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趙玫 > 怎樣證明彼此擁有 | 上頁 下頁
二十九


  但是杜拉並不高雅。她的容貌中沒有那一份富得難受的閒情逸志。她也並不喜歡哲學。她甚至流於思考。她沒有波伏瓦那樣的階級背景。她生活在貧窮中。她記憶中的大房子在支那的落後與荒涼中。後來那便成為了她的財富。那是她憑藉自己的奮鬥創造了自己的輝煌。沒有人把天賦的教養賜於她。她也沒上過好的學校。她是個灰姑娘。她是在愛情的憐憫中穿上水晶鞋的。因為有愛,和愛的體驗,和把這體驗訴說出來的才華。水晶准與玫瑰花。辛德瑞拉的故事。於是《請人》和《痛苦》都擁有了龔古爾獎的桂冠。可是,美麗的杜拉已經老了。她的八十歲的臉上佈滿了刀刻一般的皺紋。她坦官她無序的生活。還有她不羈的個性。她是神經質的是違反常規的是不能好好照料自己的也是不能控制自己的。一點也不美麗的生存。酗酒。酗酒和那個晚年依然可以到來的揚的愛情。而揚以前呢?那個電話中的中國情人。太久遠了。那麼,中國情人之後又是誰呢?誰是那個被杜拉深愛的男人?所有的小說。都是杜拉深刻體驗之後的結果。後來就成了經驗。經驗便有思考在其中。沒有人說出杜拉真正的愛。她只是小說中愛著和被愛的女入,有痛苦和歡欣,就足夠了。

  還有刻骨銘心。

  是愛中所誕生的思想,和那種思想的深度。

  所以杜拉很自信。獲得愛不單單要靠外表的美麗。杜拉自有她誘人的力量。所以她才能坦誠她的矮小,中年後的醜陋和體態的變遷。於是她才總是穿她的那身M·D制服。瑪格麗特·杜拉。十五年。一成不變。這需要何等的勇氣和勇敢。她說她永遠不會成為那種宣歡打扮賣弄風情的女人。她的服裝的樣式已經被確定了下來。她說,這就是一種舒適。杜拉還不喜歡每天換服裝。不像如今盛行的那樣,女人要每天換一套服裝,甚而一天換兩次、三次。乃至於現在連男人也形成了這種讓人不可理喻的風氣。

  那麼,智慧呢?

  對於一個人的認識,他的身體中究竟哪一部分才是最重要的呢?

  杜拉說,我麼,確實沒有必要把美麗的農眼罩在自己的身上,因為我在寫作。這一類事情,在寫作之前,是有價值的。男人喜歡女人寫作,他們只是不說出來。一個作家,就是一片不可理解的奇異的土地。

  杜拉的話是什麼意思?

  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寫作。男人喜歡寫作的女人。因為她的深度是永遠探尋不到的。

  杜拉說了。她也做了。寫作,並獲得了不盡的而且總是美麗的愛情。

  弗吉尼亞·伍爾芙。一個英國女人。她幾乎是思想的奴隸。因為她總是在想,總是在想。她把她的生活弄得很累。於是,她原本就很脆弱的神經被折磨著。發作時的瘋狂。她是病人。英國病人。她無數次企圖自殺。但是她卻一定要想出什麼來。近乎於偏執地。意識的紛紛墜落。像碎片一樣。再連綴起來。然後,像流動的意識的水。艱澀而又美麗的句子。讓別人讀起來也很累的思想。所以杜拉說,她從沒有看見有一個男人讀過伍爾芙的書。那本《一個自己的房間》。但是女人讀了。杜拉和我們。我們還讀了伍爾芙的很多的書。讀她的思想。

  《到燈塔去》後來幾乎成為了我惟一的嚮往。那是一種神聖而永恆的意象。是因為燈塔在大海中。伍爾芙和杜拉的小說也在大海中。那是種情緒。關於海的。女人和海。我要寫過第七頁,才能到達第八頁。第七是一個不那麼好的數字,所以,當我暫時停筆的時候,總是要想辦法停在那些好的吉祥的頁碼上。我很在乎數字。在乎數字的讀音和那讀音所暗示的其它的意義。為什麼要這樣?這就是跳動。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是意識在跳動。後來意識終於在跳動中成為了河流。流過床,流過房屋和燈塔。這便是伍爾芙思考的成果。畢竟有了成果並創造了新的可以供後人學習的知識。知識積累著,成為一門學問。否則她精神的疾病就白得了。所有的文學史都在說,是伍爾芙創造了意識流的小說。那是伍爾芙想出來的。那是她的專利。

  我是在差不多讀遍了伍爾芙的作品和他人對她的評價研究之後,才對這個女人有了淺薄的知性。多麼難。事情就是這樣,你要對你想要瞭解的那個人無比認真,你才可能懂得他。

  我幾乎擁有伍爾芙被翻譯過來的所有作品。她的小說,評論,散文隨筆,和她的丈夫倫那德在她死後為她編輯的那本日記。這很不容易。需要耐心地收集。我甚至擁有兩本《達格威夫人·到燈塔去》,兩本都是我從新華書店買來的,是因為我對這個美麗女人的摯愛。我還擁有《海浪》,那是發表在早已停刊的《外國文學季刊》上的。還有人記得這個刊物嗎?那是在1982年的冬季號上,刊載了《海浪》。我始終珍存著。那是伍爾芙的傑作。小說的第一句是:太陽還沒有升起。我還擁有最早翻譯評介伍爾芙的專家瞿世鏡先生送給我的他的伍爾芙研究文集。這後來便成了我的一種嗜好。我癡迷於此。總是會想方設法地去把我喜歡的那個作家的每一部作品弄到手。比如福克納。從《喧嘩與騷動》開始,到《我彌留之際》到《去吧,摩西》,到《聖殿》,到《八月之光》,並還在熱切盼望著由李文俊先生翻譯的那本《押沙龍!押沙龍!》。再比如,杜拉……還是回到伍爾芙。回到對一個女人的美麗和智慧的探討。我努力擁有伍爾芙作品的目的就是想能真正瞭解她。瞭解她作為一個女人一個妻子一個作家的那每一個思維的瞬間。

  她每每歷盡艱辛寫完一部小說,接下來熱切等待的就是第一個讀者、她丈夫倫那德的意見。她在日記中寫了她的等待。

  作品完成之後的焦灼。

  當《海浪》完結,那是1931年7月7日。伍爾芙說,對,今天早晨我想可以說我已結束了。也就是說,我又一次,第十八次,謄抄了開頭幾句。倫那德明天要讀。那時,我就可以打開日記本,把他的判斷記錄下來。我承認,我很擔心倫那德的看法。他將很坦誠。這次尤勝於以往;而且有可能是部不成功的作品。我已盡力了。我傾向於認為作品是不錯的;只是不連貫,很凝重。話題的跳躍一個接一個;太倉促。不管怎麼說,總算結束了。而且相當緊湊。我試著寫出了我的夢幻,即使沒有擊中目標,射擊的方向也是正確的。可我還是忐忑不安。總體效果也許很弱。過於拘泥。天曉得。就像我所說的,倫那德出來時,比方說明天晚上,或者是星期天早上,他來到我那間花園裡的小屋時,當他手裡拿著手稿,坐下來說,「開始吧」時,我將會很緊張,不知他會如何評論……

  接下來,1936年,當《歲月》完成。她的新一輪對第一讀者的期待就又開始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