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典 > 古文觀止 | 上頁 下頁
介之推不言祿


  (節選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

  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其母曰:「能如是乎?與女偕隱。」遂隱而死。

  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注釋】

  1.介之推: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後人尊為介子,春秋時期晉國(今山西介休市)人,生於聞喜戶頭村,長在夏縣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死後葬於介休綿山。

  2.晉侯:指晉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國的幫助下回晉繼承君位。

  3.賞:賜有功也。

  4.從亡者:從文公出亡在外之臣,如狐偃、趙衰之屬。

  5.獻公:重耳之父晉獻公。

  6.惠、懷:惠公,懷公。惠公是文公重耳的弟弟,是懷公的父親。

  7.置:立。

  8.二三子:相當於「那幾個人」,指跟隨文公逃亡諸臣。子是對人的美稱。

  9.誣:欺騙。

  10.下義其罪:義,善也。言貪天之功,在人為犯法,而下反以為善也。

  11.上賞其奸:奸,偽也。言貪天之功在國為偽,而上反以此賜也。

  12.蒙:欺騙。

  13.盍:何不。

  14.懟(duì):怨恨。

  15.尤:罪過。

  16.文:花紋,裝飾。言人之有言,所以文飾其身。

  17.綿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縣南、沁源縣西北的介山之下。

  18.祭田。

  19.志:記載。

  20.旌:表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