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趙玫 > 怎樣證明彼此擁有 | 上頁 下頁
二十八


  9.在優雅背後,是把美麗和智慧結合起來的女人

  女人應當更充分地利用她身體中的哪一個部分?

  那是女人的資質。是我們不敢不認真對待的。美麗。還有什麼?

  通常的電影明星都很漂亮。這裡說的是一些男人。很酷又很瀟灑。那楞角之中的魅力。我們恰好有機會同這樣的男人接觸。結果說過幾句話後,便立刻對這種只有著太陽神般外表的男人了無意趣。甚至沒有交往的欲望。很明顯的一種失望。還可能會有某種被欺騙的感覺。被什麼蒙蔽了?特別是那些成熟的有知識的女性總會這樣問。而提出這樣的問題只是想說,無論對於男人還是女人,漂亮都是最淺表的東西。那個很帥的男人或者只是沉默,將他的淺表固定在一個顯得深沉的偽裝的姿態上,讓人永遠琢磨不透,永遠也看不到他的本質。就像大街上為Marlboro做香煙廣告的那個男人。一個真正的硬漢形象。而且他緘默。他的緘口使他深不可測。所以不久前他的逝去使很多迷戀他淺表形象的女性很悲哀。她們認為這個男人連淺表的東西也是深刻的。

  而我想說的是女人。

  那些漂亮的女人。

  那些漂亮而又智慧的女人。

  那些因智慧而更加漂亮的女人。

  女兒不知道西蒙娜·波伏瓦是誰。一天,她一看到她的照片就被這個女人的外表震驚了。她問我,她是誰?她說她的臉上有種神秘而典雅的感覺。古怪而深邃的目光。她要我講講這個女人。我說這是波伏瓦。是作家、哲學家和女權主義者。人們說她有著「高雅的外貌」,是「所能看到的最美的存在主義者」。女兒在人群中尋找著老年的波優瓦。那已經是1980年了,任何美麗的女人,都不能抵禦歲月的致命打擊。女兒不相信那個在蒙巴納斯公墓被人攙扶的老女人就是波伏瓦。不再有美麗和高雅,那是她在參加薩特的葬禮。那是她畢生摯愛的男人。她愛他透心透骨。所以悲哀而蒼老。仿佛生命也同薩特一道養她而去。而沒有生命又怎麼會美麗呢?

  但波伏瓦就是那個最美的女人。她的美並不全是來自她的天生。而是因為她是個有思想有追求後來又有了成就的女人。她的小說獲龔古爾獎。她的關於女性的著作至今被譽為西方婦女運動的「聖經」。她出身在一個大資產階級家庭(儘管她畢生對她所出生的那個家庭充滿了一種階級的仇恨,不共戴天)。她在傳統的有錢人的學校接受教育。她喜歡哲學,喜歡概念、體系一類女人通常不會喜歡的東西。所以她養成了勤於思考的習慣。然後她便同保爾·薩特成為了終生的朋友,成為了薩特存在主義哲學的最積極熱誠的追隨者。他們一起思考一起戰鬥一起獲得文學界和思想界的盛名。他們發現著知識,創造著真理,永不停歇地;當然他們也一道生活。做愛。風風雨雨。無論是戰爭時期還是和平年代,他們都在積極思考著人生和人類。都在,努力創造著文明的財富。於是,波伏瓦成為了那個最美的女人。她的美是深邃的,是以不停的思考作基礎的。沒有思考,就不會有波伏瓦臉上的那種獨特的味道。無限深究的,那是種與知識和智惠相聯的美麗。所以,那美麗才是常人所難以企及更難以超越的。優雅也由之而來,那是種非常奇異的造就。如果波伏瓦只是資產階級的大小姐,而沒有把大腦網哲學同文學膠著起來,她的美就一定不會是今天的樣子。她或者也很高雅也很有氣質,但決不深達。因為大小姐的波伏瓦是決寫不出《第二性》這樣的著作的。這是她所有的成就中最光輝的那部分。還有,她認為小說家應該描寫純精神的體驗在情感上造成的結果。而她自己的小說就是那種用統精神鑄成的。便是那種精神,使波伏瓦淺表的美而深刻了起來。深刻而至永恆。

  只是,波伏瓦並沒有像一般的漂亮女人或是電影明星那樣去利用她的美貌。如果她看重的是美貌,她就不會拿出畢生去追逐一個又難看又矮小的男人了。這樣外表醜陋的男人配不上波伏瓦的美麗。但是,波伏瓦沒有利用自己的美貌,她或者認為美貌不是用來表演的。她更看重的是思想。一種能夠改變世界改變人類處境的思想。而擁有這種偉大思想的男人,當時,在法國,只有薩特。於是,她追求薩特。她對薩特醜陋的外貌忽略不計而只是緊緊抓住了他永不停歇的那些閃光的概念和體系。他們長達五十年的關係是建立在知性的基礎上的。她幾乎畢生都在依賴這樣一個思想剛勁而又不受任何約束的思想者來引導自己。在這樣的引導中變得越發深遠的美。還有,她和薩特的愛情也滋養著這美麗。直到最後,當薩特死去,她才能用由那深邃的美麗而生出的美麗清愫和美麗思想去懷念薩特。那是在《眾神的儀式》中。波伏瓦說:他的死把我們分開了。而我的死不會使我們重聚。雖然如此,我們的生活能如此漫長地協調一致,就已經是很美麗的了。

  所以,所有的人都說波伏瓦很美。她的端莊的坐姿。她的優雅的風度。她是極少數努力結合智慧與美麗、充滿活力與感性的女人之一。這對於一個知識女性來說,難道不重要嗎?

  這是理想,也是目標。

  而這一切,源於知世。

  然後要說的另一個美麗的女人是杜拉。

  杜拉依然是一個法國的女人。她與波伏瓦不同的是,杜拉是一個被愛情滋養起來的女人。她的所有的可以稱作為思想的東西,都是來自於愛情。

  這個女人的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是在她的心裡度過的。她不喜歡心靈以外的任何外部的環境,她甚至厭倦巴黎。她是純粹小說的女人。她從不關心那些政治的或者社會的總之高她的心很遙遠的事情。她只生活在隱私中。那些關於愛的美麗的隱私。而那些隱私又是那樣地純潔,就像她當年的那張無憂無慮的臉。然而,沒有純真年代。在貧窮中又怎麼舍無憂無慮。她的童年在支那。西貢的炎熱和肮髒的人群。泥公河上的救船。這我們都知道。中國情人。那絲綢一般光滑的黃色的皮膚。便是這一切,給予了杜拉語言。天生小說的語言。用短句造成的情境。一開始就是這樣了。直到幾年前那個美麗生命的終結。她的美麗是附著在她的文字中的。《琴聲如訴》。《藍眼睛、黑頭發》。還有《廣島之戀》和《情人》。我們今天重讀。但她已不在這個塵世。還讀她文本背後的那個文本。更深一層的愛的隱秘。《物質生活》。那已經成為經典。無論文壇中的女人或男人,他們都在說《物質生活》,在說讀這本書時的那種激情與快感。總想由此而探究杜拉所真正陷入的到底是同什麼樣的男人的愛。

  愛情變得神秘。因為背後的那個男人很神秘。

  還因為杜拉離世界遙遠,於是她總是能把具體的愛在小說中送進一種詩境。那個廣島的法國女人。很多的愛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欲望。然後消逝。成為歷史。所以很多的句號,和句號裡的嘎然而止的畫面。便永恆了。

  杜拉的智慧也是在愛的深途中。那些仿佛貼在肌膚上的苦痛。在眼淚和做愛中,產生出來的思想。縱向的。一直向很深的那個地方,發展著。由心,直到那個最終的部位。也是身體中的。肉體的結合。但是有時候肉體的結合並不一定會有深刻的愛。欲望背後的失落。性是一場騙局。於是他們最後只能說,沒有辦法,我們並不相愛。對於杜拉,這才是最最可怕的。觸目可見的那個被棄的荒園。杜拉的智慧就在她的意境中。那是她所創造的想像的編織的。用愛的思想。那思想承載著她的美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