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揚 > 第二次握手 | 上頁 下頁
八八


  §第三十六章 X基地與W基地

  「不是說『大科學』嗎?『大科學』首先要『大』!為建造『X基地』,我們當初在田納西州徵購土地達四萬五千英畝 ,先後投入四十萬人,聲勢磅礴,氣壯山河!」佩裡大聲說,「我們以強大國力為後盾,為達到最終目的而大規模運用最尖瑞的科學技術,毫不吝惜地投入金錢、人力和物力……」

  「『盲目性』和『一窩蜂』現象,也很『大』嗎?」丁潔瓊笑問。

  「當然!」佩裡不僅滿不在乎,還舉例說,這裡一座工廠的操作工人原定為二千五百人,今天已達二萬四千人!該廠一個生產流程的建造費用,最初的預算是一千二百萬美元,實際上後來逐漸遞增為一千七百萬、三千五百萬和一億美元……

  「呵,一億美元!」丁潔瓊驚歎。

  「豈止!我看呀,最後,怎麼也不會低於三億美元。」

  X基地是一座「鈾廠」,原使命是嘗試用離心法、擴散法和電磁法等全部三種方法分離鈾235與鈾238。現在,佩裡說:「付諸實施時,我們取消了離心法,因為技術條件太不成熟。」

  「氣體法和電磁法也談不上成熟。」女科學家說。

  「只要比離心法多一點可行性就行。」將軍點點頭,「這是採納了奧姆霍斯博士的建議——後來我們才知道,他是聽取了你的意見。」

  「離心法還是很有希望的,」丁潔瓊想了想,「從基本原理到可操作性,都不錯。」

  「今後的事今後再說。」將軍口氣決斷,「當務之急是儘早造出原子彈,扔到希特勒和裕仁的腦袋上!」

  丁潔瓊讚賞地瞥瞥佩裡。她覺得自己越來越理解了,為什麼美國的掌權者會挑選這麼個「粗人」充當本世紀最偉大工程的「總管」。

  電磁法必須有強大的磁場。而磁場是由磁鐵產生的。因此,這個方法需要大量極其複雜的、從未設計和製造過的高真空、高電壓和強磁場設備——這就使它的生產具有空前的難度。但丁潔瓊等幾位科學家認為,今天的技術條件下它極具可行性。它終於被採納了。

  電磁分離廠占地八百多英畝。一九四三年二月開始建設,九個月後第一批設備投入運轉。濃縮鈾的生產流程中有若干個大橢圓體排列而成的一條「跑道」,每個橢圓體由九十六塊磁鐵和九十六隻「箱」組成。令丁潔瓊印象深刻的是這些磁鐵的巨大:長二十英尺,寬二十英尺,厚二英尺,包在焊接起來的厚鋼板中——她掂量了一下:每塊磁鐵的重量,恐怕有幾百噸吧!磁場之強也使女教授感到意外:夾在磁鐵當中的幾個每只重達十四噸的「箱」被磁力吸引而位移達三英寸!這樣一來,跟它們連接的密密麻麻的管道線路全都扭曲、變形了。人們只得把這些「箱」焊接在一定位置上,強行固定。

  鈾濃縮的第一階段包括五座設有九條「跑道」的廠房,第二階段包括三座設有八條「跑道」的廠房,其磁鐵形制跟第一階段一樣,不過每條「跑道」只帶三十六個「箱」。除龐大的主廠房外,一些輔助工廠的規模巨大也使丁潔瓊見所未見:其中的兩座每座長五百四十三英尺,寬三百一十二英尺,幾乎相當於兩個足球場的大小。

  第一階段每一條「跑道」上有九十六個控制室,第二階段每一條「跑道」上有三十六個控制室,每個控制室的耗電量都相當於一座大型廣播電臺。很多從前用量極少的東西,現在也耗量驚人。如第一階段每一生產線每週使用液氮即達四千加侖 。

  設備數量幾乎是天文數字。除磁鐵外,還有操作箱和封閉在其中的各種部件、控制室、電動機組、真空系統、化學回收設備和千百萬個小零件……所有這些通過火車川流不息地運來,又有條不紊地迅速「分解」在各個工廠。佩裡說:「有兩個星期,光是安裝在這些廠房內的電氣設備就收到一百二十八車皮!」

  戰爭大量用銅。撥給X基地的銅缺口很大。怎麼辦?美國政府決定,凡能採用白銀之處一律改用白銀。於是,連磁鐵上的線圈都用白銀繞制。佩裡介紹道:「不錯,這裡也表現了『盲目性』和『一窩蜂』。X基地用銀量從五千噸到一萬噸又到一萬四千噸,而政府為此準備的全部白銀達四萬七千噸,必要時還可追加。」將軍指著那些像卡車輪胎般巨大的線圈說:「喏,它就是用銀絲繞制而成的。」丁潔瓊問:「如果必要,美國政府會不會動用黃金繞一線圈?」

  「黃金的導電性能不如白銀。不然,會那麼做的!」將軍點頭,「白銀跟黃金一樣用於儲備。所以,這些白銀都是在警衛森嚴之中,從西點國庫通過鐵路運來的,總值達三億美元——不過這沒算在『曼哈頓工程』經費內。這是向國庫借用,戰爭結束後必須在六個月內歸還。」

  佩裡陪著女教授來到電磁流程的終端。一批嚴密防護的濃縮鈾正在等待啟運。「投入的人力也是天文數字。電磁廠用工總量已達五千多萬人時;到原子彈造出時,估計用工總量會近七千萬人時。」將軍介紹道,「開始建廠僅一年零幾天,今年三月吧,第一批濃縮鈾已發送『Y基地』。當時濃縮度不高,但可供那裡緊急需要的實驗之用。現在的濃縮度已經大大提高……」

  「多少,」丁潔瓊轉過臉來,盯著對方,「現在的濃縮度?」

  「百分之八十五至百分之九十。」

  「夠了!」女教授深深舒一口氣。

  「什麼『夠了』?」

  「夠造原子彈了……」

  「多虧我決定『一窩蜂』——喏,瓊,你看,我又對了!」將軍自誇道。他曾經決定在鈾235的三種提取方法中同時採用兩種。結果,電磁分離法成功了,氣體擴散法卻不如人意。

  氣體擴散法,丁潔瓊教授稱之為「透析法」。

  特殊金屬薄膜每平方英寸有數百萬個超微細孔。六氟化鈾氣體在幾千台擴散泵鼓動下穿過薄膜,經過四千道程序逐步分離,較輕的鈾235氣體向前流動並逐漸濃縮,而較重的鈾238氣體則更多滯留——這就是丁潔瓊教授所謂的「透析」,也有些科學家稱之為「氣體擴散級聯」。

  擴散廠內豎著許多「同位素分離圓柱」,圓柱高四十八英尺,內為鎳管,外套銅管。銅管外部包有四英寸白鐵管的水套。每一百零二根圓柱組成一「排」。圓柱分三組佈局,每組七排,共二千一百四十二根圓柱。氣體腐蝕性很強。有人建議總長度幾百英里的管道全部採用純鎳管。後來發現,如果這樣做,用鎳量就會超過全世界擁有鎳的總量。後改為在管道內壁鍍上厚厚的鎳。擴散法就規模而言亳不遜色於電磁法。已耗資二億七千萬美元,高峰期有二萬五千人同時工作。其中一座工廠的周長即達二英里。每塊薄膜只有銀幣大小,所用薄膜總面積卻達幾英畝,薄膜製造廠占地四十多英畝——搞了半輩子工程的佩裡,也從未見過如此巨大的廠房。

  一九四四年元旦決定,次年元旦必須初步建成氣體擴散級聯並生產出低濃縮鈾;接著要全部建成並批量生產鈾235,以供製造原子彈——可是薄膜材料成了「瓶頸」,直到丁潔瓊來訪仍未造出適用的薄膜……

  「我明白了,將軍。」女教授思忖道,「您希望在薄膜問題上聽聽我的意見。」

  「不,我只是陪你來走走,偶爾談起這個問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