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承志 > 心靈史 | 上頁 下頁 | |
二七 | |
|
|
總之,馬明心道祖生前把哲合忍耶教務傳給了平涼太爺穆憲章,各種教史中記載一致。至於也門帶回的衣紮孜,各書均未明確記錄。以後,關於這批衣紮孜的記載和傳說就更加含混曖昧了。關裡爺書中保存的資料最為珍貴,但是他所提到的那一百顆晶瑩小石子,和那十顆含義深沉的大石子,也不知下落了。 領袖馬明心對於繼承人的選擇是宿命的。蓋蘭達爾去平涼查訪的傳說,說明聖徒馬明心強調的是——主的意欲。大事再大,委託於前定則大事不難。只要那個人具備條件,「真主若要他成為沙赫,他就能夠成為沙赫」。這種深刻的宿命論否定了許多庸人杞憂,也包括任人唯親的狹隘血統論。所謂「他不知他,人亦不知他」的哲學味道很強的語言,與導師馬明心另外一些名言如出一轍,洋溢著他的銳利而出人意料的風格。他明白他的哲合忍耶並非是靠著也門帶回的幾件東西立起來的,而是靠著自己的真誠、實力、契機以及命運建立起來。他自信,自劉介廉以後僅他是真主的臥裡——他就並不指望繼承者的能力和作為。對自己教門魅力的自信,對眼前處境的悲哀,使他並沒有把傳遞教權當成頭等大事。 這是一個正道隱藏的時代,這是一個高聲讚頌者不能高聲的時代。伊瑪目·阿蘭·穆憲章的任務僅僅是隱藏,僅僅是維持住哲合忍耶的一絲脈息而已。 人民的暴力主義 乾隆四十九年四月十五日,甘肅官吏忽報鹽茶(海原)、靖遠一帶發生新教暴亂,時距華林山戰事僅僅三年。 由於暴動之前已有回奸告密,因此起義從一開始便公開了其哲合忍耶面目,烈士馬明心的關川穆勒提田五阿訇毫不掩飾地宣佈:造反一是為馬明心道祖復仇,二是反抗公家滅絕哲合忍耶。 華林山硝煙尚未散盡,清政府及乾隆當然記得哲合忍耶的風格。於是一路路調兵遣將,一道道嚴厲公文,大戰之幕驟然拉開。 事在正月裡已經醞釀完畢。據公家軍事文件彙編《欽定石峰堡紀略》,田五阿訇于乾隆四十九年正月抵達靖遠部署,決定三月十五日在禮拜寺裡向哲合忍耶教眾動員;同時田五阿訇又于二月聯繫其弟子李可魁父子,決定五月初五發難。因公家設置的回教「鄉約」李應得告密,田五阿訇便倉促動手,穿上伊斯蘭送葬的卡凡(裹屍布),把戰火同時在小山、沙溝、雞窩山、板窯溝、花崖灣、小紅溝、新寨、打喇池等地,即蘭州省會東北一線點燃。五日之內,已向靖遠撲城一次,糜子灘坪潛伏的哲合忍耶呼嘯而起。清廷震動,嘗過哲合忍耶戰爭滋味的陝甘總督李侍堯畏縮不前。憤怒的哲合忍耶並無嚴整計劃,只是如一股火焰在瘋狂竄燒。 二十四日,田五阿訇于靖遠狼山台血戰中,腹部中槍,「是日午後,在馬營水自抹身死」。他成全了自己求當舍西德的念想,在戰場上歸真時,起義正打滿十天。 田五阿訇,哲合忍耶《熱什哈爾》有過記載:忌日四月二十四應有悼念爾麥裡。家屬包括「母、妻、子、侄女等一十三名」就於四月二十六日被李侍堯殺害,地點是鹽茶城。田五的祖、父、胞兄墳墓在小山地方,被刨挖揚灰。 戰事稍一停頓。 以下引文都在《欽定石峰堡紀略》裡。 在僅僅為了復仇的造反中,一個人稱張阿訇的指揮者出世了。至五月,南線哲合忍耶暴民已至數千人;同時清廷偵知——在一個叫做石峰堡的山頂土堡中已有大批回民眷屬聚居。五月十一日,義軍攻佔通渭城,旋又放棄。通渭、伏羌、莊浪、隆德、華亭、靜寧近十個縣遍地烽火。沿途回民「棄其家產,潛往助逆」,「勾合接應,愈聚愈多」。 接著,在秘密鈔本上屢屢見名的底店人,「千餘戶回匪俱于山頂安營」——這是一種信號,像華林山一樣,絕處安營是決心赴死的信號。同樣,「回民將家口搬入石峰堡聚集,多人持有器械」。這種行為並不是軍事行為。甚至可以感到整個暴動都不像是軍事行為。這是一些人在尋死——從起義剛剛開始,他們就向世界和後世傳遞了他們的心意:為主道犧牲。 五月十二日,清軍副都統明善被擊斃。公家人對此吃驚的心理,見於《欽定石峰堡紀略》。但是這種心理是此次戰事中最多餘的東西。官,對於人道來說是最下賤的存在,他們的性命也遠遠不如衣衫襤褸的貧民高貴。 五月十四日,對於新教這個敵手憂心如焚的乾隆惱怒難禁,將陝甘總督李侍堯革職。 負有斬草除根、滅絕哲合忍耶欽命的李侍堯革職一事,意味著公家企圖消滅這個異端的設想已經破滅。近十個縣內百數十座村寨山灘在一瞬之間起了燎原大火,這一事實使乾隆明白了——至多可以平叛,但是無法滅教。此後,公家指令新政策:不問教新教舊,只追參與叛亂。企圖阻止哲合忍耶對「官兵剿洗回民」的揭露宣傳。 六月十一日,清軍兵分四路(其中一路是在三年前已經屠殺同胞的花寺兵),合圍底店。回民「佔據極高山梁,紮大營一座」,另有十幾座堡寨互為犄角。人穿「白布號掛」即卡凡,首領「手執紅旗往來指揮」。 幾個時辰的苦戰之後,回民潰敗。失險之後,回民婦孺間雜,無法再戰。投降——這一連哲合忍耶也無法避免的、無權民眾的暴力行為的通常結局,終於出現了。 紅旗教派的殉教方式,並不僅僅是戰死一種。在強權之下,在中國,殉死者也常常不能逃避污辱。底店人在後來清查善後時的遭遇,清廷公家文件記載詳細。依仗著中央的清查嚴令,後來人才能從地方官的彙報中悉知底店血案的全貌。清軍新帥阿桂奏摺中,先有周密計劃:——「若令海蘭察統領大兵前往,聲勢太盛,……難保無聞信驚疑四散逃逸」。於是決定派一個官小的侍衛明亮以「搜捕余賊為名前至底店」。阿桂親自「面囑明亮」,要他告示回民:你們以前不無殺傷焚掠之事,恐怕已經惹下仇怨,若回家也許有人報復你們。現在各地空房荒地很多,「今為伊等籌計」,不如遷居至那些地方,省得招人報復。然後,阿桂的計劃是:「若該回民等俯首順從,即派兵分起解送隆德縣按名正法」,如果回民不中計,「即督兵剿滅」。 乾隆批復:「自當如此設法辦理。」 於是,乾隆四十九年七月初十——底店慘案發生。先是告示回民遷徙,「回民等俱稱情願遷移」;於是發兵,押底店回民前往隆德縣。 十一日清晨,酌分數處,派兵嚴密防衛。即一面點名,一面正法,至 日甫全行辦竣。共正法回民一千二百六十八名。凡從逆匪徒以次就戮,並 無一人漏網。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