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文學 > 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二十三回 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刑(4)


  須臾,只見一長枷釘著吉平,拖至階下。〔此是二拷吉平。〕

  操曰:「眾官不知,此人連結惡黨,欲反背朝廷,謀害曹某。今日天敗,請聽口詞。」

  操教先打一頓,昏絕於地,以水噴面。吉平蘇醒,〔吉平被水噴醒,眾官卻被曹操嚇醒。〕睜目切齒而罵曰:「操賊!不殺我,更待何時!」

  操曰:「同謀者先有六人。與汝共七人耶?」〔足七人之數者,劉玄德也。若添一吉平,則八人矣。乃白絹狀上本無吉平,而慶童口中卻無玄德,猜測得妙。〕

  平只是大罵。王子服等四人面面相覷,如坐針氈。〔曹操意中八人,認作七人;曹操座上六人,尚欠二人。參差不齊,錯落有致。〕

  操教一面打,一面噴,平並無求饒之意。〔硬漢。〕

  操見不招,且教牽去。〔還不許他死,惡極。〕

  眾官席散,操只留王子服等四人夜宴。四人魂不附體,只得留待。操曰:「本不相留,爭奈有事相問。汝四人,不知與董承商議何事?」

  子服曰:「並未商議甚事。」

  操曰:「白絹中寫著何事?」

  子服等皆隱諱。操教喚出慶童對證。子服曰:「汝於何處見來?」

  慶童曰:「你回避了眾人,六人在一處畫字,如何賴得?」〔慶童只見得六人。〕

  子服曰:「此賊與國舅侍妾通姦,被責誣主,不可聽也。」

  操曰:「吉平下毒,非董承所使而誰?」

  子服等皆言不知。操曰:「今晚自首,尚猶可恕。若待事發,其實難容!」

  子服等皆言:「並無此事!」

  操叱左右,將四人拿住監禁。次日,帶領眾人徑投董承家探病,〔前吉平至曹操府中看病,今曹操至董承家中探病,都是不懷好意。〕承只得出迎。操曰:「緣何夜來不赴宴?」

  承曰:「微疾未痊,不敢輕出。」

  操曰:「此是憂國家病耳。」〔曹操賺吉平是假病,董承患曹操是真病。〕

  承愕然。

  操曰:「國舅知吉平事乎?」

  承曰:「不知。」

  操冷笑曰:「國舅如何不知?」

  喚左右:「牽來與國舅起病。」〔意欲以吉平三拷當枚生《七發》。○前日醒酒,得以吉平為湯;今日起病,是又以吉平為酒矣。〕

  承舉措無地。須臾,二十獄卒推吉平至階下。〔此為三拷吉平。〕

  吉平大罵:「曹操逆賊!」〔見曹操便罵,硬漢。〕

  操指謂承曰:「此人曾攀下王子服等四人,吾已拏下廷尉。尚有一人,未曾捉獲。」〔曹操只道一人,不知尚有三人。〕

  因問平曰:「誰使汝來藥我?可速招出!」

  平曰:「天使我來殺逆賊!」〔妙。人心所存,即天理也。〕

  操怒教打,身上無容刑之處。承在座觀之,心如刀割。操又問平曰:「你原有十指,今如何只有九指?」

  平曰:「嚼以為誓,誓殺國賊!」〔絕不抵賴,硬漢。〕

  操教取刀來,就階下截去其九指,〔今之庸醫以十指殺人者,亦當以此法殺之。〕曰:「一發截了,教你為誓!」

  平曰:「尚有口可以吞賊,有舌可以罵賊!」〔「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操令割其舌。平曰:「且勿動手。吾今熬刑不過,只得供招,〔不知者讀至此,必以為將供出董承矣。〕可釋吾縛。」〔意在此句耳。〕

  操曰:「釋之何礙?」遂命解其縛。

  平起身,望闕拜曰:「臣不能為國家除賊,乃天數也!」拜畢,撞階而死。〔立誓以殺曹操,是其忠也;至死不招董承,是其義也。被禍最慘,性骨最烈,不意醫生中乃有此人。〕

  操令分其肢體號令。時建安五年正月也。史官有詩曰:

  漢朝無起色,醫國有稱平。
  立誓除奸黨,捐軀報聖明。
  極刑詞愈烈,慘死氣如生。
  十指淋漓處,千秋仰異名。

  操見吉平已死,教左右牽過秦慶童至面前。操曰:「國舅認得此人否?」

  承大怒曰:「逃奴在此,即當誅之!」

  操曰:「他首告謀反,今來對證,誰敢誅之?」

  承曰:「丞相何故聽逃奴一面之說?」

  操曰:「王子服等吾已擒下,皆招證明白,汝尚抵賴乎?」即喚左右拿下,命從人直入董承臥房內,搜出衣帶詔並義狀。操看了,笑曰:「鼠輩安敢如此!」〔曹操一向只知有義狀,今日方知有血詔;一向只知有六人,今日方知有七人矣。〕

  遂命:「將董承全家良賤盡皆監禁,休教走脫一個。」

  操回府,以詔狀示眾謀士商議,要廢獻帝,更立新君。〔曹操此時,意欲為董卓所為矣。〕

  正是:

  數行丹詔成虛望,一紙盟書惹禍殃。

  未知獻帝性命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