。」

  遂與趙雲即日赴襄陽。

  蔡瑁出郭迎接,意甚謙謹。〔寫蔡瑁之詐。〕

  隨後劉琦、劉琮二子,引一班文武官僚出迎。玄德見二公子俱在,並不疑忌。是日請玄德於館舍暫歇。趙雲引三百軍圍繞保護。雲披甲掛劍,行坐不離左右。〔寫趙雲之忠。〕

  劉琦告玄德曰:「父親氣疾作,不能行動,特請叔父待客,撫勸各處守收之官。」

  玄德曰:「吾本不敢當此,既有兄命,不敢不從。」

  次日,人報九郡四十二州官員俱已到齊。蔡瑁預請蒯越計議曰:「劉備世之梟雄,久留于此,後必為害,可就今日除之。」

  越曰:「恐失士民之望。」

  瑁曰:「吾已密領劉荊州言語在此。」〔蔡瑁欺劉表既用假詩,欺蒯越又傳假命。〕

  越曰:「既如此,可預作準備。」

  瑁曰:「東門峴山大路,已使吾弟蔡和引軍把守;南門外已使蔡中守把;北門外已使蔡勳守把。〔三蔡伏兵只在蔡瑁口中敘出,最省筆。〕只有西門不必守把,前有檀溪阻隔,雖有數萬之眾,不易過也。」〔先說得如此之險,方見後文脫難之奇。〕

  越曰:「吾見趙雲行坐不離玄德,恐難下手。」

  瑁曰:「吾伏五百軍在城內準備。」

  越曰:「可使文聘、王威二人另設一席於外廳,以待武將。先請住趙雲,然後可行事。」〔與張繡欲謀曹操,先使人灌醉典韋,同一方法。〕

  瑁從其言。當日殺牛宰馬,大張筵席。玄德乘的盧馬至州衙,命牽入後園拴系。〔此處寫馬、寫後園,極似閒筆,卻俱暗為後文伏線。妙。〕

  眾官皆至堂中。玄德主席,二公子兩邊分坐,其餘各依次而坐。趙雲帶劍立于玄德之側。文聘、王威入請趙雲赴席。雲推辭不去,〔極寫趙雲精細。〕玄德令雲就席,雲勉強應命而出。蔡瑁在外收拾得鐵桶相似,將玄德帶來三百軍,都遣歸館舍,只待半酣號起下手。〔讀至此,又為玄德捏一把汗。〕


  酒至三巡,伊籍起把盞,至玄德前,以目視玄德,低聲謂曰:「請更衣。」

  玄德會意,即起如廁。伊籍把盞畢,疾入後園,接著玄德,附耳報曰:「蔡瑁設計害君,城外東、南、北三處,皆有軍馬守把,惟西門可走,公宜速逃!」〔此伊籍第二番救玄德,寫得又閃忽,又精微。〕

  玄德大驚,急解的盧馬,開後園門牽出,飛身上馬,不顧從者,匹馬望西門而走。門吏問之,玄德不答,加鞭而出。門吏當之不住,飛報蔡瑁。瑁即上馬,引五百軍隨後追趕。〔前雲伏兵五百在城,正為此句伏線。〕

  卻說玄德撞出西門,行無數裡,前有大溪攔住去路。〔讀至此,又為玄德捏一把汗。〕

  那檀溪闊數丈,水通湘江,其波甚緊。〔極言其險,愈見後文脫難之奇。〕

  玄德到溪邊,見不可渡,勒馬再回。〔若此時便寫躍馬,則無步驟矣。勒馬再回,情勢逼真。〕

  遙望城西,塵頭大起,追兵將至。玄德曰:「今番死矣!」

  遂回馬到溪邊。回頭看時,追兵近矣,〔急極矣,險極矣。〕玄德著慌,縱馬下溪。〔縱馬下溪,是慌極舉動,情勢是逼真。〕

  行不數步,馬前蹄忽陷,浸濕衣袍。〔不便寫躍馬,偏有此一折。愈出愈奇,愈險愈妙。〕

  玄德乃加鞭大呼曰:「的盧,的盧!今日妨吾!」〔急到沒去處,險到沒去處,讀者以為必無生路矣。下文忽然死裡逃生,真乃出人意表。〕

  言畢,那馬忽從水中湧身而起,一躍三丈,飛上西岸。玄德如從雲霧中起。〔文不險不奇,事不急不快。急絕險絕之際,忽翻出奇絕快絕之事,可驚可喜。〕

  後來蘇學士有古風一篇,單詠躍馬檀溪事。詩曰:

  老去花殘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
  停驂遙望獨徘徊,眼前零落飄紅絮。
  暗想咸陽火德衰,龍爭虎鬥交相持。
  襄陽會上王孫飲,坐中玄德身將危。
  逃生獨出西門道,背後追兵複將到。
  一川煙水是檀溪,急叱征騎往前跳。
  馬蹄踏碎青玻璃,天風響處金鞭揮。
  耳畔但聞千騎走,波中忽見雙龍飛。
  西川獨霸真英主,坐下龍駒兩相遇。
  檀溪溪水自東流,龍駒英主今何處?
  臨流三歎心欲酸,斜陽寂寂照空山。
  三分鼎足渾如夢,蹤跡空留在世間。

  玄德躍過溪西,顧望東岸,蔡瑁已引軍趕到溪邊,大叫:「使君何故逃席而去?」〔本是逃死,乃雲逃席。〕

  玄德曰:「吾與汝無仇,何故欲相害?」

  瑁曰:「吾並無此心。使君休聽人言!」

  玄德見瑁手將拈弓取箭,乃急撥馬望西南而去。〔寫蔡瑁尚有餘勢,玄德尚有餘慌。〕

  瑁謂左右曰:「是何神助也?」〔不特蔡瑁吃驚,即讀者至今猶未信。〕

  方欲收軍回城,只見西門內趙雲引三百軍趕來。〔前頻寫趙雲隨身保護,讀者以為玄德全仗此人矣。不謂報信者乃伊籍,躍溪者乃的盧,趙雲竟未及相助。今玄德已去,蔡瑁將歸,而趙雲忽然劈面趕來,讀者又疑後文趙雲必殺蔡瑁也。〕

  正是:

  躍去龍駒能救主,追來虎將欲誅仇。

  未知蔡瑁性命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