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煒:野地與行吟 >
四十二


  自尊與確定

  人的思維和傾向不是完全獨立於客觀世界的,每個時期都必然會與外界有個對應。我現在痛感需要好好讀中國的典籍。這樣說,有人一下就想到了五四前後的那場文化之辯,會想到歷史嘲笑了誰。其實歷史真的嘲笑了誰他們也未必知道。人要有眼光,歷史的眼光。

  港臺處於中華文化的邊緣,典籍的影響歷來薄弱。所以那裡沒有什麼根,在長期的外來文化覆蓋下生長出了一些文化怪胎,今天大陸的人再模仿他們,醜上加醜還要自鳴得意,以為得了真傳。

  當然,港臺在五四之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許多學者有能力也有條件繼承中華典籍,但這些人的力量比起民眾和土地的力量,還是要少得多。他們沒法從根本上改變什麼。所以我們今天在學習這些地區好的堅守的同時,理解其意義的同時,也要看到其局限性。總而言之,港臺這許多年來的大眾文化走向,不足為訓。

  中國寄希望于西方文化的時間還短嗎?為什麼我們學來學去,總是留下了西方文化中最壞的東西?原因就是我們沒有記住、也沒有分辨中國傳統文化中什麼才是最好的。西方文化源遠流長,不可輕言。西方文化不完全是、更不等於是我們今天的一大批時髦人物迷於其中的消費文化。看來要有放眼世界的氣度,先得自己有根。

  我會厭煩自己開口就是外國作家如何如何。我會覺悟自己的淺薄。

  沒有辦法,從五四以來批了許久的四書五經之類,今天還是得從頭好好學起。我明白並告訴自己:沒有從此地走出來的文化人,當然包括作家,一切的誇誇其談都會是可疑在先。我們一開口就樂於夾雜的那三五句外語,似乎可以不必。能夠心裝並口吐洋物,原本是最簡單的東西——當然它們是有用或有大用的——當然最簡單的東西要獲得也須熬下苦功,可是它們仍然也還不是我們民族命性裡的東西。

  現在我所面臨的大問題也許與人不同。我面臨的大問題六個字即可概括:讀古典,下農村。

  即便有一天連我這樣的人也搖身一變,成了寫城市頹廢的所謂「作家」,大概面臨的真正問題也不會有什麼兩樣。那時候我還是要用如上的六個字來對自己加以概括。我希望自己這樣真實,這樣有勇氣地尋找真實。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下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