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詩文評論 > 文心雕龍 | 上頁 下頁
情采第三十一


  【原文】

  聖賢書辭,總稱文章①,非采而何!夫水性虛而淪漪結②,木體實而花萼振:文附質也③。虎豹無文,則鞟④同犬羊;犀兕⑤有皮,而色資丹漆⑥:質待文也。若乃綜述性靈⑦,敷寫器象,鏤心鳥跡之中⑧,織辭魚網之上⑨,其為彪炳,縟采名矣。故立文之道⑩,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聲文,五音⑾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雜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⑿,五情發而為辭章,神理之數也。

  【注釋】

  ①文章:繪畫與刺繡上交錯的彩色,即紋彩。這裡的文章指文彩顯明,不是文章作品的意思。

  ②性:性質,特徵。淪漪:即漣漪,水的波紋。結:產生。

  ③文:文采。附:依附。質:質地。這三句是說,水波有待於水性,花萼全靠樹林,可見文采依附著質地。

  ④鞟(kuò):革,去毛的皮。

  ⑤犀兕(sì):犀,雄犀牛。兕,雌犀牛。犀、兕的皮都很堅韌,古代用來做盔甲。

  ⑥資:靠。丹:紅色。古代用犀兕皮做的盔甲用丹漆等漆上色彩。這二句是說犀牛皮堅韌可以製成兵甲,但需要塗上丹漆彩繪有色彩之美。

  ⑦若乃:至於。綜述:總述,指抒寫。性靈:心性和精神,指人的思想感情。

  ⑧鏤心:精細雕刻推敲。鏤,雕刻。鳥跡:文字。

  ⑨織辭:組織文字,指寫作。魚網:紙。《後漢書·蔡倫傳》說蔡倫用漁網、樹皮、麻頭造紙,故這裡用漁網代紙。

  ⑩文:指廣義的文,即《原道》中「文之為德」的「文」,包括顏色、聲音、情理,即形文、聲文、情文。立文:指寫作。

  ⑾五音:宮、商、角、徵、羽。用於寫作則為語言文辭的聲律。

  ⑿比:並列,調和。韶夏:古代的音樂。韶,舜時的音樂。夏,禹時的音樂。這裡泛指美好的音樂。

  【譯文】

  古代聖賢的著作,總稱做「文章」,這不是說文章要有文采又是什麼呢?像水有虛柔的性質,所以才會起波紋;樹木有充實的質體,所以開出鮮豔的花來:可見文采要依附於一定的質地上。如果虎豹沒有花紋色彩,那它們的皮毛就同狗和羊的相似;犀和兕的皮雖然堅硬可做戰甲,但還靠塗上丹紅的漆來顯示它們的色彩:可見質地還需要文采。至於抒寫性情,描寫萬物的形象,在文字上用心琢磨,組織好文辭寫在紙上,它們之所以光彩煥發,就是因為它們的文采豐富、光明顯著啊!所以構成文采的方法,共有三種:一是形象的文采,這就是紅、黃、藍、白、黑五色構成;二是聲音的文采,這就是宮、商、角、徵、羽五音構成;三是情感的文采,這就是喜、怒、哀、樂、怨五性構成。五色雜糅在一起就成為彩色的花紋,五音排列配合在一起就成為動聽的音樂,五性抒發出來就成為美好的辭章。這些都是先天形成的複雜事物。

  【原文】

  孝經垂典,喪言不文;故知君子常言,未嘗質也。老子疾偽,故稱「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則非棄美矣。詩人什篇,為情而造文;辭人①賦頌,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蓋風雅之興,志②思蓄憤,而吟詠情性,以諷其上,此為情而造文也;諸子③之徒,心非郁陶,苟④馳誇飾,鬻聲釣⑤世,此為文而造情也。故為情者要約而寫真,為文者淫⑥麗而煩濫。而後之作者,采濫忽真,遠棄風雅,近師辭賦,故體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軒冕⑦,而泛詠皋壤;心纏幾務,而虛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實存也;男子樹蘭而不芳,無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實;況乎文章,述志為本,言與志反,文豈足征⑧?

  【注釋】

  ①辭人:指辭賦家。

  ②志:記。

  ③諸子:指辭賦家。

  ④苟:勉強。

  ⑤釣:取。

  ⑥淫:過分。

  ⑦軒冕:坐車和戴禮帽,大官的排場。軒:官員的車,有屏帷。冕:官帽、禮帽。

  ⑧征:證驗。

  【譯文】

  從前詩人的詩篇是為了抒情而創作;漢代辭賦的作者寫作賦頌,是為了創作而虛構感情。用什麼來說明這點呢?我們知道《詩經》中國風和大雅、小雅的創作,有情志,有怨憤,於是把感情唱出來,用來諷刺上位的人,這就是為抒情而創作。可是漢代辭賦的作者,心情精神並不鬱結憂悶,只是隨便運用誇張的言辭,沽名釣譽,這就是為了創作而虛構感情。所以為抒發感情而創作,語言簡練,寫出真實的感情;為了創作而虛構感情,文辭浮華,內容雜亂而虛誇。而後來的作者卻學習訛濫的文風,忽略輕視寫真實的感情,拋棄了遠古時代國風、大小雅的作者的好傳統,效法近代的辭賦,所以抒寫真情的作品越來越少了,追求辭藻的作品越來越多。所以有的人熱衷於高官厚祿,卻空泛地歌詠山林水澤的田園隱居生活,有的人一心牽掛著繁忙的政務,卻虛假地敘述人世之外的情趣。這些文章中真實的思想感情都不存在了,全是和內心完全相反的東西啊!桃樹和李樹不會說話,但樹下卻形成了小路,那是因為它有香甜的果實;男子雖然種植了蘭草,但並不芳香,那是因為他沒有和花相應的情味。就是草木這樣微小的東西,也要依靠美好真誠的感情,憑藉香甜的果實,何況以抒情言志為根本的文章呢,說的話和情志相反,這樣的文章難道可以相信嗎?

  【原文】

  是以聯辭結采,將欲明經①,采濫辭詭,則心理愈翳②。固知翠綸桂餌,反所以失魚。「言隱榮華③」,殆謂此也。是以「衣錦褧衣④」,惡文太章⑤;賁象窮白⑥,貴乎反本。夫能設謨⑦以位理,擬地以置心,心定而後結音,理正而後摛⑧藻,使文不滅質⑨,博不溺心,正采耀乎朱藍⑩,間色屏於紅紫,乃可謂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

  【注釋】

  ①經:作「理」。

  ②心理:指內心感情。翳:障蔽。

  ③言隱榮華:見《莊子·齊物論》。隱,隱蔽。榮華,草本植物的花叫榮,木本植物的花叫華,這裡用來指文采。

  ④衣錦褧(jiǒng)衣:《詩經·衛風·碩人》:「碩人其頎,衣錦裘衣。」碩人,高大白胖的人。頎,修長的樣子。褧衣,麻布衣。《碩人》詩中原意是婦女出嫁穿上麻布罩衫遮灰塵,以保護錦衣。

  ⑤惡文太章:惡,厭惡;章,同「彰」,明。這是劉勰對「衣錦褧衣」的解釋,用來說明他的主張,已使詩的原意改變了。

  ⑥賁象窮白:《周易·賁卦》中的「賁」是文飾的意思,可是它的象卻歸於白色。窮,探究到底。白,指本色,因為絲的本色是白的。

  ⑦謨:當作「模」,規範,指體裁。設模:即設置標準。

  ⑧摛:鋪陳。

  ⑨文:文采。質:內容。

  ⑩正采:正色。古代以青、赤、黃、白、黑為正色。朱:大紅,屬赤色。藍:屬青色。正色代表雅正的好的文采。

  【譯文】

  所以組織文辭,織結藻采,是想要用來闡明道理抒發感情;如果文采氾濫,文辭詭異,那情和理就會受到掩蔽。像用裝飾有翡翠的綸線垂釣、用肉桂做釣餌,反而釣不到魚。莊子所說:「言語的真實含意被辭采隱蔽了。」說的大概就是這種情況。因此「穿著漂亮的錦緞衣服再罩上件麻布衫」,怕的是文采過於顯耀;《賁卦·象辭》的卦象探索到本源是用白色來裝飾的,這說明最可貴的在於保持原來的本色。要是能夠建立規格像選擇體裁那樣來安頓思想,要能擬定一種基本的格調來抒發感情,感情確定之後才配合音律,思想端正之後才運用辭藻鋪陳開去,使文章既有文采又不掩蓋內容,材料雖然廣博但並不淹沒作者的感情,這樣的文章就會閃耀發光,一切妖容冶態就會被掃除。這樣才算是善於修飾文辭,成為文質彬彬的君子。

  【原文】

  贊曰:言以文遠,誠哉斯驗。心術既形①,英華乃贍。吳錦好渝②,舜英③徒豔。繁采寡情,味之必厭。

  【注釋】

  ①心術既形:內心的情感已經通過文辭顯露出來,即寫出了情思,這就構成了文采。

  ②渝:變色。

  ③舜英:木槿花,朝開暮謝,有花無實,不長久。

  【譯文】

  總結:

  靠文采語言才能流傳久遠,
  確實是啊這話就是靈驗。
  運用文思的方法既然明確,
  作品中的文采才會豐富新鮮。
  美麗鮮豔的錦繡容易變色,
  朝開暮謝的木槿空白華豔。
  文辭華麗缺少內容的作品,
  看起來必然令人討厭。

  【評析】

  《情采》的「情」是情理,指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采」是文采,指文學作品的藝術形式。本篇主要論述了文學藝術的內容和形式的辯證關係。

  全篇分三部分:一、論述內容和形式的關係:形式只有依附一定的內容才有意義,內容也只有通過一定的形式才能更好的表達。二、從「為情而造文」與「為文而造情」的角度總結了兩種不同的文學創作道路。三、講駕馭文采的原則和方法,首先確立內容,然後造文施采,使內容和形式密切的結合,寫成文質兼備的理想作品。

  本篇是《文心雕龍》中很重要的一篇。它闡述的理論不僅在創作論各篇中有所體現,而且在全書中也處處有所體現。劉勰在本篇中有很多精到的見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