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柳 永
雨霖鈴

  寒蟬淒切①,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②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③。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④。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⑤,更與何人說。

  【作者簡介】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變,福建崇安人。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進士。在北宋著名詞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詞史上卻佔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者,也是第一個大量寫作慢詞的詞人。他能自製新曲,音律諧婉。他的詞,鋪敘展衍,不事雕飾。
  在宋詞的發展中,有開疆拓土之功。他的詞通俗淺近,旖旎近情。深受人們的喜愛。

  【注釋】

  ①淒切:淒涼急促。
  ②都門:指汴京。 帳飲:設帳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
  ④經年:年復一年。
  ⑤風情:風流情意。

  【評解】

  柳永仕途失意,四處飄泊。這首詞就是他離汴京、前往浙江時「留別所歡」的作品。詞以悲秋景色為襯托,抒寫與所歡難以割捨的離情。上片寫送別的情景,深刻而細緻地表現話別的場面。下片寫設想中的別後情景,表現了雙方深摯的感情。全詞如行雲流水,寫盡了人間離愁別恨。詞人以白描手法寫景、狀物、敘事、抒情。感情真摯,詞風哀婉。

  【集評】

  李攀龍《草堂詩餘雋》:「千里煙波」,惜別之情已騁;「千種風情」,相期之願又賒。真所謂善傳神者。
  賀裳《皺水軒詞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自是古今俊句。
  周濟《宋四家詞選》:清真詞多從耆卿奪胎,思力沉摯處,往往出藍。然耆卿秀淡幽豔,是不可及。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寫別情,盡情展衍,備足無餘,渾厚綿密,兼而有之。宋于庭謂柳詞多「精金粹玉」,殆謂此類。詞末余恨無窮,餘味不盡。
  俞文豹《吹劍錄》: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

晝夜樂

  洞房①記得初相遇,便只合②長相聚。何期小會幽歡,變作別離情緒。況值闌珊③春色暮,對滿目亂花狂絮,直恐好風光,盡隨伊歸去。 一場寂寞憑誰訴?算前言總輕負。早知恁地難拼④,悔不當初留住。其奈風流端正外,更別有系人心處。一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

  【注釋】

  ①洞房:深邃的住室。後多用以指婦女所居的閨閣。
  ②只合:只應該。
  ③闌珊:將殘、將盡之意。
  ④恁地難拼:這樣地難過。難拼:指難以和離愁相拼。

  【評解】

  這是一首回憶從前歡聚和別後相思的詞。上片寫當年的歡聚與別情。下片寫刻骨的相思與內心的悔恨。那個人,不僅風流端正,更兼密意柔情,惹人相思。詞中惜春、惜別,感情真摯,反映了封建時代淪為社會下層婦女的遭遇與苦惱。

  【集評】

  艾治平《宋詞名篇賞析》:「洞房」在柳詞中屢見,是指妓女的住所。柳永常出入於「娼館酒樓間」,他描述她們生活的作品,有些是傳出了她們的苦悶和心聲的。這首詞就是這樣。
  靳極蒼《唐宋詞百首詳解》:這首詞是抒寫一個少婦,新婚離別後對丈夫的追懷想念不置之情。

八聲甘州

  對瀟瀟①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②冷落,殘照當樓。是處③紅衰翠減,苒苒④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⑤,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⑥?想佳人,樓頭顒望⑦,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⑧凝愁。

  【注釋】

  ①瀟瀟:形容風雨急驟。
  ②關河:關口和航道。
  ③是處:處處,到處。
  ④苒苒:漸漸,慢慢。
  ⑤渺邈:渺茫、遙遠。
  ⑥淹留:久留。
  ⑦顒望:舉頭凝望。
  ⑧恁:如此。

  【評解】

  這首詞寫的是登臨所見而引起的思鄉懷人之情。上片寫登臨所見到的殘秋景色,主要寫景。下片寫登臨所感,抒遊子思鄉之情,情景交融。詞中通過層層鋪敘,寫盡了他鄉遊子的羈旅哀愁。感情真摯強烈而又轉折跌宕,頓挫有致。全詞充溢著濃重的感傷情調。柳永仕途坎坷,一生潦倒。飄泊失意的經歷,使他對羈旅行役的生活深有體會。這首《八聲甘州》乃有感之作,為柳詞中的名篇。

  【集評】

  《侯鯖錄》引蘇軾雲:人皆言柳耆卿詞俗,然如「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唐人佳處,不過如此。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亦柳詞名著。一起寫雨後之江天,澄澈如洗。「漸霜風」三句,更寫風緊日斜之境,淒寂可傷。以東坡之鄙柳詞,亦謂此三句「唐人佳處,不過如此」。「是處」四句,複歎眼前景物凋殘,惟有江水東流,自起首至此,皆寫景。「歎年」兩句,自問自歎,為恨極之語。「想」字貫至「收」處,皆是從對面著想,與少陵之「香霧雲鬟濕」作法相同。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結句言知君憶我,我亦憶君。前半首之「霜風」、「殘照」,皆在凝眸悵望中也。
  劉逸生《宋詞小劄》:《八聲甘州》是柳永名作之一,屬￿遊子思鄉的一段題材,不一定是作者本人在外地思念故鄉妻子而寫。據我看,為了伶工演唱而寫的可能性還大些。然而,對景物的描寫,情感的抒述,不僅十分精當,而且筆力很高,實可稱名作而無愧。

定風波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①。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②,膩雲嚲③,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④,拘束教吟課。鎮⑤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注釋】

  ①是事可可:凡事不在意,一切事全含糊過去。
  ②暖酥消:臉上搽的油脂消散了。
  ③膩雲嚲:頭髮散亂。嚲:下垂貌。
  ④蠻箋象管:紙和筆。蠻箋:古代四川產的彩色箋紙。象管:象牙做的筆管。
  ⑤鎮:鎮日,整天。

  【評解】

  這首詞以深切的同情,抒寫了淪落於社會下層的歌伎們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與嚮往,以及內心的煩惱與悔恨。上片融情入景,以明媚的春光反襯人物的厭倦與煩惱情緒。下片通過細膩的心理刻畫,反映歌伎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與追求。這首詞是柳永俚詞的代表作之一。
  全詞運用通俗的語言,不加雕飾,把人物的生活情態與心理活動,刻畫得細緻入微,頗能體現柳詞的特色。

  【集評】

  張燕瑾《唐宋詞賞析》:柳永的身世處境,使他對處於社會下層的妓女的生活,有著很深的瞭解,對她們的思想感情也有著很深的瞭解。
  因而,詞裡刻畫的許多婦女形象栩栩如生,描繪她們的心理活動,顯得格外生動、真切。《定風波》就是一首描寫很成功的以婦女為主人公的詞。
  艾治平《宋詞名篇賞析》:這首詞的語言生動地體現出柳永「俚詞」的特點。柳永在語言上的「俚」和他「變舊聲,作新聲」,製作了大量的慢詞一樣,是他在詞的發展上作出的貢獻。

玉蝴蝶

  望處雨收雲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①。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②。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③?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裡,立盡斜陽。

  【注釋】

  ①堪動宋玉悲涼: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
  ②星霜:星一年一周天,霜每年而降,因稱一年為一星霜。
  ③瀟湘:原是瀟水和湘水之稱,後泛指為所思之處。

  【評解】

  此首風格與《八聲甘州》相近,為柳詞名篇。詞中抒寫了對遠方故人的懷念。上片以景為主,景中有情。詩人面對淒涼的秋景,憑欄遠望,觸景生情,寫出了思念故人的惆悵與哀感。下片插入回憶,以情為主,而情中有景。妙合無垠,聲情淒婉。以昔日之歡會反襯長期分離之苦,從而轉到眼前的思念。波瀾起伏,錯落有致。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水風」二句善狀蕭疏晚景,且引起下文離思。「情傷」以下至結句黯然魂消,可抵江淹《別賦》,令人增《蒹葭》懷友之思。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望處」二字,統撮全篇。起言憑欄遠望,「悄悄」二字,已含悲意。「晚景」二句,虛寫晚景足悲。「水風」兩對句,實寫蘋老、梧黃之景。「遣情傷」三句,乃折到懷人之感。
  下片,極寫心中之抑鬱。「難忘」兩句,回憶當年之樂。「幾孤」句,言文酒之疏。「屢變」句,言經歷之久。「海闊」兩句,言隔離之遠。「念雙燕」兩句,言思念之切。末句,與篇首相應。「立盡斜陽」,佇立之久可知,羈愁之深可知。

採蓮令

  月華收①,雲淡霜夭曙。西征客、此時情苦。翠娥執手,送臨歧②、軋軋開朱戶。千嬌面、盈盈佇立,無言有淚,斷腸爭忍回顧? 一葉蘭舟,便恁急槳淩波雲。貪行色,豈知離緒。萬般方寸,但飲恨、脈脈③同誰語?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村。

  【注釋】

  ①月華收:指月亮落下,天氣將曉。
  ②臨歧:岔路口。此指臨別。
  ③脈脈:含情貌。

  【評解】

  斜月西沉,霜天破曉,執手相送,情何以堪!這首送別詞,既表現了送行者的無限依戀,也抒寫了行人的感懷。把送別和別後相思的情景,層層鋪開。深刻細緻地寫出了人物的感受。最後以景結情,倍覺有情。全詞鋪敘展衍,層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轉。
  不僅情景「妙合」,而且寫景、抒情、敘事自然融合,完美一致。體現了柳詞的特色。

  【集評】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初點月收天曙之景色,次言客心臨別之悽楚。「翠娥」以下,皆送行人之情態。執手勞勞,開戶軋軋,無言有淚,記事既生動,寫情亦逼具。「斷腸」一句,寫盡兩面依依之情。
  換頭,寫別後舟行之速。「萬般」兩句,寫別後心中之恨。「更回首」三句,以遠景作收,筆力千鈞。上片之末言回顧,謂人。此則謂舟行已遠,不獨人不見,即城亦不見,但見煙樹隱隱而已。一顧再顧,總見步步留戀之深。屈子雲:「過夏首而西浮兮,顧龍門而不見。」收處仿佛似之。
  《唐宋詞鑒賞集》:況周頤《蕙風詞話》雲:「蓋寫景與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寫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惟北宋詞人往往有之。」從這首詞的結句很可以看出這一特點,它在情景交融方面,的確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在這一點上,也可以說它「高處不減唐人」。

蝶戀花

  佇①倚危樓風細細。望極②春愁,黯黯③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釋】

  ①佇:久立。
  ②望極:極目遠望。
  ③黯黯:迷濛不明。

  【評解】

  這首《蝶戀花》把飄泊異鄉的落魄感受,同懷戀意中人的纏綿情思結合起來。上片寫春日登樓引起的愁思。下片寫「春愁」的執著纏綿,無可排遣。並點明了「春愁」的具體內容。全詞寫得激情回蕩,執著誠篤,頗能顯示柳詞的抒情特色。

  【集評】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上片寫境,下片抒情。「佇倚」三句,寫遠望愁生。「草色」兩句,實寫所見冷落景象與傷高念遠之意。換頭深婉。「擬把」句,與「衣帶」兩句,更柔厚。與「不辭鏡裡朱顏瘦」語,同合風人之旨。
  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為第二境。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長守尾生抱柱之信,拼減沈郎腰帶之圍,真情至語。


  張 昇
離亭燕

  一帶江山如畫。風物向秋瀟灑①。水浸碧天何處斷?霽色②冷光相射。蓼嶼③荻花洲,掩映竹籬茅舍。
   雲際客帆高掛。煙外酒旗低亞④。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困話。悵望倚層樓,寒日無言西下。

  【作者簡介】

  張昇字柬卿,宋代陝西韓城人。第進士。累官參知政事。卒贈司徒兼侍中,諡康節。他的詞以《離亭燕》為最有名。

  【注釋】

  ①瀟灑:爽朗蕭疏。
  ②霽色:雨後初晴的景色。
  ③蓼嶼:長有蓼草的小島。
  ④低亞:低垂。

  【評解】

  秋景瀟灑,江山如畫。蓼嶼荻洲,茅舍竹籬。雲際帆移,酒旗低亞。詞人倚樓悵望,一帶江山盡收眼底。而六朝興廢,悠悠萬事,已成了漁樵閒話。此詞寫江南秋色兼抒懷古之情。
  上片賞玩江山美景,下片感懷六朝興衰。落寞淒涼,引人遐想。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此詞于冷雋中寓悲涼之感。闋中如「霽色冷光相射」,「寒日無言西下」句,尤覺冷豔觸人心目,而語意無窮。
  《歷代詞人考略卷八》:張康節《離亭燕》雲:『悵望倚層樓,寒日無言西下。」秦少游《滿庭芳》雲:「憑闌久,疏煙淡日,寂寞下蕪城。」
  兩歇拍意境相若,而張詞尤極蒼涼蕭遠之致。


  梅堯臣
蘇幕遮

  露堤平,煙墅杳①,亂碧萋萋②,雨後江天曉。獨有庾郎年最少,窣地③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長亭,迷遠道,堪怨王孫④,不記歸期早。落盡梨花春事了,滿地斜陽,翠色和煙老。

  【作者簡介】

  梅堯臣字聖俞,安徽宣城人。仁宗召試,賜進士。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參加編修《唐書》。他的創作以詩為主。有《宛陵集》。詞作不多,以《蘇幕遮》最為歐陽修稱賞。

  【注釋】

  ①墅:田廬、圃墅。 杳:幽暗,深遠,看不到蹤影。
  ②萋萋:形容草生長茂盛。
  ③窣地:拂地,拖地。窣:突然,出其不意。
  ④王孫:貴族公子。這裡指草。多年生,產于深山。

  【評解】

  雨後天曉,露煙淒迷,芳草如茵,嫩色相照。梅堯臣這首詠草詞,以擬人化手法,委婉地描繪了春草的形象和特色。
  意新語工,為前人所未道者。結尾兩句,意境幽美,極有韻味。這首詞正如他在論詩中所說的「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最為歐陽修所稱賞。

  【集評】

  《能改齋漫錄卷十七》:梅聖俞在歐陽公座,有以林逋草詞「金穀年」年,亂生青草誰為主」為美者。聖俞因別為《蘇幕遮》一闋,雲:
  「露堤平云云,歐公擊節賞之。


  謝 絳
夜行船

  昨夜佳期初共,鬢雲低,翠翹金鳳①。尊前和笑不成歌,意偷傳,眼波微送。 草草不容成楚夢,漸寒深翠簾霜重。相看送到斷腸時,月西斜,畫樓鐘動。

  【作者簡介】

  謝絳字希深,家居富陽(今浙江杭州市西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進士及第。仁宗朝,累官知制誥,有詩文集。

  【注釋】

  ①翠翹金鳳:古代婦女首飾。

  【評解】

  這首惜別詞,上片回憶昨夜歡會,著重描繪人物情態;下片寫今日送別,著重以景襯情。輕豔柔和,風流蘊藉,表現了謝詞的風格。

  【集評】

  薛若礪《宋詞通論》:據《富春遺事》載,希深居富陽小隱山,別築室曰「讀書堂」,構雙松亭於前。倚山臨江,雜植花果,沼荷稻圩,環流布種,頗稱幽人之居。其詞亦「藻然輕黠」,與眾特異,如《夜行船》。


  李 冠
蝶戀花

  遙夜亭皋①閑信步,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數點雨聲風約住②,朦朧淡月雲來去。 桃杏依稀香暗度,誰在秋千,笑裡輕輕語?一寸相思千萬縷,人間沒個安排處。

  【作者簡介】

  李冠字世英,曆城(今山東濟南)人,以文學著稱。官乾寧主簿。
  有《東皋集》傳世。其詞以《蝶戀花》為最婉約多姿。

  【注釋】

  ①亭皋:這裡指城郊有宅舍的地方。
  ②風約住:下了幾點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風管束住似的。

  【評解】

  時節已過清明,桃杏芳香依然。小雨之後,淡月朦朧。信步亭皋,忽聞秋千架上,笑語輕盈,勾起了心中的萬縷相思。
  詩人把惜春、傷春與懷人的思緒,融為一體。全詞寫得輕柔纖巧,婉麗多姿。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此詞與張先、宋祁作風極相類,設混於子野詞中,幾乎無從辨認。
  劉逸生《宋詞小劄》:這首詞寫一個青年人常會碰到的意外和因此惹起的無端煩惱。事情本是瑣細的。他在春夜的閑行中偶然聽到隔牆的笑語聲,如此而已。但正因其瑣細,要寫得委婉動人,又實在不易。
  作者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恰當地安排了一個同青年人的傷春情懷十分和諧的環境和氣氛,然後讓那感情自然地伸展開去。


  葉清臣
賀聖朝

  滿斟綠醑①留君住,莫匆匆歸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 花開花謝,都來幾許②?且高歌休訴。不知來歲牡丹時,再相逢何處?

  【作者簡介】

  葉清臣字道卿,湖州烏程(今浙江吳興)人。仁宗天聖初進士,曆官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有詩文集。《全宋詞》存其詞二首。

  【注釋】

  ①綠醑:美酒。
  ②都來幾許:都算在一起才有多少時間呀!

  【評解】

  這首詞是酒席筵前留別之作。滿斟美酒,勸友人盡情歡樂。全詞精心鋪敘,情意殷切。表現了詩人傷春惜別的情懷,也流露出人生萍寄之感。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詞中「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句,則為東坡《水龍吟》「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及賀方回《青玉案》「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藍本了。


  蘇 軾
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①何處無芳草。 牆裡秋千牆外道。
  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作者簡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中進士,曾任翰林學士等官職。在文學上,他是一位詩、詞、文均有很深造詣的全能作家。他的詞突破了「詞為豔料」的局限,擴大了詞的題材,衝破了聲律的束縛。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創作實踐,對詞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有《東坡樂府》傳世。

  【注釋】

  ①「天涯」句:指芳草長到天邊。

  【評解】

  蘇軾的詞,以豪放著稱。這首《蝶戀花》,代表了他詞作清新婉約的一面,表現詩人創作上的多方面才能。這首詞借惜春傷情,抒寫詩人遠行途中的失意心境。上片惜春,下片抒寫詩人的感傷。面對殘紅退盡,春意闌珊的景色,詩人惋惜韶光流逝,感慨宦海沉浮,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到詞中。藝術構思新穎,使尋常景物含有深意,別有一種耐人玩味的情韻。

  【集評】

  王士禎《花草蒙拾》:「枝上柳綿」,恐屯田(柳永)緣情綺靡,未必能過。孰謂東坡但解作「大江東去」。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曠達語。下闋牆內外之人,干卿底事,殆偶聞秋千笑語,發此妙想,多情而實無情,是色是空,公其有悟耶?
  唐圭璋等《唐宋詞選注》:本詞是消春之作。不過,作者還借「何處無芳草(知音)」以自慰自勉。「多情卻被無情惱」,也不僅僅局限于對「佳人」的相思。

水龍吟

  次韻①章質夫楊花詞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②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③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
  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注釋】

  ①次韻:依照別人的原韻和詩或詞。 章質夫:名栥(jié),字質夫,福建蒲城人,曆仕哲宗、徽宗兩朝,為蘇軾好友,其詠楊花詞《水龍吟》是傳誦一時的名作。
  ②「思量」兩句:指楊花看似無情,實際卻自有其愁思。 思:意思,思緒。
  ③「困酣」二句:用美女困倦時眼睛欲開還閉之態來形容楊花的忽飄忽墜、時起時落。

  【評解】

  這首詠物詞,當作于蘇軾貶黃州時期。其間,詩人的好友章質夫有詠楊花詞《水龍吟》一首,盛傳一時,詩人因依原韻和了這首詞寄去,並囑「不以示人」。詞中通過豐富的想像和獨特的藝術構思,運用擬人化手法,把詠物和寫人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即物即人,兩不能別」。全詞寫得聲韻諧婉,情調幽怨纏綿。反映了蘇詞婉約的一面。

  【集評】

  王國維《人間詞話》:東坡楊花詞,和韻而似原唱;章質夫詞原唱而似和韻。
  朱弁《曲洧舊聞》:章質夫楊花詞,命意用事,瀟灑可喜。東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呂。徐而視之,聲韻諧婉,反覺章詞有織繡工夫。
  魏慶之《詩人玉屑》:章質夫詠楊花詞,東坡和之,晁叔用以為:
  「東坡如王嬙、西施,淨洗腳面,與天下婦人鬥好,質夫豈可比哉!」是則然也。餘以為質夫詞中所謂「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亦可謂曲盡楊花妙處,東坡所和雖高,恐未能及,詩人議論不公如此。
  唐圭璋等《唐宋詞選注》:本詞是和作。詠物擬人,纏綿多態。詞中刻畫了一個思婦的形象。縈損柔腸,困酣嬌眼,隨風萬里,尋郎去處,是寫楊花,亦是寫思婦,可說是遺貌而得其神。而楊花飛盡化作「離人淚」,更生動地寫出她候人不歸所產生的幽怨。能以楊花喻人,在對楊花的描寫過程中,完成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這比章質夫的閨怨詞要高一層。

賀新郎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
  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台①曲,又卻是,風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穠豔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風驚綠②。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③。

  【注釋】

  ①瑤台:傳說昆侖山仙人所居之處。 曲:深處。
  ②秋風驚綠:秋風起後,榴花凋謝,剩下的綠葉,禁不住摧殘。
  ③簌簌:紛紛落下的樣子。

  【評解】

  這首《賀新郎》借詠名花佳麗,以抒詩人的感懷,寄意高遠,構思奇妙。上片詠佳人,隱約流露出人物的孤獨心境。
  下片寫石榴,然後將人物與石榴合寫,亦花亦人,巧妙新穎。
  全詞以華美豔麗的形象,婉曲纏綿的情韻,曲折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的情懷。
  蘇軾在新舊兩派當權時,均不願隨聲附和,取媚求進,因而或遭新黨排擠,或為舊黨不容。曾兩次出任杭州。詞中以榴花比托「幽獨」的佳人,聯繫自己的心情和處境,借詠物曲曲傳出自己的心聲,手法極為高妙。

  【集評】

  黃蓼園《蓼園詞選》:末四句是花是人,婉曲纏綿,耐人尋味不盡。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極寫其特立獨行之概。以上闋「孤眠」之「孤」字,下闋「幽獨」之「獨」字,表明本意。「新浴」及「扇手」,其身之潔白,焉能與浪蕊浮花為伍,猶屈原不能以皓皓之白,入汶汶之世也。下闋「芳心千重似束」句及「秋風」句言已深閉退藏,而人猶不恕,極言其憂讒畏譏之意。對花真賞,知有何人,惟有沾襟之粉淚耳。
  沈雄《古今詞話》曾記載:蘇軾任職杭州時,曾在西湖宴會。群妓畢集,而秀蘭遲到,一府僚為此發怒。東坡即席寫《賀新郎》為秀蘭解圍。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東坡此詞,冠絕古今,托意高遠,寧為一妓而發耶!
  《唐宋詞鑒賞集》:詞人寫作受到生活現象的觸發,或從現實中攝取某些現象,這是可能的,但決不是生活的簡單記錄。把一首詞的內容完全坐實到一個官場的風流故事上,刻板地句句索隱,這顯然是附會之談,不足憑信。
  薛礪若《宋詞通論》: 此詞寫來極紆回纏綿,一往情深。麗而不豔,工而能曲,毫無刻畫斧斫之痕。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不必為官妓秀蘭而作,寫情景俱高妙。
  寫花寫人,是二實一。
  阮郎歸 初夏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①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
  玉盆②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注釋】

  ①蕙風:夏季的東南風。
  ②玉盆:指荷葉。

  【評解】

  高柳新蟬,薰風微雨,池荷榴花,瓊珠清泉,交織成一幅初夏的美麗圖景;撫琴、下棋、晝眠、嬉水,傳達出人物風雅優閑的生活情趣。歇拍二句,寫弄水葉面,瓊珠碎而複圓,更覺清新可愛。

  【集評】

  沈雄《古今詞話》:觀者嘆服其八句狀八景。音律一同,殊不散亂,入爭寶之。刻之琬琰,掛於堂室間也。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寫閨情而不著妍辭,不作情語,自有一種閒雅之趣。

浣溪沙 春情

  道字嬌訛苦未成①,未應春閣夢多情,朝來何事綠鬟②傾。 彩索③身輕長趁燕④,紅窗睡重不聞鶯。困人天氣近清明。

  【注釋】

  ①「道字」句:吐字不清,苦於言不成句。
  ②綠鬟:古代少女髮式。 綠:黑色。
  ③彩索:彩色的秋千繩索。
  ④趁燕:追趕空中的飛燕。這裡形容秋千上的少女身輕似燕。

  【評解】

  此詞描寫春閨少女的「慵困」情態。作者圍繞「春困」這一側面,著意描寫少女嬌慵的神情意態。構思新穎,不落陳套。全詞輕柔細膩,情致纏綿,清麗諧婉,多彩多姿,為蘇軾婉約詞的佳作之一。

  【集評】

  賀裳《皺水軒詞筌》:「彩索」兩句,「如此風調,令十七八女郎歌之,豈在『曉風殘月』之下」。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①忽還鄉,小軒窗②,正梳妝,相顧③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注釋】

  ①幽夢:夢境隱約,故雲幽夢。
  ②小軒窗:意指小房的窗下。
  ③顧:看。

  【評解】

  這是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一首悼亡詞。表現了綿綿不盡的哀傷和思念。上片寫詩人對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寫實。下片記述夢境,抒寫了詩人對亡妻執著不舍的深情。全詞情意纏綿,字字血淚。既寫了王弗,又寫了詩人自己。詞中採用白描手法,出語如話家常,卻字字從肺腑鏤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著真淳。這首詞思致委婉,境界層出,情調淒涼哀婉,為膾炙人口的名作。

  【集評】

  張燕瑾《唐宋詞選析》:晁無咎曾經說蘇軾之詞「短於情」,由這首《江城子》來看,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陳後山曰:「風韻如東坡,而謂不及於情,可乎?」
  艾治平《宋詞名篇賞析》:從這首詞看,蘇軾追求的似是一種更高的生活情趣,是能夠互通衷曲的人生知己,因此他雖寫的只是個人生活範圍的感傷,卻不粘不滯,冰清玉潔,在悼亡詞中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為公悼亡之作。真情鬱勃,句句沉痛,而音響淒厲,誠後山所謂「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也。
  王方俊《唐宋詞賞析》:本詞通篇採用白描手法,娓娓訴說自己的心情和夢境,抒發自己對亡妻的深情。情真意切,全不見雕琢痕跡;語言樸素,寓意卻十分深刻。

浣溪沙

  萬頃風濤不記蘇①,雪晴②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 翠袖倚風縈柳絮,絳唇得酒爛櫻珠。尊前呵手鑷霜須③。

  【注釋】

  ①蘇:即江蘇蘇州市。這裡指自己在蘇州的田地被風潮掃蕩但卻並不介意。
  ②「雪晴」兩句:想像黃州一帶由於大雪而明年將獲得「麥千車」的大豐收,而「人飽」將使「我愁」消除。
  ③鑷(niè):拔除。 霜須:白須。

  【評解】

  蘇軾被貶到黃州,適逢天降大雪。本詞即為此所作,表示對「雪兆豐年」的欣喜。這首詞以樂景寫憂思,以豔麗襯愁情,手法奇特巧妙。全詞境界鮮明,情思深婉,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窮而情無盡的藝術效果。

  【集評】

  《唐宋詞鑒賞集》:這首小詞,抒發了關心和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表現了內心深處的憂慮。從藝術感受來看,上闋比較顯露,下闋更為深婉,而上闋的情思抒發,似乎在為下闋的無聲形象作提示。這樣,上下兩闋的重點,就自然地都落在最末一句上,彼此呼應,互為表裡。
  《唐宋詞選注》:詞中表示出「雪兆豐年」的欣喜,「但令人飽我愁無」,是與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同一胸懷。
  說明惡劣的處境並沒有使他悲觀絕望。

西江月 梅花

  玉骨那愁瘴霧①,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②么鳳③。 素面常嫌粉涴④,洗妝不退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⑤梨花同夢。

  【注釋】

  ①瘴霧:南方山林中的濕熱之氣。
  ②倒掛綠毛:似鸚鵡而小的珍禽。
  ③么風:鳥名,即桐花鳳。
  ④涴:沾汙。
  ⑤「不與」句:蘇軾自注:「詩人王昌齡,夢中作梅花詩。」

  【評解】

  此詞據《耆舊續聞》、《野客叢書》記載,乃蘇軾為悼念死於嶺外的歌妓朝雲而作。詞中所寫嶺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紅,高情逐雲,不與梨花同夢,自有一種風情幽致。

  【集評】

  楊慎《詞品》:古今梅詞,以東坡此首為第一。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冷齋夜話》謂東坡在惠州作《梅花》時,時侍兒名朝雲者,新亡,「其寓意為朝雲作也」。

浣溪沙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①
  劉倩叔游南山②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③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④蒿筍試春盤⑤。人生有味是清歡。

  【注釋】

  ①泗州:安徽泗縣。
  ②南山:在泗州附近,淮河南岸。
  ③洛:安徽洛河。
  ④蓼茸:蓼菜嫩芽。
  ⑤試春盤:舊俗立春日饋贈親友,以蔬菜水果、糕餅等裝盤,謂「春盤」。因時近立春,故此雲「試」。

  【評解】

  這是一首記遊小詞。上片寫山行俯瞰所見,其人在山中,自不待言。下片言午餐,雪沫乳花,蓼茸蒿筍,山野風味盎然。

減字木蘭花

  二月十五夜,與趙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亭月午,搖盪香醪①光欲舞。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婉②香。 輕煙薄霧,怎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注釋】

  ①香醪:美酒佳釀②婉婉: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評解】

  皓月當空,與友人小酌堂前,梅香陣陣,月色溶溶,如此春宵,確是少年行樂的佳境;不象秋光那樣,只照著斷腸的離人。詞的意境宛如一杯醇酒,飲之令人欲醉。據《後山詩話》載,蘇公居潁,春夜對月。王夫人雲春月可喜,秋月使人生愁。公謂此意前未及,遂作此詞雲。

江城子

  湖上與張先①同賦
  鳳凰山②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蓉,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③。欲待④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注釋】

  ①張先: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
  ②鳳凰山:在杭州南。
  ③湘靈:傳說中的湘水之神。
  ④「欲待」三句:用錢起《省試賦湘靈鼓瑟》詩:「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句。

  【評解】

  據《墨莊漫錄》載:東坡在杭州,一日遊西湖,見湖心有一彩舟漸近,中有一女風韻嫻雅,方鼓箏,二客競目送之。
  一曲未終,人翩然不見。公因作此長短句戲之。全詞上片寫景,下片寫人。情景交融,和婉輕倩,曲折含蓄,情韻無限。

少年游 潤州作

  去年相送,余杭門①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②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注釋】

  ①余杭門:宋代杭州城北三座城門之一。
  ②「對酒」句:寫月下獨飲。

  【評解】

  這是一首托為思婦懷念遠人的詞。作者于熙甯六年冬,自杭州至鎮江,到次年春尚遲留未歸,有感而寫此詞。上片說去年離家是在飛雪似楊花的冬天,現在已是楊花似雪的暮春,尚無返回的消息。巧妙地把眼前的楊花與去年的雪花聯繫起來。下片寫對酒邀月,明月卻偏照著畫梁雙燕,襯托作者久居客地的孤寂淒涼。

  【集評】

  王元誥《蘇詩總案》:甲寅四月,有感雪中行役作。公以去年十一月發臨平(今杭州市東北),及是春盡,猶行役未歸,故托為此詞。
  胡雲翼《宋詞選》:「恰似姮娥憐雙燕」三句,是以月裡嫦娥的憐愛雙燕,反襯自己無人憐惜的孤寂。


  秦 觀
滿庭芳

  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①。暫停征棹,聊共引②離尊。多少蓬萊舊事③,空回首、煙靄④紛紛。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消魂⑤,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⑥。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作者簡介】

  秦觀字少遊、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屬江蘇)人。宋神宗元豐八年進士。文才為蘇軾賞識,是「蘇門四學士」之一。在新舊黨爭中屢遭貶謫,死於放還途中藤州。他的詞,風格接近李煜和柳永,在婉約詞中成就最高。他善於以長調抒寫柔情,語言淡雅,委婉含蓄,留有餘韻。多是男女離愁別恨及身世傷感之作。詞集有《淮海詞》。

  【注釋】

  ①譙門:城門。
  ②引:舉。 尊:酒杯。
  ③蓬萊舊事:男女愛情的往事。
  ④煙靄:指雲霧。
  ⑤消魂:形容因悲傷或快樂到極點而心神恍惚不知所以的樣子。
  ⑥謾:徒然。 薄倖:薄情。

  【評解】

  這首詞寫詩人與他所眷戀的一個女子的離別情景,充滿了低沉婉轉的感傷情調。上片描寫別時的景色及對往事的回憶。下片抒寫離別時的留戀、惆悵之情。全詞把淒涼秋色、傷別之情,融為一體。通過對淒涼景色的描寫,用宛轉語調表達傷感的情緒,是這首詞的主要藝術特色。

  【集評】

  周濟《宋四家詞選》:此詞將身世之感,打併入豔情,又是一法。
  譚獻《譚評詞辨》:淮海在北宋,如唐之劉文房。下闋不假雕琢,水到渠成,非平鈍所能藉口。
  徐育民《歷代名家詞賞析》:全詞層次井然,步步深入,分別在江邊征棹之中,看的是野外蒼茫之景;由飲酒到話別,到解囊相贈,由淚染襟袖到征棹遠逝,燈火朦朧,真是滿紙淒涼色,一派傷別情,不愧是婉約派代表作。
  晁補之雲:少游如《寒景》詞雲:「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雖不識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語。(《苕溪漁隱叢話》引評《複齋漫錄》)
  《唐宋詞百首詳解》:就全詞來說,景是引人的,情是悱惻的,景中有情,景以表情;情寓於景,情融于景,亦景亦情。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寫別情,纏綿淒婉。「山抹」兩句,寫別時所見景色,已是堪傷。「畫角」一句,寫別時所聞,愈加腸斷。
  「高城」兩句,以景結,回應「譙門」,傷情無限。

江城子

  西城①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②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注釋】

  ①「西城」三句:寫看見早春柳絲輕柔,觸動自己的離恨,因而流淚不止。
  ②韶華:青春年華。

  【評解】

  這是一首懷人傷別的佳作。上片從「弄春柔」、「系歸舟」的楊柳,勾起了對「當日事」的回憶,想起了兩人在「碧野朱橋」相會的情景。產生眼前「人不見」的離愁。下片寫年華老去而產生的悠悠別恨。「便做」三句,表現了離愁的深長。全詞于清麗淡雅中,含蘊著淒婉哀傷的情緒。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少遊既是一個情種,自不免因落拓的宦途,羈旅的生涯,和失戀的縈繞所侵襲,因而使他變為一個傷心厭世的詞人。所以他的詞往往含蘊著極濃厚的淒婉情緒。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結尾兩句與李後主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徐師川之「門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皆言愁之極致。

鵲橋仙

  纖雲弄巧①,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②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③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注釋】

  ①纖雲弄巧:是說纖薄的雲彩,變化多端,呈現出許多細巧的花樣。
  ②金風:秋風,秋天在五行中屬金。 玉露:秋露。這句是說他們七夕相會。
  ③忍顧:怎麼忍心回顧。

  【評解】

  《鵲橋仙》原是為詠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而創作的樂曲。
  本詞的內容也正是詠此神話。上片寫佳期相會的盛況,下片則是寫依依惜別之情。這首詞將抒情、寫景、議論融為一體。
  意境新穎,設想奇巧,獨闢蹊徑。寫得自然流暢而又婉約蘊藉,餘味雋永。

  【集評】

  張燕瑾《唐宋詞選析》:秦觀的這首《鵲橋仙》獨具豐彩,是富有創造精神的好作品。它既沒有慨歎會少離多,也沒有抒發脈脈的相思。
  卻自出機抒,歌頌堅貞不渝、誠摯不欺的愛情。
  沈祖棻《宋詞賞析》:這首詞上、下片的結句,都表現了詞人對於愛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他否定了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了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文史知識》(1982.12):秦觀的這首《鵲橋仙》上片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發抒感慨,下片詞人將意思翻進一層,道出了「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愛情真諦。這字字珠璣、落地若金石聲的警策之語,正是這首詞流傳久遠,歷久而不衰的關鍵所在。

踏莎行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①。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②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③,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④江幸自⑤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注釋】

  ①津渡:渡口。
  ②可堪:那堪。
  ③驛寄梅花:引用陸凱寄贈範曄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作者以遠離故鄉的範曄自比。
  ④郴(chén):郴州,今湖南郴縣。
  ⑤幸自:本身。

  【評解】

  這首詞是作者因坐黨籍連遭貶謫時所寫,表達了失意人的淒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對現實政治的不滿。上片寫旅途中所見景色,景中見情。下片抒發詩人內心的苦悶和愁恨心情。詞意委婉含蓄,寓有作者身世之感。

  【集評】

  王國維《人間詞話》:少遊詞境,最為淒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則變而淒厲矣。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寫羈旅,哀怨欲絕。起寫旅途景色,已有歸路茫茫之感。末引「郴江」、「郴山」,以喻人之分別,無理已極,沉痛已極,宜東坡愛之不忍釋也。
  王方俊《唐宋詞賞析》:這首詞層次極為分明。開頭兩句都以對句起,都是平敘;中間第三句一頓;末兩句是中心所在。雖是小詞,用的是慢詞作法。

如夢令

  鶯嘴啄花紅溜,燕尾剪波綠皺。指冷玉笙①寒,吹徹小梅②春透。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

  【注釋】

  ①玉笙:珍貴的管樂器。
  ②小梅:樂曲名。唐《大角曲》裡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評解】

  這是一首春日懷人之作。眼前鶯嘴啄花,燕尾剪波的春光春色,觸動了懷人的心緒。「小梅」一曲,傳出了綿綿相思之情。這首詞構思新穎,輕柔典雅,工麗含蓄。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這首紀別之作,句最工麗。
  虢壽麓《歷代名家詞百首賞析》:詞分兩截。前截兩句,描摹美妙的春光,以鶯燕去鋪寫。鶯用嘴啄花,現出紅溜;燕用尾剪波,蕩起綠皺。組織工整,色彩鮮明。用一「剪」字,尤為形象。後截四句,寫人的活動和形容。活動是吹笙,形容是消瘦。妙在寫吹笙時,用「寒」、「透」等詞,狀出了演奏的情況;寫消瘦時,用「綠楊」作比襯,更為深刻。

千秋歲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雲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鵷鷺①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裡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注釋】

  ①鵷鷺:古代常以鵷鷺喻百官。這裡指好友如雲,賓朋群集。

  【評解】

  這是一首感事傷別之作。春回大地而人卻「不見」。眼前「花影亂」,耳邊「鶯聲碎」,這情景對一個失意飄零的人,更會勾起回憶與哀傷。昔日與眾友人歡聚的地方,如今還有誰在?撫今追昔,愈覺韶華易逝,流光似水。詩人觸景傷情,感慨萬千。全詞寫得淒涼哀婉,工麗自然。「飛紅萬點愁如海」句,尤為人們所稱賞。

  【集評】

  《汲古閣本》題作「謫虔州日作」。
  《艇齋詩話》:少游「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詞,為張芸叟作。有簡與芸叟雲:「古者以代勞歌,此真所謂勞歌。」秦少遊詞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今人多能歌此。方少游作此詞時,傳至予家丞相(曾布),丞相曰:「秦七必不久於世,豈有愁如海而可存乎?」已而少遊果下世。少游第七,故雲秦七。
  《獨醒雜誌》卷五:少游謫古藤,意忽忽不樂。過衡陽,孔毅甫為守,與之厚,延留,待遇有加。一日,飲於郡齋,少遊作《千秋歲》詞。
  毅甫覽至「鏡裡朱顏改」之句,遽驚曰:「少游盛年,何為言語悲愴如此!」遂賡其韻以解之。居數日,別去。毅甫送之於郊,複相語終日,歸謂所親曰:「秦少遊氣貌大不類平時,殆不久於世矣!」未幾果卒。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冷齋詩話》謂少遊此詞,「想見其神情在絳闕道山之間」,乃和其韻。《後山詩話》雲:世稱秦詞「愁如海」為新奇,不知李後主已雲「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但以江為海耳。夏閏庵雲:此詞以「愁如海」一語生色,全體皆振,乃所謂警句也。如玉田所舉諸句,能似此者甚罕。少游歿於藤州,山谷過其地,追和此調以吊之。

桃源憶故人

  玉樓①深鎖多情種,清夜悠悠②誰共?羞見枕衾鴛鳳,悶則和衣擁。 無端③畫角嚴城④動,驚破一番新夢。窗外月華霜重,聽徹梅花弄⑤。

  【注釋】

  ①玉樓:指華麗的樓臺。一本作「秦樓」。
  ②悠悠:長久之意。
  ③無端:無緣無故的意思。
  ④嚴城:戒備森嚴的城市。
  ⑤弄:樂曲。

  【評解】

  此首寫困居高樓深院,與外界隔絕的婦女。長夜漫漫,誰與共處?而「枕衾鴛鳳」,最易惹人愁思。和衣悶臥,剛入夢境,卻又被城頭角聲驚醒。唯見窗外月華霜重,又斷續傳來梅花三弄,令人愁不忍聽。這首詞抒寫了幽閨深鎖,獨居無聊的苦悶。情思纏綿,意境淒婉。

  【集評】

  虢壽麓《歷代名家詞百首賞析》:此詠古代仕女冬夜閨情。上段寫獨居的苦悶,下段寫百無聊賴的遠思。「深鎖」一語,揭露封建社會對婦女的迫害。「玉樓」,是她們狹隘孤清的天地。「多情」,是她多愁善感的人生。這句為全篇總冒,下即扣定冬夜寫。總之,一片淒涼境地,無限幽怨情思,宛轉描來,非常深刻。
  況周頤《蕙風詞話》:若以少遊詞論,直是初日芙蓉,曉風楊柳,倩麗之桃李,容猶當之有愧色焉。
  夏敬觀曰:少游詞清麗婉約,辭情相稱,誦之迴腸盪氣,自是詞中上品(《吷庵手校淮海詞跋》)


  ------------------
  學達書庫(xuoda.com)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