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
朱 服 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裡,戀樹濕花飛不起。愁無際,和春付與東流水。 九十光陰能有幾,金黽①解盡留無計。寄語東陽②沽酒市,拼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淚。 【作者簡介】 朱服字行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北宋神宗熙甯六年進士。哲宗朝曆官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徽宗朝加集賢殿修撰,知廣州,黜袁州。坐蘇黨,貶海州,到東陽郡時曾作了一首《漁家傲》,頗寓淒蒼遣謫之情。 【注釋】 ①金黽: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黽。 ②東陽:今浙江金華縣。 【評解】 這首小詞,借惜春傷春以抒懷。上片寫春景。細雨如絲,煙籠楊柳,水流花落,春光將盡。眼前景色,惹人愁思。下片抒情。流光似水,浮生如夢。唯有酒中尋樂,醉裡忘憂。表現了詩人的感傷情緒。 【集評】 《烏程舊志》雲:朱行中坐與蘇軾遊,貶海州,至東郡,作《漁家傲》詞。讀其詞,想見其人不愧為蘇軾黨也。 《蕙風詞話》:白石詞:「少年事情老來悲。」宋朱服句:「而今樂事他年淚。」二語合參,可悟一意化兩之法。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亦上景下情作法。起兩句,寫雨中楊柳。「戀樹」三句,寫花落水流,皆令人生愁之景象。下片,寫浮生若夢,惟有極時行樂。「而今樂事他年淚」句,一意化兩,感傷無限。 陳師道 秋光燭地,簾幕生秋意。露葉翻風驚鵲墜,暗落青林紅子。 微行聲斷長廊,薰爐①衾換生香。滅燭卻延明月,攬衣先怯微涼。 【作者簡介】 陳師道字無己,一字履常,彭城(今江蘇徐州)人,號後山居士。 生於宋仁宗皇祐五年。元祐中,經蘇軾推薦,授徐州教授。卒于徽宗建中靖國元年。有《後山詞》一卷。 【注釋】 ①薰爐:香爐。 【評解】 這首詞著意描繪了初秋情景。上片寫秋意。露葉翻風,秋光燭地。青林紅子暗落,大地一派秋色。下片借景抒情。長廊微行,蔥爐生香。滅燭延月,清光微涼。全詞寫得輕柔靈巧,平易自然,頗有韻致。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相傳無己平時出行,覺有詩思,便急歸擁被臥,苦思呻吟,或累日而後起,故當時有「閉門覓句」之稱。他的詞很纖細,平易而少氣魄。最足代表他的詞風的,則是他的《清平樂》。 李之儀蔔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①?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作者簡介】 李之儀字端叔,滄州無棣(屬山東)人。北宋神宗朝進士。曾從蘇軾於定州幕府,後歷任樞密院編修官。徽宗初年,以文章獲罪,被貶到太平州(安徽當塗)。他的詞以小令見長。有《姑溪詞》。 【注釋】 ①已:完結。 【評解】 同住長江邊,同飲長江水,卻因相隔兩地而不能相見,此情如水長流不息,此恨綿綿終無絕期。只能對空遙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負相思情意。語極平常,感情卻深沉真摯。設想很別致,深得民歌風味,以情語見長。 【集評】 毛晉《姑溪詞跋》:姑溪詞多次韻,小令更長於淡語、景語、情語。 至若「我住長江頭」云云,直是古樂府俊語矣。 《唐宋詞鑒賞集》:李之儀的這首詞,是一闋歌頌堅貞愛情的戀歌。 有較高的藝術性,很耐人尋味。 薛礪若《宋詞通論》:李之儀的詞,很雋美俏麗,另具一個獨特的風調。他的《蔔算子》,寫得極質樸晶美,宛如《子夜歌》與《古詩十九首》的真摯可愛。 王安國 畫橋流水,雨濕落紅①飛不起。月破黃昏,簾裡余香馬上聞。徘徊不語,今夜夢魂何處去?不似垂楊,猶解飛花入洞房。 【作者簡介】 王安國字平甫,江西臨川人。安石之弟。舉進士,北宋神宗熙甯初,除西京國子教授,終秘閣校理。著有《王校理集》。 【注釋】 ①落紅:即落花。 【評解】 這是一首傷別詞。上片寫男方別後的戀意。畫橋流水,雨濕落花,皆是馬上所見。觸景傷情,不覺勾起對簾中人的懷念。下片寫女方的深閨幽怨。結尾兩句,因物寄怨,抒寫離情。全詞造語工麗,蘊含不盡之意。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他的詞雖不多見,然較介甫蘊藉婉媚多矣。 虢壽麓《歷代名家詞百首賞析》:這首詞詠男女傷別。通首構思細膩,詞藻華腴。 李 廌 玉闌幹外清江浦①,渺渺②天涯雨。好風如扇雨如簾,時見岸花汀草漲痕添。 青林③枕上關山路,臥想乘鸞④處。碧蕪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時涼夢到南州⑤。 【作者簡介】 李廌(zhì)字方叔,華州(今陝西華縣)人。父李惇與蘇軾同年舉進士。他曾以文章謁蘇軾于黃州,蘇軾認為他的文章筆墨瀾翻,有飛沙走石之勢。拊其背曰:「子之才,萬人敵也。抗之以高節,莫之能禦也。」著有《濟南集》,自《永樂大典》中輯出。 【注釋】 ①清江浦:又名沙河,在今江蘇淮陰市北淮河與運河會合處。 ②渺渺:形容雨大,迷濛一片。 ③青林:喻夢魂。 ④乘鸞:秦穆公女弄玉好樂,蕭史善蕭,穆公為築鳳樓,二人吹簫,鳳凰來集,遂乘而仙去。 ⑤南州:南方。 【評解】 瀟灑中見深情。上片寫近水樓臺風雨漫天而來的情景。下片寫閑臥枕上、遊目騁懷時的思想活動。碧蕪千里,涼夢霎時,飄逸清新而又迴腸盪氣,情意綿綿。詞中寫初夏雨景,頗具特色。 【集評】 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二:李方叔《虞美人》過拍雲:「好風如扇雨如簾,時見岸花汀草漲痕添。」春夏之交,近水樓臺,確有此景。 「好風」句絕新,似乎未經人道。歇拍雲:「碧蕪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時涼夢到南州。」尤極淡遠清疏之致。 賀 鑄 淩波①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②。錦瑟華年③誰與度?月臺花榭④,瑣窗朱戶⑤,只有春知處。 碧雲冉冉蘅皋⑥暮,彩筆⑦新題斷腸句。試問閒愁都幾許⑧!一川⑨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作者簡介】 賀鑄字方回,號慶湖遺老,衛州(河南汲縣)人,北宋王室外戚。 曾做過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蘇州。性格豪爽。能詩文,尤工詞,其詞善於錘煉字句,自雲筆端能驅使李商隱、溫庭筠。風格綺麗,但也有豪放之作。 【注釋】 ①淩波:形容女子步態輕盈。 ②芳塵去:指美人已去。 ③錦瑟華年:指美好的青春時期。 錦瑟:飾有彩紋的瑟。 ④月臺:賞月的平臺。 花榭:花木環繞的房子。 ⑤瑣窗:雕繪連瑣花紋的窗子。 朱戶:朱紅的大門。 ⑥蘅皋:長著香草的沼澤中的高地。 ⑦彩筆:比喻有寫作的才華。事見南朝江淹故事。 ⑧都幾許:共有多少。 ⑨一川:遍地。 【評解】 這首詞通過對暮春景色的描寫,抒發作者所感到的「閒愁」。上片寫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悵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淪下僚、懷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寫因思慕而引起的無限愁思。全詞虛寫相思之情,實抒悒悒不得志的「閒愁」。立意新奇,能興起人們無限想像,為當時傳誦的名篇。 【集評】 周紫芝《竹坡詩話》:賀方回嘗作《青玉案》,有「梅子黃時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謂之「賀梅子」。 羅大經《鶴林玉露》:賀方回有「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蓋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為新奇,兼興中有比,意味更長。 沈謙《填詞雜說》:「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不特善於喻愁,正以瑣碎為妙。 先著、程洪《詞潔》:方回《青玉案》詞工妙之至,無跡可尋,語句思路亦在目前,而千人萬人不能湊拍。 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疊寫三句閒愁,真絕唱! 劉熙載《藝概》:賀方回《青玉案》詞收四句雲:「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其末句好處全在「試問」呼起,及與上「一川」二句並用耳。 王方俊《唐宋詞賞析》:賀鑄晚年退隱至蘇州,並在城外十裡處橫塘有住所,詞人常往來其間。這首詞寫於此時此地。漢中寫路遇一女子,而引起了作者對生活的感慨。 樓角初銷一縷霞,淡黃楊柳暗棲鴉,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撚粉香歸洞戶①,更垂簾幕護窗紗,東風寒似夜來些②。 【注釋】 ①洞戶:室與室之間相通的門戶。 ②些(suò):句末語氣詞,是古代楚地的方言。 【評解】 這首詞全篇寫景,卻又能寄情於言外。句句綺麗,字字清新,無句不美。上片寫室外景色,展現一幅清麗澹雅的圖畫,使人有超然世外之感。下片寫室內情景。玉人撚香歸戶,低垂簾幕,微感春寒。全詞寫景瀟灑出塵,風格頗與「花間」相近。 【集評】 艾治平《宋詞名篇賞析》,此詞不作情語,寄情言外。它能給你一種美的享受。是遠在那些脂香粉膩的「花間詞」之上的。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詞句欲全篇皆妙,極為難得。如賀方回「淡黃楊柳暗棲鴉」之句,寫景可謂造微人妙;若其全篇,則不逮矣。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全篇寫景,無句不美。「樓角」一句,寫殘霞當樓,是黃昏入晚時之景。「淡黃」一句,寫新柳棲鴉,于余紅初消之中,有淡黃楊柳相映,而淡黃楊柳之中,更有棲鴉相映,境地極美。「玉人」一句,寫新月,月下玉人,月下梅花,皆是美境,以境襯人,故月美花美,而人更美。下片,因外間寒生,乃撚花入戶,記事生動活潑,如聞如見。「更垂」一句,顯出人之華貴矜寵。收句露出寒意,文筆空靈。 淡妝多態,更滴滴①頻回盼睞②。便認得琴心③先許,欲綰④合歡雙帶。記畫堂風月逢迎,輕顰淺笑嬌無奈。向睡鴨爐邊,翔鸞屏裡,羞把香羅暗解。 自過了燒燈⑤後,都不見踏青挑菜。幾回憑雙燕,丁甯深意,往來卻恨重簾礙。約何時再?正春濃酒困,人閑晝永無聊賴。厭厭睡起,猶有花梢日在。 【注釋】 ①滴滴:形容眼波不時注視的樣子。 ②睞:斜望。 ③琴心:以琴聲達意。 ④綰:盤結。 合歡帶:與「同心結」同意。 ⑤燒燈:指元宵節。 【評解】 這首懷人之作,可能是通過對男女戀情的吟詠,別有寄託。上片追憶前歡,抒寫當初相遇時的情景。下片寫別後相思之苦。全詞鋪敘詳盡,情致委曲。在北宋慢詞藝術上有較高成就。 【集評】 李攀龍《草堂詩餘雋》:凡閨情之詞,淡而不厭,哀而不傷,此作當之。 周濟《宋四家詞選》:耆卿于寫景中見情,故淡遠。方回於言情中佈景,故穠至。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上闋追敘前歡,下闋言紫燕西來,已寄書多阻,姑借酒以消磨永晝。乃酒消睡醒,仍日未西沉,清晝悠悠,遣愁無計,極寫其無聊之思。原題雲:《憶故人》,知其眷戀之深,調用《薄倖》,殆其自謂耶? 張文潛《東山詞集序》:樂府妙絕一世,盛麗如游金、張之堂,妖冶如攬嬙、施之祛。 重過閶門①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②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③。舊犧④新壟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複挑燈夜補衣。 【注釋】 ①閶門:本為蘇州西門,這裡代指蘇州。 ②梧桐半死:比喻喪偶。 ③原上草,露初晞:比喻死亡。晞:幹掉。 ④舊棲:舊居。 新壟:新墳。 【評解】 這首悼亡詞充滿了詩人對亡妻懷念之情。上片寫妻子死後詩人的淒涼和孤零。開始即以「萬事非」寫出不堪回首的慨歎。下片寫詩人對妻子的懷念。「挑燈夜補衣」,再現了亡妻日夜辛勞,甘於過清苦生活的場面。以此為結,突出表現了詩人對亡妻深沉的悼念之情。全詞寫得哀婉柔麗,真摯感人。 【集評】 張燕瑾《唐宋詞選析》:賀鑄退居蘇州,本來就心情抑鬱,「閒愁」頗多,亦頗大;在蘇州又死去了妻子,這就給他佈滿陰霾的心頭,又增添了一層烏雲。這首悼念亡妻的詞作。出語沉痛,感情深摯,很能感動人。 花滿院。飛去飛來雙燕。紅雨入簾寒不卷,曉屏山六扇。 翠袖玉笙淒斷。脈脈兩娥①愁淺。消息不知郎近遠,一春長夢見。 【注釋】 ①兩蛾:雙眉,雙目。 蛾:即蛾眉。 【評解】 這是一首春閨懷人之作。上片寫景,落花飛燕,撩人愁思。下片抒情,玉笙淒斷,脈脈含愁,郎君雖無消息,一春卻長夢見。全詞抒情委婉,思緒纏綿。辭彩絢麗,雋美多姿。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前、後闋分寫情景,以高渾出之,不事雕飾,五代遺韻也。 楊柳回塘①,鴛鴦別浦②。綠萍漲斷蓮舟路。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③脫盡芳心④苦。 返照⑤迎潮,行雲帶雨。依依似與騷人⑥語。當年⑦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注釋】 ①回塘:環曲的水塘。 ②別浦:水流的叉口。 ③紅衣:此指紅荷花瓣。 ④芳心:蓮心。 ⑤返照:夕陽的回光。 ⑥騷人:詩人。 ⑦「當年」句:韓偓《寄恨》詩雲:「蓮花不肯嫁春風。」 【評解】 此詞詠秋荷,於紅衣脫盡,芳心含苦時,迎潮帶雨,依依人語,自有一種幽情盤結其間,令人魂斷。前人謂賀鑄「戲為長短句,皆雍容妙麗,極幽閒思怨之情」。以此詞觀之,可謂知言。 【集評】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騷情雅意,哀怨無端。 沈祖棻《宋詞賞析》:這首詞是詠荷花的,暗中以荷花自比。詩人詠物很少止於描寫物態,多半有所寄託。因為在生活中,有許多事物可以類比,情感可以相通,人們可以利用聯想,由此及彼,發抒文外之意。 《宋史·文苑傳》載賀鑄「喜談當世事,可否不少假借。雖貴要權傾一時,少不中意,極口詆之無遺辭。人以為近俠。……竟以尚氣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王 雱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①。相思只在,丁香②枝上,豆蔻③梢頭。 【作者簡介】 王雱字元澤,北宋王安石之子。舉進士,累官天章閣待制兼侍講,遷龍圖閣直學士。早卒。 【注釋】 ①秦樓:秦穆公女弄玉與其夫蕭史所居之樓。此指王雱妻獨居之所。 ②丁香:常綠喬木,春開紫或白花,可作香料。 ③豆蔻:草本植物,春日開花。 【評解】 相傳因王雱多病,父安石令雱妻獨居樓上,後王雱病卒,妻別嫁。這首詞抒寫春半相思之情。景極工而情極婉。柳煙織愁,夢繞秦樓,已可概括其意;更加以「海棠未雨」、「相思只在」諸句,愈見愁濃思深。全詞輕柔婉媚,細膩含蓄。情思纏綿,欲言不盡。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王雱詞雖不多見,然較介甫蘊藉婉媚多矣。 足見當年臨川王氏家學一斑。 蘇 過 高柳蟬嘶。采菱歌斷秋風起。晚雲如髻,湖上山橫翠。 簾卷西樓,過雨涼生袂。天如水,畫閣十二,少個人同倚。 【作者簡介】 蘇過字叔党,蘇軾季子。家潁昌,營湖陰水竹數畝,名「小斜川」,自號斜川居土,有《斜川集》。叔党翰墨文章,能傳其家學,故當時有「小坡」之稱。 【評解】 這首詞通過初秋景物的描寫,委婉含蓄地表露了懷人之情。上片寫景。高柳蟬嘶,湖山橫翠。秋風菱歌,晚雲如髻。 一派清秋景色。下片抒情。簾卷西樓,雨後生涼,獨自倚欄,益增懷人秋思。全詞構思清新,秀媚有致。 【集評】 《瑯環記》:蘇叔党翰墨文章,能世其家,士大夫以小坡目之。靖康中,得倅真定,赴官次河北,道遇綠林脅使相從,叔党曰:若曹知世有蘇內翰乎?吾即其子。肯隨爾輩求活草間耶?通夕痛飲,翌日視之,卒矣。惜乎,世不知其此節也。 《宋詞通論》:蘇叔党當時有「小坡」之稱。他的《點絳唇》作得很秀媚有致。 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陽裡,樓臺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家,出牆紅杏花。 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作者簡介】 魏夫人,襄陽(今屬湖北)人,道輔之姊,丞相曾布之妻,封魯國夫人。她的詞得力於《花間集》,其婉柔蘊藉處,極近少遊。 【評解】 這首詞抒寫離人相思之情。上片著意描寫春景。樓臺影動,鴛鴦驚起。杏花出牆,斜陽掩映,溪山如畫,春色滿眼。 下片借景抒情。每日在溪頭路邊徘徊,雖已三見柳絮紛飛,而離人猶未歸來。對此良辰美景,不禁觸動綿綿相思之情。全詞婉柔蘊藉,優美自然。 【集評】 朱晦庵雲:「本朝婦女能文者,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 (《詞林紀事》卷十九) 薛礪若《宋詞通論》:她雖不能與易安並論,但在女作家中,確為超群出眾之才。詞中名句如「隔岸兩三家,出牆紅杏花」,即與並時諸賢相較,亦為出色當行之作。 《詞林紀事》頁十九引《雅編》:魏夫人有《江城子》、《卷珠簾》諸曲,膾炙人口。其尤雅正者,則《菩薩蠻》云云,深得《國風·卷耳》之遺。 雨後曉寒輕,花外曉鶯啼歇。愁聽隔溪殘漏①,正一聲淒咽。 不堪西望去程賒②,離腸萬回結。不似海棠花下,按涼州③時節。 【注釋】 ①殘漏:漏聲將盡。 殘:闌也,垂盡之意。 漏:古計時之器。 ②賒:遠也。 ③涼州:樂曲。 【評解】 這是一首傷離之作。雨後輕寒,曉鶯啼歇,隔溪殘漏淒咽,撩人愁思。上片著重寫景,借景抒情。下片抒寫別後的相思。去路遙遠,不堪西望。離緒滿懷,柔腸百結。全詞清新雅麗,含蓄淒婉。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魏夫人詞見於《詞綜》者僅《菩薩蠻》、《好事近》、《點絳唇》三闋。她的天才,也由此僅有的三闋,略一窺見。她深得力於《花間集》,其婉柔蘊藉處,極近少遊。 波上清風,畫船明月人歸後。漸消殘酒,獨自憑欄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評解】 此詞上片寫景,明月清風,畫船載酒,轉眼夜闌人散,殘酒漸消,獨自憑欄,不勝悵惘。下片抒情,歎人生聚散匆匆,別恨年年。那淡煙疏柳,蕪城殘漏,益增慨歎。這首詞,清新雅潔,幽怨纏綿,表現了魏詞的特色。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她(魏夫人)在女作家中,確為超群出眾之才。詞中名句如「愁聽隔溪殘漏,正一聲淒咽」,「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即與並時諸賢相較,亦為出色當行之作。 李清臣 楊花落,燕子橫穿朱閣。苦恨春醪①如水薄,閉愁無處著。 綠野帶紅山落角,桃杏參差殘萼。歷歷危檣②沙外泊,東風晚來惡。 【作者簡介】 李清臣,北宋人,(籍貫不詳),字邦直。舉進士,曆官翰林學士,尚書左丞。宋徽宗初立,入為門下侍郎,出知大名府。其詞作頗精工。 【注釋】 ①春醪:酒名。醪:濁酒。 ②危檣:指舟船。 【評解】 這首詞通過景物描寫,抒發作者的惜春情懷。上片寫暮春季節,燕子穿閣,楊花飄落,而春醪味薄,難解閒愁。下片寫桃杏凋殘,綠野草長。晚來風急,又不知花落多少。全詞含蓄細膩地表達了作者惜春傷春之情。宛轉柔媚,新穎別致。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李清臣《謁金門》一詞,亦甚婉媚。 僧仲殊 岸草平沙。吳王故苑,柳嫋①煙斜。雨後寒輕,風前香軟,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②天涯。酒醒處、殘陽亂鴉。門外秋千,牆頭紅粉,深院誰家。 【作者簡介】 仲殊字師利,俗姓張氏,名揮,北宋安州(今湖北安陸)人。曾舉進士,因事出家。住蘇州承天寺、杭州吳山寶月寺。能文,善歌詞,皆操筆力就。蘇軾曾與之交往。著作有《寶月集》。 【注釋】 ①柳嫋:柳枝柔弱細長貌。 ②棹:搖船工具,這裡指船。 【評解】 作者著意寫景,以景抒情。上片寫春景,梨花帶雨,柳嫋煙斜,表現了風和香軟的江南春色。下片寫行人,輕舟一葉,浪跡天涯,待到酒醒處,惟見殘陽亂鴉。而那牆頭紅粉,秋千深院,究是誰家?全詞清麗和婉,含蓄蘊藉。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雨後」三句及「秋千」三句,景與人分寫,俱清麗為鄰。而觀其「殘陽亂鴉」句,寄情在一片蒼涼之境,知麗景穠春,固不值高僧一笑也。 十裡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淒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鬧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 【評解】 這首詞通篇寫景。十裡青山,數聲鳥啼,殘月白露,清風曉霞。有聲有色地表現了江南的夏季景色。詞中上、下片的結句,委婉含蓄地提到人,而且引起對往事的回憶。全詞清新雅潔,優美柔和,饒有意味。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黃花庵稱仲殊《訴衷情》一調「篇篇奇麗,字字清婉,高處不減唐人風致」。然尚不及其《柳梢青》、《南柯子》二詞更為清逸也。在他的詞裡,只感到一種出家人的清逸和婉情緒,東坡所謂「此僧胸中無一毫髮事者」,可以看出他的為人。 僧祖可 誰向江頭遺恨濃,碧波流不斷,楚山重。柳煙和雨隔疏鐘。黃昏後,羅幕更朦朧。 桃李小園空,阿誰猶笑語,拾殘紅?珠簾卷盡夜來風。人不見,春在綠蕪①中。 【作者簡介】 祖可字正平,北宋丹陽(今屬江蘇)人,蘇伯固之子,養直之弟。 住廬山,被惡疾,人號「癩可」。有《東溪集》、《瀑泉集》。工詩,長短句尤佳。曾與陳師道、謝逸等結江西詩社。 【注釋】 ①蕪:眾草叢生之處。 【評解】 這首詞通篇描寫暮春景色,隱隱含露惜春之意,煙柳疏鐘,碧波東流,風卷珠簾,桃李園空。轉眼春色將盡,對此能無感觸!全詞清麗雋雅,委婉含蓄。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祖可《小重山》詞最為《東溪詩話》所稱賞。 釋惠洪 綠槐煙柳長亭路,恨取次①分離去。日永如年愁難度。高城回首,暮雲遮盡,目斷知何處。 解鞍旅舍天將暮,暗憶丁寧千萬句。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侵曉②瀟瀟雨。 【作者簡介】 惠洪字覺範,俗姓彭,北宋筠州(今江西高安)人。少年時嘗為縣小吏,黃山谷喜其聰慧,教令讀書。後為海內名僧。以醫識張天覺。 大觀中入京,乞得祠部牒為僧,往來郭天信之門。政和元年,張、郭得罪,覺范決配朱崖,著有《筠溪集》、《冷齋夜話》等書。 【注釋】 ①取次:即次第也。 ②侵曉:天漸明。 【評解】 此詞情景交融,抒寫傷別、懷人的心情。上片寫恨別,離人遠去,回首高城,無限悵惘。下片寫別後的懷念。夢回人靜,夜雨瀟瀟,益覺淒涼。通篇寫得淒婉細膩,情思綿綿。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其(惠洪)詩詞多豔語,為出家人未能忘情絕愛者。如「十分春瘦綠何事,一掬鄉心未到家。」(《上元宿嶽麓寺詩》)「海風吹夢,嶺猿啼月,一枕相思淚。」(《青玉案·謫海外作》) 以及這首《青玉案》「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侵曉瀟瀟雨。」皆是。 徐釚《詞苑叢談》:末人小詞,僧徒惟二人最佳,覺範之作類山谷,仲殊之作似「花間」。 半身屏外,睡覺唇紅退,春思亂,芳心碎。空餘簪髻玉,不見流蘇帶①。試與問,今人秀整誰宜對? 湘浦曾同會,手搴輕羅蓋②,疑是夢,今猶在。十分春易盡,一點情難改。多少事,卻隨恨遠連雲海。 【注釋】 ①流蘇帶:古時婦女衣飾佩用之物。 ②手搴輕羅蓋:手擎著輕輕的綺羅傘蓋。 【評解】 此詞生動地描寫一位獨處空閨的少婦懷春、歎春的心理、情態。上片描繪少婦春睡時嬌懶倦慵的神情體態。纏綿臥榻,半身屏外。唇紅殘退,春思撩亂。枕上「空餘簪髻玉」,身上「不見流蘇帶」。下片著意人物內心的刻畫。追憶往事,令人魂消。「十分春易盡,一點情難改」。結尾兩句,情思綿綿,餘韻不盡。全詞抒情委婉,描寫細膩,曲折婉轉,柔媚多姿。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所寫人物的同情。 無名氏 秦樓東風裡,燕子還來尋舊壘。餘寒猶峭①,紅日薄侵羅綺。嫩草方抽碧玉茵,媚柳輕窣②黃金縷。鶯囀上林,魚游春水。 幾曲闌幹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應怪歸遲,梅妝淚洗。鳳蕭聲絕沉孤雁,望斷清波無雙鯉③,雲山萬重,寸心千里。 【作者簡介】 據《複齋漫錄》載:「政和中,一貴人使越州,得辭于古碑陰,無名無譜,亦不知何人作也。錄以進。禦命大晟府填腔,因詞中語,賜名《魚游春水》。」 【注釋】 ①峭:尖厲。 ②窣:突然鑽出來。 ③雙鯉:謂書劄也。 【評解】 這是一首春日懷人之作。上片寫景,東風楊柳,碧草如茵,鶯啼燕飛,魚游春水,春天又到人間。下片抒情,桃李爭豔,春色如畫,而闌幹倚遍,望斷清波,遊人未歸。令人思念不已。全詞和婉秀美,抒情細膩,綺麗多姿。 【集評】 薛礪若《宋試通論》:此詞作得頗為婉麗,極秀美可愛,惜不知作者姓氏。 簾捲曲闌獨倚,江展暮雲無際。淚眼不曾晴,家在吳頭楚尾①。 數點落花亂委,撲鹿沙鷗驚起。詩句欲成時,沒入蒼煙叢裡。 【注釋】 ①吳頭楚尾:豫章地居吳之上游,楚之下游,如首尾相銜接。 【評解】 這是一首思鄉之作。上片寫登樓遠望的情景。獨倚曲闌,江天無際,家在何處?下片著意抒情。落花數點,驚起沙鷗。 一片鄉思,沒入蒼煙叢裡。全詞融情入景,以景抒情,寫得婉曲柔美,幽雅別致。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詞境極冷雋幽倩,如子規啼月,哀猿夜嘯,為一切詞家所無之境。即兩宋最大手筆,亦不能寫得如此淒冷動人。 《詞綜》、《詞譜》俱引《冷齋夜話》雲:黃魯直登荊州亭,柱間有此詞。夜夢一女子雲:有感而作。魯直驚語曰:「此必吳城小龍女也。」 張思岩《詞林紀事》:考《冷齋夜話》並無此記載。 薛礪若《宋詞通論》:大約向來以為系龍女所作者,以詞境過於淒冷,殊不類人間語,因有此傳說耳。 綠暗紅稀①春已暮,燕子銜泥,飛入垂楊處。柳絮欲停風不住,杜鵑聲裡山無數。 竹枝芒鞋無定據,穿過溪南,獨木橫橋路。樵子漁師來又去,一川風月誰為主? 【注釋】 ①綠暗紅稀:花落葉茂,春光將盡。 【評解】 這首詞著意描寫暮春景色,飄逸清雅,意境極美。上片寫景。燕子穿楊,綠暗紅稀,杜鵑聲中,春色將闌。下片寫人。竹杖芒鞋,信步所之,與樵子漁父共賞這一川風月。通篇清幽閒雅,饒有韻致,表現出一種超塵出世的氣度。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此詞口吻,似隱逸方外之士所作,曠逸之氣,流露紙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