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承志 > 心靈史 | 上頁 下頁


  統治中國的孔孟之道,在這裡最薄弱。舊中國的主人——大地主階級在這裡數量質量皆差。很少有那種鐘鳴鼎食藏書萬卷的文化家庭,也很少有儒將宰相名人大師降臨。在正統士大夫文化落後的環境裡,土著的俗文化很難壓制和歸化宗教的精神,特別是神秘主義精神。

  回民像漢人一樣,無望地在這片窮山惡土中迎送生涯。一般來說,他們沒有必要羡慕那些可能比他們活得更卑賤的鄰人。半饑餓的狀態使伊斯蘭教禁食規定顯得更聖潔。他人的幾近摧殘人道的性壓抑和肮髒的衛生狀況,使實行割禮的男性和遮羞蔽體的女性獲得某種神秘的滿足。無水鄉村窖雪度夏,而堅持宗教沐浴的回民卻家家以水的清潔為首要大事;那些盛一瓢泥湯髒水下鍋的漢族人不能理解——為什麼要留著那麼乾淨的水洗澡。最重要的是勞碌之餘,當教外人除了上炕吹燈一覺昏睡之外,再也尋不出一星半點事情時,清真寺裡悠揚有致的念誦在黑夜裡傳揚。世界不僅止於此,做人尚有更美好的希望,——這種現象,就在荒涼得裸著石脈、幾千里滾滾無邊的一望焦黃中,不可思議地成了現實,成了主宰。

  何止孔孟之道和官府告示,在這裡連科學也是軟弱的。無論誰,只要他尚未泯滅最後一絲感性,他就會在自己的生涯中遭遇神秘。由於這片土地從根本上說是不適於生存的,被迫在這裡生存的人就只有依靠另一種邏輯。加上血統的傳遞,由於血這種人體中最難瞭解的部分的作用,回民漸漸養成了獨有的一種認識習慣。

  這種肅殺的風景是不能理解的,這種殘忍的苦旱災變是不能理解的,這種滾滾幾千里毫無一星綠意只是乾枯黃色的視覺是不能理解的,這種活不下去又走不出去的絕境是不能理解的——大自然的不合理,消滅了中國式的端莊理性思維。穆斯林們在一代代繁衍生息中,用蘇菲主義的新鮮邏輯平衡了自己痛苦的心。

  感官的具體知覺磨鈍了,八股文般起承轉合的推理消失了,人云亦云的規矩方圓被懷疑,通俗的科學知識被打破——蘇菲各教派的信徒們只相信神秘感,只相信自己的想像力和直覺,只相信異變、怪誕、超常事物,只相信俗世芸芸眾生不相信的靈性,只相信克拉麥提奇跡。

  尤其是以隴山為中心的地區,風土呈著極度哀傷和恐怖的面象。在那種荒野山間走著,人心被恐怖和敬畏的感覺所籠罩,一絲異常的靈感漸漸出現。理解這片風土,特別是承認隴山周邊風土的神秘氣氛,對於理解本書描寫的哲合忍耶教派很重要。甚至應當認為:正因為這裡已經喪失了俗世經濟文化的起碼生機,所以慈憫的造物主才把彼世的神性優先降於此地。

  由於追求神聖的人總是努力追求神聖的環境,同在大西北,甚至同屬回族,哲合忍耶及諸蘇菲派與別人的見解就大不相同。懷著宗教感情、特別是懷著強烈的殉教感情與渴望奇跡的哲合忍耶常常不為人理解。然而沒有哲合忍耶式的體驗,大西北就是一片醜惡難看的棄土。這種命題具有普遍意義:缺乏宗教式的素質情感的人,他們的世界只是失去聖潔的物的堆積而已。

  對於俗界的或稱世俗的中國人來說,空間是均勻的,僅有鄉土之別,人也如此。居於其中的他們,在情感上是一種中性人。

  而對於聖界的或稱宗教的中國人,尤其是哲合忍耶這個回族集團的人來說,空間並不均勻。這黃土大海裡,地點大不相同。有些最是貧得驚人荒得稀罕的山溝坡坎,據哲合忍耶看來那是真境花園。

  所以,生活又能夠容忍了——因為至少在這裡有相互知根知底的多斯達尼(哲合忍耶民眾),有輩輩相傳的烈士傳說,有領導大家而且時刻準備殉命的穆勒什德(導師、聖徒、領袖),最重要的是有安息著數不清的烈士遺骨的拱北墳園。信仰追求是安身立命的一項最重要的保障,宗教和生活在這裡水乳難分。

  這就是哲合忍耶回民生活的環境。也許你去一次走馬看花,會覺得那環境並不太貧苦;也許你小住幾天又覺得那裡不能生存——其實你應當做的,只是傾聽;帶著一份尊重,在那片風土中等候啟示。

  哲合忍耶在自己居住的一切地區,都實行了這種主觀精神的「場所淨化」。他們已經從俗世被趕進了隴山周邊這種荒涼得不忍目睹的絕境,於是他們就在這種人世的絕境營造了精神的淨土,井在這信任的土地上生息。他們熱愛自己的土地,就像提煉了中國人熱愛自己祖國的感情一樣。

  不同的僅僅是:中國人只有在強寇入侵之際才可能奮起,而哲合忍耶卻時刻處於被迫害被侮辱的境遇之中,因而也時刻準備著反抗與殉命。

  他們熱愛的家鄉永遠是他們的流放地。

  他們的流血像家鄉草木一樣,一枯一榮。

  聖徒出世了

  窮苦的人群掙扎在邊緣上,只要有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旱,只要冬天不下大雪無法填滿那種不可思議的水窖,只要夏天在遍野稀疏的莊稼地上落一場冰雹——就會跌下邊緣,由苟活墜下死亡的邊緣。

  大西北的回民,就像一個棲居在黃土崖邊泥屋裡的盲人,墜向深淵的危險悄無聲息地伴著生活。

  人們只有熱烈地誠信,只有托靠主。粗野散漫的生活,一邁進清真寺的門檻就驟然一變,呈現出嚴肅虔敬的神色,男人仍莊嚴地洗淨每一寸肉體,女人們如訴如泣地喚主,孩子們挾著一本厚書,稚氣十足成群結隊地上學——只是他們的小學是經堂教育,不是要念會幾句文化而是為著念來一點靈魂。

  老人們則幾乎拋盡了現世一切生計,終日徘徊在寺裡。我在沙溝的夜裡曾遠遠眺望那寺,天是黑紅色的,山影是黑紅色的,寺的建築輪廓隱藏在夜的黑紅裡——只有洞開的大門充盈著桔黃的明亮。我看見一些老人的背影,起伏仰落,正在專心致志地行禮。

  男女老幼都在等待。

  容許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