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司馬光
西江月

  寶髻松松挽就,鉛華①淡淡妝成。紅煙翠霧②罩輕盈,飛絮遊絲無定。 相見爭③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笙歌散後酒微醒,深院月明人靜。

  【作者簡介】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陝州夏縣(今屬山西)人。仁宗寶元初中進士,累官資政殿學士等職。主修《資治通鑒》。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

  【注釋】

  ①鉛華:鉛粉。
  ②「紅煙翠霧」兩句:形容珠翠冠的盛飾。皆為婦女的頭飾。
  ③爭:怎。

  【評解】

  這首詞抒寫了對所愛的切望之情。上片寫佳人妝飾之美,以詞麗勝;下片寫作者的眷念之情,以意曲工。表現出作者對所愛的深切繫念。全詞輕倩婉麗,筆墨精妙。

  【集評】

  《唐宋詞百首詳解》:這首詞是事後的追想,時間該是月明之夜;地點是深院之中。「飛絮遊絲」句很形象。「深院月明人靜」句,渲染氣氛很好。我原以為這是作者的遊戲筆墨,不一定必有其事。又按作者曾被外放知永安軍,知許州,曾因和王安石政見不合,「絕口不論事……」。依此,此篇該是依託之作。「佳人」比宋王。


  黃庭堅
清平樂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①黃鵬。百囀無人能解,因風②飛過薔薇。

  【作者簡介】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江西修水人。進士出身。神宗時為國子監,以詩為蘇軾所稱賞,和秦觀、張耒、晁補之齊名,後人並稱為「蘇門四學士」。在新舊黨爭中被一再謫貶,死於宜州。
  他是江西詩派的大師。詞和秦觀齊名。今傳有《山谷詞》。

  【注釋】

  ①問取:問。
  ②因風:趁著風勢。

  【評解】

  這首詞寫的是惜春之情。用筆委婉曲折,層層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後,仍不一語道破,結語輕柔,餘音嫋嫋,言雖盡而意未盡。作者以擬人的手法,構思巧妙,設想新奇,創造出優美的意境。全詞俏麗、新警、宛轉、含蓄,表現了山谷詞的風格。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山谷詞尤以《清平樂》為最新,通體無一句不俏麗,而結句「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不獨妙語如環,而意境尤覺清逸,不著色相。為山谷詞中最上上之作,即在兩宋一切作家中,亦找不著此等雋美的作品。
  虢壽麓《歷代名家詞百首賞析》:這是首惜春詞。耳目所觸,莫非初夏景物,而春實已去。飄然一結,淡雅饒味。通首思路回環,筆情跳脫,全以神行出之,有峰迴路轉之妙。

畫堂春 本意

  東風吹柳日初長,雨餘芳草斜陽。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損紅妝①。 寶篆煙銷龍鳳②,畫屏雲鎖瀟湘③。夜寒微透薄羅裳,無限思量。

  【注釋】

  ①睡損紅妝:語似雙關。實寫閨人睡起慵困貌;用擬人法寫杏花零落狀。
  ②寶篆煙銷龍鳳:古代盤香,有做成龍鳳形的,點燃後,煙篆四散,龍鳳形也逐漸消失。故雲。
  ③畫屏雲鎖瀟湘:屏風上的瀟湘山水圖中的白雲,把瀟湘地區鎖住了。有不放遠方遊人回來之意。

  【評解】

  這是一首抒寫春閨思遠的詞。上片寫暮春景色,下片寫離人愁思。詞中用東風襯托「柳」,見其婀娜多姿;用雨餘、斜陽襯托「草」,見其嫩綠鮮美。而杏花糝徑,燕啄香泥,屏畫瀟湘,白雲深鎖,寒夜失眠,更引起閨中人的無限思量。全詞以景襯人,宛轉細膩地抒寫了閨中人的綿綿情思。

  【集評】

  《唐宋詞百首詳解》:「睡損紅妝」句,表少婦的閒愁,非常委婉,和結尾處「無限思量」互相足成,筆法很好。
  虢壽麓《歷代名家詞百首賞析》:這首是描寫閨情之作。綺情豔語,圖寫工致。


  晁端禮
浣溪沙

  清潤風光雨後天,薔薇花謝綠窗前,碧琉璃瓦欲生煙。十裡閒情憑蝶夢①,一春幽怨付鯤弦②。小樓今夜月重圓。

  【作者簡介】

  晁端禮字次膺,其先澶州清豐(今屬河南)人,徒家彭門(今屬江蘇徐州)。宋神宗熙甯六年進士,兩為縣令,忤上官,坐廢。晚以承事郎為太晟府協律。其詞集有《閑齋琴趣外篇》。

  【注釋】

  ①蝶夢:《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後因稱夢為蝶夢。
  ②鯤弦:即鶤弦。《樂府雜記》:「賀懷智以鶤雞筋作琵琶弦,用鐵撥彈。」

  【評解】

  這首詞上片寫夏日雨後,風光清潤。綠窗前薔薇初謝,琉璃瓦如美玉生煙。下片抒情,閒情寄夢,幽怨入曲,而結以小樓月圓,不盡之情複歸於寫景,彌覺雋永。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端禮與周美成同官大晟府,於當日審定舊調,創制新詞,有參助之功,他的詞亦與美成為近,惟才情較弱。

踏莎行

  萱草①闌幹,榴花庭院。悄無人語重簾卷。屏山②掩夢不多時,斜風細雨江南岸。 晝漏初傳,林鶯百囀。日長暗記殘香篆③。洞房消息④有誰知?幾回欲問梁間燕。

  【注釋】

  ①萱草:即黃花菜。夏秋開花。古人以為能使人忘憂。
  ②屏山:畫有山巒的屏風。
  ③香篆:焚香出煙嫋嫋如篆字。
  ④洞房消息:內室中的動靜。

  【評解】

  這首詞寫一侍女,夏夢片刻,醒後猶細味夢中江南游程,但漏傳鶯囀,不禁又掛念需在爐中添香。而主人室內動靜如何,則頗費猜疑。全詞表現人物內心的寂寞無聊,婉轉含蓄,細緻入微。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端禮當年亦系一位慢詞作家,集中自創之調亦甚多。以補大樂中徵調之闕者。


  晁補之
鹽角兒 毫社①觀梅

  開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絕。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徹。 占溪風,留溪月。堪羞損、山桃如血。直饒②更、疏疏淡淡,終有一般情別。

  【作者簡介】

  晁補之字無咎,钜野(今屬山東)人。生於宋仁宗皇祐五年。受知于蘇軾。舉進士。元祐中為著作郎。他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他的詞多追模東坡,不喜作豔語,而「神姿高秀」。為當時傑出作家。

  【注釋】

  ①毫社:指毫州的祠廟。此詞作于宋哲宗紹聖二年,作者從齊州知州貶為毫州通判。
  ②直饒:即使。

  【評解】

  上片寫梅花色香,用重句而略更數字,兩聯似對非對,遣詞靈動。下片以山桃作比,更托出梅花高潔標格。詞人亦寄託了自己的志趣和情操。

  【集評】

  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晁無咎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所為詩餘,無子瞻之高華,而沉咽則過之。
  張爾田《忍寒詞序》:學東坡者,必自無咎始,再降則為葉石林,此北宋正軌也。
  《宋史·文苑傳》:補之才氣飄逸,嗜學不知倦,文意溫潤典縟,其淩麗奇卓,出於天成。


  李重元
憶王孫 春詞

  萋萋芳草憶王孫①,柳外樓高空斷魂。杜宇②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作者簡介】

  李重元,生平不詳,宋徽宗宣和前後(約1122年)在世,工詞。
  南宋黃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七錄其《憶王孫》(春、夏、秋、冬)詞四首。

  【注釋】

  ①萋萋:草茂盛貌。 王孫:舊詩詞中對男子的稱呼。 劉安《招隱士》賦:「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②杜宇:即杜鵑鳥。

  【評解】

  此詞抒寫春閨相思。見芳草而念王孫,登樓眺望而不見伊人歸來。眼前雨打犁花,窗外杜宇聲聲。春色惱人,動人愁思。結尾兩句,渲染出黃昏時分的淒惻氣氛。傷離意緒,也就浮現紙上。全詞委婉曲折,輕柔細膩。

  【集評】

  虢壽麓《歷代名家詞百首賞析》:這是寫閨人春日思念丈夫的詞。
  芳草是觸動情懷的季節;高樓是觸動情懷的地方;杜鵑啼喚,是觸動情懷的聲音;黃昏,指明時候;雨打梨花,指情境。由於情景逼人,閨人念遠的苦思可以想見。

憶王孫

  風蒲獵獵小池塘①,過雨荷花滿院香。沉李浮瓜冰雪涼。竹方床,針線慵②拈午夢長。

  【注釋】

  ①風蒲:風吹蒲柳。蒲柳,即水楊。 獵獵:風聲。
  ②慵:懶。

  【評解】

  小池雨後,風蒲獵獵生響,荷花滿院生香。詞中女主人浸著瓜果,懶於針線,竹床晝寢,午夢方長。小令畫出一幅具有夏令特色的仕女圖,頗有風致。


  王 觀
蔔算子


送鮑浩然之浙東

  水是眼波橫①,山是眉峰聚②。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③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作者簡介】

  王觀字通叟,北宋高郵(屬江蘇)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曾著《揚州賦》、《芍藥譜》。有《冠柳詞》。今有趙萬里輯本。

  【注釋】

  ①眼波橫:形容眼神流動如橫流的水波。
  ②眉峰:形容眉彎如山峰。 聚:指雙眉蹙皺狀如雙峰相並。這兩句說水是橫流的眼波,山是蹙皺的眉峰。
  ③盈盈:脈脈含情。兩句是說先問行人到哪裡去?回答是要到山水明秀的地方去。

  【評解】

  這是一首浸潤著真摯感情的送別詞,表現了作者新巧的藝術構思和形象地刻畫離情別意的藝術手段。上片以眼波和眉峰來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處來顯示浙東山水的清秀。下片寫暮春送客又兼送春,並祝願友人與春同在,表現送行人的一片深情。

  【集評】

  《唐宋詞鑒賞集》:詩貴緣情。這首小詞正是用它所表現的真摯感情條打動讀者的心弦的。且不必問題目云云,它那從民間營養吸取來的健康情調、鮮明語言、民歌的藝術技巧引起讀者的美感和共鳴,使它臻於詞的上乘。
  《能改齋漫錄》:王逐客送鮑浩然遊浙東,作長短句雲:「水是眼波橫」云云。韓子蒼在海陵送葛亞卿詩雲:「今日一杯愁送君,明日一杯愁送君。君應萬里隨春去,若到桃源問歸路。」詩、詞意同。


  毛 滂
踏莎行 元夕

  撥雪尋春,燒燈①續晝。暗香院落梅開後。無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宮橋②柳。 花市無塵,朱門如繡。
  嬌雲瑞霧籠星斗。沉香③火冷小妝殘,半衾輕夢濃於酒。

  【作者簡介】

  毛滂字澤民,北宋衢州江山(今屬浙江)人。哲宗元祐間任杭州法曹(司法官)。受知東坡。徽宗正和中,任嘉禾(浙江嘉興)知州。
  有《東堂詞》。

  【注釋】

  ①燒燈:即燃燈。
  ②宮橋:在山東滕縣東南45裡,跨薛河。
  ③沉香:水香木製成的薰香。

  【評解】

  臘梅開後,白雪殘存,詞人撥雪尋春,乃至燃燈續晝,其雅興已似癡。月上柳梢,雲霧籠星,沉香煙消,其夢境又如醉。詞寫得清麗宛轉,韻味淳鬱,上下片兩結句尤覺尖新。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澤民的作風很瀟灑明潤,他與賀方回適得其反。賀氏濃豔,毛則以清疏見長;賀詞沉鬱,毛則以空靈自適。


  生查子
  春晚出山城,落日行江岸。人不共潮來,香亦臨風散。花謝小妝殘①,鶯困清歌斷。行雨夢魂消,飛絮心情亂。

  【注釋】

  ①花謝小妝殘:形容落花飛絮,春色將暮。

  【評解】

  這是一首暮春懷人之作。上片寫山城春晚,江岸落日,潮來而人不來的惆悵心情。下片寫落花飛絮,鶯困歌歇,撩人心緒的情景。抒情委婉,細膩含蓄。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這是一首隱約不露的情歌。為《東堂集》中很少見的作品。我們說過,他是一個俯仰自樂、不沾世態的風雅作家。
  為什麼他也在「愁眉」、「相覷」、「心情亂」,竟動了凡心呢?這個問題除非讓他自己來解答,別人是無從代為辨析的。他或者正如一個修道的尼姑,本是個清淨的身子,無端的卻動了「思凡」的念頭。——幸而我們這位毛先生畢竟是理智戰勝了感情,尚未演到第二幕的實行「下山」。這或者因為他是一個法曹,頭腦總要較凡人冷靜些呵!

臨江仙 都城元夕

  聞道長安燈夜好,雕輪①寶馬如雲。蓬萊清淺對孤棱②,玉皇開碧落③,銀界失黃昏。 誰見江南憔悴客,端憂懶步芳塵。小屏風畔冷香凝,酒濃春入夢,窗破月尋人。

  【注釋】

  ①雕輪:指華麗的車輛。
  ②棱:神靈之威,這裡借用。
  ③碧落:道家稱天空曰碧落。

  【評解】

  這首詞通過對京華元夕的著意描繪,抒寫自己當時的情懷。上片寫都城元夜的繁華熱鬧,燈火通明如白晝。下片抒寫「江南憔悴客」懶步芳塵,不願追歡逐樂,而因酒入夢的幽獨心情。「窗月尋人」,意境優美,餘意不盡。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這是在柳、蘇、秦、賀的詞集中找不出的一種瀟灑而明潤的風調。象「酒濃春入夢,窗破月尋入」的詩句,尤極明倩韻致,風度蕭閑,令人百讀不厭。
  張思岩《詞林紀事》:柯寓匏雲,澤民「酒濃春入夢,窗破月尋入」,真詞家佳境也。

玉樓春 己卯歲元日

  一年滴盡蓮花漏①。碧井酴酥②沉凍酒。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③偏故舊。

  【注釋】

  ①蓮花漏:一種狀如蓮花的銅制漏水計時器,相傳為廬山僧惠遠所造。
  ②酴酥:即屠蘇,酒名。
  ③東君:春神。

  【評解】

  蓮花滴水送走了舊的一年。在井懸凍酒,曉寒侵人之時,柳枝的苗條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氣息。雖有佳人歌女勸酒佐興,可詞人卻為早春的物候所驚,猶如見到了久別重逢的故舊。構思新穎,饒有情致。

  【集評】

  《詞林紀事》:澤民詩文,有閒暇自得,清美可口之語。一吟一詠,莫不傳唱人間。曼聲歌之,不禁低徊欲絕也。
  薛礪若《宋詞通論》:其詞明倩韻致,風度蕭閑,令人百讀不厭。
  後來如白石、玉田諸人,作風尤與此為近。

惜分飛
富陽①僧舍代作別語

  淚濕闌幹①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②。更無言語空相彪③。 斷雨殘雲無意緒。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

  【注釋】

  ①富陽:浙江富陽縣。
  ②闌幹:眼淚縱橫的樣子。
  ③取:助詞,即「著」。
  ④覷:細看。

  【評解】

  這首詞抒寫離別時的情態與別後的心緒。上片描繪臨別之時無言相對,只見戀人淚眼如露滴花上,愁眉似碧峰簇聚。
  下片形容別後情緒低落,夜深不寐,由於怕聽潮聲而分付「潮回去」。款款寫來,一往情深而又隱隱含露。

  【集評】

  周煇《清波雜誌》:此詞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何酷似少遊也。
  薛礪若《宋詞通論》:東坡守錢塘時,澤民曾作過他的刑掾(當時所謂法曹,即今司法官)。秩滿辭去,因戀於歌妓瓊芳,遂作了一首《惜分飛》。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別詞,起兩句即言別離之哀。「淚濕」句,用白居易「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詩意,花著露猶春帶雨也。「此恨」寫別時情態,送行者與被送者,俱有離恨,故曰「平分取」。「今夜」兩句,始說出現時現地之思念,人不得去,惟有魂隨潮去,情韻特勝。


  張 耒
秋蕊香

  簾幕疏疏風透,一線香飄全獸①。朱欄倚遍黃昏後,廊上月華如晝。 別離滋味濃於酒,著人瘦。此情不及牆東柳,春色年年如歸。

  【作者簡介】

  張耒字文潛,楚州淮陰(今屬江蘇)人。生於宋仁宗皇祐四年,第進士。元祐初,仕至起居舍人。有《柯山集》五十卷,其詞集名《柯山詩餘》。辛于徽宗政和二年。

  【注釋】

  ①金獸:香爐。

  【評解】

  本詞抒寫春閨相思之情。上片寫眼前景色。疏簾風透,金爐香飄。獨倚朱欄,唯見月明如晝。下片抒寫相思。年年柳色,春光如舊。而人卻逐漸消瘦,諳盡別離滋味。全詞寫得清新婉麗,曲折含蓄。

  【集評】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文潛官許州,喜營妓劉淑奴。作《少年游》,又為《秋蕊香》以寓意。元祐諸公,皆有樂府,唯張僅見《風流子》及此二詞。味其句意,不在諸公之下矣。


  舒 亶
菩薩蠻

  畫船搥鼓催君去,高樓把酒留君住。去住若為情①,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作者簡介】

  舒亶字信道,號懶堂,北宋明州慈溪(今屬浙江)人。英宗治平二年進士。神宗時做過知制誥,禦史中丞。曾與李定劾蘇軾作詩譏訕時事。徽宗時任龍圖閣待制。有集,不傳。

  【注釋】

  ①若為情:何以為情,難為情。

  【評解】

  這是一首留別與懷人之作。上片寫送別時的情景。臨別依依,行者與送行者,相互留戀,卻終於分離。下片寫別後的懷念。「知君何日同」,表現出難言的相思之情。

  【集評】

  《艇齋詩話》:舒信道亦工小詞,如雲:「畫船搥鼓催君去」云云,亦甚有思致。
  《碧雞漫志》:舒信道、李元膺,思致研密,要是波瀾小。
  《聽秋聲館詞話》:舒亶與蘇門四學士同時,詞亦不減秦、黃。
  《詞苑叢談》:舒亶與李定,同陷東坡於罪者。嘗作《菩薩蠻》詞、王阮亭極賞北。嘗曰:「此等語乃出渠輩之手,豈不可惜。」


  章 栥
水龍吟 楊花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閑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
  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①,繡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台路杳②,金鞍遊蕩,有盈盈淚。

  【作者簡介】

  章栥字質夫,北宋浦城(屬福建)人。英宗治平四年進士,哲宗朝歷任集賢殿修撰,知渭州。徽宗立,拜同知樞密院事。卒諡莊簡。他的《水龍吟》詞,為吟柳花絕唱,最為東坡所稱賞。

  【注釋】

  ①雪沾瓊綴:落滿了柳絮。
  ②章台路杳:漢代長安有章台街。後人常以章台為歌妓聚居所。這三句是說,閨中人看不見丈夫遊蕩的章台路,獨居寂寞,只有暗自流淚。

  【評解】

  這首詠絮詞,上片寫暮春季節,風吹柳絮的情景,下片寫楊花四處飄落。通過擬人手法,委婉含蓄地表露了離情。作者準確地把握物象,著意刻畫,並注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全詞寫得婉麗工巧,新穎別致,把楊花描繪得栩栩如生,成為絕唱。

  【集評】

  徐釚《詞苑叢談》:東坡與質夫帖雲:柳花詞妙絕,使來者何以措辭。
  黃花庵《花庵詞選》:傍珠簾散漫數語,形容盡矣。
  薛礪若《宋詞通論》:《水龍吟》為吟柳花絕唱,最為東坡所稱賞。
  詞中如「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繡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刻畫柳絮,可謂工細委婉之至。
  王國維《人間詞話》:東坡《水龍吟》詠楊花,和韻而似原唱;章質夫詞,原唱而似和韻。才之不可強也如是!
  《詩人玉屑》:餘以為質夫詞中所謂「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亦可謂曲盡楊花妙處。東坡所和雖高,恐未必能及。


  王 詵
憶故人

  燭影搖紅,向夜闌①,乍酒醒、心情懶。尊前誰為唱陽關②,離恨天涯遠。 無奈雲沉雨散,憑闌幹、東風淚眼。海棠開後,燕子來時,黃昏庭院。

  【作者簡介】

  王詵字晉卿,北宋太原人,後徒居開封。尚英宗女魏國大長公主,為駙馬都尉。能書畫屬文,與蘇軾友善,因坐黨籍被謫。近人趙萬里始為其詞匯成一卷。

  【注釋】

  ①夜闌:夜深。
  ②陽關:即《陽關曲》。王維詩:「西出陽關無故人」。

  【評解】

  此詞寫宴別。上片寫宴會上的情景。下片寫別後相思。海棠開後,誰與共賞?雙燕來時,庭院寂然。時值黃昏,更覺淒涼。全詞工麗婉曲,新穎別致。

  【集評】

  黃山谷雲:晉卿樂府,清麗幽遠,工在江南諸賢季孟之間。(《宋詞通論》)
  吳曾《能改齋漫錄》:都尉憶故人作,徽宗喜其詞意。猶以不豐容宛轉為憾。遂令大晟府別撰腔。周美成增益其詞。而以首句為名,謂之燭影搖紅雲。


  趙令畤
蝶戀花

  卷絮①風頭寒欲盡,墜粉飄香,日日紅成陣。新酒又添殘酒困,今春不減前春恨。 蝶去鶯飛無處問,隔水高樓,望斷雙魚②信。惱亂橫波秋一寸③,斜陽只與黃昏近。

  【作者簡介】

  趙令畤字德麟,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元孫。元裕中簽書潁州公事。
  坐與蘇軾交通,罰金,入黨籍。紹興初,襲封安定郡王,同知行在大宗正事。有《侯鯖錄》。

  【注釋】

  ①「卷絮」句:意思是說落花飛絮,天氣了漸暖,已是暮春季節。
  ②雙魚:書簡。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③秋一寸:即眼目。

  【評解】

  這是首春日懷人詞。上片寫暮春景色。落紅成陣,柳絮紛飛。春色惱人,杯酒難解。新酒殘酒,也難消新愁與舊愁。
  下片抒寫懷人的情思。蝶去鶯飛,江水隔阻,秋波望斷,全無消息。而時近黃昏,更覺心緒煩亂。全詞抒情細膩,婉麗多姿。

  【集評】

  李攀龍《草堂詩餘雋》,此詞妙在寫情語,語不在多,而情更無窮。
  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恨春日又恨黃昏,黃昏滋味更覺難嘗耳。
  「只與黃昏近」等句,句句沁入毛孔皆透。
  薛礪若《宋詞通論》:德麟詞以婉柔勝,風格近少遊。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起三句,言風吹花落之多。「新酒」兩句,言愁恨之深。「蝶去」三句,言望信之切。「惱亂」兩句,點出斜陽在目,感傷無限。蓋風格清麗,絕似小山。若非小山之作,亦可追步小山。

蝶戀花

  欲減羅衣寒未去,不卷珠簾,人在深深處。紅杏枝頭花幾許?啼痕止恨清明雨。 盡日沉煙①香一縷,宿酒②醒遲,惱破③春情緒。飛燕又將歸信誤,小屏風上西江路。

  【注釋】

  ①沉煙:即沉水香,俗稱沉香,是一種珍貴香料。
  ②宿酒:昨晚飲過酒,表示飲後而睡。
  ③惱破:惱煞。

  【評解】

  這首深閨懷人詞,語不多,情無限。含蓄蘊藉,神情宛然。繾綣纏綿而又不粘不滯,疏秀淡雅,正表現了這首詞的特色。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上段警拔不足而靜婉有餘,後段以閑淡之筆,寫懷人心事。結處風華掩映,含蓄不盡。德麟為安定郡王,天水氏固多才子也。
  李攀龍《草堂詩餘雋》:托杏寫興,托燕傳情,懷春幾許衷腸。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寫閨情,清超絕俗。起三句,畫出繡閣姝麗、惆悵自憐之態,欲減羅衣而又未減,蓋以寒猶未去也。為恐極目生愁,故珠簾不卷。「紅杏」兩句,因雨惜花,簾雖未卷,然料想花枝經雨,必已零落殆盡,故惜花而又恨雨。換頭三句,極寫淒寂之況。「宿酒醒遲」,可見恨深酒多,一時難醒,而醒來空對一縷沉香,仍是無聊已極。
  「飛燕」兩句,更深一層,歎人去無信,空對屏風悵望。因見屏風上之西江路,遂憶及人去之遠,餘韻殊勝。


  ------------------
  學達書庫(xuoda.com)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