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文學 > 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隱淪 單福新野遇英主(1)


  【此回為玄德訪孔明,孔明見玄德作一引子耳。將有南陽諸葛廬,先有南漳水鏡莊以引之;將有孔明為軍師,先有單福為軍師以引之。不特此也,前回有玉龍金鳳,此回乃有伏龍鳳雛;前回有一雀一馬,此回乃有一鳳一龍:是前回又為此回作引也。究竟一鳳一龍未曾明指其為誰,不但水鏡不肯說龍鳳姓名,即單福亦不肯自道其真姓名。龐統二子,在童子口中輕輕逗出,而玄德卻不知此人之即為鳳雛;元直二字,在水鏡夜間輕輕逗出,而玄德卻不知此人之即為單福。隱隱躍躍,如簾內美人,不露全身,只露半面,令人心神恍惚,猜測不定。至於諸葛亮三字,通篇更不一露,又如隔牆聞環佩聲,並半面亦不得見。純用虛筆,真絕世妙文。

  趙雲在襄陽城外,檀溪水邊,接連幾個轉身,不見玄德,可謂急矣。若使翼德處此,必殺蔡瑁;若使雲長處此,縱不殺蔡瑁,必要拿住蔡瑁,要在他身上尋還我兄:安肯將蔡瑁輕輕放過,卻自尋到新野,又尋到南漳乎?三人忠勇一般,而子龍為人又精細而極安頓,一人有一人性格,各各不同,寫來真是好看。

  前玄德以髀肉複生而悲,何其壯也;今至南漳,道中見牧童吹笛而來,乃有吾不如也之歎,頓使英雄氣盡。蓋馬蹄甚危,牛背甚穩;長鞭甚急,短笛甚閑。碌碌半生,征鞍勞苦,豈若散發林間,行吟澤畔,為足逍遙而適志耶!非但玄德不如,即效死之龐統,盡瘁之孔明,皆不如也。水鏡先生甯老于南漳而不出,有以夫!

  玄德於波翻浪滾之後,忽聞童子吹笛,先生鼓琴;於電走風馳之後,忽見石案香清,松軒茶熟;正在心驚膽戰,俄而氣定神閑。真如過弱水而訪蓬萊,脫苦海而游閬苑,恍疑身在神仙境界矣。至於夜半聽水鏡與元直共語,仿佛王積薪聽婦姑弈棋,雖極分明,卻費揣度,可聞而不可知,可聽而不可見,尤神妙之至。

  水鏡述襄陽童謠曰:「泥中蟠龍向天飛」,是以玄德比龍也;前蔡瑁捏造玄德反詩曰「龍豈池中物」,亦以玄德比龍也;蘇子瞻檀溪古風一篇,有「波中忽見雙龍飛」之句,是又謂真主一龍,駿馬亦一龍也。然人但知如龍之主,自有如龍之馬以救之;不知如龍之主,不可無如龍之士以佐之。泥中龍、池中龍、波中龍,凡寫無數龍字,總只為引起伏龍一人而已。

  水鏡之薦伏龍、鳳雛,不肯明指其人,是薦而猶未薦也;然不便說出,正深於薦者也。何也?其人鄭重,而言之不甚鄭重,則聽者不知其為鄭重矣;唯鄭重言之,使知其人之重,說且不可輕說,見又不可輕見,用又何可輕用耶?此三顧之勤所以不敢後,而百里之任所以不敢辱也。

  袁紹之信逢紀,不知其惡也;其殺田豐,囚沮授,不知其善也。若劉表既知玄德之賢而不能用,既知蔡瑁之惡而不能去,是好賢不如《緇衣》,與不知賢者等;惡惡不如《巷伯》,與不知惡者等耳。元直之辭之也,宜哉!

  觀玄德遇元直一段文字,何其紆徐而曲折也。在水鏡莊上,彼此各不相見。水鏡與元直語,並不出說玄德;明日與玄德語,並不說出元直。及玄德歸新野,元直亦更不造謁;直待市上行歌,馬前邂逅,然後邀入縣衙。讀者至此,以為此時方得遇合矣,而不知其猶未即合也,又借相馬作一波瀾。一則將欲事之,乃先試之;一則將欲用之,忽欲拒之:迨說明相試之故,然後彼此歡洽。可見人之輕率徑遂者,必非妙人;文之輕率徑遂者,必非妙文。今人作稗官,每到兩人相合處,便急欲其就,唯恐其不就,有如此之紆徐曲折者乎?故讀稗官,愈思《三國》一書之妙也。】

  *==*==*==*==*==*

  卻說蔡瑁方欲回城,趙雲引軍趕出城來。原來趙雲正飲酒間,忽見人馬動,急入內觀之,席上不見了玄德。〔前先敘蔡瑁路上見趙雲,此方補敘趙雲席上不見玄德,敘事妙品。〕

  雲大驚,出投館舍,聽得人說:「蔡瑁引軍望西趕去了。」

  雲火急綽槍上馬,引著原帶來三百軍,奔出西門,正迎著蔡瑁,急問曰:「吾主何在?」

  瑁曰:「使君逃席而去,不知何往。」

  趙雲是謹細之人,不肯造次,〔此時不殺蔡瑁,是子龍精細處,然實讀者所不測。〕即策馬前行,遙望大溪。別無去路,乃複回馬,喝問蔡瑁曰:「汝請吾主赴宴,何故引著軍馬追來?」

  瑁曰:「九郡四十二州縣官僚俱在此,吾為上將,豈可不防護?」

  雲曰:「汝逼吾主何處去了?」〔問語一句緊一句。〕

  瑁曰:「聞使君匹馬出西門,到此卻又不見。」

  雲驚疑不定,直來溪邊看時,只見隔岸一帶水跡。〔寫到隔岸水跡,閑甚、細甚。〕

  雲暗忖曰:「難道連馬跳過了溪去?」〔以為必無之事。〕

  令三百軍四散觀望,並不見蹤跡。〔先遠望,次近看,次令眾人四散觀望,寫得情景逼真。〕

  雲再回馬時,蔡瑁已入城去了。雲乃拿守門軍士追問,皆說劉使君飛馬出西門而去。雲再欲入城,又恐有埋伏,遂急引軍歸新野。〔寫子龍四番盤問,兩度到溪,兩次回馬:極慌張又極精細。〕

  卻說玄德躍馬過溪,似醉如癡,想此闊澗一躍而過,豈非天意!〔非惟讀者不信,即玄德當日亦自不信。〕

  迤邐望南漳策馬而行。日將沉西,正行之間,見一牧童跨于牛背上,口吹短笛而來,〔忽然別出奇境。〕

  玄德歎曰:「吾不如也!」〔馬背何如牛背穩,誰雲騎馬勝騎牛?〕

  遂立馬觀之。牧童亦停牛罷笛,熟視玄德,曰:「將軍莫非破黃巾劉玄德否?」〔奇絕,幻絕。〕

  玄德驚問曰:「汝乃村僻小童,何以知吾姓字?」〔馬背上人不識牛背上人,牛背上人卻偏識馬背上人。〕

  牧童曰:「我本不知,因常侍師父,有客到日,多曾說有一劉玄德,身長七尺五寸,垂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乃當世之英雄。今觀將軍如此模樣,想必是也。」〔借牧童口中畫出一玄德。〕

  玄德曰:「汝師何人也?」

  牧童曰:「吾師覆姓司馬,名徽,字德操,潁川人也。道號水鏡先生。」〔能識英雄,不愧水鏡之目。〕

  玄德曰:「汝師與誰為友?」〔不知其人視其友;亦以其自號水鏡,故有此問也。〕

  小童曰:「與襄陽龐德公、龐統為友。」〔此卷敘玄德見司馬徽,正為見諸葛亮伏線耳。乃童子口中不說諸葛,只說龐統,又添出一龐德公以陪之,奇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